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机遇,多元化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机遇,多元化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忧虑丧失本国文化是可以理解的。为此,我们在推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充分照顾东南亚国家对文化敏感性的关切,并通过沟通交流体现 “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增进不同文化间理解包容,平等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间人们的相互了解、相互宽容。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机遇,多元化

世界本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多元化,就谈不上国际化;没有多元化的冲突和交融,世界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也就停止了。教育是各国国家精神文化能够世代相传、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植根于各国多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表现出教育的民族性多元文化的特点,并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内容等方面体现出它的民族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教育的民族性和个性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每一种外来文化的传入,都不可避免地接受本民族文化的过滤与重组。可以说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也就是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博弈、理解与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够使外来的教育制度、观念等在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找到合理的切入点生根发芽,显得尤为关键。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让·韦莱尔和伽司侗·米莱拉勒所论述的 “一个教育系统,只有当它牢牢地扎根于本地的、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才能以它的经验、思考能力尤其是以它的判断来丰富别国的遗产[9]。教育国际化不是一味地使本国教育趋向于世界的发展,照搬照抄、机械式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而忽略本民族的经历和发展现实,只会招致失败。在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文化观念和经验的同时,使自身优越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现在世界的面前,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分子,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由于各国国情、教育、文化传统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可能存在一种具有普世性的 “世界通用”的教育模式。因此,我们在开展教育国际化时只意味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的整体关联性增强,但这并不是说各国的教育差异、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就会因此而消失。(www.xing528.com)

东南亚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对我国的教育文化的渗入都表现得高度警觉,因为西方一些国家把强化教育国际竞争力,加强教育国际化纳入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战略之中,并将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思想定位于把西方的价值观、文化、意识形态推向世界,奉行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主义。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忧虑丧失本国文化是可以理解的。为此,我们在推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充分照顾东南亚国家对文化敏感性的关切,并通过沟通交流体现 “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增进不同文化间理解包容,平等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间人们的相互了解、相互宽容。再者,“多元”是指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或社会群体在一个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持续并自主地参与发展自有传统文化或共同发展。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相容、人类大同”。简单说就是 “和而不同”,“和”即合作、融合之意,“不同”首先要承认 “不同”,在 “不同”基础上讲 “和”;其次要保持 “不同”,保持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再者要创造 “不同”,在 “不同”中寻找教育国际化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