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的结界效应

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的结界效应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密教的结界也以事、理而分别为二种。依据前述所说划定区域,并结诵印明等实际做法,即属于“事结界”;如行者仅以观想之法完成结界,则属于“理结界”。

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的结界效应

第三节 密乘中的“结界”与曼荼罗

“结界”是个佛教属语,经常在密乘曼荼罗中提及它,其涵义是修行人设法能在一个没有障碍环境中,如法修行,修行前会划定一个区域,这就是佛密所谓之结界(梵名Simābandha)。结界具有洁净、护身之意;密教在修法时,为了防止魔障侵入,驱除一切杂障,要划定一个区域,以保护道场与行者,这就是结界;不管是在修法之时,或是在曼荼罗上,都可见到密法的结界。

佛教密宗的结界方式多种多样,依据《陀罗尼经》卷一中的说法,可加持白芥子,并散之于四方上下作为结界。《苏悉地经卷下·供养品》则说,以地方界、空界、金刚墙、金刚城等真言来作为结界。

在结界时,不但要选择一个清净之地,而且常随着场地条件差异而形成各种形状的界相,由此看来,结界在“形”上也没有特别的要求,随着场地条件的变化,“形”可以随意变化。这对曼荼罗的发展有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从诸多汉译的密教书籍中我们不难看出,一般密教修法常用的结界,多依据《陀罗尼集经》卷二、《军荼利仪轨》等经典,实行以下之五种结界,即:

(1)地结,又称作金刚橛,立橛于大地之上,金刚橛的根部有些人认为到金轮际,有些人认为到水轮际;

(2)四方结,又称作金刚墙,在四方建立金刚墙;

(3)虚空网,又称作金刚网,是以金刚网张于虚空之上,而网端垂于金刚坛上;(www.xing528.com)

(4)火院,又称作金刚炎,以火炎旋绕在彼空网四周,可退除天魔波旬的障难;

(5)大三昧耶,除火院以外的总结界。

上述的五种结界,在修法时各依据所属的部别,而结诵该部部主明王的真言印明,即佛部用不动明王的印明,莲华部用马头明王(或大威德明王)的印明,金刚部用降三世明王的印明,宝生部用军荼利明王的印明,羯摩部则用无能胜明王(或金刚夜叉)的印明等等。

结界区域的大小有大有小,依据经续中的规定,极大者可至一千由旬,其次九百、七百、五百、三百、一百,乃至一由旬,小者或至七肘、五肘、三肘、一肘等量,乃至于一手掌、一指甲大小。依据行者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建立坛场的界区。然而实际修法时,常受限于修法坛城四周环境决定,或是以道场的殿堂为结界区域。

密教结界的形状,多依所修的法门而存在差异,如修息灾法时,采用圆相,修增益法时用方相,修降伏法时用三角相,修敬爱法时用莲花相。

此外,密教的结界也以事、理而分别为二种。依据前述所说划定区域,并结诵印明等实际做法,即属于“事结界”;如行者仅以观想之法完成结界,则属于“理结界”。

上述五种结界相,如果四方或一方有长流的水,则以水为界相。有时树也可以为界相,但是,枯朽之树及不相连者则不能为界相;有的则以路为界相,如果路已断绝则不能为界相;有的则以石为界相,如果是散漫的石头也不可。如果没有水与树等,则应当立石或种树于四边,作为界相[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