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广联手陈胜,引发起义军响应,秦朝官吏惨遭捉杀

吴广联手陈胜,引发起义军响应,秦朝官吏惨遭捉杀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时候吴广迅速反击,抢过军官手中的剑,将这名军官杀掉。随后在陈胜的协助下,将另外两名军官也杀了。自陈吴二人起兵发难后,平时痛恨秦朝官吏的郡县,闻风立即揭竿而起,捉杀当地秦朝守官,响应陈胜的行动,特别是在旧日楚国的境内,以千人为众的起义军不可胜数。

吴广联手陈胜,引发起义军响应,秦朝官吏惨遭捉杀

第二节 汉朝崛起过程

群雄并起覆秦室

公元前209年七月,在湖北蕲县大泽乡停留着一支被征发去守卫渔阳地区的闾左兵九百人。这时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不通,队伍已经无法按期到达指定的戍所。按照当时的法律,戍卒延误日期,要统统被处斩,大家因此而忧心忡忡。

在这支队伍中,有两位低级军官陈胜吴广,他们考虑到这个问题,便暗自商量如何免死。他们想到当今的二世皇帝胡亥并非依法获得帝位,法统上规定的乃是始皇长子扶苏,此人生前大行仁义,百姓也都称颂他的贤惠,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经被胡亥杀掉;而楚国从前在抗秦中阵亡的名将项燕,也是一个体恤士卒,颇得民心的人,民间有许多关于他仍然活着的传言。如果能够假借这两个人的名义起兵,那么响应的人必然很多。于是这两个人设计了一套周密的计划。

几天之后,士兵向鱼贩子买鱼,忽然在鱼肚子里得到了一小卷绢帛,上面用朱砂写着:“陈胜王。”晚上兵士宿营的时候又发现附近树林中的神祠中有火光闪烁,同时从祠中传出古怪的声音,像狐狸做人言道:“大楚兴,陈胜王。”这种怪声把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从此他们遇到陈胜,都用手指着他窃窃私语。

有一天负责统领这只队伍的秦朝军官喝醉了酒,吴广便故意在旁激怒他,火冒三丈的军官立即用鞭子鞭打吴广,随后又拔出剑,威胁要杀掉吴广。吴广为人正直,向来深得戍卒拥戴,因此旁观的戍卒都替他大鸣不平。

这时候吴广迅速反击,抢过军官手中的剑,将这名军官杀掉。随后在陈胜的协助下,将另外两名军官也杀了。两人在雨中集合戍卒,发表讲话:“你们因为大雨,已经延误了日期,按照法律误期当斩,即使侥幸得到赦免,也要去戍守渔阳,十有八九都要死掉。大丈夫在世,不死则已,死就要成就大业。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在全军的呼喝响应之下,陈吴二人便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树起起义的大旗,士兵袒露右臂,国号张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在十几天之内,大泽乡、蕲县、陈城等附近县城都为起义军所占领,起义军也在进攻陈城之前拥有了七百多辆战车,千余骑兵,步卒数万了。由于陈城在战国末年曾为楚国都城,因此起义军便据此为根据地。在驻军于此后,为秦廷悬赏缉捕的魏国遗民张耳、陈余等人前来觐见陈胜,时值陈城当地名士豪杰正议推陈胜为王,两人却劝陈胜暂缓称王,而是立即领兵西进,同时派人寻找六国王侯后人,立其为王,以扩大秦朝的对立面;使秦朝的兵力更加分散薄弱,然后乘势进攻咸阳,以此大功号令诸侯,如此则可以成就大业。但是这个正确的建议却被陈胜拒绝了,他毅然受拥戴而成为张楚王,国都建立在陈城,吴广为副。

自陈吴二人起兵发难后,平时痛恨秦朝官吏的郡县,闻风立即揭竿而起,捉杀当地秦朝守官,响应陈胜的行动,特别是在旧日楚国的境内,以千人为众的起义军不可胜数。陈胜派人将其招抚,统一配属为六路。分道进攻秦国

