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祖赵匡胤的武功与《武经总要》

太祖赵匡胤的武功与《武经总要》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重文抑武的原因,无非是太祖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为此宋仁宗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大型兵书《武经总要》。仁宗皇帝亲自核定后,又为此书写了序言。可以说《武经总要》这部书是仁宗励精图治的一个信号。

太祖赵匡胤的武功与《武经总要》

图1 《中国兵书集成》书影

武经总要》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四年(1044)历时五年编纂而成,号称为中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百科全书。是书共四十三卷,分前后两集,“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兵家类》)。该书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武经总要》共四十三卷,前集二十二卷,包括《制度》十五卷、《边防》七卷。《制度》部分不仅摭采宋代与前代的兵法、军事条令之类,介绍宋时的战术、战阵、训练、军队编制、装备等情况,还首次附有大量的武器、阵列等插图,是全书的精华。《边防》部分介绍北宋北部、西北部、西南部等的边境地理,还有辽、西夏等的民族、地理概况。后集二十一卷,包括《故事》十五卷,《占候》六卷。《故事》部分仿效唐朝杜佑的《通典》,分门别类,摘录旧史所载的前代各种战例。《占候》部分介绍天文气象等对战事的影响。此本还附有《百战奇法》一卷,《行军须知》两卷。(图1)

《武经总要》是北宋封建王朝用国家力量来编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它对于军事组织、军事制度及用兵选将、步骑训练、行军宿营、古今阵法、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军事地理、历代用兵实例、阴阳星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武经总要》不但是研究宋代军事史的重要资料,而且由于该书保存了唐代的兵法、军事条令等,对研究唐代军事史也有参考价值。其《边防》部分对研究契丹、党项及西南少数民族等历史,也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武经总要》记载了丰富的古代科学资料,尤其是首次比较全面具体地记载了古代各种武器装备的制造技术,所记载的北宋时期武备上使用的各种长短兵器、远射兵器和防御武器的说明及附图,生动地勾画出了自南北朝、隋、唐、五代传袭而来迄宋更有发展的武器形象的轮廓。又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本书就详细记载了其中的两种。一种是指南鱼(图2)。磁性指南在我国发源甚古,汉代王充《论衡》中已出现指南杓,西晋崔豹的《古今注》中也提到过指南鱼,但如何制作,未有详载。《武经总要》第一次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

图2 指南鱼之记载

鱼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当南向午也。

图3 火炮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用地球磁场进行人工磁化的方法。(www.xing528.com)

另一种是火药配方。火药虽然在唐代已经发明,但最早明确记载火药配方的是《武经总要》的《前集》卷十一和卷十二中,记述了三个火药的配方:毒药烟球法,用十三种药料,捣合为球;蒺藜火球法,含有十种药料;火炮(图3)火药,含有十四种药料。另外还记载了另一种火药武器—火箭,即《前集》卷十二记载的“放火药箭者,如桦皮羽,以火药五两贯镞后,燔而发之”。

《武经总要》在科学技术史,尤其是军事技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作用。

《武经总要》于庆历四年(1044)经宋仁宗核定后首次刊行。靖康元年(1126)金占领开封时,《武经总要》的原本丢失了。南宋绍定四年(1231)借由一些副本又曾重刻。但两宋刊本今均不得见。现存较早的版本是明弘治正德间据宋绍定本重刻本。此本遇“宋帝”“本朝”字样提行,庙讳痕迹仍有保留,可以看作是宋本复刻,1959年中华书局曾将此本前集影印出版。明弘治十七年(1504)李赞刻本、明嘉靖刻本、明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本、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庄重抄本等明刻明抄本都是善本。现存版本中唯以《四库全书》本和以此本为底本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最劣,此本的重要问题是内有缺页,妄事连缀;擅改原著中的“北虏”“匈奴”等文字;抄写错误;插图失真。我们所采用的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本。

元丰年间另一部汇集了古代中国军事著作精华的教科书《武经七书》也在宋神宗的诏命下问世了。《武经七书》也称《武学七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校刊颁行的一部著名的兵书选本,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图4 火兵图

值得探讨的是,为何被后人称为“弱宋”的时代,却接连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两部兵书呢?宋代不是典型的施行重文抑武政策的朝代吗?难道把“兴文教,抑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祖训忘到脑后边去了?说到重文抑武的原因,无非是太祖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所谓抑武并不代表不重视军事,而是主要表现在对武将的限制,利用“将从中御”的治军原则,巧妙地把兵权一分为三。

《武经总要》的编纂反映了宋朝至仁宗时军事思想的变化。众所周知,宋初为防止武臣夺权,以“安内”为首,实行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治军原则。仁宗朝编纂《武经总要》时,距宋朝立国已有八十多年,距北宋亡国也还有八十多年,可谓“人到中年”。重文抑武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战场上宋军屡遭败绩,况且宋朝面对的不是骚扰边地希冀割地赔款的强盗,而是野心勃勃企图入主中原的霸主。就在编纂《武经总要》的前两年,即宝元元年(1038),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建都兴庆府,史称西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血的教训,宋朝廷开始否定宋太祖以来的军事思想,认识到“国事在戎,设营卫以整其旅”(宋仁宗《武经总要序》)。为此宋仁宗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大型兵书《武经总要》。仁宗皇帝亲自核定后,又为此书写了序言。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又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得力大臣,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可以说《武经总要》这部书是仁宗励精图治的一个信号。改革虽然因反对势力庞大旋即中止,却对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