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都为我国彩色显像管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卖给中方的彩管工厂,总价为8300万美元,签约后30个月投产,中方只负责建厂房和选拔技术人员。

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孙秉光[1]

1968年5月,中央决定由原四机部、邮电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化工部、冶金部等部委派员组成彩色电视广播办公室(我是四机部派出的成员),召集全国相关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人开会,讨论、研究我国彩色电视广播发展计划,从彩色电视制式、节目播放、发射系统、信号传输、接收系统等各方面,制定了技术方案、实施措施、重点发展项目,并确定将量大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的彩色显像管研制、生产定为最重要的核心器件,组织全国力量会战、攻关。

尽管彩色显像管自20世纪40年代末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发明,50年代形成批量生产,至1968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已普及,但在我国尚处于一片空白,一切要从头做起。我们决定在全国成立四个会战区,将上千种原材料、几百种设备进行分工,各有侧重。华北会战区以北京电子管厂为主;华东会战区以华东电子管厂为主,上海灯泡二厂参加;西南会战区以红光电子管厂为主;华南会战区以武汉灯泡厂为主。每个会战区都有协作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所等几十个单位参加彩管会战。

我们在无资料、无设计、无技术、无标准、无设备、无技术人才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十分困难。于是我们进口了几十支日本索尼公司14英寸彩色显像管解剖,分析,测绘,然后再按我们的条件重新设计,并制定工艺路线,研制工艺设备、测试系统、工装模具、原材料等。经过近两年的日夜会战,1970年春,第一支可以显示彩色图像的显像管在华东电子管厂诞生了!这表明了我们对生产彩色显像管所用几千种各类原材料、上千种工艺设备、测试设备、工装、模具、动力设备、厂房净化设备等,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会战,我们培养了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近千名。这些,都为我国彩色显像管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2年5月,国家在北京和平宾馆召开彩色电视广播工作会议,总结近两年的会战成果及经验,并研究制订今后的发展规划。会议的第四天,华国锋、余秋里等领导来听汇报,在汇报到彩色电视机普及到千家万户时,最难的就是彩色显像管虽研制成功,一年最大产量仅有4000多支,而每支彩管成本高达4000多元,无法普及,如果靠进口彩管,每年需要外汇几亿美元。怎么办?此时,我作为四机部派在彩色电视广播办公室的成员,提出学习英国早期发展彩管的经验,用1000万美元,引进单头涂屏方式生产线,可年产10万支彩管。余秋里同志详细询问了情况后,站起来走到我面前说:“现在正在‘文革’中,全国批判洋奴哲学,你这位青年人敢于提出成套技术引进,很了不起,我余秋里就有权批准,你回四机部立刻给我写报告,来了我就批!”余秋里同志勇于拍板、敢作敢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1972年8月,四机部关于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报告到国务院余秋里同志处,1972年9月批复同意。四机部军管会要我提出引进方案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1月份,经国务院批准,由邓国军为团长的中国彩色电视工业考察团一行12人赴日本考察,先后去27个公司、100多个工厂、研究所、电视台考察,历时40多天。回国后,由我负责组织总结,并修改最终引进方案。国家计委柴树藩副主任、外贸部李强部长先后听了我们的汇报,同意引进两条彩管生产线,年产量为100万支左右,并同意引进配套的玻壳、荫罩、荧光粉、电子枪零件和装配、偏转线圈生产线及动力系统,总用汇8000万美元,要求四机部以部党组名义报党中央。1972年底,我们完成了彩管项目引进谈判各项准备工作。