此时的秦国,已经处于末世的风雨飘摇之中,然而其毕竟建国时日不长,统治者所依赖的主要力量秦军,攻灭六国的余威尚在,因此很快便展开反扑。

在这一时期,各地起义军中,有两支不可不提的队伍,那就是项羽刘邦二人所带领的起义军。

项羽是楚名将项燕的后代,他少时由他的叔叔项梁抚养。曾学书写,不成而弃,学剑术又不成,再次弃而不学,项梁因此责骂他,他却回答说:”书写只可以记姓名罢了,学剑只能一人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感到很惊讶,于是教他兵法。

一次,项梁带着他去看秦始皇东巡,看到秦始皇那不可一世的雄姿时,项羽脱口而出:“我可以取而代之!”吓得项梁赶紧带他逃掉。一段时间之后,项梁因事杀人,便带着项羽逃到会稽,那里的豪强士大夫知道项梁的身世,因此都奉他为领袖,遇着地方上的大事,都请项梁主办,于是项梁便暗中用兵法来约束宾客子弟。在这一时期,项羽也逐渐成年,身材魁梧、力能扛鼎,尤为地方少年所敬畏。

秦二世元年九月,会稽郡守和项梁商议起兵响应陈胜,打算派项梁为将,而项梁却不动声色地说:“我的侄儿项羽,可以造就,有他的相助,事无不成。”于是郡守便约定次日和项羽一起商议。

第二天一早,早已谋划妥当的项羽暗藏利剑,与项梁一道来到郡守府邸,当见到郡守后,项梁一声令下,项羽便拔剑砍下郡守的头。项梁取了郡守的印绶,与项羽共同斩杀了几十名反对者,剩下的人无不听命,于是共同推举项梁继任会稽郡守,项梁招收徒众,得到八千人马,任命项羽为副将,这一年,项羽只有24岁。秦二世二年二月,项梁叔侄率军渡江西向,一路收纳豪杰,到了下邳已经有六万之众。

陈胜揭竿起兵后,遇到了以秦朝名将少府章邯为首的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他挥兵攻赵,起义军抵挡不住,遂撤退到巨鹿,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之下,只好向楚怀王求救。

这个楚怀王,是项梁叔侄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在陈胜因为过分骄纵而被他部下杀死之后,反秦大军顿时群龙无首,于是,项梁叔侄找到了原楚怀王的孙子,把他立为新君,也称楚怀王。此次援赵,楚怀王便把这一使命交给了宋义和项羽,并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

在此之前的濮阳之战中,宋义在项梁军中担任谋士,他准确地预言说项梁的部队过于骄纵,而骄兵必败,但是项梁对此却不屑一顾,结果果然如同宋义所料,项梁也在此战中阵亡。而项羽也因为在进入关中后不能整顿军纪,颇失民心。此外,楚怀王也不愿意赋予跋扈的项羽过多事权,以免自己成为傀儡,希望凭借宋义调度牵制项羽,对此,项羽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

大军按期开拔后,宋义却在安阳地区停留四十六天而不进,项羽主张立即渡河,与赵军前后夹击秦军,而宋义则主张先让赵秦决战,然后赵胜则乘虚引军袭取咸阳,秦胜则乘其疲惫进攻之。项羽多次请战,都遭到宋义的奚落,眼看严寒将近,落雪纷纷,士卒饥寒交迫,宋义却安坐帐中,每日与诸将会饮,军中一时对其颇多埋怨。

项羽看到士卒们对宋义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一天早上,他携剑大步来到宋义帐中,将其杀掉,然后携带首级出帐示众:”宋义与齐国私通,我奉楚怀王命令,已经将他斩首。”官兵尽皆慑服,公推他为“假上将军”。项羽便使人报告怀王,怀王无可奈何,就派他为上将军,从此项羽名震楚国。

项羽在接受了统帅之任后,立即下了狠心,下令全军渡河。随后,他沉船、烧屋、砸锅,命令士兵只随身携带三天的口粮,与秦军决一死战,不得生还。自此有“破釜沉舟”的典故。

兵法曾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兵们个个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于是人人怀着必死的信念拼命杀敌,九战九胜。其他诸侯的援军都在巨鹿城外屯营,等到楚军开始进攻,诸侯们都坐壁上观,楚军个个以一当十,呐喊声惊天动地,诸侯军无不心惊胆颤。项羽自破秦军,与诸侯军将领会晤,诸侯将领个个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望。于是项羽便成为了联军的统帅,诸侯军将领悉数隶属于他麾下。

