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的形成和教派建立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的形成和教派建立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藏传佛教密宗的形成,以宗派的形成为标志。藏传佛教中的不少教法传承都来自于他,由于阿底峡尊者在佛教显密宗两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因而也赢得了当时西藏佛教界的无限敬仰。阿底峡在藏17年,对西藏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以及藏传佛教的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的形成和教派建立

第二节 藏传佛教密宗的形成及教派建立

藏密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佛教是在公元八、九世纪间,随着吐蕃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而传入西藏并发展壮大的。朗达玛灭佛以后,经过奴隶起义的磨难,藏族群众也在寻找新的希望,于是后弘期佛教成为解脱现实苦难的新希望。分别从下部多康和上部阿里两大地区逐渐向西藏中部地区传播发展。

在思想意识方面,印度密教和苯教有许多相似或相近的东西。8世纪,密法传入西藏以后,密教经历了一段与本土宗教磨合或本土化的过程。但是,这种磨合是在长时期相互斗争、相互适应中得以实现的。后弘期开始以后,佛苯斗争也已基本结束,“以本教文化心理和文化主体精神为背景,在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的意义上实现了密本文化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藏密”[3]

藏传佛教密宗的形成,以宗派的形成为标志。15世纪初格鲁派兴起之前,已经有以大圆满法为核心的宁玛派,以道果教授为重点的萨迦派,以大手印教授为主的噶举派,以六支瑜伽教授为主修法的觉囊派以及其他教派、学派,密法昌盛,学术自由,被称为西藏佛教的后弘期。从宗派形成的时间来看,噶当派是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理应是仲敦巴·嘉哇窘乃(1005—1064)。但从教法传承关系来说,该派传承是以阿底峡教法为理论根基,阿底峡尊者才是噶当派第一个祖师,因此,谈噶当派不能不先谈谈阿底峡大师。

阿底峡

阿底峡,本名月藏,古印度潘伽罗国萨霍尔所辖毗陀罗摩罗毗罗(Bitramalabira)城人(今孟加拉国达卡附近),他自幼聪慧过人,10岁之前,已经掌握了语言文字、工艺、医学和佛学基本知识。11岁以后,从婆罗门胜者(dzetavra)、菩提贤、明杜鹃、阿跋都帝巴(Abathutivpa中脉师)、瑜伽师罗睺罗菩提、秘密罗睺罗等名师学习音韵学、因明学、戏剧学、词藻学、天文历算和大乘教法等多项科目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他又在瑜伽师罗睺罗菩提座前听授喜金刚法,取名“智慧秘密金刚”。29岁时,他毅然从金刚座摩底寺的大众部的长老戒护受戒出家,赐名“燃灯佛智”。学习两年的论藏后,阿底峡到欧丹富多梨寺,在法护座前听受律学和密教实践法,另从宝生寂、金洲、觉慧祥三位论师学习龙树和无著的著作。

在密法方面,阿底峡大师曾前后随从宝生寂、鸿奢梨(kusali安好)、胜敌论师、黑行者和婆罗门戒贤等论师,掌握了集密、大威德、胜乐等密法,名声享誉印度各地。摩揭陀、欧丹富多梨寺,那烂陀、毗讫罗摩尸罗等地的多位大成就者和班智达都尊他为师,因此被波罗王从金刚座请到毗讫罗摩尸罗寺担任寺院住持。这时,波罗王朝由荼那迦王执政,超岩寺讲学处于最盛时期,尤其无上瑜伽法非常发达,六门上师护持寺院、佛教显密瑜伽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阿底峡的名字是他到超岩寺以后才得的,意为“殊胜者”。据载,他先后担任过18个寺院的住持。

此时,西藏地区佛教内部异说竞起,阿里的古格王益希沃(智光)为纯正佛法,选派21名青年赴迦湿弥罗深造,并应回藏的仁青桑波的推荐,先后派多人迎请阿底峡大师。第一次派嘉·尊追僧格去迎请阿底峡,却遭到了拒绝。不久,嘉·尊追僧格再次被派往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第三次绛曲沃(菩提光)遵循古格王益希沃遗训又派纳措·次程嘉哇前往印度迎请阿底峡。这一次,阿底峡得知后借口离开印度,次年抵达尼泊尔,战胜了裸体派僧人的阻拦,1042年到达古格王国,受到绛曲沃等人的盛情接待。

阿底峡落居阿里之后,首先向菩提光等人讲授集密文殊金刚曼荼罗法和集密观世音十九尊灌顶,提出了观世音菩萨居中央,不动金刚居西,无量光佛为观世音部主居顶的观点,建立了观世音菩萨十九尊曼荼罗教授及许多教授秘诀,并著《菩提道灯论》,开示三士道的次第。

