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杏仁茶”起源及制作方法解析

杏仁茶”起源及制作方法解析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的鸭子肉粥和枣儿熬的米粥尚好理解,只有这个“杏仁茶”需要说两句,因为这很容易与如今市售的“杏仁露”一类东西相混淆,“杏仁露”与“杏仁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到了清末民初,杏仁茶已经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平民饮食,北京人经常的早餐就有杏仁茶在内,但制法又有不同。不过它的制作方法可能更加精细一些而已。

杏仁茶”起源及制作方法解析

第三五二问 “杏仁茶”是何物

贾府过元宵节,放完了爆竹,贾母说:“夜长,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道:“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道:“也有枣儿熬的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道:“不是油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又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到是这个还罢了。”

这里的鸭子肉粥和枣儿熬的米粥尚好理解,只有这个“杏仁茶”需要说两句,因为这很容易与如今市售的“杏仁露”一类东西相混淆,“杏仁露”与“杏仁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明·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尊生部》有一味“杏酪汤”,文谓:“板杏仁用三两半,沸汤二升浸,盖却,候冷即便换沸汤,如是五度了。逐个掐去皮、尖,入小砂盆子内细研,次用好蜜一斤,于铞子内炼三两沸,看涌掇退,候半冷,旋倾入杏泥,又研。如是旋添入研,和匀极细,汤成矣。”

由这个方子看,“杏酪汤”是用杏仁泥和好蜂蜜共研而成,其重要工序是要用沸水将杏仁反复浸泡,这个工序非常重要,其目的主要在于去除杏仁的苦味和毒性,另外就是便于剥落杏仁外部的皮。我祖母在世时,每年春节都要做一盆五香杏仁,主要是把杏仁和花生米泡涨去皮后用花椒盐水浸泡,乃冬令下酒佳肴。制作的主要工序是用开水反复浸泡,以去除毒性。杏仁的毒性是极大的,记得有一年祖母让我把浸过杏仁的水倒掉,我图省事倒进了泔水缸里。同院的一位大妈经常到我家泔水缸里捞些渣滓喂鸡,这一天她又将剥下的杏仁皮子捞出喂鸡,结果几只鸡当场倒地。急得那位大妈乱跳,一劲儿问我泔水缸里放了什么。幸亏她的女儿是学医的,当场将鸡开膛破肚,掏出嗉子里面的东西,然后用针线缝上,那几只鸡竟然奇迹般地活了。(www.xing528.com)

这个方子可以说是杏仁茶最早的形态,于此我们也可知道,早在明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如何吃杏仁了。

到了清代,这种食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徐珂编撰之《清稗类钞》中记有一则“杏酪”的做法:“以果实煮之成浆者,曰酪,杏酪其一也,俗亦名杏仁茶。所用为甜杏仁,然必掺入苦杏仁数枚,以发其香。筵席备之,辄随八宝饭以进,以其皆加糖于中,味皆甜也。南北人皆饮之,或佐以莲子羹。杏仁中含有一种物质,曰青酸,有大毒,幸所含不多,故食之无害,转有止咳之功效。杏酪之制也,用先去皮之杏仁,入石臼打烂,盛于布袋,用沸水冲之,滤去其渣,加入冰糖,即成。”这位作者或者对于杏酪的做法不是真正明白,或者叙述过于简略,因为他没有把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开水浸泡写出,实际上若不用开水浸泡,不但杏仁难以打成浆,就是杏仁皮也难以去掉。我们看这个方法就简单多了,只需将杏仁打烂滤去其渣再加冰糖即可,这与当今市售的“杏仁露”已经十分接近。由此项记载来看,它在当时是一种饮品,在宴席上面已经露面,但经常是其他甜品的配食。

到了清末民初,杏仁茶已经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平民饮食北京人经常的早餐就有杏仁茶在内,但制法又有不同。今人邓云乡先生在所著《增补燕京乡土记》中,对于杏仁茶有很好的回忆:“糊状食品,作为早点,面茶是咸的;另外还有一种甜而普遍的,那就是杏仁茶,也是我最爱喝的,用大米、江米加杏仁混合磨粉熬的糊,盛出来雪白如琼浆。卖的人托了碗从古瓷大盘中用小勺沙、沙、沙地洒雪花白糖,同卖面茶的洒芝麻酱一样均匀,动作那样有艺术节奏,这本身就表现了作为五六百年京城的北京的高度文化水平。”

我们看这个办法更为干脆,就是把杏仁和大米、江米一道磨成粉,熬成糊状即可。可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贾母吃的这个东西是和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米粥一同预备的,应该是糊状物,不会是饮品,因之它极有可能就是邓先生描写的这种能当早点的糊状的杏仁茶。不过它的制作方法可能更加精细一些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