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校注中的丰润方言解读

《红楼梦》校注中的丰润方言解读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红楼梦》文字的校订,必须十分小心谨慎,每一个字都须慎重,如有改动,必须说明,否则会屏蔽一些很重要的内涵,这一点务须注意。这个注释很准确,这也是一个丰润方言词汇,含义正如注释所说。这可能是山东方言词汇,由山东迁民带到丰润,故也成为丰润方言词汇。书中这样使用,正与丰润使用方法完全相合。由此而演变,则成为一个表示“又爱又恨”这种情绪的特殊词汇,其用法与《红楼梦》中的用法完全一样。

《红楼梦》校注中的丰润方言解读

第四○九问 “得不了”是“恨不得”吗

第六十二回开头就写平儿吩咐林之孝家的道:“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这个“得不了”,通行本加了注:“得不了——恨不得。”这个词若是没有这个注,根本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太普通,可是看了这个注释我才注意到,原来对于注释者来说,这也是一个生词,注释完全注错。“得不了”根本不是“恨不得”的意思,这是一个丰润方言语式,意思是不能得到一点儿小事,得到一点儿小事就乱折腾起来。类似的句式在丰润极其普遍,举不胜举。比如:“他走不了一点儿路,走路就腰疼。”“他动不了一点儿气,动气就犯病。”“他吃不了一点儿硬东西,吃了就胃疼。”“他吃不了一点儿亏,吃亏就生气。”

林之孝家的向李纨和探春汇报了柳家的事:“二人皆说知道了,能可无事狠好。”“能可”,通行本作“宁可”,脂评诸本中,庚辰本、己卯本、梦稿本、舒序本、列藏本均作“能可”,其他各本则作“宁可”,明显是抄手妄改。通行本改动底本文字,应该出校,可是却没出。这个“能”字,应该读去声,是丰润方言发音,实即“宁可”,但是原稿写成“能可”,正反映了原稿文字是运用的丰润方言发音,丰润人至今也把“宁可”读成“能可”。不仅这个“宁”,“泥泞”之“泞”也读“能”之去声,这个前面我已说过。对于《红楼梦》文字的校订,必须十分小心谨慎,每一个字都须慎重,如有改动,必须说明,否则会屏蔽一些很重要的内涵,这一点务须注意。

“那秦显家的好容易得了这个空子攒了来,只兴头了半天,在厨房内正乱接收伙、米粮、煤炭等物。”“兴头”,通行本加了注:“兴头——得意、高兴。”这个注释很准确,这也是一个丰润方言词汇,含义正如注释所说。但是接下来的“伙”一词,通行本作“伙”,脂评各本均作“伙”。这个词也可写作“家火”,《辞源》收有这个条目,释为:“指日用器物。”这个解释很准确。这可能是山东方言词汇,由山东迁民带到丰润,故也成为丰润方言词汇。在丰润,“傢伙”一词一般专指盘、碗等吃饭用具,丰润人管把盘碗等由桌子上拿下去叫作“抄傢伙”,管洗碗叫“刷伙”,管摔盘子摔碗叫“摔伙”。其他义项都是由此引申而来,比如打架的时候常有人喊“弟兄们抄伙”,这是说拿起棍棒之类武器干。也可指称人,“这伙很厉害”,不是说这个盘子很厉害,而是说这个人很厉害。就在这个第六十二回,当贾宝玉和芳官、小燕吃完饭后,写道:“小燕又叫两个小丫头进来伏侍,洗手到茶,自己收了火交与婆子。”这里的“火”就是专指刚才吃饭时使用的盘、碗之类,与丰润的用法完全一样。(www.xing528.com)

书中写:“连司棋都气了个倒仰,无计可使,只得罢了。”“倒仰”一词,也是丰润常用词汇,和书中所用一样,比如“把他气了个倒仰”。这个词通常只在形容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使用,在别的语境中很少使用。书中这样使用,正与丰润使用方法完全相合。

贾环把彩云送他的东西摔了过去,摔手出去了,气得赵姨娘骂:“没造化的种子,粗心业障。”通行本作“没造化的种子,蛆心业障”。“蛆心”,庚辰本、己卯本、戚序本、舒序本、甲辰本均作“蛆心”,梦稿本和列藏本作“粗心”,蒙府本和程甲本在“种子”之后是“这是怎么说”。周汝昌校本采取的是列藏本和梦稿本的文字,通行本采取的是大多数本子的文字,既然大多数本子都作“蛆心”,尤其是庚辰本和己卯本两个重要抄本都作“蛆心”,那么还是作“蛆心”为妥,通行本的选择是正确的,其他各本的异文显系抄手不明词义,妄改所致。“蛆心”是丰润方言词汇,现在也仍通行,一般写作“屈心”。它的含义是“昧良心”,比如,“你这样做事,屈心不屈心啊”,意思是说你这样做事良心上可过得去?“这个话我是屈心说的”,意思就是这个话我是昧着良心说的。这句话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得其真味,若作“粗心”,则只是说贾环心粗,没有细腻之感情而已,而“蛆心”则是说他昧着良心做事。彩云素日对他那样好,他却这样对待彩云,确实是“昧良心”,绝不是“粗心”之举,赵姨娘这样骂他,正是气极之语,亦是对彩云的安慰,很是精彩。若作“粗心”,则神采全失。在古文字训诂中,“因声取义”是一个重要方法,在口头俗语的研究中,这简直可以做为基本法则。因为许多俗语有声无字,落实到字面上,必然会出现许多借字,若是被这些字面所拘束,势必造成刻舟求剑、望文生义。

“业障”一词,在此前书中也曾出现,尤其是在第六十一回,平儿说:“也须得把彩云和玉钏两个业障叫了来,问准了他方好。”还是平儿说:“是宝玉那日过来和这两个业障要什么的,偏这两个业障讴他顽,说太太不在家,不敢拿,宝玉便瞅他两个不堤防,自己进去拿了什么出来,这两个业障不知道,就唬慌了。”一段话中接连出现三次“业障”。这个词原为佛教用语,意指人的恶业,1934年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实用佛学辞典》解释业障作“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后来这个词流入民间,成为丰润方言词汇,意义有所改变,专指那些鳏寡孤独,无人照拂之人。按照佛教说法,凡人此生受苦,皆是前生造业所致,以此来指称那些受苦之人,倒也顺理成章。这个词如今在丰润也是常用词,比如:“他那么大岁数了,身边连个人也没有,多业障啊。”“瞧他那衣服,脏得和麻花一样,够业障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它又专指那些无人照料的孤儿,称为“业障孩子”,简称“业障”。由此而演变,则成为一个表示“又爱又恨”这种情绪的特殊词汇,其用法与《红楼梦》中的用法完全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