据《青史》记载:“拉准巴启白尊者(阿底峡)说:我对于《集密续》有信解,对于观世音菩萨亦有信解。以次尊者著出了以智足传规的密集曼荼罗主的尊观自在所作的修持法,结合三学密咒的嘛呢白麦引导,及曼荼罗赞。显见与依彼曼荼罗而作的集密灌顶450颂是相顺的。这一传规遂成为一切智者所传承。就这样尊者(阿底峡)将阿里的善知识和一切人士都引入于善道中,在那里驻锡三年,依尊者传规而修行者极为兴盛。”[4]

当时,佛教后弘期刚刚开始,虽然在西藏地区也有不少僧侣寺庙也相当众多,但精通佛法的高僧在朗达玛的灭佛中皆遭残害,已所剩无几,佛教的法脉到了难以延续的危险境地。所以,从阿里到卫藏,到处一片混乱,教理不系统,修持不规范,对佛法各抒己见;有些人偏向戒律、有些人把显密二宗对立起来,置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为挽回西藏佛教衰败之危险,他在西藏17年中,给数以万计的信徒讲最基本的佛法,如皈依三宝因果轮回等,为有缘者传授显密之秘诀。他为无数三宝供物开光,凡无供施处均行供施,给死人超度,大力提倡佛事习俗,重新建立那些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的佛教制度。他弘扬佛法,大力说教之举大得人心,无形中从思想上沟通了拉萨王系、亚泽王系、雅隆觉阿王系与阿里王系等各王系之间的联系。他依据龙树的佛教思想,从佛法的三藏四续中,归摄一切要义汇为修行之次第,撰著《菩提道炬论》,由玛尔巴译成藏文,此书对西藏佛教影响巨大,也为以后的噶当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为佛教徒修行成佛提供了理论依据。藏传佛教中的不少教法传承都来自于他,由于阿底峡尊者在佛教显密宗两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因而也赢得了当时西藏佛教界的无限敬仰。

阿底峡在藏17年,对西藏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以及藏传佛教的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阿底峡所传密法的内容来看,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密法,它融合了如中观思想、无著所传瑜伽唯识思想等思想理论,它的密法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为藏传佛教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

阿底峡的主要著述有:《菩提道炬论》、《菩提道炬论难义释》、《大威德十三尊修法》、《至尊庄严母修法》、《金刚歌根本释》、《不动金刚曼荼罗仪轨》等。他把所掌握的一切密法密传给仲敦巴。15世纪,噶当派寺院改宗格鲁派后,所传的一切密法继续广为流传,并且长期受到重视。

噶当派,藏传佛教后弘期中出现的西藏最早的教派。阿底峡尊者发其宗绪,仲敦巴·嘉瓦郡乃开其派规、博多哇、京俄哇、普琼哇时其宗派壮大起来,其流派后又分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派。该教派强调以全部佛语作为修行成佛全过程的指示和指导,依“三士道”修法渐次修行。本教派形成对后续各大教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仲敦巴是阿底峡尊者的心传弟子,据《宗教派流镜史》载,阿底峡尊者自己掌握的一切密法口诀传授给了仲敦巴大师,“尤以父续集密,母续胜乐,无上部总教授最究竟成就心要类诸口诀,秘密传于彼。仲敦巴大师成为显密全部之教主”。[5]

仲敦巴

仲敦巴出生于前藏堆隆(今堆隆德庆县)一个富豪人家,1045年追随阿底峡,当时阿底峡正准备经尼泊尔返回印度,在仲敦巴大师的一再请求下,阿底峡改变返回印度的主意,接受邀请。阿底峡在卫藏传教达9年时间。阿底峡圆寂以后,仲敦巴以年长、学业专精而成为众徒之首。1054年建热振寺,以此为基地逐渐形成了噶当派。他于1064年圆寂。

仲敦巴一生未受过比丘戒,但他持戒严格,佛法精深,他把所学的东西传授给了博多哇、京俄哇、普琼哇。京俄哇从仲敦巴得到了全部密法,重视念咒、供佛、静修,注重实践,形成了教授学派,教门昌盛。

