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至天津高速铁路落地近3500公里

北京至天津高速铁路落地近3500公里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近日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到2030年,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一个“四纵四横一环”的城际铁路网将在京津冀大地上基本形成。“轨道建设应注意把握建设节奏”京津冀区域内将建设24条城际铁路,规模约3457公里,投资额可能达到6500亿元。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批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新起点。

北京至天津高速铁路落地近3500公里

新华社 2016-11-29

24条城际铁路、约3457公里、投资额可能达到6500亿元。

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近日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到2030年,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一个“四纵四横一环”的城际铁路网将在京津冀大地上基本形成。

“将土地开发收入反哺轨道交通公益事业”

长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轨道交通建设陷入难以盈利的局面。我国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转变公共产品长期由政府主导的供给机制,利用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

这种模式强调以轨道站点为中心,高密度建设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不仅节约用地,还能将土地开发收入反哺轨道交通公益事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轨道交通盈利模式之一。

“三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京津冀三地共同发起,在三地轨道建设中是一个主体,且三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按照三地四方《共同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合作协议》,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通过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实现平衡。

“轨道建设应注意把握建设节奏”

京津冀区域内将建设24条城际铁路,规模约3457公里,投资额可能达到6500亿元。

轨道建设前期资金需求量较大,但土地开发的培育过程长,要盘活郊区土地短期内有一定难度。同时,投入产出周期较长也会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轨道建设中应加强土地综合开发研究工作,把握建设节奏。(www.xing528.com)

北京:土地溢价收益50%纳入轨道交通建设基金

近年来,北京市探索了“轨道+土地”收益反哺交通的路径,按照北京市土地出让相关政策,带设计方案办理土地入市交易工作,成交后土地溢价收益的50%纳入轨道交通建设基金。

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是“轨道+土地”模式落地的关键性问题,如何“破题”需要各地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制度的创新。

“交通先导型布局”:有助于京津冀区域破解“洼地效应”

一个车站就是一个城市“小中心”。对于城市来说,空间得到优化,有助于从根本上治理“大城市病”。

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体现了“交通先导”的规划理念,不仅解决区域交通需求,还将更关注空间、产业、交通的协调,有助于京津冀区域破解“洼地效应”,均衡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新起点”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突破了国铁固有的建设模式,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实现“破冰”。以前高铁建设地方不能控股,现在逐步在探索地方控股,中国铁路总公司更多提供技术、标准等支撑。通过“轨道+土地”一体化开发,突破了传统依靠资本金和银行贷款的模式。

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批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新起点。我们希望,“轨道+土地”模式的探索,能够助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打通区域经脉,为京津冀地区构建环渤海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

(丁静 李鲲 王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