刘邦是沛县人,从小家世寒微,也不肯学习生产技艺,常被父亲斥为”无赖”。在壮年时做了本县的亭长,平日好酒色,却为人和蔼,仗义疏财。与县衙小吏萧何、曹参等人为友。此人心志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刘邦羡慕得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秦朝初年征集各地囚徒赴骊山参与工程建设,沛县地区的囚徒,都由泗水亭长刘邦押送,这些囚徒在半路上逃掉了许多,刘邦暗自估计,等到了骊山时,这些人一定会跑个精光,于是他在行进到丰县地区时,故意停下痛饮,半夜把剩下的囚徒统统放走,自己也准备逃亡。在囚徒中有十几个胆大的人执意跟随刘邦,于是他便领了这些人在附近的山中落草为寇。

在陈胜发动起义后,沛县县令也准备起兵响应,于是便与萧何、曹参等人商议决定将本县逃亡在外的壮士召回。于是县令便派樊哙去招刘邦归来,于是刘邦便率领着百名部下,回来共同举事。

这时候沛县县令却将城门紧闭不出,不许刘邦等人进入,并准备将萧何、曹参二人杀死。两人得知消息,便跳城投奔刘邦。于是刘邦便修书一封,用箭射入城内,劝沛县民众诛杀县令,起兵造反,否则立即攻打县城,城破之后,将用屠城的办法来对待百姓。百姓遂杀县令,开城相迎,刘邦受父老的推举为沛公。

随后,刘邦立即招兵买马,共收得沛地子弟两千多人,他也就此成为一支反秦武装的领袖。他转战各处,取得了沛、丰、砀等地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住用韩国贵族张良作为自己的谋士。

一段时期之后,刘邦率部投奔项梁,项梁为他的部队补充了五千人,并在此后多次与项羽配合,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在宋义、项羽二人率军救赵之时,刘邦也于秦二世二年九月分兵出发,转战于豫东南地区,后取道南阳攻打武关。这时秦军的兵力悉数被吸引在河北,因此刘邦所率领的部队并未遭遇顽强抵抗,接连攻城掠地,南阳以西到武关,纷纷投降刘邦。

在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陷武关。当月,赵高将秦二世胡亥杀死,并派人前来与刘邦讲和,刘邦从赵高的为人判断此中有诈,拒绝了赵高的提议,派兵继续进攻崤关。在应用了张良的诈和之计后,崤关也被刘邦攻破,此后,秦国都城咸阳的大门被打开,驻扎蓝田地区的秦军与刘邦的军队发生激战,再次被刘邦击败。刘邦兵临咸阳城下,由赵高拥立的秦帝子婴,先是贬去帝号改称秦王;随后又将赵高杀掉;然后用绳子绑在脖子上以示臣服,乘没有花纹的车和白马,手捧皇帝印玺,出城迎接刘邦于灞上的驿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正式宣告灭亡。

楚汉相争中原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俨然以“关中王”自居。并颇为留恋豪华的宫殿,成群的美女、如山的珠宝,准备住下享受。樊哙劝他天下还没有平定,千万不可忘记前秦的亡国教训。刘邦虽然明白,却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才不动秦宫分毫财物,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内容是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苛刻法律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秦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领兵到了函谷关。见刘邦平定关中,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大怒,攻下函谷关后直奔咸阳,驻扎在了鸿门。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便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刘邦想在关中做王,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

项羽听了暴跳如雷,其手下谋士范增也劝他趁机除掉已经成为威胁的刘邦。项羽准备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项羽则有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施以援手,救了刘邦。

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找到张良,让他快走。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背弃主公,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请他向项羽解释,消除误会。项伯回去后对项羽说:“沛公先进关中,为我们扫除障碍,我们才能顺利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以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但项羽的谋士范曾却执意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羽也含糊不清。

第二天,刘邦来到项羽的军营,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因为项伯阻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逃回了大营。

