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会展场馆发展简况

国内外会展场馆发展简况

时间:2024-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国外会展场馆的发展是聚中有散的,只不过这里的“散”不是松散,而是一种合理布局。整个展览会分18个馆展出,展览总面积达15.8万平方米,有来自42个国家的1 800多家厂商参展,来自德国及世界各地的约40万观众观展。

国内外会展场馆发展简况

4.2.1 国外会展场馆发展概况

在国外尤其是在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会展场馆的空间发展模式表现为集聚的特点,其最大优势是容易实现规模效应。其中,“集聚”的内涵主要指由大规模带来的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和品牌效果。事实上,国外会展场馆的发展是聚中有散的,只不过这里的“散”不是松散,而是一种合理布局。

1)总体上重点集中、合理分散

会展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资金、技术、交通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建造大规模的现代化场馆,举办高水平的展览会,在国际会展市场竞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总体布局上来看,会展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场馆建设具有“重点集中、合理分散”的特点。

所谓重点集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会展场馆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以便集中力量培育国际会展名城;二是指各会展城市的场馆建设规模较大,便于统一规划、集中布展。例如,德国是名副其实的展览大国,在世界50强展馆中占有11席,面积达239.68万平方米。顶级展馆拥有量第一,共计4家,展览面积146.5万平方米,占比46.9%,展馆平均面积高达36.63万平方米,呈现数量多、面积大、实力强的特征。全国的展览场地主要分布在汉诺威、科隆慕尼黑法兰克福及杜塞尔多夫等城市,而且周边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际性的品牌展览会都落户德国。

所谓合理分散,即指几乎每个会展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科学的会展业发展规划,表现在场馆上便是突出重点、分级开发,以确保本国会展业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例如,目前意大利的大型国际展览会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4个城市举办,这些城市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但相隔一定的距离且各自的品牌展览也不一样,因而在开展会展活动上各具特色;同时,为促进意大利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形成了一些地区性会展中心

2)单个场馆规模优先、以人为本

相对会展业总体布局的聚中有散而言,国外会展场馆更加讲究规模,大部分场馆的展览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在建筑设计和设施安排上则强调以人为本,即尽量为参展商和观展人员提供方便。如2000年5月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印刷机械展Drupa是全球最具影响的展览会之一。整个展览会分18个馆展出,展览总面积达15.8万平方米,有来自42个国家的1 800多家厂商参展,来自德国及世界各地的约40万观众观展。场馆的各项设施和服务均以人为本,旨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观众一进展馆便能得到一份用多种文字编写的参观指南,各展馆的展览内容、观众出口、公共交通及停车场一目了然;展场中间的露天场地设有饮食和休闲中心,除提供快餐外还有各式风味餐厅;不同展馆之间有遮雨通道相连,在有些地方参观者还能乘坐电动通道直接进入不同展区。

3)场馆建设持续优化,不断扩张(www.xing528.com)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大多原有的场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对原有场馆进行改建和扩建。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来指导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改建扩建,是欧美国家新老会展中心普遍遵从的理念。规划时重视扩建方式、后续工程或改建工程,且不影响建成部分的使用。如法兰克福、科隆和柏林会展中心就采用这种模式。它们逐步拆除老的、不适用的建筑而以新的大跨度、大规模、高效率的建筑取代,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应用新的技术,适应新需求,完善新功能。如科隆会展中心就在原地将围院式建筑逐步改造为大跨度的展厅,并以连廊将各个展馆相连通。再如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它拥有从1909年一直到2001年建设的包括窜顶式多功能会堂、超高层办公楼、大跨度的新型展厅等各类型的建筑。其形态清楚地刻画出多次改扩建的时间痕迹。这样的扩建投资规模比较小,实施灵活,多以加建单独的大型展馆、连接通廊或主要的入口大厅等内容为主。

4.2.2 我国会展场馆发展概况

1)全国场馆总面积持续增加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会展场馆室内展览面积达到852.48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达到491.14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达到1 343.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3 257.5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137.34万平方米、88.38万平方米、232.73万平方米、251.35万平方米;数量方面,2012年中国会展场馆总量达到286个,比上年增加17个,其中新建会展场馆14个。总体来看,室内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的场馆有124个,数量最多。在新建会展场馆里面,有3个是超大规模的会展场馆,其室内展览面积均超过10万平方米,分别是上海跨国采购中心五角世贸商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和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这些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巨型会展场馆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地域的会展经济的发展,为地方会展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础。

表4-1 2012年全国各省市区会展场馆情况[3] 单位:平方米

续表

表4-2 2012年中国新建会展场馆明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