首页 理论教育 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与绝对物的对比相符合

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与绝对物的对比相符合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释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与以上所说明的绝对物概念相符合,也与反思对绝对物的对比相符合。在绝对物的界说之后,在斯宾诺莎那里,又出现了属性的界说,属性被规定为那样的东西,即知性对绝对物的本质有怎样的理解。知性就其本性而论,比属性的被采用要在后一些,——因为斯宾诺莎规定知性为样式,——除此而外,属性,作为绝对物的规定那样的规定,又被造成是依赖于一个他物,即知性,它外在地并直接地出现,与实体对立。

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与绝对物的对比相符合

属性第一是作为在单纯自身同一中的绝对物。第二,它是否定;这个否定,作为否定,是形式的自身反思。当属性既是绝对物又是规定性之时,这两个方面最初便构成属性的两个端项,其中项就是属性本身。——第二个端项是作为否定物那样的否定物,是外在于绝对物反思。——或者说,假如它被当作是绝对物的,并且是它自己特有的规定把自身建立为样式Modus的;那么,它就是绝对物的外在之有,是它在有的可变化性和偶然性中丧失了自己,是它过渡为对立物而没有回归到自身中去;它就是形式和内容规定无总体的多样性。——

但样式,即绝对物的外在性,却不仅是如此,而且是作为外在性那样建立起来的外在性,是一个单纯的方式和式样,从而是作为映象那样的映象或形式的自身反思,——从而是自身同一这个同一就是绝对物。所以事实上在样式中,绝对物才被建立为绝对的同一;它只是它本来的东西,即自身同一,作为自身相关的否定性,作为映现,这个映现被作为映现那样建立起来。

因此,假如绝对物的展示从它的绝对同一过渡到属性,又从属性过渡到样式,那么,这种展示便完全通过了展示的环节。但第一,展示在这过程中,对这些规定,不是单纯否定对待,而它的行动就是反思运动本身,绝对物只有作为这个运动,才真正绝对同一。——第二,展示在这里不仅涉及外在的东西,样式也不仅是最外在的外在性,而且因为样式是作为映象那样的映象,所以它就回归到自身中,是本身消解的反思;绝对物作为这样的反思,就是绝对的有。——第三,展示的反思似乎从它自己特有的规定并且从外在的东西开始,把属性的样式甚至规定都当作是在绝对物本身以外的什么地方现成的东西接收过来,反思的行动也似乎在于把那些样式或规定都只归结为无区别的同一。但反思实际上在绝对物本身中有规定性,它就从那个规定性开始。绝对物,作为最初的、无区别的同一,本身只是规定的绝对物或属性,因为它是不动的、还不反思的绝对物。这种规定性,因为它是规定性,就属于反思运动;只有通过反思运动,绝对物才被规定为最初的同一物,同样只有通过反思运动,它才有绝对形式,并且不是自身有等同自身的东西,而是自身建立等同自身的东西

所以样式的真正意义是:它是绝对物自己特有的反思运动,是进行规定,但绝对物并不由于进行规定而成为一个他物,而是它已经的那个东西,是透明的外在性,这个外在性表明了它自身,是从它自身出来的运动,但这样向外的有同样又是内在性本身,并且也是一种建立,这种建立不单纯是建立起来的有,而且是绝对的有。

因此,假如要问展示的内容,绝对物表明了什么?那么,形式与内容的区别,在绝对物中,无论如何都是消解了的。或者说,要表现自身,这一点正是绝对物的内容。绝对物是绝对的形式,这个形式,作为它自己的分裂为二,是全然与自身同一的,是作为否定物那样的否定物,——或者说是与自身消融的否定物,并且只有如此,才是绝对的自身同一,这种同一,对它的区别同样漠不相关,或说是绝对的内容;因此,这个内容不过是这种展示本身。

绝对物,作为这种负荷自身的展示运动,作为方式式样,(方式和式样就是绝对物的绝对自身同一),是外在化,不是内在物的外在化,也不是与一个他物对立的外在化,而只是作为绝对的、自为的、自身表现;这样,绝对物就是现实