鸿门宴后,项羽在咸阳城大肆屠杀,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此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楚怀王也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刘邦也只好到偏远地荒的南郑。项羽只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不足十万,根本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但等待换来的只是军心涣散,人人离去,刘邦向张良讨教对策,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对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最初,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羽争雄的打算,但他到了南郑之后,恶劣的形势变化促使他下决心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当时的巴蜀地区人烟稀少,生产力极度落后,项羽把刘邦的封地置于巴蜀那样一个不毛之地,不饿死早晚也得荒死在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士们不服南郑地方的水土,日夜思念家乡,士气低落,使得本来士兵就少的汉军更加涣散;其次是项羽封在齐国的田荣嫌项羽分封不公,起兵反叛,项羽亲率大军征讨,暂时没有时间理会刘邦,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好机会。正巧此时刘邦也得到了大将韩信,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韩信被封为大将后,提议立即出兵东进。

公元前206年,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楚汉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用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得项羽唯一的谋士范増也背弃了项羽。这使得项羽军中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跟汉军群英交锋,因此汉军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十面埋伏将项羽彻底打败。

刘邦东进之后,曾经趁项羽和齐、赵交战之机拿下了河南,攻克洛阳,然后挥师东进,攻下了彭城。原先项羽打算在平定齐和赵后再和刘邦决战,现在见刘邦攻下了彭城,便领精兵三万急行军赶回,趁刘邦设酒宴庆功之机,在清晨发动袭击,一天之内便将汉军打败,在汉军撤退时,又被项羽追杀消灭了十几万人。到了灵壁东边的濉水又被项羽追上,又丧失十几万军队,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后被项羽抓获。原来跟随刘邦的其他路诸侯王见刘邦大败,先后舍他而去。

刘邦退到荥阳之后,得到了萧何的增援部队,韩信也收拢被打散的军队会合。汉军又重振旗鼓,在荥阳的南边打败了项羽的军队,两军在荥阳一带开始对峙。后来,刘邦策反了项羽的大将英布,分化了项羽的势力,也使项羽因为要分兵镇压而消弱了兵力。但项羽毕竟不是一般人物,他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无奈,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项羽原本想答应刘邦,但范增却不同意,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放虎归山,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刘邦见范增从中作梗,就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项羽逼走了范增。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刘邦也设法从荥阳突围。大将纪信自告奋勇,替刘邦向项羽假投降,让刘邦趁机逃脱。纪信乘坐着刘邦的车出东门诈降,刘邦则从西门出城突围。纪信果然将项羽的大部分军队吸引住,结果项羽没有抓住刘邦,一气之下将纪信烧死了。

楚汉双方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因为兵源、粮草不足和刘邦讲和,以鸿沟为界,东西分治。然后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

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刘邦采纳后命令大军返回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www.xing528.com)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张良说如果承诺能给韩信、彭越封地,他们定会火速进兵。刘邦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击败项羽后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韩信和彭越答应立即进兵,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在张良的命令下,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民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项羽的士兵思乡落泪个个离去。项羽突围后被汉军追击,落入十面埋伏的项羽最后在乌江畔自刎而死,楚汉战争由此正式结束。

鸟尽弓藏谋臣亡

公元前202年,天下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混战后,重新归于统一,刘邦也在群臣的推举下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王朝。

最初刘邦希望将都城定在洛阳。刘邦在洛阳的庆功会上,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高起和王陵说:“明公您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您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说:“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我不如张良;论安抚百姓供给粮草,我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鏖战沙场,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但是我能够做到知人善用,让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谋士可用,却又对他不信任,这才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后来,一个叫娄敬的名士从山东赶来觐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就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的意见遭到许多将领的反对,张良则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池汤城,天府之国”,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刘邦听从建议,便将都城由咸阳迁到了长安。

刘邦即位之初,将七位在战争中有大功的军事将领封为诸侯王,又陆续封一百三十余功臣为侯。因此在汉朝初年,封爵便可以分为王侯两级。各诸侯王国的国土“多则百余城,少者三四十县”;这七个王国合起来便占到了”天下”的一大半。此外,诸侯王除了享受本国的租税和徭役外,又掌握了本国政权的绝大部分,保持着与中央完全相同的官制,并且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对于新建立的中央政权具有严重的威胁。