1973年春,王铮部长确定将彩管项目放在北京,由北京电子管厂负责包建。北京市政府十分积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立即邀请王部长去大兴县及东郊大山子附近选择厂址。春节后,日本东芝日立松下、索尼、NEC、三菱、旭硝子、NEG、大日本涂料、大日本印刷、大日本网板等公司被邀先后来华,与我方进行技术交流和引进方案的初步探讨。1973年5月始,外贸部技术进口总公司先后三次向日本各大公司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华谈判彩管项目的引进工作,但日方均回答“正在准备中”。直到11月份,突然接到外交部和外贸部电话,通知我们三天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派高级代表团来华,商谈彩管引进事宜。我们感到十分惊奇和意外。我方没有和RCA公司有过任何联系,他们怎么来了?但他们来了,只好临时组织在京五人组成谈判接待组。三天后RCA公司一位高级副总裁、一位技术副总裁、一位财务副总裁、一位项目负责人、一位高级工程师抵京,中技公司负责接待和安排谈判。第一天双方代表见面,美方首先介绍他们花了两万五千美元制造的工厂模型(含彩管总装、玻壳、荫罩、荧光粉、偏转线圈、电子枪装配、动力、空调系统),并为模拟生产程序进行了表演,详细介绍了RCA彩管历史、技术现状、生产品种等情况。卖给中方的彩管工厂,总价为8300万美元,签约后30个月投产,中方只负责建厂房和选拔技术人员。第二天进行厂房方案和产品大纲的讨论,美方提出演示他们带来的两台20英寸的电视机,可是接上电源后,电视机不亮,怎么调也不亮,美方高级工程师急得满头大汗,问我有办法没有。我说只要彩管没有在长途运输中震坏,还是可以修好的。我立即给北京电子管厂厂长打电话,请他们派一位无线电高级技师带着工具立即用专车送二里沟中技公司,帮助美方修理彩色电视机。半个小时后,技师到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焊接不好,在长途中某个线头接点断了,他们用几分钟检测后,拿来烙铁断点焊上,再开机彩色图像出现了。美方对我方的工作效率和技术能力十分敬佩,再三致以谢意。下午3点提前结束了谈判。我方谈判组进行了讨论,认为明天签约很难,因为我们对美方技术了解甚少,而且商务合同条款过分简单,我方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建议请四机部、外贸部、国家计委领导晚上来中技公司观看美电视机演示,并听取我们汇报。晚上7时许,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四机部副部长刘寅和外贸部某副部长看了演示,听了汇报后,表示同意我的意见:(一)由于我方并没有考察美方的技术状态,难以决断,希望立即派员赴美考察。(二)彩管项目签约推迟到考察后进行。第三天谈判开始,美方首先介绍了他们的合同文件后,提出暂停五分钟,到另一个谈判室作闭门磋商,五分钟后来到谈判室十分高兴地告知我方为了表示友好,降价300万美元,合同总价为8000万美元,问我们今天可以签约吗。我回答,不能,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彩管技术状态,我们需要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工厂考察后才能决定。美方略加思考后表示:“欢迎你们来美考察,你们谁来,何时来,我现在就发出邀请信。”我说这个专业组合约12人,名单一星期后传给他们。谈判最后,RCA公司团长告之,彩管技术专利属于RCA,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彩管企业未经RCA公司同意,均无权向中国出售彩管成套技术。此时我们才明白为什么日本各大公司不能来华交流、谈判了,原来RCA公司不同意。

经过紧张的筹备,1973年12月份,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以王治东为团长的中国访美彩色显像管考察团一行12人出发了。在美历时一个多月,考察了RCA、GE、康宁西屋公司相关工厂、研究所共27个单位。美国康宁公司董事长浩顿先生为了表示友好,赠送代表团每人一个由重铅玻璃手工制作的海蜗牛。1974年初春节前代表团回到国内,约定春节后大家返京做考察总结,拟定对美谈判方案。

春节后上班第二天,在四机部大院贴出了“不许美帝国主义侮辱我们”的大字报,意思是说美国人送蜗牛是讽刺中国人在美国后面爬行。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令人震撼的“蜗牛事件”,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感到吃惊和不解。“蜗牛事件”、“批林批孔”、国际形势变化,使彩管引进项目从此搁浅了。(www.xing528.com)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后,国内形势好转了。8月份我给王铮部长送上“关于恢复彩色显像管引进工作的请示报告”。王部长看了报告后,十分高兴,立即签发了。国家计委顾明副主任看了报告后,给王铮部长来电话说报告很及时,但内容单薄了些,可否加上军民结合的内容,并希望拟稿人到中南海他的办公室。王部长叫我到他办公室,说了顾明副主任的意见,我说中南海我进不去,王部长笑了,让秘书派他的专车送我到顾明副主任处。他又重申他的意见,要我将报告增加些内容,改好后送他看。我愣了一会儿,突然有灵感了,就向顾副主任说,如果在战场范围内装上若干红外、夜视、高清晰度摄像头,再传送统帅部,将几十支彩色显像管拼起来成大屏幕,将战场实况演示出来,中央首长可以直观战争实况。顾副主任听了笑了笑,说就这么修改。我考虑到彩色电视机配套用的视放、功放仍用收讯放大电子管,一是耗电量大,二是用变压器重量大,于是就将彩管引进用汇改为9000万美元,其中线性集成电路项目1000万美元。顾副主任听了我的解释后,同意了。王铮部长看了稿子就以中共四机部党组名义签发铅印上报了。十多天后,余秋里在中南海召集各部委领导,参加专题讨论彩色显像管成套技术引进项目的会议,四机部王部长和我参加了会议。余秋里主任说:“我受先念副总理委托召开此会,彩管项目1972年就已批准了,因‘四人帮’捣乱,就延误了几年,现在请四机部的同志介绍一下项目情况。”王铮部长开头说了几句,就要我将彩管从会战研发到对外引进、交流、考察、谈判等各项工作向与会领导做了汇报。经过一个多小时讨论,大家一致赞同。于是余秋里同志站起来宣布:“此报告以四机部名义上报,请王铮签发,我和在座的二十一位领导共同会签,报请中央批准。”

