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活掌握放养时间和投放数量

灵活掌握放养时间和投放数量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主要增养殖技术1.湖泊条件河蟹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些生产单位在工作实际中根据蟹种来源和资金情况,灵活掌握放养养殖时间,将放养蟹种与仔蟹相结合,几乎全年投放。若资源量较好,而且湖区管理(指秩序)跟得上,可放养仔蟹,规格8000~20000只不等。徐德昆在湖荡养蟹后指出:天然饵料不够亦须投喂商品饲料或配合饲料。

灵活掌握放养时间和投放数量

(四)主要增养殖技术

1.湖泊条件

河蟹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养蟹湖泊应具备的条件是:水质清新,水位较为稳定,溶氧充足,没有污染,水生生物丰富,便于人工管理的浅水草型湖泊。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有利于河蟹摄食育肥和蜕壳生长。水草以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较多为佳,底栖动物数量的多寡也影响河蟹的生育育肥。如江苏描耳湖(466.7公顷)是小型封闭式的浅水湖泊,湖边消落区面积较大,湖底有一定的淤泥,水位稳定,水温适宜,水生植物繁茂,饵料生物丰富(水草群覆盖率达80%,底栖动物主要有蚌、螺蚬、水丝蚓等),环境条件适宜河蟹的生活和生长。这样的小型湖泊进行河蟹生产,鱼蟹混养,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放养时间

一年一度的天然蟹汛时间基本上决定了放养1龄蟹种的时间。据调查,长江天然蟹种的汛期基本上集中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于翌年的4月上旬。在蟹种汛前期或后期投放在生产商品蟹规格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如笔者1988年蟹种汛前期(春节前)投放的红莲湖(533.3公顷)和虾子径湖(200公顷)的商品蟹个体150克以上者为100%,而蟹种汛后期(春节后)投放的涂正湖(533.3公顷)和移山湖(333.3公顷)的商品蟹个体150克以上者分别为62%和45%。这可能是蟹汛前期投放增加了河蟹在湖中生长时间,使河蟹提早适应湖中环境,做到早开食、早蜕壳,而蟹种汛后期投放就有迟蜕壳的可能。到前期投放的蟹种于3月中下旬开始蜕壳,而后期投放的蟹种要在4月中旬开始蜕壳。另外,在春节前投放由于温度相对低一些,蟹种的活动能力也弱些,因而在捞捕、运输和投放等操作过程中不易断肢受伤,可减少对生长的影响,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以上是1龄蟹种的放养时间,实际上,尽管目前我国湖泊仍以冬季、春季投放1龄蟹种为主,但7~10月份投放小规格蟹种甚至仔蟹的单位也较多,天然蟹苗在长江口北域上溯索饵过程中逐渐蜕皮长成仔蟹,大眼幼体旺发年份,在南通以下江面可捕到,较多仔蟹,自7月初至8月中旬,开始规格为1.0万~1.2万只/千克,后期为800~1000只/千克。安徽通港水产开发公司于1993年7月19日投放规格6000只/千克只这样的仔蟹1045千克,1994年捕成蟹3000千克。

早繁苗当年养成小个体商品蟹是近两年开展的项目,由于其经济效益可观,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注目。在人工繁殖场里,由于人工提高温度,促使亲蟹提早排卵,至3月中下旬即可培育出大眼幼体,比天然蟹苗提早近3个月,但此时湖泊的水温尚低,蟹苗不宜直接放养,因而需在温室内培育成每千克2000~6000只大小的仔蟹,在4月底或5月初水温适合时放湖。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人工控温,提早繁殖,当年上市,缩短了养殖周期,大部分仔蟹当年能长成100克左右的成蟹,群体增重倍数高,另一部分未能达到上市规格的蟹可在湖里继续生长到第二年捕捞。

有些生产单位在工作实际中根据蟹种来源和资金情况,灵活掌握放养养殖时间,将放养蟹种与仔蟹相结合,几乎全年投放。据陈正坤报道,安徽宿松六昌湖开发公司1992年月购进规格为50~160只/千克的蟹种600千克,1993年5月又购进38~60只/千克的蟹种1420千克;这个县的鹏程湖泊开发公司1992年4月起不断购进苗种,规格小的5600只/千克,大的80只/千克,当年产小规格成蟹2.5万千克,第二年产成蟹19万千克,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放养蟹种的时间并不是那么严格,在全年大部分时间均可进行,主要依据是蟹种出产时间和供需情况及市场行情,据此来科学地选择放养时间,以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放养规格与密度(www.xing528.com)