博多哇·仁钦赛,仲敦巴大弟子,与京俄哇、普琼哇合称三昆季。他1031年出生于彭域地区的吾塘(今西藏拉萨市北),其父是个苯教徒,因此博多哇自幼跟父亲学习苯教教义。后来随耶巴哇欧·绛曲郡乃受戒,成为佛教僧人,被赐名仁钦赛。阿底峡在耶巴时,他随阿底峡闻习修行次第。二十五岁时才去热振随仲敦巴学法,仲敦巴圆寂以后,他任热振寺堪布。后因与寺内掌权者意见不一而离开热振寺,多年专事修证。他强调重视佛教经典的学习,自成一系,称经典派,并创建了博多寺,故称博多哇。1105年圆寂。

普琼哇·宣努坚赞,仲敦巴三大弟子之一。生于西藏彭域地方(拉萨北),小时候在彭波寺受戒出家,取名为宣努坚赞,在聂塘随阿底峡学法。阿底峡圆寂后随仲敦巴等学习噶当教诫,并奉仲敦巴之命讲授《俱舍论》,仲敦巴圆寂后,迁居普琼地方,因此人们称他为普琼哇。仲敦巴非常器重普琼哇,将阿底峡所传的密法噶当十六章教诫传授于他。普琼哇又传授给降山仁青坚赞,开噶当派“口诀”一系。1106年圆寂。

京俄哇本名次程巴,随侍仲敦巴左右,因而被称之为“京俄巴”(意为眼前之人)。20岁来到热振寺,从师仲敦巴秘密指授,又曾从南交钦波、兖巴哇、南交喜铙多杰等上师闻习佛经并求得二谛指授(指世俗谛和胜义谛)。他非常重视念咒供佛、静修,重视师承关系,逐渐形成噶当教授派自己的特点。噶当教授派除京俄哇系统之外,还有内邬素巴系统。内邬素巴,系热振寺第三代堪布衮巴哇的弟子。

从某种程度上讲,阿底峡奠定了西藏佛教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噶当派形成之后相继形成了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等学派,他们分别以大圆满、道果、大手印、六支瑜伽等密法为核心教法,通过实践验证性空。并且和地方势力联合办教,教徒众多,教域辽阔。

宁玛派以大圆满法为核心教法,属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古老的一派,该派奉莲花生大师为祖师,依莲花生大师所传密咒为主而传承发展,中间经过朗达玛灭佛等几次大事件之后,在民间由父子或师徒相传或伏藏形式沿袭下来。宁玛派作为一个教派正式形成于11世纪,此时,由于三素尔的努力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三素尔的功绩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兴建寺院,为较大规模宗教活动建立场所;二是清除夹杂在佛教中的苯教、印度教等成分,开始接受新密宗的部分内容;三是重视显教理论的学习。至此,才初步具备了一个教派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宁玛派最终形成。

宁玛派的根本密典有18部,由无垢友和遍照护等人翻译,它们是《大圆满菩提心遍作王》、《金刚自在庄严续教密意集》、《一切如来大密藏猛电轮续》、《一切如来遍集明经瑜伽成就续》等,但通常所奉行的有8部。其教法以大圆满法为正传外,无垢友弘传的幻变密藏和心部等密法,莲花生所传金刚橛法、马头明王法、诸神护法、静藏弘传的文殊法等。无上瑜伽部密法为该派特有密法。以父子承袭相传或师承相传,分散发展的教派体系。宁玛派与地方势力集团势力关系不甚密切,直到16、17世纪才开始有了一些较具规模的寺院,后来又在五世达赖喇嘛的支持下才得到较大发展。著名寺院有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宁玛派真正成为一个教派与素尔家族祖孙三人,即“三素尔”分不开。

素尔且波(大素尔)本名释迦迥乃。他是第一个对宁玛派经典进行初步系统化整理的那个人。并创建了宁玛派寺院邬巴垄寺。

素尔琼喜饶扎巴,原是一位行乞僧之子,为素尔且波收养,人称素尔琼(小素尔)。他继承了素尔且波的全部密法,并主持邬巴垄寺,后来又独自到嘉卧山,苦修13年,获得“大圆满”法。

濯浦巴,素尔琼幼子,因修得“大圆满”法而著名。他建濯浦寺,因而称之为濯浦巴。

萨迦派是由昆·贡却杰布创始的,其教法以道果教授为核心,以《喜金刚续第二品》的修持方法为基础,兼收其它方法而形成的西藏佛教宗派,其道果教授来自卓弥·释迦益希译师。萨迦派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从卓弥译学到全部教授以后,于1073年在后藏的仲曲河谷建立萨迦派第一座寺院——萨迦寺,遂形成萨迦派。自此以后,萨迦派采取了父子或叔侄相传的寺院管理形式。13世纪,随着萨迦派得势,道果教授随之传播开来。八思巴被封为帝师以后,在元朝宫廷设坛传法,传授灌顶,使西藏密法传布于蒙汉地区。