1976年9月,引进彩管项目报告由李先念副总理批准同意,并由华国锋、叶剑英等九位政治局委员圈阅同意,很快文件转到四机部,王铮部长立即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安排部署各项筹备工作。1976年11月,由王宗金副部长带队的一行18人(彩管项目12人,集成电路项目6人)再赴日本技术考察。

1977年春,日本日立、东芝、松下、NEC、NEG、旭硝子、大日本网板、大日本印刷、大日本涂料等公司先后送来建厂方案和分项报价,并来华进行技术交流,解释报价。9月份进入合同谈判,中日双方各有200多人,分八个谈判组,对口交流谈判。从北京谈到天津,又从天津回到北京,谈了100多天。日元升值,价格下不来。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后,他说:“你们越谈越贵,赶快签约吧。”1977年11月份与日本日立公司签署了彩色显像管总装合同(含电子枪零件、装配、偏转线圈),与旭硝子公司签署了玻壳项目(含低熔点玻璃、电子枪芯、管颈拉制)合同,与大日本网板公司签署了荫罩合同,与大日本涂料公司签署了荧光粉合同,以及动力、空调系统合同。厂设在咸阳,年产22英寸彩管30万支,14英寸彩管66万支。各项合同总用汇1.1亿美元,1978年开始建设,1981年10月国家验收投产。咸阳彩色显像管总厂是配套最全的工厂,它为我国彩色显像管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培养了各类技术人员千余人;二是培养了工厂设计施工设备安装队伍;三是带动了冶金、化工等各类材料工业的发展。但总产量仅96万支彩管已严重不能满足电视机配套需要,每年还需要进口800万支彩管。

1984年全国掀起了大搞彩管项目的热潮,大连、辽宁、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江西、福建、广东、陕西、四川等11个省市要求建设彩色显像管厂,各自对外询价,考察、谈判。而可以出售彩管成套技术的只有日本四五家、荷兰飞利浦,他们也给中国各省份分开询价、考察搞糊涂了,不知真假,报价越来越高,总价高达20多亿美元。在此情况下,电子工业部党组决定成立全国彩色显像管项目领导小组,由常务副部长张学东任组长,吕理复、孙秉光、黄兆铭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六人,我兼彩管办公室主任。小组成立后,就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全国十多个省市要上彩管的情况,并与各个要上彩管项目的省市会商,将上彩管必需的条件列出来供他们考虑。国务院决定“彩色显像管技术引进由电子工业部统一归口,联合对外”。1986年夏天,电子工业部召开彩管、玻壳项目论证会,成立10人评估组,从技术力量、资金来源、引进对象、运输能力、配套条件、能源供应、利用外资比例、地区协作能力等八个方面,根据11个省市的汇报进行评估打分,将评估结果由彩管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委会商后报请国务院领导批准全国上三个新建彩管厂、一个扩建彩管厂,总产量为年产570万支。同意上两个玻壳厂、一个荫罩厂、两个荧光粉厂。1986年12月1日报国务院备案。12月中旬,邀请国外厂商召开彩色显像管四个建设项目统一承包发布会。1986年10月11日、11月13日、12月16日,分别签订咸阳玻壳扩建、石家庄玻壳、安阳玻壳三个新建总协议书与商务合成价为1.1亿美元,彩管项目合总价为1.63亿美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48%。

1991年四个彩管厂先后投产。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力度加大和市场需求增加又有七八家彩管厂投产。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辉煌了十多年,年产量达8000多万支,十多年总产量高达10亿多支,为世界之最,彩色显像管工业及其配件工业为国家赢得了几千亿元利润总产值达到20000多亿元。彩色电视机全国基本普及了,实现了1968年我们组织全国彩色显像管大会战时的承诺——“家家户户看彩电”。

2014年11月于北京

【注释】

[1]孙秉光(1938-),江苏滨海人。1962年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历任国家三机部、四机部、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处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书记、全国彩色显像管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1984年赴深圳经济特区,筹建现代电子、赛格日立两个彩色显像厂和中康彩色显像管玻壳厂、彩电总公司彩电工厂。后任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深圳公司总经理,香港现代电子实业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深圳中康玻璃有限公司及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等。高级工程师。详见本书之“中国彩管行业开拓人物小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