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梦的解释,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看待梦

梦的解释,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看待梦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梦的解释|西蒙尼德斯的梦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梦该如何解释呢?西蒙尼德斯在做梦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了安排。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梦,那么对梦的解释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大约25年前,我们才开始用现代的观点对梦进行解释。最初,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婴儿期性欲的满足。此后,弗洛伊德又提出梦也包含着对死亡的欲望。那个梦发生在战争期间,因为工作的关系,当时我正在尽最大努力阻止某人被送往危险的前线。

梦的解释,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看待梦

|梦的解释|


西蒙尼德斯的梦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梦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必须牢记梦是个体创造力的一部分。西蒙尼德斯在做梦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了安排。他挑选了一个已经去世的人。在众多的人生经历当中,这位诗人为什么偏偏挑选了这个呢?显然,死亡的念头一直在他的心里萦绕不散,他向来害怕坐船。在那个时代,海上航行确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他才一直犹豫。可能他不仅害怕晕船,也担心遭遇沉船。对死亡的恐惧已经先入为主地占据了他的脑海,所以他才在梦里选择了一个去世的人的情节。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梦,那么对梦的解释也就不那么困难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所有的选择,包括画面、回忆以及幻想,都预示着个体心理活动的方向。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做梦者的倾向,以及他的终极人生目标

举个例子,有一名已婚男子,他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太满意。他有两个孩子,但他总是担心妻子没有照顾好孩子,觉得她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了太多心思。他总是为此指责妻子并试图改变她。一天晚上,他梦到自己有了第三个孩子,但这个孩子丢了,怎么也找不到。他责骂妻子,怪她没有看好孩子。

我们可以从这个梦的内容看出这名男子的心理倾向:他其实一直担心他的两个孩子有可能走失,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样的结果,于是在梦里创造了第三个孩子,让这个幻想出来的孩子丢失。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名男子很爱他的两个孩子,不想失去他们。同时,他也觉得妻子照顾两个孩子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照顾第三个孩子。这第三个孩子是不应该存在的。由此,我们又发现了这个梦的另一面,也就是说,做梦者其实在考虑:“我应不应该再要一个孩子呢?”

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个梦,男子对妻子产生了抵触情绪。虽然他们并没有丢失任何一个孩子,但他每天醒来都满腔怒火,对妻子充满怨恨。人们在起床时经常如此——易怒又挑剔,这是因为晚上做梦产生了不好的情绪。这种状态有点像醉酒,而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沉溺在失败、死亡和迷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这个梦里,我们也许还可以看出,这名男子选择了自己比较有优越感的事情,比如,他会这样认为:“我很关心我的孩子,但我的妻子却做不到,所以才弄丢了一个孩子。”由此,他试图控制别人的倾向就在梦中显露无遗了。

大约25年前,我们才开始用现代的观点对梦进行解释。最初,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婴儿期性欲的满足。我们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如果说梦是对这种欲望的满足,那么任何事情都可以被解释为对某种欲望的满足。任何念头都是这样产生的——由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因此,这种性满足的说法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

此后,弗洛伊德又提出梦也包含着对死亡的欲望。但是,由此来解释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梦显然是非常不妥的,因为那位父亲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失或者死亡。

事实上,除了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关于精神生活的统一性和梦中活动的情感特征的那些一般性假设以外,对于梦的解释是没有特定方法的。梦的情感特征以及伴随而来的自我欺骗性具有多种表达形式。因此,梦总是带有对比性和隐喻性。对比是欺骗自己和他人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果一个人通过对比来说明问题,我们就能猜到他根本不能用事实和逻辑来说服别人,所以才会试图用那些毫无用处又不着边际的比较来糊弄人。(www.xing528.com)

诗人也会行骗,只不过是用令人愉悦的方式罢了。他们通过各种比喻和富有诗意的比较来取悦读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诗句确实比那些平常的语言更能够影响我们。例如,荷马(Homer)描述一支希腊军队的士兵们像雄狮一般冲过原野。用理智的思维来看,这种比喻根本是不成立的,但如果是处在一种诗歌的情绪状态下,我们却会深受感染。作者让我们相信这些士兵们拥有神奇的力量,但如果作者只是单纯地描绘士兵们的服装以及他们所携带的武器,就不可能取得这种效果。

如果人们在解释问题时遇到困难,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倾向:如果他发觉无法说服你,那他就会给你打比方。正如前文所说,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而我们对梦中事物的选择更是如此。可以说,梦是一种艺术性的自我陶醉。

奇妙的是,梦的情感陶醉的特性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避免做梦的方法。如果个体能够理解自己的梦境,并且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自我陶醉,那么他就可以停止做梦,而梦也就对他失去了作用。至少我的情况是这样的,一旦意识到梦的意义,我就会立刻停止做梦。

顺便说一句,如果真想使用这种方法来停止做梦,个体就必须从情感上做出真正的转变。这也是我从自己上一次做梦的亲身体验中领悟到的。那个梦发生在战争期间,因为工作的关系,当时我正在尽最大努力阻止某人被送往危险的前线。在梦中,我感觉自己杀死了一个人,但却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于是就陷入了一种糟糕的情绪状态中。我不停地盘问自己:“我到底杀了谁?”事实上,我当时满脑子都是如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那名士兵,让他免于一死。因此,我才做了这样的梦。但是,当明白了梦的目的时,我便放弃了做梦。因为我明白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我没有必要通过做梦来欺骗自己去做一些根本就没有考虑清楚的事情。

以上内容正好可以回答那个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从来不做梦呢?”那是因为这类人不愿意欺骗自己,他们只相信行动和逻辑,敢于面对现实。这类人即使做了梦,也会很快忘记。因为忘得太快,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做过梦。

这就产生出了一种理论——我们都会做梦,但大多数梦都被我们遗忘了。如果我们接受这种说法,那么对于“有些人从不做梦”这一事实,就会有另外一种解释:这些人也做梦,但总是忘记自己的梦。我并不赞成这种理论,而是更倾向于认为这个世界上既有从不做梦的人,也有做梦了但经常忘记的人。我们很难根据上述这个例子就推翻这个理论,但要对它加以证明,也许只能靠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了。

为什么我们会重复去做相同的梦呢?这个奇怪的现象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然而,从这些重复的梦境中,我们却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个体的生活风格,这些梦可以准确无误地指出做梦者的优越目标所在。

关于那些漫长而宏大的梦境,我们可以认为做梦者本身并没有做好准备。他正在寻找方法来解决自己当下的困难,进而找到通往自己人生目标的桥梁。因此,最容易理解的梦是很短的梦,这些梦也许只有几个画面,或者几句话,但却能够揭示做梦者是如何试图通过某种捷径来欺骗自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