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中的县级建置大调整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中的县级建置大调整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1933年3月1日,马鸿逵率新一届宁夏省政府全体委员在宁夏省城宣誓就职。原定名为“宁安县”,因与黑龙江宁安县重名,前者先建,故宁夏新县名未获批准,改取中卫和宁安两地名首字合称为“中宁县”。全县面积5750平方公里,耕地88904亩,人口61318口。系由平罗县析置,因境内有引黄干渠惠农渠而得名。设治局是筹设县级行政单位的过渡阶段。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中的县级建置大调整

第四节 全省县级建置大调整

冯玉祥集团控制甘肃省以后,西北诸马回族军阀纷纷纳入冯系的势力范围。但是1929年,马鸿逵突然叛冯投蒋,使冯系集团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受到打击,蒋介石为了报答马福祥家族,先后任命马福祥为青岛特别市(相当于今直辖市)市长、安徽省主席、中央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相当于今国家民委主任)。马鸿逵也被提拔为十一军军长兼六十四师师长和讨逆军第十五路总指挥。1931年,蒋介石又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主席、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嫌宁夏地盘小,没有发展空间,表示不满,借故拖延不就任,想在内地谋求发展。但是,第二年8月,马福祥突然病故,马鸿逵觉得父亲是与蒋介石换帖子的把兄弟,他这一走也就没有大树可依靠了,只好于1933年率部回宁夏担任省主席。

1933年3月1日,马鸿逵率新一届宁夏省政府全体委员在宁夏省城宣誓就职。委员分工如下:

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马鸿逵

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罗 震

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梁 敬

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余鼎铭

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葛武棨

省政府委员兼全省警备司令:马福寿

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冯延铸

省政府委员:海 涛、达理扎雅、马继德

马鸿逵坐在只有9个县的省主席位置上总觉得场面太小,很不光彩,于是他决定采取两个途径来扩充门面,一是大县划小。二是向外扩张,力求增加几个县级政权,这样既显得局面大一些,又可以多安排一些跟他打天下的心腹。

一、析置新县

首先,于1933年12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析中卫县为中卫、中宁2县。黄河以北以胜金关为界,黄河以南以山河桥中线为界,中卫县居西部,县治不变;中宁县位东部。以宁安堡为县治。

中卫县:治城关,辖4区16乡。即一区管城厢、西夹道、白家桥3个乡;二区管施庙、柔远、莫家楼、镇靖、镇罗5个乡;三区管宣和、沙滩、永康、申滩、常乐5个乡;四区管校尉川、上石棚、三眼井3个乡。1940年裁撤区级政权。同年,在黄河南岸增设香山设治局,1945年香山设治局撤销。全县面积6750平方公里,耕地92812.88亩,人口58825。辖16乡、81保、1083甲。新县首任县长陈口勋。(www.xing528.com)

中宁县:治宁安堡。原定名为“宁安县”,因与黑龙江宁安县重名,前者先建,故宁夏新县名未获批准,改取中卫和宁安两地名首字合称为“中宁县”。辖4区16乡,即一区管潘营、舟塔、东华、新堡4乡;二区管恩和、鸣沙、长滩、白马4乡;三区管余丁、石空、太平、关帝4乡;四区管渠口、枣园、十里碑、广武4乡。1941年撤销区级政权。全县面积5750平方公里,耕地88904亩,人口61318口。辖1镇、16乡、57保、891甲。新县首任县长孙斌。

其次,于1941年,再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重新划分原宁夏、宁朔、平罗3县为宁夏、宁朔、永宁、平罗、惠农5县,并将宁夏县更名为“贺兰县”,移治谢岗堡(今宁夏贺兰县城关习岗镇),新增永宁、惠农2县,县情如下:

永宁县:治杨和堡(今宁夏永宁县杨和镇)。系从原宁夏、宁朔2县析出。初议选以镇河或云亭为县名,“镇河”是因为新县为引黄灌区,历史上多水患,故有此议;而云亭是宁夏省主席马鸿逵父亲的字号。马鸿逵为了纪念父亲,在新县境内开凿过一条引黄灌渠,命名为“云亭渠”。他表面上的理由是新县以渠得名,也命名为云亭县,顺理成章,古今皆有先例。但以父名定地方一级行政域名,他又怕蒋介石猜疑他在宁夏搞割据,所以由他自己否决了云亭县的方案。新县名“永宁”两字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表示吉祥,祈愿地方永远安宁;其二是因为历史上在县境内曾设置过永州,而新县又是从宁夏省宁夏和宁朔2县中析置而产生的,故取古永州之头字“永”和今宁夏、宁朔之头一字“宁”字,合而为“永宁”。永宁县的得名,应是以上两层意思的综合含义。新县首任县长张诜一。全县原辖26乡、70保、919甲,土地面积5600平方公里,耕地292527亩,人口约50000人。后合并变更为14乡、55保、279甲。分别是:杨和乡、王太乡、望洪乡、增岗乡、杨显乡、望远乡、河西寨乡、掌政乡、永固乡、太平乡、新水乡、上前城乡、五里台乡、新城乡。

