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梨花月下情:《红梨记·亭会》故事介绍

梨花月下情:《红梨记·亭会》故事介绍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常熟人徐复祚的《红梨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烟花女子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她大胆编织“善意的谎言”来追求真爱,这在封建礼教主宰爱情婚姻的时代,确实难能可贵。“天下之贞女必天下之情女”,情之至即理之至。谢素秋两次与赵汝舟相会,都手持红梨花一枝。明刻本《红梨记》插图

梨花月下情:《红梨记·亭会》故事介绍

二七、梨花月下情——《红梨记·亭会》

谢素秋,是一个很有心机的烟花女。她暗恋着书生赵汝舟,可又觉得与之距离遥远,于是假扮成良家女子,设计了一个看似偶然的方式,以声色引诱赵汝舟入局,使他跌入温柔乡,成为自己的感情俘虏。

但是,从谢素秋的所言所行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赵汝舟的爱,在本质上是纯净的。只是作为一个妓女,想要得到爱情,必定要破除身份的层层障碍,采取某些经过缜密思考的方法,巧妙地隐瞒与彰显,最终征服赵汝舟,否则无法摘取爱情的果实。这,不也从一个方面看出她对爱情的热烈向往与对生活的不舍追求吗?

谢素秋爱慕赵汝舟的心理状态,是从她的独白中袒露的:“昨晚到他书房门首,他欲带醉而归。果然是个美丈夫,日后前程必远。又听他口中喃喃咄咄,似唤我素秋名字,想他未见奴家,如此注想,心事可知矣。就与他结个终身之约,料不做薄幸的勾当。为此打扮良家模样,房中着花婆看守,待他来时与他成就此姻缘也。”

事实上,赵汝舟心里也是春情涌动。所以,他酒醉不知归处,误入庭院幽僻之所,独坐伤春不忍眠。

风入松】今宵酒醒倍凄清,早月印窗棂。好天良夜成虚景,青鸾杳好事难成。翡翠情牵金屋,鸳鸯梦断瑶笙。

以这样的方式抒发男子的思春之感,却不失雅趣,为昆曲所独有。在淡淡梨花月的朦胧意境中,闻听依稀女声,他怎么能不牵动寻觅之心?今夜,便乘着月悬明镜之机,借贪杯之行,随着窗外喁喁之声而往,去看个究竟罢。正在他酒未全醒、夜色深沉之时,谢素秋也潜踪蹑迹穿过芳径,踏月而来。

【风入松】花梢月影正纵横,爱花坞闲行。潜踪蹑迹穿芳径,只图个美满前程。岂是河边七夕,欣逢天外三星。(www.xing528.com)

一个是醉酒思春,一个是心怀倾慕;一个是月夜寻声,一个是等候良机,一场捉迷藏式的爱情,就这么悄悄地开始了。尽管,情感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一个是攻,一个是守,一个是主动设局,一个是被动入局。可是,双方情感流露却是极其真挚的。

明代常熟人徐复祚的《红梨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烟花女子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她大胆编织“善意的谎言”来追求真爱,这在封建礼教主宰爱情婚姻的时代,确实难能可贵。《亭会》一折,几乎所有绮丽优雅的唱词,都围绕着一个“情”字,生角、旦角身段眉宇间所传达的,也是两厢情愿的“情”。情,必然会激发出一种超凡的力量,令人做出冲决藩篱却又情有可原的事。谢素秋的形象,无疑体现了作为人的本性的感情欲望。她在曲词中直接袒露心声:“竹树金声响,梨花玉骨香,兰闺久寂寞,此恨夜更长。”而赵汝舟的唱段,也体现了明代传奇不讳言色欲,认为色欲原本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人生大欲,男女一般,纵是窈窕淑女,亦未有不虑摽梅失时,而愿见君子者。”

“天下之贞女必天下之情女”,情之至即理之至。情,是射向人们内心深处的一束永不熄灭的光。

谢素秋两次与赵汝舟相会,都手持红梨花一枝。这样的形象,笼罩着纯情之美、贞洁之美、诗性之美,是耐人寻味的。在作者的心目中,她已经不是妓女,而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典范。

img17

明刻本《红梨记》插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