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京华归来话陕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

京华归来话陕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京华归来话陕京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之际,陕西省京剧团应邀赴京演出了《生死恨》《别宫祭江》,以及《乌盆记》《四郎探母》《玉堂春》《凤还巢》等优秀传统剧目。如今,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落下了帷幕,陕京也从京华载誉归来,但振兴京剧艺术的工作应该说才刚刚拉开序幕。陕京任重而道远。同时陕京还面临着演员青黄不接的严重危机。

京华归来话陕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

京华归来话陕京

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之际,陕西省京剧团应邀赴京演出了《生死恨》《别宫祭江》,以及《乌盆记》《四郎探母》《玉堂春》《凤还巢》等优秀传统剧目。他们精彩的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为振兴京剧艺术出了力,为首都戏剧舞台增添了色彩,也为陕西人民争了光。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振兴京剧问题实际上是个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问题。由于京剧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被称之为“国戏”,因此,振兴京剧就不能只指望北京等少数地区少数剧团,而是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依靠全国京剧表演艺术团体总体力量的共同努力。在这总体力量中,陕京显然有它自己的位置。

陕西京剧团的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陕西京剧院(在此之前陕京按团的建制业已存在多年),院长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担任。其时,陕京人才济济,剧目众多,实力颇为雄厚,被誉为全国五大京剧院之一。后来虽经“十年浩劫”的摧残,陕京由院改团,规模大为缩小,声势也远非昔日可比,但拥有尚长荣、孙明珠等艺术骨干。历史车轮进入80年代,陕京又涌现出以优秀旦角杨葆荣为代表的一批挑大梁的演员,从而为陕京的艺术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这次进京献演,杨葆荣、钮承华、赵鲁平、马立克、朱广洁、朱广济、徐国华、明大珠等老中青三代演员齐心合力,成功地向首都观众捧上了一台台京剧传统重头戏,豁透出他们那比较厚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认真的舞台作用,堪称是“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优秀演出团体”。如今,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落下了帷幕,陕京也从京华载誉归来,但振兴京剧艺术的工作应该说才刚刚拉开序幕。陕京任重而道远。(www.xing528.com)

应当看到,振兴京剧艺术的实际困难还是很多的。就陕京本身来说,毋庸讳言,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陕京目前的演员行当还不齐全,最明显的是缺少拿得起戏的小生。记得1989年在西安演出《玉堂春》,小生就借了北京的肖润德。这次进京汇演《生死恨》,小生又特邀了北京的茹绍荃。这种办法,尽管可以美其名曰“优化组合”,但长期以此为计恐怕是不行的。同时陕京还面临着演员青黄不接的严重危机。这个剧团已有20个年头没有招学员了,而新招学员到能登台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个问题再不抓紧解决,别说振兴京剧,弄不好连维持下去都将成问题。再者,陕京的编导力量相对也显得十分薄弱。现代戏剧熔融多种姊妹艺术,多种艺术成果立体交叉式地互相渗透,已是当今艺术世界的大趋势。京剧艺术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抓好剧本,充实编导力量,培养自己的“笔杆子”,对陕京说来,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眼下振兴京剧艺术的大气候已经渐渐到来。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京剧艺术总是要发展要繁荣的。最近欣闻陕京已争取到一批招收新学员的名额,剧团也正在致力于新编历史剧琵琶行》和一部反映女红军英勇事迹的现代题材剧本的艺术准备工作。可以说,在新的起点上又迈开了可喜的步伐。人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地期待陕京出现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1991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