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看渺小远则大∶谈距离形象

近看渺小远则大∶谈距离形象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距离形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给人以启迪:要留意他人“远处”的不足。否则,距离形象一旦产生,会造成他人心理上的信任度逆反,再要想挽回局面就不那么容易了。身边的形象是摸得着、看得见的零距离形象,一旦被认可,其激励、鼓舞作用远胜于远距离的高大形象。

近看渺小远则大∶谈距离形象

毛泽东的大儿媳妇刘思齐长期与毛泽东生活在一起,一直都把他当作一位和蔼的父亲来看待,当然也发现他的某些不足。她回忆道:“我只有一次才体会到父亲是个领袖形象。那是一次在长安街上游行,父亲站在天安门城楼向群众招手的时候,我们在下面游行、欢呼。哎呀,看见父亲高高、远远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伟大极了。回家后,我对他说:‘我今天为你跳了半天,可现在觉得有什么可跳的呢?’”

生活中,像这样相隔距离愈远,形象愈高大的事例真还不在少数。

人类学家霍尔研究证实,距离差异的心理效应确实存在。距离犹如一个个“气泡”,突破了这些“气泡”就会产生微妙的影响。

所谓“距离形象”,是指由于个体与他人在时空上有一定距离,无法进行真实地了解,只能通过媒体宣传、领导推荐、其他人或本人经过自我“包装”的介绍得以了解,其生动事例拨动个体的心弦,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在心目中形成的形象十分高大。一旦个体与所崇敬的人之间空间距离缩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对方,尤其了解到对方真实的弱点、缺陷,或与先前的宣传介绍形成较大反差时,形象顿时显得渺小。这种由时空距离产生不同形象的心理现象称为“距离形象”。

年轻人谈恋爱时感到对方什么都好,结婚以后发觉对方问题多多,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因此而产生婚姻危机;一些青少年常常羡慕别人的父母、老师、领导,抱怨自己的父母、老师、领导不如别人的好,都是距离形象的结果。诚然,若是在身边的人确实表里如一,给人印象很好,令人钦佩,则愈益信任,形象更为高大。

为什么会产生愈远愈高大、愈近愈渺小这种现象呢?原因之一,任何宣传和自我介绍,出于某种动机或需要,总是把最优秀的品质、最典型的事例给人推介,隐去其不足之处,形象显得比较完美。因此,人们对其的期望也更高。倘若时空距离缩小,个体自己或通过他人对被宣传推介的人有了更具体、真切的了解,发现所作的宣传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落差,比较的结果,产生先前的宣传推介并不真实的感觉,有受骗作假之嫌,高期望随之破灭,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比不作宣传还要渺小。原因之二,近在咫尺的人没能使个体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内心不满,而有一定时空距离的人某些品质和做法正是个体所需要的,因此对方的形象得到提升。这也是心理补偿和促进问题解决的需要。

距离形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给人以启迪:

要留意他人“远处”的不足。年青人谈婚论嫁、交友,不只需要了解其长处、闪光的一面,更要留意其深藏在“远处”的不足之处。有了对这些不足之处的深刻了解,心理上就有充分准备和承受力,不至于以后对方暴露出某些不足,就抱怨,甚至动辄分道扬镳。当今社会上一些青年“闪婚”“速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谈恋爱时比较多地看到对方的优点、长处,被对方的“闪光”点遮住了其“远处”的不足。诚然,留意对方不足并不是刻意找茬,两者不可混淆。(www.xing528.com)

注意展示良好的自我。有位足球队的老板,入驻球队后投入可谓不少,但此人个性张扬,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出尔反尔,场外新闻不断,而球队成绩却步步倒退,引起广大球迷的不满,为不少媒体诟病。连他自己也感到很怨:为什么投入那么多,花的精力不比别人少,但结果人们对自己的印象那么差?为人处事应多做少说,保持低调,用行动展示良好的自我。用上海话来说,低调是一种腔调,高调往往走调。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表里一致,善待他人,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若是相反,容易招致他人挑剔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形象反倒被贬低。否则,距离形象一旦产生,会造成他人心理上的信任度逆反,再要想挽回局面就不那么容易了。

要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形象。一位年轻人被上级委任一所农村学校长。上任伊始,新校长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排查历届校友中的佼佼者。他发现,建校以来学校共出了8位将军、36位博士、10位厅局以上干部、50多位企业家,还有两位当红作家,有的校友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有的是机器人专家。过了不久,学校撤下原来悬挂在教室、走廊、图书馆等处的爱因斯坦爱迪生鲁迅华罗庚名人画像,换上这些有成就校友的照片,且在每一张照片下面都加了此人简历、成就等详细说明。有的教室里悬挂的照片曾经是该教室就读的学生,年老的教师甚至告诉在校学生:此人当年就坐在靠窗口的位置上。接着,学校又布置了一个校史陈列馆,全面展示校友们的成就。似乎在一夜之间,在校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与这些校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将来也能成为这些杰出校友中的一个。教师们以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为自豪,从而更加努力。校长发现,学校在默默中形成了见贤思齐的力量。两年后,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身边的形象是摸得着、看得见的零距离形象,一旦被认可,其激励、鼓舞作用远胜于远距离的高大形象。诚然,自己身边的形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不要因自己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身边形象的某些不足去比距离较远的形象。如是这样,更易产生失落与不满,无助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人们不太珍惜身边的东西,对它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别人拥有的比自己拥有的好,一旦失去以后内心便觉得过去拥有的太弥足珍贵了,然而为时已晚。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往往要大声叫喊?”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丧失了冷静。”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在你的身边,有理的话难道就不能冷静地说,非要大声叫喊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但没有一个答案令教授满意。随后,教授解释道:“生气时大声叫喊固然与个人的修养有关。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当两个人生气时,心的距离是远的,叫喊声的大小显示了彼此距离的长短(分歧的大小)。愈是叫喊,让人愈是生气,相互的距离会更远……当男女两人在相恋相爱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叫喊,而且说话柔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人大多耳语式地说话,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特别是几十年的恩爱夫妻,根本不需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彼此默契到只要用一个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已经无所谓距离了。”事实的确如此。

绘画、摄影艺术作品是距离愈远形象愈渺小,那是艺术的真实。心理上的形象往往距离愈远愈高大,恰好与艺术形象相反。一俟心理上的形象冲破距离“泡沫”,近距离的形象为人们所推崇,这样的形象才是人们心中永难磨灭、真正高大的形象。

img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