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艰苦中磨炼性格|习惯创造卓越

在艰苦中磨炼性格|习惯创造卓越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在面临不幸时的刚毅程度,是衡量其性格坚强性的重要尺码。刚毅的性格是生活中的强者所不可缺少的。在生活中的不幸面前,有没有坚强刚毅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区别伟人与庸人的标志之一。一方面,困难愈大,斗争愈艰巨、愈持久,愈能培养和锻炼刚强的性格。

在艰苦中磨炼性格|习惯创造卓越

3.在艰苦中磨炼刚毅的性格

刚毅的性格,表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顽强地和厄运抗争。一个人在面临不幸时的刚毅程度,是衡量其性格坚强性的重要尺码

刚毅的性格是生活中的强者所不可缺少的。晋朝有一位叫羊祜的说过:“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这话不无道理。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地驶往彼岸的事情是很少的。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生活上遭到不幸,或事业上遭到失败,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当不幸的命运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唉声叹气,自叹“时乖运蹇”,自认倒霉,这是一种态度。在打击和磨难面前,仅仅停留于无休止的叹息,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只会削弱你和厄运抗争的意志,使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地接受现实。

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态度。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承认自己无能,这是意志薄弱、缺乏勇气的表现,也是自甘堕落、自我毁灭的开始。用悲观自卑来对待挫折,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是在既成的失败中,又为自己制造新的失败。在既有的痛苦中,再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

怨天尤人,诅咒命运,这又是一种态度。现实总归是现实,并不因为你埋怨和诅咒它而有所改变。遇到不幸的事,就恶语诅咒、怨天尤人,这是最容易的,但却是最没有用处的。埋怨和诅咒人人都会,但从埋怨和诅咒中得到好处的人却从来没有。事实上,在诅咒之中,真正受到伤害的并不是诅咒对象,而只是诅咒者自身。

鲁迅说得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在我们的生活中,倘若遭遇到不幸,就应表现出鲁迅所说的那种“伟大的胸怀”,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精神同厄运进行不屈的斗争。(www.xing528.com)

在生活中的不幸面前,有没有坚强刚毅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区别伟人与庸人的标志之一。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有的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后退,不动摇,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因而在重重困难中冲开一条通向胜利的路,成了征服困难的英雄,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而有的人在生活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垂头丧气,自暴自弃,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于是成了庸人和懦夫。培根说:“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生活中,人们对于那些冲破困难和阻力、经受重大挫折和打击而坚持到底的人,其敬佩程度是远在生活的幸运儿之上的。征服的困难愈大,取得的成就愈不容易,就愈能说明你是真正的英雄。当接连不断的失败使爱迪生的助手们几乎完全失去发明电灯泡的热情时,爱迪生却靠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排除了来自各个方面的精神压力,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在这里,爱迪生的超人之处,正在于他对挫折和失败表现出了超人的顽强刚毅精神。张海迪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更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取得了许多正常人所没有做到的成绩,因而赢得了全国青年的衷心尊敬。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伟人,是像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谁能以不屈的精神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谁就能最终克服不幸。在不幸事件面前愈是坚强,愈能减轻不幸事件的打击。贝多芬以他那孤独痛苦、然而又是热烈追求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一句名言:“用痛苦换来欢乐。”它曾经鼓舞无数人奋起和自己的不幸进行斗争。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依然保持生活的勇气,保持不屈的奋斗精神,他就是生活中的强者,一个真正刚强的人。相反,有些人在失恋、失学、疾病,或工作中的挫折、失败,或其他生活不幸事件的打击面前,之所以一蹶不振,精神崩溃,弄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坚强刚毅的性格。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刚毅,也没有一个人不可能培养出刚毅的性格。我们不要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那种钢铁般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所有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等,在一个强者的内心世界也都可能出现。鲁迅彷徨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奥斯特洛夫斯基想到过自杀,但这并不排除他们是坚强刚毅的人。刚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间并没有千里鸿沟,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只要加强锻炼,从多方面对软弱进行斗争,那就可能成为坚强刚毅的人。

性格的刚毅性是在个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它孕育在切实的劳动中,成长在和困难的斗争里。一方面,困难愈大,斗争愈艰巨、愈持久,愈能培养和锻炼刚强的性格。另一方面,平时的日常生活也能锻炼人的刚强。刚强意志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它是长期磨炼、潜移默化的结果。像战斗英雄们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刚强,并非来自战场上一时的冲动。相反,在英雄平时的生活中,在他们千百件的日常小事中,就已经包含着刚强性格的因素了。

达观的胸怀能使人刚强。人们常说对伤心事要想得开,什么叫“想得开”呢?也就是要从伤心事中跳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些人遭受挫折时,往往心眼太窄、太死,老从一个角度去看伤心事,越看越伤心,越想越泄气。一个人在痛苦不堪时,应当能从自己的痛苦和伤悲中跳出来,放眼社会。这样,你就会看到自己那一点痛苦不过是千百万人都要碰到的一件很平常的事罢了。或者,把眼光放远一点,从漫长的人生长河看今天,那就会感到人生坎坷寻常事,现时的挫折不过是人生中一段小小的弯路。随着视野的开阔,观察角度的更新,你的眼光就能超越眼前的痛苦和不幸,看到更远的前程,整个生活的色彩在你眼里也必将逐渐明朗起来。

最刚强的人是那些具有最坚强的精神支柱的人。一个人只要精神支柱不倒,在痛苦的考验面前就不会倒下。《红岩》中的江姐,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她,十个手指都被钉进血淋淋的竹签,她宁死不屈,始终没有透露半点党的机密。江姐的刚毅和坚强,就来源于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念,来源于她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革命战争中受伤,后来引起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周身疼痛,光只是活下去就必须有巨大的毅力。但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咬紧牙关活下去,还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刚毅精神,也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培养教育下形成的革命人生观的直接结果。在今天的社会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改革者中,许多人不忘时代的使命,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把改革推向前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而他们能够跳出个人得失的圈子,关注改革的命运,能够冲出逆境,战胜厄运,以顽强刚毅的精神去争取改革的成功。由此可见,顽强刚毅的精神,实际上已超出了个人性格的范畴,它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生信仰、追求等坚强的精神支柱来支撑。一个人的身体垮了,或是他的事业暂时失败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垮台。而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如果垮了,如果他失去了人生信念和追求,失去了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那么这个人可就真的垮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