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的复兴与发展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的复兴与发展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他重新确立了《时轮根本略续》的佛教地位,促进了无上密法,特别是时轮教法的发展。他的这种做法在追求修炼密法、不重视佛教义理、不解经义的时代里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影响到后期西藏密教的发展。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的复兴与发展

第三节 西藏后弘期密宗的复兴与发展

宗喀巴整顿宗教之前,密法修炼在当时的西藏宗教界占据着很重要地位,但真正精通密法教理,熟谙修行规则者不多,甚至有些密法一度被废弃,或者被改变得失去原貌。学法者把注意力主要停留在表面,懒于深究,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布顿大师被看作是中兴西藏密教的关键人物,他兼收并蓄,深究密法,为纯正密法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他开始,西藏密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说他是一个转折点。

一、布顿·仁青珠及其历史贡绩

布顿·仁青珠是西藏最著名的佛学理论家,他的功绩不仅表现在其深厚的佛学理论功底和编修大藏经的目录上,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比较系统地整理和阐释了密教经续。他重新确立了《时轮根本略续》的佛教地位,促进了无上密法,特别是时轮教法的发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布顿·仁青珠

布顿(1290—1364),本名仁青珠,1290年诞生在后藏夏卜墨地方。他的父亲扎顿·坚参贝桑是宁玛派的一位上师,母亲叫索南奔。5岁时,母亲教他学习藏语拼读,诵读《临终智慧经》和《地藏十轮经》等,并从温·嘉木僧学习历算,有过目成诵的才能。7岁时,来到超浦·索南僧格座前求授大乘菩提心教授,翌年从宁玛派上师慈程贝桑学习旧密法及胜乐灌顶教诀、医术、工艺、咒术等,对于宁玛派的大圆满母子十八部经续深有研究。1307年,在超浦寺授沙弥戒,并从轨范师索南贡学习《八千般若颂》等经律论,以及《集量论》、《量决定论》等因明论著。他博闻强记,加上惊人的雄辩才能,一时名扬卫藏,成为僧俗公认的著名佛学大师。21岁开始巡回卫藏各大寺院辩经,舌战释迦循努、喀热绛循、华丹僧格等著名学者,获得了“布顿”称呼,声名遐迩。23岁授比丘戒以后,为了准确把握诸上师对佛经的种种见解,应众弟子的请求,在超浦寺宣讲《波罗多经》、《因明学》、《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等经论,并到各地广传教法。后来又到塔巴岭寺,拜塔巴译师尼玛坚赞为师,在此4年时间里学习了声明、修辞、诗论、戏剧翻译技巧等,为撰写、编译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借机拜访名师学习了梵文、克什米尔文等几种文字。据传说,他用梵文写的几部著作至今仍收藏在夏鲁寺中。布顿大师在其学程安排上,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学通显宗诸论之后,转而学习密宗,学习《吉祥时轮经》等,为了修炼密法,他用泥封住洞府门,专心修炼,出现了大乐方便与空性慧一味双运的证据。

到30岁左右时,他不仅修习显密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对西藏各教派的主要教义、教规也做了潜心研究,为后期《丹珠尔》的编纂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20年,应香钦·扎巴坚赞启请,布顿应邀来到夏鲁寺担任住持,开设了显宗和密宗两大学院。1351年,在夏鲁日浦修建大菩提塔和德庆颇章佛殿,塑造了不动金刚佛和吉祥时轮金刚为主的许多佛像。搜集各种文物和当地流行的译经,在校对那塘版《丹珠尔》的基础上,编纂《丹珠尔目录——如意宝灌顶王髻》,为以后编修大藏注解工作打下基础。还多次应信徒要求传授密法灌顶。1353年,又应蒙古般若景色与景王百余人之请,传授时轮等无上密法,作《吉祥胜乐根本续大疏》等。次年,在夏鲁寺修定后,兴建大曼荼罗仪轨70余种。1357年,从来藏的迦湿弥罗班智达须摩那室利受观世音无上莲花网灌顶,翻译修法、曼荼罗仪轨、灌顶仪轨、开光仪轨和护摩仪轨方面的经论,调解了雅桑和帕竹两派之间的纠纷,为萨迦大殿设计修建了一尊高十一尺的金刚界曼荼罗。曼荼罗周围用各种奇珍异宝镶嵌而成,可谓无价之宝。1364年,在夏鲁日浦去世,终年75岁。弟子中有来自内地、蒙古、印度、尼泊尔者。