注释

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与以上所说明的绝对物概念相符合,也与反思对绝对物的对比相符合。斯宾诺莎主义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有欠缺的哲学,即:反思及其多样性的规定是一种外在的思维。——这个体系的实体,是一个实体一个不可分离的总体;没有一个规定性不是包含并消解于这个绝对物之中;够重要的是:一切作为独立物而在表象或进行规定的知性面前显现和浮现的东西,都在那个必然的概念中降低为单纯建立起来的有了。——规定性即否定——是斯宾诺莎哲学的绝对原则;这个简单的真知灼见,使实体的绝对统一有了基础。但是斯宾诺莎停留在作为规定性或质那种否定上面:他不进一步去认识作为绝对的、即否定自身的否定那样的否定;因此他的实体本身不包含绝对形式,对实体的认识也不是内在固有的认识。诚然,实体是思维与存在或广延的统一;所以它包含思维本身,但只是在思维和广延的统一之中,即不是作为与广延相分离,从而总之不是作为进行规定和形式化,也不是作为回到自身并从自身开始的运动。因此,一方面,实体缺少人格的原则,——引起对斯宾诺莎体系反感的,主要就是这个缺点,——另一方面,认识又是外在的反思,它对那显现为有限物的东西,即属性的规定性和样式,也像对那东西本身一样,不从实体去把握和推导,而是像一个外在的知性那样活动,把规定当作现成的来接受,并且把规定归结到绝对物,而不是从绝对物取得反思的开始。

斯宾诺莎所给予的实体的概念,是自因的概念,——实体是这样的东西,它的本质自身即包含存在,——即:绝对物的概念,不需要一个他物的概念来形成,——这些概念,尽管多么深刻、正确,却是在科学一开始就直接假定了的界说数学和其他低级科学必须以一个作为前提的东西,这前提构成它们的要素和基础。但绝对物不能是最初的、直接的东西,反之,绝对物在本质上却是这样的东西的结果。(www.xing528.com)

在绝对物的界说之后,在斯宾诺莎那里,又出现了属性的界说,属性被规定为那样的东西,即知性对绝对物的本质有怎样的理解知性就其本性而论,比属性的被采用要在后一些,——因为斯宾诺莎规定知性为样式,——除此而外,属性,作为绝对物的规定那样的规定,又被造成是依赖于一个他物,即知性,它外在地并直接地出现,与实体对立。

以后,斯宾诺莎又把属性规定为无限的,并且诚然也在无限多的意义上是无限的。后来又只出现两种属性,即思维与广延,并且不曾指出无限多怎样必然地归结为思维与广延的对立,而且诚然是两者的被规定的对立。——这两种属性因此是在经验上被接受的。思维与存在代表在一个规定中的绝对物;绝对物本身是它们的绝对的统一,所以它们只是非本质的形式,事物的秩序和观念或思想的秩序是同一的,而且这一个绝对物只是从外在反思、即从一个样式、在两种规定之下来考察,即一方面作为观念的总体,另一方面作为事物及其变化的总体。正如造成这个区别的是外在的反思那样,把这个区别归结并沉没于绝对同一中的,也是外在的反思。但这整个运动是在绝对物之外进行的。诚然,这个绝对物本身也是思维,并且在这一情况下,这个运动也只是在绝对物之中,但如以前所说,它在绝对物中只是作为与广延的统一,从而不是作为在本质上也是对立环节那样的运动。——斯宾诺莎对思维作了崇高的要求,要把一切都放在永恒的形态之下sub specie aeterni来考察,这就是说,要考察事物在绝对物中是怎样的。但绝对物只是不动的同一;属性也像样式一样,在那个绝对物中,都仅仅作为正在消失的东西,而不是作为正在变的东西,所以这种消失也只有从外面去取得它的肯定的开始。

