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述职直播事件:《新华日报二》通讯引爆全国媒体关注

南京述职直播事件:《新华日报二》通讯引爆全国媒体关注

时间:2024-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华日报二》2010年11月25日头版刊载的通讯,南京十家局领导向社会公开述职,观众、网友现场提问》引爆了全国媒体对南京述职直播事件的关注。通讯现场感强,细节丰富,行文流畅,结构紧扣事件核心而延展、开掘,生动饱满地呈现了南京述职直播引发的震荡。

南京述职直播事件:《新华日报二》通讯引爆全国媒体关注

第二节 通讯的采写

通讯(专稿)要求更丰富、更深刻的信息内涵。因此,专稿的采写更具难度。专稿成功的关键主要靠两条:一是提炼主题;二是表现主题。而提炼主题是表现主题的基础,是通讯(专稿)写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炼主题是通讯写作的重中之重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哪里来?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下头”即指实际生活,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站到高处,做宏观分析

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

第21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特等奖作品《坚定沉着战狂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纪实》,是新华社着眼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精心组织采写的一篇精品力作,这篇通讯从党中央沉着果断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心系民生疾苦、推动国际合作、着眼长远发展五个方面,以细腻笔触和宏伟气势,全景再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力挽狂澜、应对危机的不平凡历程,文风凝练庄重,分寸把握得当,立意深远宏阔,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穿透力,被认为是展现中国抗击金融风暴的“史诗般的作品”。

(二)走到低处,做微观比较

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做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做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新华日报二》2010年11月25日头版刊载的通讯,南京十家局领导向社会公开述职,观众、网友现场提问》引爆了全国媒体对南京述职直播事件的关注。南京通过电视网络电台直播政府部门领导述职,最大限度地倾听群众的声音,最大限度地让更多人参与,这对干部与部门执政理念转变、对科学评官制度完善,影响深远。这一做法受到国务院纠风办的充分肯定。干部述职不是新闻,干部述职直播并与市民激烈互动是新闻,述职满意率低是新闻。记者选取典型场景、尖锐问答,揭示新闻事件的内涵和意义。通讯现场感强,细节丰富,行文流畅,结构紧扣事件核心而延展、开掘,生动饱满地呈现了南京述职直播引发的震荡。

(三)变换角度,做多面透视

在提炼主题时,宜从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为稳妥宣传工兵团事迹,记者在采写通讯《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时深入工兵团驻地深入采访十余天,20多次召开座谈会,采访对象达五十余人,决定把笔墨聚焦在展示工兵团官兵奉献精神上。稿件精心布局,精选事例,将工兵团喻为雪山上的“英雄树”,通过典型人物的核心事迹透视昆仑工兵的家国情怀:

“英雄树”的眼泪,没有“山楂树”的凄凉和忧伤,只有报效祖国的热血与刚强,不辱使命的欣慰与豪迈。拥抱了雪山,拥抱了战友,一批批老兵这样离营返乡。他们化作了这棵“英雄树”的种子,撒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1]

图10-1(www.xing528.com)

二、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根据主题需要,可从各个不同侧面或故事介绍人物,如《为克格勃主席开车》一文,就是以勃列日涅夫借火、亲历刺杀等几个小故事将人物的经历一一展开;也可以像《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的子女们》一文那样,在同一主题下,将若干人物的事迹或故事组织在一起。横向结构可以增加报道的深度,增加人物的立体感。常见的有:

(1)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即属此类。文章开篇之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2)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

南浦、杨浦两座桥

——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

金桥、外高桥两座桥

——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

改革、开放两座桥

——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3)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例如:在20世纪的不同时期,一些外国人带着他们的左翼政治信仰参与红色中国的各项工作。他们的孩子,如今留在中国的还有250人左右。《南方周末》的人物通讯《外国红孩子的中国人生》就呈现了这个人群的特别人生。

(4)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和主题侧面两条线索安排材料。时间为“经”,主题侧面为“纬”。《旁人眼中的布莱尔》一文就是这一结构。作者巧妙地将时间和主题侧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兄长、同学、邻居、同僚是不同的侧面,代表横向,同时他们的叙述又分别反映了布莱尔不同的成长阶段,隐含着纵向结构,条理十分清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