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与张澜:共谋和平,诗人兴会

毛泽东与张澜:共谋和平,诗人兴会

时间:2024-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四章三顾特园为和平 两党同心共谋国——毛泽东与张澜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半,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抵达山城重庆。在重庆的四十三天里,毛泽东三次会晤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2.张表老推杯换盏 毛泽东挥毫泼墨9月2日中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毛泽东、张澜、鲜英在张澜的卧室里密谈达三个小时之久。不久,毛泽东在家中设宴招待张澜。

毛泽东与张澜:共谋和平,诗人兴会

第三十四章 三顾特园为和平 两党同心共谋国——毛泽东与张澜

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半,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抵达山城重庆。

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字,毛泽东飞返延安。在重庆的四十三天里,毛泽东三次会晤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

1945年8月30日3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来到张澜的住地特园。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张澜和鲜英的陪同下步入花园,他们走到二门口的时候,毛泽东一眼看到了“民主之家”的匾额,一笔清劲飘逸的隶书,落款是冯玉祥。毛泽东笑对张澜道:“冯将军行伍出身,能写得这样一笔好字,不简单啊!亦俗亦雅,不虚儒将风范。此公现在是我们的朋友了。”这时,鲜英在一旁替“民主之家”做了注释:“毛先生,因为表老住在这里,民盟总部也在这里,各界人士共商国是聚会、宴请也常在这里,董必武先生乃赠此徽号。冯玉祥将军来做客,听到这名称后,欣然命笔写了这块匾。郭沫若先生还为之题诗呢。”毛泽东笑道:“原来这是董老题的名,还有郭沫若先生的诗,那加上冯玉祥将军的书法,也堪称三绝了。”这时,毛泽东的视线移到了两旁的一副对联,他轻声念道:

“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毛泽东问道:“谁的手笔?”鲜英答道:“表老所作。”毛泽东赞赏地说:“意义好,词好。”接着,毛泽东念下联:

“哪管他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读罢赞道:“威武不屈,其气浩然!”毛泽东、周恩来和张澜、鲜英一边谈着,一边来到了张澜的卧室。

张澜面对自己简朴的卧室,谦逊地说:

“斯是陋室。”毛泽东知道张澜说的是《陋室铭》中的名句,接道:

“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四人在谈笑中坐定,开始了倾心的畅谈。

2.张表老推杯换盏 毛泽东挥毫泼墨

9月2日中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参加宴会的还有沈钧儒、黄炎培、冷通、鲜英、张申府、左舜生等。酒席上,鲜英拿出自家酿制的枣子酒为毛泽东敬酒:“这是家酿的枣子酒,请毛先生一尝。”周恩来知道毛泽东不胜酒力,走上前对毛泽东说:“我在特园宴请客人常用此酒,这枣子酒浓度不高,味道却香而醇厚。”身在龙潭虎穴之中,遇到如此知心朋友,毛泽东非常高兴,说:“特生先生献家宝喽!我不胜此物,但今天定要领这个情,一醉方休。”酒至半酣,张澜又为毛泽东斟满一杯,然后将酒杯敬向毛泽东:

“会须一饮三百杯!”毛泽东马上接过来:

“且共欢此饮!”两人碰杯,一饮而尽。酒宴在这种热情洋溢,友好快乐的气氛中进行。毛泽东勉励大家:“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接着,毛泽东反复强调:“和为贵!”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迫切的心情

宴席结束之后,大家坐在客厅里继续饮茶聊天。这时候,一个年幼的小姑娘来到了毛泽东的身边,深深地来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将手里捧的纪念册递到毛泽东的手中,羞红着脸说:“毛伯伯,请您在这上面题词留个念吧。”毛泽东接过小姑娘的纪念册,温和地说:“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鲜继根。”毛泽东点头而笑:“好,好。”毛泽东随鲜英的女儿来到书房,展开小姑娘的纪念册,凝神静思,屏息执笔,一挥而就,在纸上写下了“光明在望”四个赫然的大字。

