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源流讲述-话说健康

太极源流讲述-话说健康

时间:2024-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太 极 由 来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基因,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是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太极图》最初由宋朝道士陈抟所创,原叫《无极图》。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给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

太极源流讲述-话说健康

第一节 太 极 由 来

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基因,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是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太极一词,始见于《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生,不是产生,而是演变的意思。即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太极的变化流通,包含或阴或阳,呈现柔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两仪即太极。唐代孔颖达所著《周易正义》书中,解释太极为“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即是天地未分之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它至大、至博,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为阳刚,或为阴柔,千变万化,作用无穷。道教中的太极使用较早,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教的易学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教易学的宇宙论宗教修养论和法术论的重要基本概念。道教长期在修行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使用太极的概念,并且大大地丰富了太极的内涵,形成了以太极为核心的系统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极图》,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图》最初由宋朝道士陈抟所创,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给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在这一图中,一条曲线将它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象征阳,黑者象征阴,白中又有一个黑点,黑中又有一个白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开的两半,酷似两条鱼,所以俗称阴阳鱼。这一图说明了世界是阴阳二气、二元对立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如在这一图的圆心作任何一条直线将之分成两半,任何一半中都包含阴阳两个因素,绝不存在孤立的没有内在矛盾的成分。有时人们又在其外面围以先天六十四卦,表示太极是一切运动的发动者。周敦颐写下《太极图说》,解释太极的奥秘,前半段基本上符合道教的思想,后半段比较多地讲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无极而太极,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意思是太极为宇宙生化之源,万物启蒙之本。太极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思想的动态体现。《太极拳经》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对太极拳而言,动之则为阳,静之为阴;实者为阳,虚者为阴;攻者为阳,守者为阴;刚者为阳,柔者为阴。因此,太极拳的精髓即是处于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而其奥秘,则在于永远处于变动开合状态,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以太极来命名拳术,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而且说明它的拳法、拳理包罗天地的变化,博大精深,是一阴一阳、刚柔相济的高深拳术。(www.xing528.com)

太极拳理论是以太极图为中心而推演的,图中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属性,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并隐喻着阴阳中具有无限可分性。在中医治疗学中有寒热、虚实、表里等阴阳属性不同的病症,有温、清、补、泻和解表、治里等相应治法。其中五行学说是用来推演、归类人体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进行推演。而在太极拳法中,讲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律。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阴阳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太极拳家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所谓阴阳分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判是指清浊二气分,阴阳相交化生万物。由此可见中医与太极拳理论在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在养生治病的目的上也是一致的。二者都强调要不断地调整阴阳关系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