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大徽班进京及四大徽班的介绍

四大徽班进京及四大徽班的介绍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嘉庆、道光时,又引来四大徽班进京,京都舞台出现了四大徽班称盛的局面,京剧形成的大幕由此拉开。四大徽班是指以“轴子”取胜的“三庆班”,以“曲子”取胜的“四喜班”,以“把子”取胜的“和春班”和以“孩子”(童伶)取胜的“春台班”。在京的各声腔剧种艺人,面对徽班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艺术优势,无力与之竞争,多半都转而归附徽班。徽班在北京占据了戏曲舞台的绝对优势。

四大徽班进京及四大徽班的介绍

第二节 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80大寿,浙江盐务大臣带着皖南艺人组成的“三庆班”入京演出,《扬州画舫录》说当时“京秦不分”——京腔、秦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三庆班”以安庆花部合京(高腔)、秦二腔组成,广泛吸收秦腔、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嘉庆道光(1796-1850年)时,又引来四大徽班进京,京都舞台出现了四大徽班称盛的局面,京剧形成的大幕由此拉开。

四大徽班是指以“轴子”(连日接演新戏)取胜的“三庆班”,以“曲子”(善唱昆曲)取胜的“四喜班”,以“把子”(善演武戏)取胜的“和春班”和以“孩子”(童伶)取胜的“春台班”。徽班由安徽人组织掌管,徽商出资经办,主唱徽戏二黄调,兼唱西皮(秦腔入鄂后演变的汉调)昆曲。他们都曾在扬州演红,并不断从扬州招揽演员人才。徽、昆兼演,徽、汉合流,兼收并蓄的气量和特色,使其声势壮大,蒸蒸日上。(www.xing528.com)

在京的各声腔剧种艺人,面对徽班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艺术优势,无力与之竞争,多半都转而归附徽班。他们中有京师舞台各声腔剧种的名优,如嘉庆年间加入春台班擅演红生戏声望极隆的湖北汉戏名优米喜子,后被视为著名汉调演员余三胜的先驱——加入四喜班的湖南乱弹(皮黄)名优韩小玉,加入三庆班的北京籍京腔演员王全福等,于是就形成了多种声腔剧种的艺人名优荟萃徽班之势。因此,徽班在诸腔杂奏的过程中,从“两下锅”、“三下锅”到“风搅雪”,逐渐侧重皮黄戏的演出。徽班在北京占据了戏曲舞台的绝对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