贡却杰布,萨迦派创始人,他幼年随从伯父学习旧派密乘教法,后又学习新派密宗。他曾先后与卓弥、释迦益希、玛泽师,哇日译师、布尚泽师等学习新密教法,并以卓弥译师的“道果教授”为主要教法。1073年在萨迦地方建萨迦寺,逐渐以此为聚点,发展形成了萨迦教派。(www.xing528.com)

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将道果教授执定为萨迦派主要教法,并使其更加完善的人是贡却杰布之子萨钦·贡噶娘波。

贡噶娘波是贡却杰布之次妻玛久香姆所生,11岁时,父亲去世,委托哇日译师仁青扎暂时管理寺院。公元1111年,贡噶娘波接替哇译师正式主持萨迦寺。其后的50年里,他在这里广收门徒,传授本派教法,使萨迦派的声势越来越大。

贡噶娘波

贡噶娘波学识渊博,尤其为传承道果教授做出杰出贡献,为传承道果法,亲自撰写《道果概论》,又根据求知者的不同要求,组织编写了《噶特玛》、《洛嘉玛》、《秋切玛》等11种教材。同时,首次确定道果教授为萨迦派核心教法,为萨迦派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被尊称为萨迦初祖。

萨钦·贡噶娘波之后,萨迦派各方面逐渐走向正轨。萨钦·贡噶娘波的法位继承人是索南孜摩,他与扎巴坚参都是萨钦长妻玛久俄珍所生。兄弟二人都为道果传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被尊为萨迦第二祖和第三祖。

萨迦派第二代师祖——索南孜摩,自小学习密法,到17岁时,已经讲解十四部经续,名声很大。17岁时,将寺院交给13岁的弟弟扎巴坚参,前往前藏桑普寺跟随恰巴·却吉僧格等学习《中观论》、《般若经》等经典,长达10年之久,成为精通佛教因明学的大学者。28岁始讲道果法,提出自己独到见解。

索南孜摩

第三祖师——扎巴坚赞,对萨迦教派的发展尤其是对道果教授的贡献非常大。他执掌萨迦寺45年。

据《萨迦世系史》记载,他11岁时能讲解各种稀有经典,12岁时,开始学习《喜金刚》三部续,从此之后主要学习和修炼密法。他悟性惊人,在讲经的同时,能够修炼。一昼夜能够修习70多种曼荼罗法。著作很多,道果法方面的有:《道果续祈祷》、《喜金刚续第二品释》、《喜金刚吉祥曼荼罗等论》等。

扎巴坚赞

萨班·贡噶坚赞被称之为萨迦派第四代祖师,他是萨迦初祖第四子华钦沃波之子。

萨迦班智达

萨班·贡噶坚赞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他一生著作很多,涉及拼音、拼写、声明、词藻、诗歌、医药、天文历算显密二教。其中以《三律议论》、《萨班·智者入门》、《正理藏论》、《萨迦格言》最著名。

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历史文献资料来看,萨班精通五明,有萨迦“班智达”头衔,但对道果教授的贡献有多少却不得而知。

八思巴·洛哲坚赞系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的大部分时间都化在政务上,被元世祖忽必烈敕封为国师、帝师、总管宣政院事,并以自己的影响在甘青川藏族聚居区以及蒙古地区建立许多萨迦派寺院,为萨迦教法在蒙、汉等地的传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八思巴

噶举派密法承系印度阿阇黎谛洛巴、那绕巴。“噶”为佛语的意思,“举”为传承,就是说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的佛教徒。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噶举派有两个系统,一是穷波南觉传来的香巴噶举派,二是玛尔巴传来的达波噶举派。

琼波瑜伽师

琼波南觉,西藏尼木穷波家族人,10岁学会梵、藏文拼读,并学习了《时轮法类》。13岁时,从雍仲嘉瓦学习苯教法,因感不满足改从佐钦郡乃僧格学大圆满教授,亦未惬意。于是前往尼泊尔,依苏摩谛论师尊前学习梵文,并求得枳约的灌顶和续部修法50种,他一生三次赴印度、尼泊尔深造,前后50年,从金刚座师、麦哲巴、隐密瑜伽师、罗睺罗等150人学显密经教。回藏后从朗日塘巴受近圆戒,在澎域觉波山修建恰嘎尔寺弘法。1122年,来到后藏今南木林县创建了香雄等108座寺院,摄徒数百人,开创了香巴噶举派。