确定合理的放养规格和密度是充分利用水体及提高河蟹产量的重要环节。对于放养规格,视水草和底栖动物等情况而定。若湖泊水草数量多,可放养规格为200~300只/千克左右的蟹种当年能长成商品蟹;若湖泊水草和底栖动物数量较少,放养规格应控制在100~250只/千克左右为好。若资源量较好,而且湖区管理(指秩序)跟得上,可放养仔蟹,规格8000~20000只不等。也就是说,除了注意杜绝性成熟蟹种和患病蟹种以及非正宗蟹种进湖外,对于蟹种的规格在放养上并不是那么严格。一般性成熟蟹种在规格上较大,在20~80只/千克左右,那么在生产中就应投放80~100只/千克以至更小的蟹种。

放养密度一直是水产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几年在不投饵的小型湖泊投放80~250只/千克的蟹种时,密度控制在300~750只/公顷,这样,对水草的破坏性较小,对翌年或连续几年养蟹影响也较小。江苏扬州每亩放200只/千克大小的蟹种,密度为4500~7500只/公顷,采用全年投喂的方式养殖。阳澄湖1987—1989年的3年中,蟹种放养密度分别为每亩33.9只、68.6只和55.4只。徐德昆提出荡滩投饲养河蟹,投放80~200只/千克规格的蟹种密度为3000~7500只/公顷,江苏吴斯锦提出固城湖(3066.7公顷)投放蟹种密度为600~750只/公顷。

4.饵料生物、人工饲料及投喂

阳澄东湖在1987~1989年的3年时间,采取控制群众入湖捞草船只和禁止拖网捕贝类的办法,对降低捞草强度、促进底栖生物繁殖和水草生长起了积极作用。据该湖9个点测定数据看,水生植物量逐年增加,1987年为25.11克/平方米,1988年为39.97克/平方米,1989年为309.95克/平方米;该湖底栖生物1987年为18.78克/平方米,1988年为30.63克/平方米,1989年为94.15克/平方米,从而保证了河蟹摄食和生长的需要。扬州凌爱珍等(1992)报道,1987~1989年连续三年在千亩湖荡中采取人工投喂养蟹,投喂种类主要有螺蛳、动物性颗粒饲料、麦类、菜饼和水草等,其中投喂的动物性饲料占总投喂量(有含水草)的比例,1987年为11.74%,1988年为23%,1989年为30.9%,三年河蟹起捕平均规格为110克/只、125克/只。

徐德昆(1993)在湖荡养蟹后指出:天然饵料不够亦须投喂商品饲料或配合饲料。河蟹喜爱摄食的精饲料有稻谷、麦类、饼、薯和螺、蚬蚌及动物内脏等。投喂螺、蚬、蚌最好先将壳敲碎,动物内脏和野杂鱼剁成块再投喂。大麦小麦、稻谷先用水浸泡后煮烧再投喂。鲜山芋切成丝状和块状投喂。河蟹的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最佳投喂时间是在每天下午4~5时,饲料投在荡滩浅水处或在蟹道沟边,亦可在滩内设置若干个食台将饲料投入其中,便于检查摄食、生长情况,长期不食或腐烂变质的饲料要消除。日投喂量根据放养密度、天气、水温变化及蟹的摄食、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日投饲量为荡滩内蟹总体重的5%~10%,年总投饲量的季节分配大致为3~5月份占15%,6~8月份占60%,9月份占15%,10月份占10%。3~5月份以投喂青料为主,6~10月份以投喂鱼、虾、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凌爱珍认为要做到投喂合理,每天要投喂2次,上午10时,饲料投在深水区,下午5时,饲料投在浅水区;各月投饲量为:3~4月份占15%,5~8月份占70%,9~10月份占15%。

5.日常管理

湖泊面积较大,防止河蟹从进出口逃逸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是刚进湖的蟹种,在尚未适应湖区环境的情况下,易从进出水口逃逸;二是夏季雨量过大的季节,易随泛滥的洪水逃逸;三是性成熟后若没有及时捕捞要逃逸。湖泊防逃的关键是在进出水口修好防逃设施,一般在原养鱼防逃钢棚前加设一道网片,并且在平时多巡查和维修进出水口防逃设施,要绝对保证防逃设施牢固和坚实。要加强对水质进行管理。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大量投饵后小型封闭型湖泊往往出现水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现象,使水域有机耗氧量及氨气亚硝酸盐含量增高,因此,有条件的小型湖泊在5~8月份适当泼洒一些生石灰,生石灰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应千方百计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左右,pH值保持在7.5~8。实际上,除投饵的小型湖泊外,一般湖泊日常管理工作与湖泊投放蟹苗养蟹的管理相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关于湖泊投放蟹种的成蟹捕捞将在以后专门叙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