为了巩固皇权和避免异姓王叛乱,刘邦首先消灭的是各地拥兵雄踞一方的异姓王。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在各诸侯王到陈县聚集拜见自己的时候,将韩信一举抓获。韩信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慌张不已,还将钟离昧的人头献给刘邦以示忠心。但刘邦并没有给韩信任何宽宥,仍然下令将韩信逮捕入京。韩信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而后刘邦因没有证据,便释放了他,但却被降为淮阴侯。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趁机夺权。但是却被人告发,事情败露。吕后用了萧何的计,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便由此而出。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接连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了。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当地的名门大族共计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在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通过打击功臣萧何,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此时的刘邦年事已高,又在平定英布叛乱的时候中箭受伤,他在回到长安之后认为这是天命而拒绝医治,病情一再加重。他的妻子吕后向他询问身后人事将如何安排,刘邦回答道:“萧何之后可用曹参为相,曹参之后可用陈平为相,让周勃担任太尉辅助陈平。”吕后又追问陈平之后的安排,刘邦回答道:“陈平以后的事情你不会知道了。”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去世,埋葬在长陵,谥号为高皇帝,是为高祖。

在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继位为皇帝,是为汉惠帝,然而他却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傀儡皇帝,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其母吕雉手里。吕后任用吕氏家族的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为相国,将汉初功臣一律排除出权力圈外,将皇帝架空,许多吕家成员都被封为诸侯王,刘邦死前的誓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成为了一纸空文。他们在窃取朝权后深知这种行为会被大臣和刘氏王侯所反对,因此便图谋作乱。

朱虚侯刘章是吕禄的女婿,他通过妻子知道了这桩阴谋,便一面把这件事情告诉其兄齐王刘襄,并叫齐王发兵西征,一方面又和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积极策动内应,齐力讨伐诸吕。

齐王获悉之后立即发兵,还策动琅琊王刘泽倾其兵力合围晋军。吕产吕禄连忙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击。而灌婴到荥阳之后,便与齐王达成协议,共同讨伐诸吕。此时的长安风云变幻,诸吕迫于情势,准备武装劫持新皇帝。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太尉周勃立即借天子之命进入北军,并派郦寄和刘揭说服吕禄:“皇上派太尉守护北军,想要你服从大局赶快交出将军印离开北军,否则将有大祸临头。”吕禄随即将印交出,把军权交给周勃。周勃马上向北军发布命令:”愿意为吕氏卖命的露出右臂,愿意为刘氏尽忠的露出左臂。”全军上下都露出左臂,周勃就这样成为了北军的统帅。

随后,周勃与陈平采用雷霆手段,一举铲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将一场政治阴谋粉碎在摇篮中。公元前180年,周勃、陈平等西汉大臣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史称刘恒为代王时,即以“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吕氏家庭被消灭后,他又是还健在的刘邦儿子们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因此便被拥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文景盛世。

文景之治重无为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在即位之初就下诏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意思是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治理国家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

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二年,又把秦时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文帝还一再下令,让居住在长安的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以免“卒给输费苦”。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他即位不久,就下诏废止了“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秦代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凡有灾祥就移过于臣下。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并且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当节俭,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产,于是作罢。因为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国家的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也不敢滥事搜刮、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秦代大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奴隶臣妾以及比奴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改革的后两项在当时和以后虽没有认真执行,但文帝时许多官吏能够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汉文帝的政绩不但得到了地主阶级及史学家的赞誉,甚至于“盗贼”都对其尊崇有加,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占长安,西汉皇陵均被破坏,唯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妥善保护,

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吕后时,由于对南越采取了不和好的政策,致使南越王赵佗一度自立为南越武帝,役属闽越,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后,为赵佗修葺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再度派陆贾出使南越,赐书赵佗,修好和善。于是赵伉去帝号,归附汉王朝。文帝初年,匈奴在边地骚扰加剧,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进犯河南地,至上郡杀掠吏民,抢掠牲畜,丞相灌婴奉命率八万轻骑将匈奴驱逐出塞,取得初步胜利。此后匈奴虽屡犯边地,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守备;并亲自出巡,视察边境军营,对治军严饬的细柳营大加称赞,对防备松懈的灞上、棘门军营提出批评。他还采纳晁错”募民徙塞下”的建议,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屯戍,将他们以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这种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疆地区的作用,开汉代屯田制度之先河。

