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坎尼围歼,历史上的战役,打破兵力围歼传统观念

坎尼围歼,历史上的战役,打破兵力围歼传统观念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巧借东风,坎尼围歼中国有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一支伏兵准备在起东风时,袭击对方的后卫士兵。当罗马士兵钻到差不多的时候,汉尼拔指挥两侧骑兵参加战斗,包围敌军。此时,汉尼拔命令两翼骑兵迅速向罗马军团后方包抄,中央部分的步兵停止后退,转入反攻。坎尼战役在军事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兵力少的一方不能围歼兵力多的一方的传统看法。

坎尼围歼,历史上的战役,打破兵力围歼传统观念

巧借东风,坎尼围歼

中国有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同样的东风在罗马时代也被汉尼拔巧借了一回,从而创造战争奇迹。

这是汉尼拔军事生涯的顶点,有如太阳最为耀眼的那一刹那。参战的双方兵力大概如下:入阵的罗马步兵66000人,骑兵7000人,留守营地的还有约1万人。汉尼拔大约有32000步兵和1万骑兵参与战斗,另有5000人守营。战场兵力对比大约1.8∶1。就兵力来讲,汉尼拔显然是以弱对强,处于十分不利的形势中。

威武的军队

但是,汉尼拔在强敌面前毫不示弱,决定以智取胜。他事先了解到当地每天午后刮东南风,于是指挥部队紧急转移,处于上风方向。公元前216年8月,战幕拉开了。罗马的统帅在坎尼布下一个宽2公里的三线阵式。一、二、三线分别由重甲兵、次重甲兵、轻甲兵共8万人组成。每一线有12个方阵,总共有36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80人左右,成为一个作战单位,进攻退守都比希腊式方阵更为灵活。三线方阵是全军的主力。在左右两翼,还配置了6000骑兵,作为掩护。罗马军队先摆好战阵,步兵排成左、中、右三行,共70列。中间是密集的重装步兵,骑兵摆在步兵左右两翼,使步兵成密集队形,作近距离的梯形配置,企图增强步兵持续冲击的能力,以突破汉尼拔的正面攻势。

汉尼拔早已预料到罗马人会采用中央突破的进攻战术。平日练兵的时候,他就注意训练军队善于对付这种战术。所以在实战中,迦太基军队能够很沉着地迎击罗马军队的进攻。

进攻的双方

搏杀的双方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汉尼拔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他的具体部署是:步兵位于中央,构成一个半月形的突击队形,弱兵放在中间突出部分,精兵环绕两旁,半月形的两侧是精锐的骑兵。摆好阵势之后,汉尼拔还对怎样应敌作了周密的安排。他对坎尼周围的地势了如指掌,海面上经常在正午前后刮起猛烈的东风。所以,他把士兵摆在背着东风的位置,还在自己军队的后面掩藏着两支伏兵。一支伏兵准备在起东风时,袭击对方的后卫士兵。另有一支500名强悍步兵,除了手里拿着通常作战时用的长剑之外,还在内衣里暗藏了一把短剑,准备临机应变。中间的弱兵打着军旗,戴上明亮的盔甲,使罗马人一看就误认为是主力部队,以便吸引对方主力部队前来进攻。

战斗一开始,罗马军首先发起猛攻,汉尼拔的弱军抵挡不住,就顺势向后退却,原来的半月形状向中间方向合拢过来,形成了一个反半月形的阵形。这样,罗马军队越向前攻,阵线就拉得越长。汉尼拔军趁势从两侧向内收缩,摆成个“口袋”,让罗马军一个劲地往里钻。当罗马士兵钻到差不多的时候,汉尼拔指挥两侧骑兵参加战斗,包围敌军。这时,两支伏兵也接到信号,纷纷加入包围敌人的行列。

那500名步兵,假装投降的样子,向罗马军那边跑去。罗马指挥官赶紧让部下收缴了他们的盾牌和长剑,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军队的后面。正巧,一阵阵强劲的东风从海面上刮来,阵地上顿时尘土飞扬。罗马军投向汉尼拔的矛、箭、石头,因逆风而行,速度大减,力量削弱。而汉尼拔军却恰恰相反,将矛、箭、石头顺风而掷,力量加强,杀伤力效果大增。同时,持续的狂风卷起尘土吹向了罗马军,使其眼难睁、口难开,叫苦不迭,阵势乱作一团的士兵混乱厮杀。由于汉尼拔军背着风,所以士兵的视线不受影响,正好趁机杀敌。500“降兵”眼看罗马军阵势大乱,立即从怀里抽出短剑,从后面奋力向罗马军杀去。埋伏在山林中的另一支队伍及时冲了下来,同骑兵和步兵一起包抄到位,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罗马士兵被挤成一团,动弹不得,只好当了汉尼拔军的靶子。

