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贾母用的是什么眼镜?——小说中稀罕的陈设

贾母用的是什么眼镜?——小说中稀罕的陈设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贾母所用眼镜却是专门看远处的,这就让人奇怪了,她老人家用的究竟是什么眼镜?试想,贾母年纪大了,眼镜匣子所装,自然是老花镜。那么它是什么东西?贾母用的恐怕就是这样的眼镜,这种眼镜在当时应该属于稀罕之物,故此曹雪芹才会把它写进书里。贾母所用应该是这一类的眼镜。总之,贾母用的绝不会是“老花镜”,而是一种专门用来看戏的眼镜,西洋进口,国内罕见。

贾母用的是什么眼镜?——小说中稀罕的陈设

第三四二问 贾母所用眼镜是“老花镜”吗

第五十三回写贾母在家中举行元宵宴:“榻之上一头又设一个极精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必有一个眼镜盒子。贾母歪在榻上,与众人说笑一回,又自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又向薛姨妈、李婶笑道:‘恕我老了,骨头疼放肆,容我歪着相陪罢。’”

这里的眼镜惹人注目,特写唯有贾母有这个东西,别人没有,而且是陈设在几子上,高兴时拿起来向戏台上“照一回”,这必是一种稀奇罕见之物。

眼镜产自西洋,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中国,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郎瑛著《七修类稿》中记载:“少尝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看大,出西海中,虏人得而制之以遗中国,为世宝也……后与霍都司子麒言,霍送予一枚,质如白琉璃,大可如钱,红骨镶成二片,若圆灯剪然,可开合而折叠,问所从来,则曰旧任甘肃夷人贡至而得者,予喜甚。”郎瑛不但听说过这种眼镜,而且自己也得到一枚,就他的描写来看,其形制与今无异。可是他这里说的是老花镜,老花镜是看近不看远的,看远处需摘下眼镜,这是今日人之常识。可是贾母所用眼镜却是专门看远处的,这就让人奇怪了,她老人家用的究竟是什么眼镜?

著名掌故专家邓云乡先生早就看出这个问题,他著过一本书叫《红楼风俗谭》,里面就专门谈到了贾母的眼镜:

在上面作者特地写了“一个眼镜匣子”,这在当时是很高贵很摩登的玩艺儿。下面又写“说笑一回,又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两句,貌似十分生动,却产生小问题了。试想,贾母年纪大了,眼镜匣子所装,自然是老花镜。而老花镜却不同于近视眼镜和望远镜,它是起放大的作用,看近不看远的。老花眼是看眼前的东西,细小的东西看不清,而看远处的东西,却比较清楚,如戴上眼镜看远方,甚至稍远一点的人与物,都要模糊了。因而老年人写小字,看小字书,穿针引线,必须戴眼镜,这时马上有一个人过来,便要摘下眼镜看,或把眼镜推下,从眼镜上面去看人了。这是很普通的道理。明白这点,再看曹雪芹写的这句“又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不是很滑稽了吗?

邓先生认为:“当时老花镜虽然已较普遍,但还不是处处都有,老人可以随便得到的东西,曹雪芹在贾母的几上特地写一个眼镜匣子,也正显示了高贵的气派。”可是由于曹雪芹“没有仔细理解老花镜的道理,再有他去世早,可能没有用过老花镜”,因之便出现这种疏漏。

也就是说邓先生的意思是,曹雪芹可能根本就没见过老花镜。(www.xing528.com)

这就让人不敢苟同了。谁都知道曹雪芹是博物家,人没见过的东西他都见过,所以才能够写出让人心醉神迷的《红楼梦》,老花镜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是极其普通之物,他不可能没有见过。清康熙年间刘庭玑所著《在园杂志》中有记载:

自西洋人入中华,其制造之奇,心思之巧,不独见所未见,亦并闻所未闻。如风琴、日规、水轮、自鸣钟、千里眼、顺风耳、显微镜、雀笼之音乐、聚散之画像等类,不一而足。其最妙通行适用者,莫如眼镜。古未闻眼昏而能治者,杜陵老年“花似雾中看”,唯听之而已。自有眼镜,令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虽老年之人,尚可灯下蝇头,且制时能按其年岁,以十二时相配合,则更奇矣。黑晶者价昂难得,白晶者亦贵,惟白玻璃之佳者,不过数星,今上下贵贱男女无不可用,真宝物也。人人得用,竟成布帛菽粟矣。

由他的记载来看,在康熙时期眼镜已如“布帛菽粟”,“人人得用”。像这样普及的东西,曹雪芹绝不会郑重其事地把它放在贾母的身边。《红楼梦》里的服饰器用几乎就没有素常习用之物,即使是曹雪芹虚构出来的东西,也会把那些王公贵族唬得一愣一愣的,这也是这部书得到贵族豪门激赏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说贾母的这个眼镜绝不会是普通的“老花镜”。

那么它是什么东西?

这让我想起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享有盛名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那里面写查理来到老葛郎台的家里,书中是这样写:“查理(这是巴黎葛郎台的儿子的名字)听见有人插嘴,便拈起用金链挂在项下的小小的手眼镜,凑在右眼上瞧了瞧桌上的东西和周围的人物,非常放肆的把眼镜向台·格拉桑太太一照,他把一切都看清楚了,才回答说……”这一段描写极有意思,查理是一个年轻人,他的眼镜绝不会是“老花镜”,而应该是放大镜、望远镜之类的东西。它的作用不是看近处,而是留作看戏、看画、看人等之用,这种眼镜叫作“手眼镜”,也就是说它不是戴在耳朵上,而是用手举着来用的,平时既可挂在脖子上,当然就可放在匣子里。贾母用的恐怕就是这样的眼镜,这种眼镜在当时应该属于稀罕之物,故此曹雪芹才会把它写进书里。更有意思的是,译者在翻译描写查理使用这种眼镜的情景时,也用了一个“照”字,与曹雪芹所使用的文字一样。我所使用的译本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译本,不知道傅雷先生翻译这一段文字时是否参照了《红楼梦》。还记得在哪一部法国小说当中,作者曾经介绍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时髦青年到剧场去看戏剧时,都会手持一柄单柄眼镜,成为时尚,那也是一种专门用来看戏的眼镜。贾母所用应该是这一类的眼镜。可惜年轻时看书从来不做笔记,如今实在想不起来是哪一本书里看过,暂时记在这里,期待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总之,贾母用的绝不会是“老花镜”,而是一种专门用来看戏的眼镜,西洋进口,国内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