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时间有误:揭秘节令异变

《红楼梦》时间有误:揭秘节令异变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楼梦》一书,由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到第五十三回宁国府祭宗祠,是写的一年的事情,这一年当中,节令的描写时有错乱,但是总的时序不差。这一天发生了藕官烧纸与芳官和干娘吵架事件。以上两例说明,曹雪芹的这个细节描写与节气明显不合,这是他在修改当中的又一个纰漏,小说原稿当中几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应当间隔较长,而他缩短了,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不合。

《红楼梦》时间有误:揭秘节令异变

第四○三问 春天怎么就“纳凉”

第六十一回林之孝家的带了五儿来回探春,书中写:“探春已归房,人回进去,丫们都在院内纳凉,探春在内盥沐,只有待书回进去,半日出来说:‘姑娘知道了,叫你们找平儿回二奶奶去。’”这里的“纳凉”很让人奇怪,此刻是什么时节,丫们已经在院里“纳凉”了?

红楼梦》一书,由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到第五十三回宁国府祭宗祠,是写的一年的事情,这一年当中,节令的描写时有错乱,但是总的时序不差。由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夜宴,写的是第二年的事情。我们可以看一下书中所写的时序。

第五十五回写刚过元宵,凤姐便小产了,探春和李纨理事,书中写:“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湘云亦因时气所感,亦卧病于蘅芜苑中,一天医药不断。”这里明确告诉我们,探春理家,赵姨娘因她的兄弟赵国基死了,为了葬埋银子来和探春闹事,都是“孟春”季节的事情。孟春即是春天头一个月,也就是说此时还在“正月”里面。

第五十七回贾宝玉来到潇湘馆,书中写贾宝玉:“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子薄棉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向他身上抹了一抹,说道:‘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春天风馋,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我们注意,这里紫鹃穿得是“薄棉袄”,外面还有一件“夹背心”,贾宝玉还嫌她穿得淡薄,唯恐其闹病,说明此时的天气仍是初春。

接下来写贾宝玉因受了紫鹃的冷落,坐在山石上出神,雪雁回来对紫鹃学说:“姐姐你听笑话,我因等太太的工夫,和玉钏姐姐在下房里说话,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儿叫我,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去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丫头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是个奴才,这等人丧事绝不会和秦可卿一样,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方出殡,顶多不会超过七天就要出殡的,因此,这一天距离赵姨娘和探春闹事时间距离很近,这个时候还在正月里。

然后便是薛姨妈为薛蝌与邢岫烟提亲,定亲之后,薛宝钗遇见邢岫烟,薛宝钗问岫烟:“这天还冷的狠,你怎么到全换了夹的了?”说明此时仍在初春或仲春,天气尚冷,需穿棉衣。(www.xing528.com)

第五十八回写老太妃薨逝,贾母王夫人等须入朝随礼,家中解散了小戏班,书中写:“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上坟。”清明在农历二月底,已是仲春天气。这一天贾宝玉出来到园子里面闲逛,看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正是清明景象。这一天发生了藕官烧纸与芳官和干娘吵架事件。

接下来写史湘云早上起来觉得脸上有些痒,薛宝钗让莺儿到林黛玉那里要一些蔷薇硝,莺儿与蕊官一起去的,回来后因采柳枝编花篮与夏婆子和何婆子发生冲突。这一天是哪一天?我们看小燕对莺儿说:“昨日得了月钱,推不去了,买了东西先叫我洗。”说明这一天是芳官与何婆子发生冲突的第二天。也就是说,是清明的第二天,时节还在二月底。而就在这一天,蕊官让小燕给芳官带一包蔷薇硝去,然后就发生了贾环讨要蔷薇硝,芳官用茉莉粉代替,赵姨娘来打芳官,小戏子大闹赵姨娘等事件。

这件事过后,芳官就来到柳家的厨房。夏婆子的外孙女小蝉儿也早到这里,她是听翠墨说艾官背后向探春告发夏婆子挑唆赵姨娘来闹,前来告诉夏婆子须防备。这件事肯定距离赵姨娘大闹怡红院不远,时间不会超过三月初。芳官回来后向贾宝玉要玫瑰露,贾宝玉给了她,芳官接了半瓶玫瑰露,便给五儿送去,柳家的拿了玫瑰露去给她的娘家哥哥送去,娘家嫂子送她一包茯苓霜,五儿又给芳官送去,此时已是傍晚,遇上林之孝家的,拿了五儿,搜了厨房,带五儿到探春处汇报。这是一天的事情。如此看来,这些事情的发生顶多不会超过清明之后的三五天之内。

我这样说还有一个旁证。那就是第五十八回的开头说:“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子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已后方回。在偏殿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清明那天的晚上,贾母等回家,贾宝玉“多添了一件衣服,拄杖前边来都见过”,接着就写贾母等去送灵,这是清明刚过的事情。而何婆子打小燕,平儿来说“这三四天的工夫,一共大小出来了八九件了”,说明这件事发生在贾母等人离家的三四天之内。

也就是说,当林之孝家的带了五儿向贾探春汇报时,节令尚在春季,别说古时,就是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也不会在春季到院子里面“纳凉”,这明显与节令不合。如果说这只是曹雪芹的偶尔笔误,那么还有一个例证。就是柳家的拿了茯苓霜由她哥家回来,看后门的小厮对她说:“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些杏子出来赏我吃。”而柳家的回答:“发了昏的,今年还比往年?把那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像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日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说明这个时候杏和李子都已熟了,能吃了。可是此时贾母等人还没回来,她们是清明后不久走的,须用一个月时间,而杏李之类成熟至少须待农历五月间。它们怎么长得这样快?

以上两例说明,曹雪芹的这个细节描写与节气明显不合,这是他在修改当中的又一个纰漏,小说原稿当中几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应当间隔较长,而他缩短了,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