香巴噶举派从克珠香顿和克增循努珠开始分裂成嘉派和桑派,克增·循努珠建桑顶寺。香巴噶举派在14世纪以后逐渐走下坡路,他们的教法主要来自《胜乐根本续》、《喜金刚根本续》、《摩诃摩衍续》、《集密根本续》和《大威德根本续》等。

达波噶举派的实际创始人是达波拉杰·索南仁青,从教法传承关系方面被追认为玛尔巴·曲结洛追。达波拉杰·索南仁青生于藏南达波地区的年地方(今隆子县),属尼氏家族。少年时学医,以精通医道而驰名,有达波神医之称。20余岁时,不幸丧妻,十分懊丧,于是在贤巴岭巴座前受戒出家。后在达波下区,从玛裕罗丹闻习《胜乐》和《大保六庄严母》等许多灌顶法类。后又到乌如北部,依嘉裕哇、柳绒巴、久日贡喀哇诸师,听授了许多噶当派的教授。达波拉杰32岁时,赴后藏拜米拉日巴为师学修脐轮火阿通,之后又修习最胜脐轮火[6],经过一段时间的苦修也生起特殊征相。后来他来到了岗波地方的建岗波寺,在那里主持修行30年之久,受徒布道,广传法轮。他融合了噶当派的部分教义和米拉日巴的密法,而以“大印”为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第一个新的教派——噶举派。据记载:达波拉杰有40多部著作传世,其中《解脱庄严论》、《噶当教法次第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传》、《谛洛巴和那饶巴传记》等影响很大。

达波拉杰

玛尔巴四大弟子中,南柱俄·曲格多结生于1036年。早年从格西结穷巴学习旧派密法,受其建议以一匹良马作拱礼谒见玛尔巴,玛尔巴因嫌供礼太小,只传授了少量的灌顶教法。后来,他以73头母牦牛以及羊等家产作供物,才学得《喜金刚》、《四座》、《摩诃摩衍》等经典教法,曲格多结颇感不满足,另从南·切玛隆巴和康巴·喜饶多杰学习《妙吉祥正说名称经》、喜金刚九尊法,无我母尸五尊法、四座多尊法、智慧自在母法、五尊摩诃衍法、帐面怙主等玛尔巴所传六种法和弥底尊者所传妙吉祥具秘法,被称为“俄结七法”,(俄氏所传曼荼罗七法),创建了日沃穷顶寺,从此传出的叫做“俄氏传系”。

楚顿·旺格多杰出生于一个密咒氏之家,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困,经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般若经》的全部思想。后来,他来到玛尔巴跟前求授集密教法,玛尔巴将五次第教法以及其他教法全部传授给他。楚顿所传的集密灌顶和本续讲解一直传承不断,布顿和宗喀巴等人曾绍其传承。

弥拉日巴

弥拉日巴在玛尔巴的四大弟子中被称为北柱弟子,后藏贡塘人(今吉隆县境内),本名“闻喜”。由于幼年丧父,家产被伯父伯母抢占,生活极为艰难。20岁时,受母亲的指示,从梁·雍顿措嘉学习咒术,杀死了伯父母及亲友35人。38岁时,追悔自己的罪恶,来到山南师从玛尔巴。据传,玛尔巴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为了消除他的罪障,先后让他盖房子,做各种杂活,受尽各种磨难后,才传给他密法灌顶和修持教法。45岁以后隐居山林静修,修得拙火定成就,随从弟子很多。

觉囊派也是一个重要教派,它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初期。宇摩·弥觉多吉创“他空见”学说,后来他的传承弟子贡邦·托结尊追在拉孜东北方建觉囊寺,传扬“他空见”教法,其教派因此得名。“他空见”以“六支瑜伽”为特有法门。14世纪,由于笃补巴·喜饶坚参(1290—1361)创立显教“他空见”,为了阐释其意,他专门写了《山法了义海论》,除此之外,还写了许多关于密宗、历算方面的著作。跟随他学法的弟子也很多,据说有2000多人,专门修法的也有1000余人。觉囊派在笃补巴时期比较兴旺,但以后逐渐衰落。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西藏密教的发展有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是从修法内容而言,理论体系完善,修法组织严密,验证方法独特,可以说是印度金刚乘密法和西藏本土文化相结合产物。二是从文化方面讲,处于后弘期佛教的繁荣期,学术气氛活跃,学者辈出,各派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三是开创这些法门、教派、学派的人物处在宗教自由发展的社会大潮流中,他们自由地从印度吸取滋养,培育和发展适宜当地实际的教法作为本派的特有法门,出现了各教派争鸣不息的宗教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