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顾兆农治验:自汗恶风彻底消失

顾兆农治验:自汗恶风彻底消失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乃久病体虚之人,冒犯风邪。此病人随访半年,其药效甚为理想,在服上剂过程中,自汗逐日退止,恶风怕冷感随之消失。

顾兆农治验:自汗恶风彻底消失

朱某,女,59岁,主妇。

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20余年,因“心力衰竭”曾先后5次住院治疗。2年前并发“心房纤颤”,病情明显加重。半年来反复感冒,稍遇风冷,其症即起。即使闭户掩窗、身不离宅,其感冒亦频发不止,每月犯病甚有六七次之多。初始用“解热镇痛片”或“荆防败毒散”尚有疗效,其全身不适感常可随汗而解。后服其药则渐致身汗不止,有时反觉病情加重。病家无奈,近期索性不药而任其自然,以求自愈。5日前感冒再犯,其证情显较以往为重。2天来食水锐减,卧榻不起。家人慕名特请顾老往诊,顾老欣然应邀。

初诊 1980年9月26日

体弱面苍,神顿蜷卧,鼻塞涕清如水,四肢困楚怠动,项背牵强,津津汗出,汗后身冷,微恶风寒,轻咳短气音低,口淡不欲食水,舌色淡,苔薄白,脉结无力。此乃久病体虚之人,冒犯风邪。治宜疏风解表,调和营卫,兼养心敛汗。

桂枝10克,白芍10克,太子参12克,粉葛根10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生姜半片,大枣3枚(去核)。2剂。

二诊 9月28日

药后遍身微微热汗,身躯四肢甚感轻快,今晨已可下地活动,食欲有所增加,鼻塞清涕、项背牵强均渐向愈,仍畏风冷,动辄头身汗出,时感短气,稍有轻咳。舌淡苔薄白,脉结无力。风邪外散,营卫渐和,继治宜扶助正气,以强表御外。

黄芪24克,白术10克,怀山药30克,浮小麦30克,防风9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

隔日1剂,连服1个月,其间如复冒风邪,即更用初诊方药,待愈后继用本方。(www.xing528.com)

此病人随访半年,其药效甚为理想,在服上剂过程中,自汗逐日退止,恶风怕冷感随之消失。嗣后,感冒大为减少,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即使偶犯风邪,其症状亦甚轻微,一般可不药自愈。患者及家人感不去怀,盛赞顾老医术高明,并将服方视若家宝,谨慎珍藏,以备日后疾发复用。

按析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正气虚也。凡正虚之人,冒犯外邪,其证情殊异于常人,故辨证及药治亦均当别论。

本案女性患者,染沉疴二十余载,近期病情愈加,感冒之疾频发。即使防风避冷,百倍谨慎,是疾仍防不胜防,难以幸免,此显非因邪盛而实因正虚故也。感冒伊始,正虚未甚,故服药汗之可解,嗣后复用其剂,非但罔效,反渐致身汗不止。此乃正气愈汗愈虚,实则冒犯“虚虚之戒”是也。

此患应邀往诊,病发已越5日,其鼻塞清涕,微恶风冷,四肢酸楚,项背牵强等均为外受风邪常症,识别甚易。所应审者,在于神顿蜷卧,短气音低,津津汗出,汗后身冷诸症。就本病具体证情而言,其神顿蜷卧当系神气无力,短气音低乃为金气衰弱,津津汗出、汗后身冷则应责其腠理失职于固密,阳气乏力于卫外。至于舌色之淡,脉象之结,皆因“汗为心液”,汗出过多伤及心气是也。而值得庆幸的是,其病时虽已缠绵多日,但尚未触发脏腑之宿疾旧恙,病邪仍留滞于肌表,故药治如行助气散表,托邪外出,养心敛汗,则可诸症悉平,邪去身安。初诊投方所以选桂枝汤加味,即系鉴于此理。桂枝汤功效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用治体虚冒风,备受古今医贤推崇。然斯证单用其治,则嫌药力不周,故加粉葛根生津解肌除项强,又入太子参补益肺气密腠理,更添浮小麦扶养心气敛汗出。如是,表气固,风邪散,营卫调,其感冒病患,自当痊愈。

气虚外感,治疗并非困难,而难事则在于防其复犯。顾老尝谓:“虚体之人,如乏御外之力,则极易为风邪所伤,有时前患未了,后病接踵复来。而新邪一旦引发痼疾,则病情之变化常难预测,临床之择方亦多感棘手。故预防虚人外感之治,实寓‘治病必求其本’之意。医者对此应立远识卓见,不可误认伤风系小恙而掉以轻心。”出于此理,案中复诊用方,实为培本防病所设。其方乃系玉屏风散加味,凡遇气虚而外感频发者,顾老恒以此加减为剂,临证用其愈获卓效,诚系经验良方。但是疾之治,只宜缓图其功,不可急于求成,常需投药十多剂以至数十剂,方会渐显药效,临床如欲试用其方,此点当须特别注意。

再,正气之虚,证情不一。有在阴在阳之殊别,在气在血之不同,在脏在腑之各异,临证须从细审辨,不得混谈。本案所及,仅指气虚而易外感者,至于他虚复受外邪,其治自当别论。此乃医理之常,勿庸赘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