汉高祖刘邦统一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曾封了一些同姓王。到文帝时期,各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数也有很大增长,原来每郡人口数最多仅达万人左右,这时则增加到四、五万人之多,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吴国所铸造的钱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由于汉初刘邦大封诸侯王,诸侯王国地盘过大,至文帝时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成为稳定政局的严重问题。渐渐强大起来的同姓王,对刚刚为大臣所拥立的文帝表示轻蔑,对朝廷态度非常傲慢,有的诸侯王甚至乘隙举兵叛乱。刘章死后,他的弟弟济北王刘兴居于公元前177年乘匈奴大举南犯之际,起兵攻荥阳。不久,刘兴居失败被迫自杀。事隔两年,最为骄横的淮南王刘长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在谷口举兵反叛,失败后,刘长被流放而死。

文帝极力加强皇帝的权力。他一面对周勃、灌婴等旧臣加以抑制;一面下诏郡国,察举贤良正直的人到朝中任事。他十分注意推行黄老方针,即“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的方针,恢复生产,稳定统治。对于日渐强横的同姓王则恩威并施,制裁一切反叛者,而对于一些反形未露的诸侯王,则采取安抚手段,如富可敌国的吴王刘濞,由于对汉廷有“怨望”而长期称病不朝,对于这样的大不敬之罪,汉文帝也只是用杖责的刑罚来惩罚他,以示宽容,并允许他可以不来朝请。

尽管文帝对于同姓诸侯王一再忍让退避,但是诸侯王的野心仍然继续膨胀,严重威胁到汉朝中央政权的权威性。针对诸侯王势力的膨胀,贾谊上《治安策》,向汉文帝痛陈天下形势,提出削弱诸侯王的”众建诸侯而少兵力”的政策。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把齐国分为六,把淮南分为三,稍微压抑了诸侯王的叛心。但文帝对诸侯王的严重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仍认为宗室亲属不会反叛。此外,他的一些随心所欲的口谕,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佞人邓通因阿谄媚上得到文帝赏识,一句话就把铜矿的开采权赏赐给了他。致使他可以私铸钱币,他因此拥有了部分汉王朝的货币发行权,与吴王并驾齐驱,形成了”吴邓钱布天下”的局面,严重地扰乱了货币秩序。

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庙号太宗,尊谥孝文皇帝,葬霸陵。文帝临终时公布遗诏:“死者乃天地之理”,不必过哀,不许”厚葬”,不许动用车马和陈列兵器,治丧期尽量缩短;治丧期间,不得禁止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

他去世后,太子刘启继位,即汉景帝。景帝继承了父亲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继续轻徭薄税,于是汉朝的国力继续加强。

为了使百姓都能有地可种,提高农民生活,景帝及时地调配了人口和土地。他改变了当时不准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少的地区迁移到土地多的地区,一能开发土地资源,二也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景帝还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他本人也从事节俭,极少修建宫殿楼阁,并缩减皇室开支,避免与民争利。

景帝时期的另一项仁政是减轻刑罚。文帝时开始了古代残酷的肉刑制度改革,将古代的奴隶制五刑制,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刖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向封建五刑制笞、杖、徒、流、死转变。文帝时将肉刑改成了笞刑,但打的次数很多,如劓刑改为笞三百,应当断左脚的改为鞭笞五百。这本来是为了废除肉刑,但次数太多又出现了经常打死人的现象,不符合原来体恤百姓的初衷。所以,景帝又逐渐减少了次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竹板的长短、宽窄,竹节也要削平,中途也不准换人。这样使文帝开始的刑制改革终于完善了。对于官员的审案断罪,景帝也经常训导要宽容,不准随意错判人的罪名。

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繁荣发展,以及被汉武帝运用为治国纲领提供了先决条件。

除了内政的成绩以外,外交方面景帝主要是继续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积极的防御。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匈奴对边境的骚扰。

