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官被踢出局:不合理机制的毒害

清官被踢出局:不合理机制的毒害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答案是不合理的机制,对于官场,不合理的机制会让好官受到腐化,或者干脆将好官淘汰出局。但因他对国君魏文侯的左右亲信官员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政绩突出,本应受嘉奖,却被魏文侯罢了官。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一年过去了,西门豹回到国都述职时,魏文侯亲自迎接并向他敬礼,对他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西门豹前后判若两人,想必他对为官之道也是十分清楚的。

清官被踢出局:不合理机制的毒害

清官为什么被踢出局?

逆向选择导致好的被淘汰,差的反而被留下,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异常的现象呢?答案是不合理的机制,对于官场,不合理的机制会让好官受到腐化,或者干脆将好官淘汰出局。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

逆向选择的理论也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那么高质量产品的卖家和需要高质量产品的买家无法进行交易,双方效用都受到损害;低质量的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迫使高质量的企业降低质量,与之“同流合污”;买家以预期价格获得的却是较低质量的产品。这样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就是假冒伪劣泛滥,形成“劣币驱良币”的后果,甚至市场瘫痪。

逆向选择在组织设计上可以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路。一个组织岗位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设计官僚选拔机制的时候,必须在要求说真话和不偷懒之间做一个折中。比如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学生举手,如果你对举了手的学生惩罚太重,那么下次就没有人会再说真话,而如果你惩罚太轻,又会诱使更多的人不做作业。

学者吴思曾经提出过一个“淘汰清官定律”,并且从经济等角度进行了解析。在本节中,我们可以通过《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来更感性地理解这个定律。

战国时,魏国西门豹初任邺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疾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但因他对国君魏文侯的左右亲信官员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政绩突出,本应受嘉奖,却被魏文侯罢了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好,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政事,而是重重地搜刮老百姓,并把搜刮来的东西奉送给魏文侯身边的官员。一年过去了,西门豹回到国都述职时,魏文侯亲自迎接并向他敬礼,对他称赞有加,奖赏丰厚。(www.xing528.com)

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做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了。

清正廉洁却被罢官,重敛行贿却名美位固,其含义发人深省。西门豹前后判若两人,想必他对为官之道也是十分清楚的。他不想做一个谀上欺下的"坏官",只想做一个清明、严格、廉洁的“好官”。做“好官”难,做“坏官”易,既然这样只有以弃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了。

要减少逆向选择,就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思路是委托人或“高质量”代理人通过信息决策,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解决的途径有两个:其一是委托人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人的信息,这就是“信息甄别”;其二是“高质量”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向委托人传播自己的私人信息,这就是“信息传递”。

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设计出分离均衡,使那些说真话不偷懒的官和不说真话并且偷懒的官都有所选择,把比较差的官筛选出去。这也是一个行政制度具有效率的必要条件。

一个制度要有好的效率,必须让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来监督官员。谁具有信息优势呢?当然是那些本地的居民。俗话所说的“邻居一杆秤,街坊千面镜”,所反映的就是本地居民的这种信息优势。反之,如果一个组织让那些具有信息劣势的人来监督官员的话,就会产生很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荒唐事,而且会演变成一个鼓励官员说谎和偷懒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