骑兵

经过轻骑兵试探性的攻击,迦太基两翼骑兵向罗马阵地两翼猛扑过去,很快将罗马骑兵击溃。罗马军队失去了两翼掩护,指挥官瓦罗赶紧命令全军集中兵力向迦太基军队中央猛攻。迦太基步兵向后移动,可是,两翼的骑兵坚守阵地,没有后撤。这就使半月形的阵势渐渐反过来,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包围圈。此时,汉尼拔命令两翼骑兵迅速向罗马军团后方包抄,中央部分的步兵停止后退,转入反攻。这样一来,就使罗马军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方阵被打乱了,几万人被堵截在一个狭小的空地上,人马拥挤不堪,发挥不出战斗力。经过数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包围圈越缩越小。(www.xing528.com)

汉尼拔的象军

这一仗结果,对罗马人来说是毁灭性的:罗马军8万多人中,有4.8万人被打死,近2万人被俘,只有1.4万人从迦太基中央阵地与两翼之间的空隙中逃走。此外,战死的还有80名元老院议员。当天轮值指挥的统帅瓦罗侥幸逃脱。汉尼拔只损失了大约6000人。今天,人们回首历史,会发现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是西方军事艺术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山之巅屹立着汉尼拔和他的坎尼会战。这就是著名的坎尼之战。它是西方军事史上第一个围歼之战,显示了汉尼拔的卓越军事才能。这一战役使他威震四方,成为西方历史上只有恺撒大帝、苏沃洛夫、拿破仑才能与之媲美的军事统帅。

汉尼拔在坎尼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首先是他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巧借东风战胜了强大的罗马军,突出发挥了骑兵的作用,增强了部队的进攻力量;其次是他把罗马人数众多的军队逼压在狭小的阵地上,使他们的方阵无法充分展开,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坎尼战役在军事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兵力少的一方不能围歼兵力多的一方的传统看法。

汉尼拔与罗马两军相互撕杀,战况惨烈

汉尼拔的军队由许多分队组成,没有共同语言,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汉尼拔最信任的利比亚腓尼基部队,步、马战并用,使一根重型长矛;伊比利亚部队主要使用一柄巨剑,长于砍、刺;高卢人几乎赤身裸体地挥舞一把大砍刀;巴利阿里群岛的士兵使用的是命中率极高的投石器;非洲土著人使用长枪、弓箭和长剑;而手持标枪和剑的非洲努米底亚骑兵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灵活机动,善于适应各种环境下作战是迦太基军队的特点。

相对而言,罗马人战争观念落后,作战方式呆板,阵式僵化,所依赖的是个人的勇敢顽强精神。罗马士兵的装备比较简陋,轻步兵携带一剑、一矛、一盾;年轻士兵配置两支标枪和一把短剑,中年和老年士兵则是短剑加一支长矛。作战时先投出密集的标枪,然后用短剑进行格斗。罗马人不喜欢用方阵来形成集体冲力,而更喜欢单兵肉搏。对于骑兵的决定性作用更是一无所知,罗马骑兵更愿意下马来进行白刃战。

坎尼之战大败的消息传到罗马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哭声,罗马败得太惨重了!罗马的局势一时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至此,全罗马17岁以上的男子已经有1/5在这场战争中丧生。

但是,汉尼拔的对手却是以意志顽强著称于世的。罗马元老院通令禁止在罗马全城悼亡活束,部入武装甚—投罗,使用“和平”一词,悼亡活动必须在30天内结束,17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入伍,奴隶和囚犯被武装起来组成军队。罗马甚至拒绝赎回俘虏—因为他们在战斗中投降了。而逃脱的瓦罗组织起残存的部队,迅速建立起新的防御阵地,并鼓舞沮丧的部下们恢复勇气。

手持盾牌的士兵

这是场伟大的战争。攻防双方都表现出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无比伟大的勇气。也许,战争本身是残酷和野蛮的,但是,战争中表现出英雄气概的人们却有如一尊青铜巨像,他们的形象会永远矗立在历史上。瓦罗没有按照罗马惯例被惩罚,尽管他对战败负有罪责。相反,元老院却向他致谢,因为他在这样的绝境中仍没有对共和国丧失信心。

坎尼会战就这样结束了,罗马历史上最大的一支野战军全军覆灭了,霍尔沃德在《古代剑桥史》中认为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这一古代军事奇迹固然造就了汉尼拔的英名,但也完全归因于他的天才。

从军事艺术发展史来看,希腊人在马拉松会战时,首先使用“新月形”从两翼卷击波斯人,但遗憾在于没有达成合围,包围作战变成了击溃战。汉尼拔的贡献在于运用骑兵的机动性,封住了退路,达成了合围,以少胜多地创造了西方古代军事史上最完美的歼灭战典范。罗马人正是从汉尼拔给他们造成的接二连三的失败中才学会重视战略的,也正是罗马人,在历史上首先把汉尼拔尊为西方的“战略之父”。今天,人们回首历史。会发现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是西方军事艺术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山之巅屹立着汉尼拔和他的坎尼围歼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