但是诸侯王叛乱终于在这一时期爆发。野心勃勃的吴王刘濞终于纠集楚、赵等七个诸侯国,于公元前154年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兵东征。周亚夫为避开叛军伏兵,乘车出武关快速到达洛阳,发兵分路进击。他命令梁王刘武坚守睢阳,然后派遣轻装骑兵出淮泗口切断叛军粮道,以瓦解叛军的进攻。仅三个月即基本平定叛乱。赵王遂据守邯郸达七个月之久,最后亦被引水攻破。失败的诸王大都畏罪自杀或受到严厉制裁。对诸侯王斗争的胜利,大大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实行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政策。

景帝的安定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使汉朝的经济日趋繁荣,文、景二帝合在一起共统治了40年。他们在位期间,西汉帝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土地开辟,人口增加,财富充裕,社会安定,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到了景帝后期,汉王朝国库里的钱多得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多得堆在露天,以至于大量腐烂不可食用。和秦朝相比,国泰民安的社会经济状况显示了文、景两帝的突出政绩,后人将此二帝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北击匈奴武立国

在公元前140年,十六岁的汉武帝刘彻正式继承皇位。在即位之初,他雄心勃勃地想将文景之治的盛世继续下去,但在实际执行时却遭遇了极大阻力。其阻力的主要来源是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祖父汉文帝的皇后。从她做皇后到这时,已经有了四十年,本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很是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与侯都要到各地自己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都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情时常发生。而从窦太后的角度考虑,她本身深受文景两朝政治思想的影响,与汉武帝的治国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窦氏所崇尚的还是在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这是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这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中央,所以迫切要求加强中央的权力来压制地方势力。这便是汉武帝与窦太后在治国思想上的主要分歧所在。

武帝即位后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如让亲舅舅田蚡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许多的儒生也被他重用。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这种选才制度叫做”贤良方正”。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一整套的儒家治国思想向武帝详细阐述,武帝听了之后十分赞赏,决心采用其作为自己的施政纲领。

但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自己的奶奶窦氏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在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罢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狱中。然后,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听从窦氏的命令。这对武帝是一个打击,但武帝却拥有窦太后所没有的年龄优势,他从此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四年之后,即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时机终于来了,武帝马上将窦氏的人全部罢免,重新重用田蚡做了丞相。治国思想也采用了儒家的主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以对付地方上越来越庞大的豪强势力。

在拥有了安定祥和的内部环境后,汉武帝开始积极准备军事,决定一改汉初以来对匈奴的怀柔政策,换以强硬的姿态。

早在白登山大战失败之后,汉朝的皇帝们意识到了与匈奴作战的被动局面,因此开始重视骑兵的组建。为加强同匈奴的作战能力,早在文帝时期就大力推进鼓励养马的政策,做到“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并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所,用官奴婢三万人从事牧养、繁殖战马。这些措施对防备匈奴大规模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后来武帝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经过漫长的准备,骑兵战斗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汉武帝时,骑兵已经成为战斗的主力军,使得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军事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带领骑兵一万攻击匈奴右贤王部,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歼灭敌人9000人,斩杀了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精锐骑兵数万人在祁连山一带与匈奴交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将河西走廊全部占领。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又一次出击匈奴。卫青找到了匈奴伊稚斜单于带领的部队,马上将战车环绕在一起做为营地,防止敌人的突击,然后带领五千骑兵直冲敌阵,双方激战一天,到傍晚时忽然刮起飞沙走石的大风,匈奴单于不敌突围逃跑。卫青派出轻骑追击,一直追杀200余里,斩杀和俘虏敌人一万九千人,缴获无数的辎重。

东线作战的霍去病虽然没有遇到匈奴单于,但是收获更大。他率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自知不是对手弃军逃跑,霍去病一直追到在今天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的狼居胥山,斩杀匈奴北车旨王,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匈奴士兵七万多人。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这就是成语”封狼居胥”的由来。

这两次战役之后,匈奴彻底被打垮,再也不能再对汉朝的边境构成威胁,而当时的霍去病年仅20岁。

自此,一个强盛的汉朝被建立起来,在当时的世界上,汉朝的国力首屈一指,许多国家都摄于汉朝声威,主动向汉朝纳贡。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阶段终于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