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里眼:究竟能否看透世间百态?

千里眼:究竟能否看透世间百态?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铁哥们。光线在射向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途中,要通过红血球,每个膨胀的红血球直径约为8微米,光通过红血球时发生衍射现象。假如眼前经常有黑色的斑点游动,这是一种眼科疾病,叫飞蚊症。飞蚊症患者眼睛里的玻璃体有异常,里面出现混浊物,比如出血、炎症细胞等。西游论道3:千里眼能敌望远镜和电视机吗?受到生理结构的限制,人无法像千里眼那样看清远处物体。

千里眼:究竟能否看透世间百态?

西游漫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很显然,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铁哥们。玉皇大帝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天下苍生的疾苦,监督天庭那帮神仙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要私自下凡为妖,祸害当地百姓,顺风耳和千里眼成为玉帝最得力的情报收集密探

978-7-111-47096-0-Chapter03-19.jpg

图3-17 立体图画

西游论道1:眼睛如何能看见物体?

人和动物的眼睛看见物体,涉及光的本性与眼睛的生理构造。任何光都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光线从光源发射而出,或者从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到眼睛,眼睛吸收这些光子,在大脑里成像。光源发光离不开原子激发的过程:电子受到激发,原子释放光子。电子有不同能量状态(能级),取决于电子的运动速度以及与原子核的距离。不同能级的电子占据不同轨道,能量较高的电子在距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物体将能量传递给一个原子,电子暂时跃迁到一个更高、离原子核更远的轨道上。电子在该位置停留很短时间,立即被拉向原子核,回到它的初始轨道,并将多余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发射光的波长取决于释放能量,能量由电子的具体位置决定,不同原子释放不同种类的光子,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颜色。

大自然有五颜六色的美丽景象,物体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物体对不同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如当白光通过硫酸铜溶液时,铜离子选择性地吸收部分黄色光,使透射光中的蓝色不能完全互补,于是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透射光中其他颜色的光是两两互补为白色,物质呈现出的颜色就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物体对白光中所有颜色的光全部吸收,呈现出黑色;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物体呈现出白色;若透过所有颜色的光,物体为无色。

色彩建立在视觉器官的生理基础上,眼睛成像和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瞳孔而进入眼睛,晶状体调整眼睛的焦距,使光束集中到富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和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经过大脑处理,形成对物体的视觉印象。

人能感觉到物体的立体感,是因为视觉能分辨远近。人的两只眼睛分开约5厘米,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其他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大脑利用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形成立体感。立体电影利用两个镜头,如同人眼那样拍摄景物的双视点图像,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会重叠模糊不清。观众要戴着一副特殊的偏振光镜片,使左眼只能看到左放映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放映机的画面,大脑把这两种图像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图景。

西游论道2:眼睛能产生视错觉吗?

“眼睛是心灵窗户”,眼睛是如此娇贵,它没有包裹坚固的骨头,不能承受一丝伤害,细小的沙子混入眼睛会引起干痒、流泪等不舒服反应。请眯起眼睛,对着较为明亮的地方注视几秒钟,你会发现眼前有透明状的漂浮物缓慢移动,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改变位置。它们是可怕的寄生虫,还是无意中现身的微生物?不用紧张,这是顽皮的眼睛与你开的趣味玩笑。

978-7-111-47096-0-Chapter03-20.jpg

图3-18 眼睛的飞蚊症

从眼球的横切面图可见,眼球被坚韧的巩膜(眼白)包围,巩膜前端是透明的角膜,眼球内层由脉络膜及视网膜覆盖。眼球内近角膜处悬着水晶体,水晶体前有虹膜,角膜与水晶体之间充满房水。这种视野里面圆圈和毛发一样的细线东西,是一种视觉假象。光线在射向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途中,要通过红血球,每个膨胀的红血球直径约为8微米,光通过红血球时发生衍射现象。如果光通过单独一个血球,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衍射图案是同心的明暗相同的纹环。如果是几个红血球连接在一起,衍射图案会成为长形。图案和血球离开视网膜的距离有关系,距离远的图案大而且迷糊,因此看不清楚;距离近的衍射图案小,但是比较清楚。

假如眼前经常有黑色的斑点游动,这是一种眼科疾病,叫飞蚊症。飞蚊症患者眼睛里的玻璃体有异常,里面出现混浊物,比如出血、炎症细胞等。光线经过的时候,把这些小杂质的影子投到视网膜上,形成小黑点或者蜘蛛丝。近视、用眼多的人,或者眼睛有外伤的人,他们的玻璃体比较容易退化。玻璃体退化引起的飞蚊症一般是良性的,让人很心烦,平常注意用眼卫生和适当休息就好了。如果出现飞蚊突然增多、视力下降等症状,就要马上看医生。(www.xing528.com)

