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霸海家族:海洋家族的兴衰与中国海洋史

霸海家族:海洋家族的兴衰与中国海洋史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家族与海洋的身世中国常被形容成一个大陆型国家:整个文化形成于大地陆块的中间,黄土高原上。在这本《霸海家族》中,作者就是试图从一个海洋史的观点,谈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这个海上家族的兴衰。海洋家族终归结束,事实上也结束了15、16世纪中国东海、南海骚动争霸的历史。

霸海家族:海洋家族的兴衰与中国海洋史

海洋家族与海洋的身世

中国常被形容成一个大陆型国家:整个文化形成于大地陆块的中间,黄土高原上。产业以农耕为主,人民敦厚勤劳地从事稼穑,养成了人与土地深厚的感情。所以“安土重迁”,不喜欢经商及冒险,文化也因此而倾向于保守。

这种乡土中国的意象,可说是一般人对中国的基本认知,且往往拿“乡土中国”来和那发源于地中海、爱琴海的西方“海洋型文化”来进行对比。

但事实上中国人是善于航海的民族。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于海”,可见出海航行不但在经验中不陌生,甚至还会成为某些特殊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燕齐一带的航海活动想必已甚为频繁。当时已盛传有海上三山。说仙山矗立海中,但船划近了,山就沉入海底,所以永远无法到达;惹得秦始皇派遣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去寻访仙山。其后汉武帝造楼船,也是造船史上伟大的绩业,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人并不只会固守其田宅耕稼而已,海上的世界也是我们所乐于经营的。

中古以后,“海上丝路”出现了,中国与海外各国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以致这条航道又被称为“香料之路”、“白银之路”、“陶瓷之路”。从唐宋到元明朝,这条航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的黄金航线,人员、资金、器物及技术,通过此一航道而沟通者难以计数。

但利之所在,争端自然会逐渐发生,明朝中叶所发生的倭寇侵袭我国东南沿海的事件,除了政治因素外,与海上贸易利益的争夺实有密切的关联。而这种情况,到了明代末年则愈趋复杂。

因为欧洲的势力已进入了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葡萄牙占领了澳门。1571年,西班牙占据了马尼拉

1609年,荷兰在日本平户设立商馆。这些欧洲国家在东海和南海的政治经济活动,当然会直接冲击到当时活跃于此一海域的中日商团。

所谓“中日商团”,是个笼统的称呼。明代南方海洋贸易的主要港口是福州和泉州,福建商人来往中国和日本之间极为频繁,日本的长崎一带,华侨也甚多。这些商人及商船,为了运载安全,多拥有武力以求自卫,偶逢状况,也可能径行劫掠。因此,商团不免也有海盗的模样。

这些商团或海盗,往往是多栖的,在日本、福建及海上都同时拥有据点,而往来于其间。台湾鸡笼港,便是他们常选择的地点之一。从16世纪初叶起,他们即由此地将贸易或劫取得来的绢丝、瓷器胡椒、白檀、香料等运往琉球或日本。又由此南至麻六甲海峡,把南洋的鹿皮等物输往日本,鹿脯运至大陆。单是鹿皮,据称每年即可达20万张,可见彼时贸易之盛。(www.xing528.com)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商团,乃是颜思齐这一支。依斋藤正谦《海外异传》描述,早在1621年,福建海澄人颜振泉(即颜思齐)便据有台湾,横行海上,且招日本浪人入其党,自称“日本甲螺”。甲螺即头目之意。泉州人郑芝龙,少年时流浪四方,也加入了这一伙。颜振泉死后,众推郑为甲螺,雄视海上。

颜思齐,日人岩生成于1936年另著《明末日本华侨甲必丹李旦考》,认为就是李旦。当时李旦不但据有台湾,亦侨居日本平户,势力极大。郑芝龙在其团体中成长并继起,发展成明末雄视海上的兵商势力,可说其来有自。

欧洲的势力进入这个海域之后,当然立刻便与颜郑及中日商武势力发生了冲突。1622年,英荷联合舰队进攻澳门,其后荷兰军队进驻澎湖,中国福建巡抚命荷兰撤军,并实施海禁。1624年守备王梦熊又率舰攻澎湖,荷兰不得已撤离,但旋即进入台湾安平港,建了热兰遮城,控制了台湾南部。郑芝龙曾担任过荷兰翻译,可能此时与荷兰即有些商业合作(早在荷兰人自澎湖撤退时,即曾托李旦出面斡旋,希望到台湾后,中国方面能开放海禁,准许双方贸易)。因其势力,中国海舰暂时无法对荷兰之据台行为有进一步的动作。但郑氏与荷兰之间也是有矛盾冲突的,双方海战,荷人颇有挫折,贸易甚受影响。直到1628年郑氏被明廷招抚后,郑氏对台的控制力才被荷兰全面取代,和荷兰在台长官彼德・诺易滋(Peter Nuyts)订立生丝、胡椒贸易契约。

故由整个海域开发史或海洋史的格局来看,早期的海上交通意义重在“交通”,亦即人员来往、文化沟通,其后则以贸易活动为主,所谓海上丝路,重在经济利益的获取。再其后则为了保障其经济利益,乃发展出武力争霸的形态,各海域国家的政治力也被牵连带入。

但自郑芝龙被明朝招抚,而明朝又迅速灭亡,郑成功被封赐姓,并起义兵与清廷对抗之后,形势又从各海域国的商武冲突状况,转变而成单一国家内部的民族对抗与对外矛盾。中国东南海域的身世,遂染上了汉民族悲愤复仇的色彩,一方面与清廷对抗,一方面要驱逐中国以外的“夷狄”例如荷兰人的势力。

因此,郑芝龙和郑成功,可说是海洋史上两个足以代表其时代的人物,而且都是关键性人物。仅从民族大义及台湾开发史的角度来理解,甚为可惜。

在这本《霸海家族》中,作者就是试图从一个海洋史的观点,谈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这个海上家族的兴衰。看看这个海洋世界如何被大陆所吸纳及消化。郑芝龙接受明廷招抚、郑成功接受赐姓,正代表着海洋世界进入大陆,被大地陆块所吸收的过程。郑成功终于起兵与清廷对抗,是海与陆的再次对峙,拟以海洋力量再造乾坤。不幸这个壮志到了郑经、郑克塽时代即无法维持,海的威势,终究被陆地上来的风暴压服了。

海洋家族终归结束,事实上也结束了15、16世纪中国东海、南海骚动争霸的历史。要再拖到清朝末年,欧洲势力与日本势力才再一次进入其中,再次掀起海洋争霸的浪潮,再由海洋力量牵动整个大地陆块内部的变动。

称霸于海上的家族,正是如此牵系着历史的神经,令人缅念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