惠农县:治宝丰镇(今宁夏平罗县宝丰镇)。系由平罗县析置,因境内有引黄干渠惠农渠而得名。辖8乡、47保、639甲。即第1乡(驻马家高庄)、第2乡(驻惠农渠东)、第3乡(驻黄渠拐子)、第4乡(驻黄渠桥)、第5乡(驻灵沙堡)、第6乡(驻宝丰镇)、第7乡(驻乐土岭)、第8乡(驻石嘴山)。土地面积2550平方公里,耕地217883亩,人口59318人。是宁夏省最北端的一个县,与绥远县(今内蒙古自治区)相交。

二、增建设治局

设治局是民国期间在边远和人口稀少地区主持开发建设的机构,是一种准县级行政单位。一般情况下,在招徕垦殖、开发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就可以在设治局基础上正式设立县一级政权。1941年,经过国民政府批准,新增香山、居延、紫泥湖3个设治局。

香山设治局:治官庄子。1940年1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在中卫县黄河南岸香山地区增设香山设治局。设治局是筹设县级行政单位的过渡阶段。设治局机关暂驻香岩寺山下的官庄子。所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1945年撤销,其土地仍划归中卫县。

居延设治局:治二里子河畔东庙,无城池(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1941年宁夏省政府申报在额济纳旗管辖范围内设立居延设治局,因该地古有“居延海”之称,故名。土地面积约125000平方公里,占宁夏全省总面积的1/3。人口1万余口。实际上设治局只有虚名,牧区仍为蒙古王爷管理。

紫泥湖设治局:治定远营(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驻地)。1941年设置,属于阿拉善旗管辖范围,位于贺兰山西麓广大沙漠地区,面积约1350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两万左右。与居延设治局情况相似,仍为蒙古亲王实际控制。

陶乐设治局和陶乐县,治高仁镇(今宁夏平罗县高仁乡)。该地位于宁夏黄河东岸的条形地带,为宁夏与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地。清代蒙古族插汉托护部曾在沙边草滩放牧,民国以后土地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一月,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宁夏省在此地设立陶乐设治局,因遭到绥远省反对而收回成命。民国十九年(1930年)八月,绥远省在此设立沃野设治局,局机关驻杨柜(今内蒙古自治区内)。抗战爆发后,绥远省沦陷,宁夏省于1937年再派员到高仁镇建立陶乐设治局。首任局长张泽洲。1941年4月,经国民政府批准,设治局正式提升为陶乐县,仍治高仁镇。首任县长杨国栋。辖2乡、8保、47甲。土地面积2100平方公里,后增至36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00人。

三、红白两盐池县

(红)盐池县: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战役中,解放了盐池县。从此,盐池县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属县的红色政权。(详见第六节盐池县苏维埃政权

(白)盐池县:1936年盐池县解放后,宁夏省当局于1938 年4月将豫旺县治从下马关城移到半个城(同心城),并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同时,在同心县境内重新设立宁夏省盐池县。新县管辖原豫旺县下马关镇、韦州堡、红城水和金积县之红寺堡等地区。后又蚕食了红色盐池县二区的方家场等地,三区的汗家沟、周家洼、马家滩、张家庙、沙布井、李家圈等地,四区的雨墙、王家圪塔等地。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次年,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3月19日侵占延安。与此同时,宁夏马鸿逵部配合胡宗南的军事行动,亦于3月24日侵占盐池县,任命陈步瀛为伪县长。同时又将驻惠安堡的国民党盐池县政府迁入花马池城(县党部仍留在惠安堡)。1947年7月7日,西北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曾一度光复盐池县城,但8月12日再次失陷,直至1949年8月5日,盐池县得到解放,重新建立区乡村各级人民政权。同月,白盐池县惠安堡解放,至此,新盐池县人民昂首阔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另外,1941年,宁夏省曾将灵武县所属吴忠堡改设为吴忠镇,直属省方管理。1945年又将吴忠镇升格为吴忠市,与县级政权同等对待,但并未得到国民政府批准,只是省内认可,这种现状一直延续到宁夏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