下面这个奇妙的现象,更能展示眼睛的错觉。当你乘坐火车旅行时,睁眼看着车窗外。近处的树木、房屋会向着与火车行驶相反的方向后退,这是毫无疑问的。慢慢把目光转向远处,奇怪的现象发生:你会发觉远方的景物并没有后退,而是缓慢地向着火车前进方向运动,火车、树木、房屋、远山仿佛在围绕一个中心旋转。原来,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人的观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产生自我感觉:近处景物在向后退去,是因为它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由于远处物体的位置比火车移动距离大得多,可以认为远处景物与火车相对静止。以火车为参照物,远处的大山也是静止的。综合上述两方面情况,以火车为参照物,远处静止,近处向后运动,速度的变化随着景物远近应呈线性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复杂思维活动,眼睛会形成火车围绕某一点旋转的错觉。要消除这个错觉很容易,用一张纸或者一本书放在眼睛前方,挡住近处的物体,使眼睛从纸的上方直接看到远处的物体。眼睛没有了近处物体运动的参照,看到远处物体也会向后退,不会产生大地旋转的感觉。汽车高速公路行驶,你也可以看到大地旋转的景象,但是公路笔直的路段距离比较短,不像火车那样长直运动,加上两边房屋和树木等对视觉的阻碍,这种现象不会特别明显。

西游论道3:千里眼能敌望远镜电视机吗?

受到生理结构的限制,人无法像千里眼那样看清远处物体。为了弥补眼睛的局限,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望远镜是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其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的物体变得清晰。望远镜的发明有一段历史趣闻: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他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望远镜申请专利,制作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了这个消息,1609年10月他做出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以及太阳黑子运动。

在人们建造的众多望远镜里,最著名的要数哈勃太空望远镜了,它就像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安放的一只千里眼,能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观察几十亿光年以外的物体,了解几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哈勃太空望远镜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的合作项目,目标是建立能长期在太空中进行观测的轨道天文台,它的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990年4月25日,美国航天飞机把哈勃望远镜送入太空轨道,它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哈勃望远镜以2.8万千米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它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影像不受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无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哈勃望远镜成为天文观测最重要的仪器,解决了许多天文学的基本问题,加深了人类对天文物理的认识。

另外一种千里眼更神奇,它能够让相距万里的人们共同看到现场的真实景象,它就是电视机。回望近百年来电视机诞生、成长的历程,对比电影一帆风顺的发展,可以清晰地发现两者的不同命运。电影的发明比较早,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留影机,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后轰动美国。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活动电影机,具有摄影、放映、洗印等主要功能,同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一个咖啡馆里,公映他们摄制的《火车到站》等影片,标志电影艺术的诞生,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电影技术比较简单,它要把拍摄的胶片制作成为拷贝,然后拿到不同的电影院用放映机在巨大的屏幕上放映或者显示出来。它把胶片以24幅/秒的速度在屏幕上放映,利用人眼的视觉滞留效应形成活动图像,同时配以人物语言

电视的发明道路坎坷多了,1884年俄裔德国科学家尼普科夫设计了一种称为“电视望远镜”的新玩意,他在向柏林皇家专利局递交的专利申请书上写道:“这种新装置可以让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多么了不起的设想,就像神话中的千里眼一样,可以看透远隔万里的景物。尼普科夫提出未来电视机工作的三条基本原则: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1926年英国青年人贝尔德依据尼普科夫圆盘原理,发明了机械电视。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贝尔德机械电视传送距离大幅增加,屏幕图像也从原始的黑、白、灰色过渡到绚烂的彩色图像。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隆重开幕,最引人注目的新发明电视机第一次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这个能够说话、能演戏的怪家伙,把人们的生活引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新生的机械电视传播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再现精细的画面。幸运的是早有人在不经意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屏上发出亮光。1906年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还不具备电视机传送活动图像的功能。1923年美国发明家兹沃雷金发明了电子电视摄像管,1931年研究成功电视显像管: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被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架电视机,再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完成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

不久新生的电视机获得一个绝佳的亮相历史舞台机会:1936年柏林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方首次应用电视机进行实况录像与转播。当时使用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的演播室,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每天8小时的比赛实况转播,世界各地的千万观众挤在小小的电视机屏幕前,兴奋地观看比赛。随着各种通信卫星的发射升空,电视的传播速度更快,在高悬太空的通信卫星照耀下,我们的地球仿佛变小了,全球村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显老态的显像管电视机慢慢淡出市场,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迅速成为消费主流。液晶电视基本原理是对两面玻璃之间的液晶施加电压,控制分子的排列变化和曲折变化,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而制造画面,通过外部光线的反射形成图像,据统计液晶电视已占据平板电视市场的最大份额。

1964年科学家提出等离子体,利用惰性气体电离放电发光。等离子体电视机的面板由一个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构成,每个像素单元对应一个内部充有氖、氙混合气体的等离子管密封小室,向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小室中的气体就会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象,产生紫外光,激发前面板内表面涂有的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发出相应颜色的可见光来形成图像。科技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未来电视会是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和想象。

978-7-111-47096-0-Chapter03-21.jpg

图3-19 立体电视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