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宁夏历史地理环境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环境变迁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宋夏时期的宁夏地理环境在宋代以前,因人口不多,影响地理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所以宁夏地理环境是“顺其自然”,有山者为森林,有塬者为草原,北部平原地区除农田、果园外多湖沼湿地。从各种史籍的零星记载中可以管窥当时宁夏地理环境的概貌。森林北宋及西夏初期,宁夏境内森林较多。

宁夏历史地理环境变迁

第七节 宋夏时期的宁夏地理环境

在宋代以前,因人口不多,影响地理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所以宁夏地理环境是“顺其自然”,有山者为森林,有塬者为草原,北部平原地区除农田、果园外多湖沼湿地。但自宋代开始,受人口、战争、城市建设诸因素影响,地理环境开始恶化,尤其是原始森林逐渐减少,但其他方面变化不大。从各种史籍的零星记载中可以管窥当时宁夏地理环境的概貌。

森林 北宋及西夏初期,宁夏境内森林较多。在1020~1161年,森林屡遭大量砍伐,用来营造了两个都城,即夏都兴庆府和金的新都汴梁。这一时期宁夏森林分布较广,主要有四处:一是六盘山区。多数为原始森林,包括今宁夏彭阳县大部、泾源县全部、隆德县东部和北部、固原县西部。彭阳县的城阳、县城、古城到青石嘴的公路两侧,今天树木极少,但宋代却是林木葱郁。1162年的德顺军保卫战,宋将吴挺为了阻止金兵前进,将道路两旁的“巨木”伐倒当路障。今宁夏隆德县渝河流域,从唐末到宋初百余年无人耕垦,树木也很多,北宋初年才由曹玮率军队筑城踞守。但这一时期对六盘山地区森林的破坏也很严重。北宋初年,很多朝廷高官包括宰相赵普在内,都曾从事木材运销以从中牟利。木材的采伐地都是渭河、泾河流域,其中也包括宁夏的泾源县、彭阳县。北宋在今西海固地区大肆修筑寨、城、堡,总数近200个,消耗了大量木材。金灭南宋以后,于正隆年间(1156~1160年)在开封营造新都,此时的建筑物都是砖木结构,需要采伐大量木材。原宋德顺军知军、降将张中彦被派到关中专门负责伐运木材。当时的六盘山还是原始森林,到处古木参天。张中彦“构崖架壑,起长桥数十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宋、金为什么要选择在六盘山地区采伐木材。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林木很多,长期没有大规模采伐,而且大型材很多。其次运输问题好解决,可以通过泾河、渭河及其支流,再通过黄河,将木材一直流放到开封。张中彦完全用木头构架一条大车道,要伐掉多少树木?营造一座国都,又要伐掉多少木材?所以,这次砍伐,是六盘山的一次浩劫。其二是南华山地区,当时也是原始森林。西夏建国后,元昊在天都山营造宫室,修建南牟会城。后来都被宋军李宪部烧毁,又重建西安州,也砍伐了不少树木,但较之对六盘山森林的破坏要轻得多。其三是罗山地区。北宋朝廷专门讨论过是否重筑位于山之东麓的古威州城,对当地十分熟悉的转运使郑文宝说威州“有良木薪秸之利”,证明罗山周围当时属森林与灌木相间,山上则全部是原始森林。其四是贺兰山区,此时林木亦多,“山有树木青白,远望如驳马”,说明当时的贺兰山因林木覆盖,还看不到裸露的岩石。诗人韦蟾描述唐朝宁夏平原景象,有“水木万家朱户暗”之句,说明农耕区房前屋后都为树木所覆盖,导致“朱户暗”。西夏在兴庆府建新都,大兴土木,对贺兰山的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北部川区水乡 宋代史籍都把宁夏的北部川区称做“塞北江南”。曾公亮《武经总要》卷18对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的描述是:“有水田、果园,本赫连勃勃果园,置堰分河水溉田,号为塞北江南即此。”对灵州的描述是:“本朝至道初,杨琼为部署,导黄河溉民田数千顷,户四千余,课利四十五万贯。”这说明“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环境已从河东发展到河西。其实,唐宋之际宁夏平原已是沟渠纵横、湖泊成网。在《新唐书》《旧唐书》《元和郡县图志》上列出的渠名就有10多条,如特进渠、薄骨律渠、汉渠、御史渠、百家渠、胡渠、尚书渠、七级渠、光禄渠……汉渠左右另有6渠不知其名。西夏又增开昊王渠。渠道两旁,除了农田就是湖泊湿地。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频繁改道,造就了这些湖泊。(www.xing528.com)

野生动物 从《太平寰宇记》所记灵州的“土产”看,这里除虎豹、石羊等一般大型动物外,最多的是鹿、麝、野马、野猪及白鹘等各种鸟类。还有一种药用的“青虫子”,不知是何种昆虫。因这些动物形成的“土贡”有鹿皮、杂筋、野马皮、鹿角胶、麝香、野猪黄、白鹘羽、鸟翎,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其他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因史籍未载不敢臆测。

干旱地带与沙漠 宋、西夏时期,从今甘肃环县洪德向北直到宁夏的石沟驿,是极度缺水的干旱带,称“七百里旱海”(一作翰海),各种史籍对此有大量记述。这一线为通关中的交通要道,沿途荒凉无比,素无水泉。为了保护运输线路,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在今甘肃与宁夏交界处,曾修筑清远军城,派陕西转运使郑文宝任其事。此城位于旱海之中,因干旱严重,连只鸟都不见。郑文宝在工程竣工后,做了一次“生态平衡试验”。他“发民负水数百里外,留屯数千人。又募民以榆、槐杂树及猫、狗、鸦、鸟至者,厚给其值”。种上树,浇上水,买来猫狗及鸟类,力图改变生态。由于土壤不但缺水,而且含碱量高,“树皆立枯”,猫狗鸦鸟也跑的跑飞的飞,最后军城也守不住。试验虽然失败,但其志向可嘉。此时危害宁夏平原的沙漠主要是腾格里沙漠。据《新五代史·于阗》所附《高居诲于阗行记》载,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过黄河,行30里大约到今天的广武农场,便进入沙漠地区。沿途所经,地名都是“三公沙”“神点沙”“沙岭”之类。尤其是沙岭(今宁夏中卫沙坡头)这个地方,“沙尤广”。与今天的情况对照,从青铜峡到中卫一线,当时几乎全是沙漠。这说明今天的宁夏人治沙成果卓著,实现了人进沙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