布顿大师一生博览群书,不拘泥于某一宗派和学派,系统地钻研佛典,掌握义理,为佛教中兴做出了贡献,著述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根据拉萨版新编的《布顿全集》约有230种,26帙。其中主要的密法及曼荼罗论著有:《时轮坛场仪轨功德集》、《时轮坛场仪轨功德集草稿》、《胜乐金刚铃尊者白曼荼罗现马明义》、《胜乐金刚铃尊者曼荼罗灌顶仪轨甚深义论》、《胜乐供大乐论》、《胜乐金刚歌及十六明妃祭祀大乐安福舞祭》、《胜乐获戒坛场仪轨无垢疏》、《集密妙吉祥金刚曼荼罗仪轨妙音加持幻变论》、《红阎摩德迦护摩仪轨》、《阎摩德迦六十四种朵玛仪轨》、《十三尊红阎摩德迦修行法》、《吉祥金刚大威德曼荼罗仪轨要论》等。

布顿大师生性平和、谦恭、聪颖,精通闻、思、修和讲、辩、著,以及显密两宗,被西藏诸贤一致赞誉为“布顿·仁青珠”,他译校过的译文、经传被宗喀巴作为标准。他的贡献很大,不仅编纂了《丹珠尔目录》,采用了统一的正字,而且全面系统地注解无上瑜伽部父续、母续和无二续类经典,挽救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密典,从理论的高度给坚持《时轮根本略续》非佛教的人以有力回击,重新肯定了《时轮根本略续》的佛经地位。他的这种做法在追求修炼密法、不重视佛教义理、不解经义的时代里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影响到后期西藏密教的发展。

综观这一时期的西藏密教,由于布顿大师的出色宗教活动,关注和解释密典的人日益增多,而且从以前单一的注释逐渐全面化,系统化。宗喀巴的宗教整顿使密教重显原貌,他开设了专门的密法修行道场,统一了修习课程,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组织,密法修炼趋向正轨。

二、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及其众弟子的密法活动

宗喀巴(1357—1419),法名罗桑扎巴,格鲁教派创始人,密号顿月多杰(不空金刚),生于青海宗喀地方(今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故名宗喀巴。父名鲁本格,官任达鲁华赤,母名香萨阿切。三岁时,四世噶玛巴活佛乳必多杰进京途经西宁夏宗寺时,宗喀巴的父亲带他朝拜乳必多杰,乳必多杰给他授了近事戒,并取名叫贡噶娘波。是年,夏琼寺高僧顿珠仁钦应邀来到宗喀巴家念经,发现他聪明伶俐,征得其父同意,摄收为弟子。1362年入夏琼寺,其师傅顿珠仁钦按照佛教传统方式,设坛为他传授十三尊金刚大威德、喜金刚、金刚手等大轮灌顶和阿阇黎金刚铃所传胜乐灌顶,讲授《金刚大威德续》、《胜乐根本续》、《喜金刚续》和《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续》的现观法及其曼荼罗仪轨等各类密法。翌年,剃度受戒,教授《现观庄严论》及金刚界法、金刚顶法、红黑阎摩德迦法金刚手大轮法以及鲁伊巴、金刚铃、黑行者三人传下来的胜乐法。宗喀巴随顿珠仁钦学法9年,在藏文、显密教经论方面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宗喀巴