“好,好!”此时鲜英、张澜等众人早已经围在了后面,大家齐声叫好。

毛泽东端详着“光明在望”四个大字,笑着对诸公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大家听着毛泽东富有哲理的话语,深受鼓舞,仿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9月15日下午,毛泽东又一次到特园三访张澜。毛泽东、张澜、鲜英在张澜的卧室里密谈达三个小时之久。(www.xing528.com)

毛泽东首先通报了谈判的结果,将军队、政府、解放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谈判结果都通报给表老。并且将谈判破裂、发生内战的可能情况和表老一起进行了商谈。最后,毛泽东说:“表老,恩来和我都有一个想法,也是一个要求,我们希望今后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民盟能与中共事先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统一认识后,采取一致行动,未知尊义以为如何?”“甚好,先前我亦早有此想,因如此始有力量挚肘蒋氏,以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双方必须建立此种密切合作关系。”接着,张澜又想起一件事:“现在你们同国民党双方关起门来谈判,已经谈拢了的,就应该把它公开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免得蒋介石今后不认账。”毛泽东欣然道:“您看用什么方法、方式比较好?”张澜想了一想,说道:“这样,你们如有不便,由我来给国共双方写一封公开信,把这些问题摊开在国人面前,好受到全国百姓的监督推动。”毛泽东爽朗地笑道:“好,好,表老真是老成谋国啊!”不日,张澜致国共两党的公开信在重庆的《新民报》和成都的《华西晚报》上发表,将谈判中的问题都一清二楚地摊开在国人的面前。

3.重庆分手 北京聚首

10月11日上午,金秋送爽,天空一碧如洗。毛泽东乘车来到重庆九龙坡机场。

毛泽东一下车,送行的朋友、中外记者就将毛泽东团团围在中间。

正在此时,毛泽东一眼看见了张澜和鲜英,毛泽东排开人群,含笑向二人走去,一边和张澜握手一边说:“有劳相送,甚不敢当!”“应该的,应该的!”张澜露出由衷的微笑说:“您总算平安归去了!”“多谢关心!”毛泽东回以感激的眼神。

张澜兴奋而激动地说:“日后中国实现民主了,我还要到延安去看你啊!”毛泽东开心地应道:“欢迎欢迎,欢迎您来延安,延安川人多,会做川菜欢迎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张澜的心情无比激动,以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的身份致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统治区胜利进军,并表达了将来北京的愿望。6月1日,毛泽东、朱德等联名给张澜写信如下:

表方先生:

艳电敬悉。革命战争迅速发展,残敌就歼为期不远。今后工作重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先生及罗先生(罗隆基——引者注)准备来京,极表欢迎。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六月一日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由香山的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不久,毛泽东在家中设宴招待张澜。

重庆分手的时候,张澜约定到延安看望毛泽东,毛泽东约定给张澜做四川菜,这些都因中国革命的迅速胜利而无法实现了。今天他们在北京相聚,可以说是“神交已久”的老友“他乡遇故知”,席上虽然只是四菜一汤,但是他们的心却是相知的。

毛泽东说:“我没有好酒好菜招待你,我们共产党人最注重谦虚谨慎,勤劳节约。”这使张澜很受感动和鼓舞,回家后还特意和儿女们转达了毛泽东的话。

毛泽东和张澜在北京共事的时间虽然只有六年,但是却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毛泽东很多事情都特别注意征求张澜的意见,张澜八十寿辰的时候,毛泽东曾经专门致函问候。张澜对毛泽东更是无比的崇敬,经常向毛泽东反映掌握的情况,《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出版的时候,张澜各订购200册,分赠四川好友和民盟会员,还勉励来访的好友和学生,要他们认真学习。

1954年国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张澜,亲切地对张澜说:

“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时俱进的。”1949年9月,张澜作为民盟的首席代表出席了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54年9月,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12月又被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5年,张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的亲人,也离开了他“神交已久”的朋友毛泽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