在斯宾诺莎那里,第三者,样式,就是实体的分殊Affektion,即规定了的规定性,那是在一个他物中并通过这个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各属性毕竟只以不曾规定的差异为其规定;每一属性都应该表示实体的总体并从它本身来理解;但假如它是作为被规定了的绝对物,那么,它便包含他有,并且不只是从它本身来理解。因此,属性的规定在样式中才真正被建立起来。再者,这个第三者仍然单纯是样式,一方面,样式是直接已有的东西,另一方面,它的虚无性不被认以为自身反思。——因此,斯宾诺莎对绝对物的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就既是完全的,又是从绝对物开始,属性跟随着来,而以样式为终结;但这三者都只是一个接一个地先后列举,没有内在的发展线索,第三者也不是作为否定那样的否定,不是否定地与自身相关的否定,而通过这个否定,绝对物的展示就会在自身中回到第一个同一中去,而这个同一就会是真正的同一。因此就欠缺从绝对物到非本质性的过程的必然性,同样也缺少非本质性本身自在自为地在同一中的消解;换句话说,既欠缺同一的变,又欠缺同一的规定的变。

东方的流出Emanation观念中,绝对物以同样的方式而是自身照耀的光明。不过这种光明不仅照耀自身,而且还流出。光明的流出的东西,与光明自己的不曾被模糊的明亮有距离;后来产生的东西,比先前它们从而发生的东西较不完全。流出只被认为是一种迹象,变只被认为是一种不断上升的损失。所以总是愈加阴暗,而黑夜,即否定物、是这条路线上最后的东西,不会回到最初的光明里去。

斯宾诺莎对绝对物的说明,正如流出学说一样,本身欠缺自身反思,这个欠缺在莱布尼兹的单子概念中得到弥补。——一个哲学原理的片面性往往把自身和相反的片面性对立起来,并且在一切场合,使自身至少是作为分散的完全性而呈现的总体。——单子只是,是一个自身反思的否定物;它是世界内容的总体;差异的多样性的东西不只是作总体中消失,而且以否定的方式保存下来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是一切内容的统一,但这个多样性的世界内容,不是作为在统一中的内容本身,而是作为在那外在于统一的反思中的内容)。因此,单子在本质上是观念的;但它尽管是一个有限物,它却没有被动性,它的变化和规定都是它本身的表现。它是隐得来希Entelechie;启示是它自己特有的行动。——在这里,单子也被规定了与其他单子相区别;规定性落入特殊内容和表现的方式和式样之内。因此,单子就其实体说,是自在的总体,而在其表现中的总体。单子的这种限制必然不归在自身建立的观念的单子之内,而是归在它自在之有以内,或说是绝对界限,是一个前定的命运;这个界限,由于另一个不同于它的本质而建立。再者,有界限的东西只是作为与其他有界限的东西相关才有的,但单子同时又是一个自身封闭的绝对物,那么,这些界限的和谐,即单子的相互关系,便落在单子之外,并且同样又是从另一本质或自在地先天成立的。

很明显,自身反思的原则构成单子的根本规定,虽然由于这一原则,他有和外来影响总之是去掉了,单子的变化也是其自己特有的建立,——但另一方面,由他物而来的被动性只是转化为一个绝对的限制,转化为一个自在之有的限制。莱布尼兹种自身完备或某一的独立性,归之于原子;原子是创造出来的本质。——仔细考察一下原子的限制,结果表明:那属于原子的本身的表现,就是形式的总体。最重要的概念是:原子的变化被设想为无被动的行动,为它本身的表现,并且自身反思的或个体化的原则突出为本质的原则。还必须使有限性在于以下一点,即:内容或实体与形式相区别,然后实体受到限制,但形式则是无限的。但在绝对的单子的概念中,现在不仅要发现那种形式与内容的绝对统一,而且也要发现反思的本性,作为自身排斥的、与自身相关的否定性,反思是通过这个否定性来建立并创造的。在莱布尼兹的体系里,固然还有其他的东西,如:上帝是单子的存在和本质的源泉,即单子在自在之有的那些限制,不是自在自为地有的,而是在绝对物中消失。但这些规定表明不过是通常的观念,没有加以哲学的发挥就放下了,也没有提高到思辨的概念。所以个体化原则并没有获得较深刻的钻研;关于差异的、有限的单子的概念,关于单子与其绝对物的状况的概念,不是从这种本质或不是以绝对的方式发生的,而是依附于论证的、独断的反思,这些概念因此并没有达成内在的融会贯通。

[1] “它”指“映象”。——译者注

[2] “这一规定”指上述的形式。——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