1373年,宗喀巴根据师傅顿珠仁钦的建议离开夏琼寺,在舅父的陪伴下,经昌都进入拉萨,到拉萨以后,宗喀巴重点加强了对《具舍论》的学习。在娘温·贡噶贝的推荐下,向仁达哇·循努洛追学习《具舍论》。仁达哇摄经要传讲,他们俩经常采取相互提问,共同探讨,在探讨中解决疑难问题。从此时起,宗喀巴理论见地基础已基本形成。又随降曲孜摩、洛萨和仁达哇学习对法、中观、因明、戒律等,对“缘起性空”的中观思想理解更深。宗喀巴在西藏学经,总的来说先学显后学密,从1373年开始大致用了十几年时间学习显宗,基本上各教派的内容都接触到了。到1390年左右,据说他已经能够讲17部经,包括大乘显教各教派的代表经典,而且不发生混乱和遗漏。当时的人对他很钦佩,认为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所能达到的,宗喀巴的声望也因此越来越高。在学密宗以前,基本上随缘学法,从此时起,专修密法,亲自体验。1389年隐居堆隆措曼寺修练,之后边修边讲,名声逐渐传开。1390年在噶瓦栋讲经之后,他隐居于雅隆的欧噶尔岩洞静修,修佛薄伽梵吉祥轮胜乐之修念和四段瑜伽,我入法、妮格六法之对境在心中浮现,每月修猛厉火之加行气八百次,闭观长达七年半隐修不出;之后,在后藏德庆寺,从布顿的嫡传弟子曲杰贝学习《时轮根本续广释》和六支瑜伽法。曲杰贝专门从夏鲁寺请来瑜伽师贡桑陪伴宗喀巴在上下娘布交界地的赤杂康学习曼荼罗画线、舞乐、仪轨和结手印等事项,重新认识时轮教法。1391年秋末,莅居夏鲁寺,以身语加行承事穷拉巴,以资具珠宝绫罗作供养,邀师欢喜,受瑜伽部大曼荼罗灌顶,听讲白伞盖、三昧耶、十一面观音、金刚摧坏、毗卢遮那现证等事、行部密法,基本上掌握了灌顶法门。无上瑜伽部方面,重点学习由阿阇黎鲁伊巴和黑行者传下来的胜乐教授。

宗喀巴辗转前后藏广大地区,遍访名师,深入研究,探求正见,通学显密经论;在密宗方面,除了事部和瑜伽部等下三部经论外,重点研修无上瑜伽部法典,他对集密类、胜乐类、大威德类、金刚法类、时轮类等都进行了深入研修。至此,他证入完全开悟的境界,他主张系统学习和掌握整个佛学体系。显密兼通,他整理、注解了许多珍贵的密法著作,使不少濒临消亡的密法传承又得以延续和发展。其全部著述中,密宗著述占2/3,内容涉及密宗综述、各种仪轨、大威德类、集密类、胜乐类、喜金刚类和时轮类等。

在大师的19函著述中,涉及曼荼罗的论述有:《吉祥集密不动金刚曼荼罗仪轨灌顶义明论》、《天授与寂静阿阇黎之集密释及施戒幻变曼荼罗仪轨笔记》、《吉祥集密曼荼罗仪轨念诵法》《阿阇黎金刚铃传规集密曼荼罗俱生法》、《瑜伽自在金刚铃传规胜乐身曼荼罗现观明意》、《瑜伽自在金刚铃传规胜乐身曼荼罗灌顶仪轨宝库》、《吉祥阎摩德迦十三尊曼荼罗修法仪轨宝鬘》、《尊胜无我佛母曼荼罗修法笔记》、《曼荼罗地仪轨位舞鬘密意》、《毗卢遮那遍净一切恶趣之曼荼罗仪轨续义明论》等。在其《密宗道次第广论》一书中,涉及曼荼罗修习内容的就有:该书第四章修习瑜伽部的次第、第七章修曼荼罗供养仪轨、第八章自入坛受灌顶令弟子入曼荼罗的次第。全书专门介绍各种仪轨,包括灌顶仪轨、设置曼荼罗仪轨、供养仪轨等,涉及所有密宗经典提及的仪轨,全面而系统。

总之,宗喀巴一生为弘扬藏传佛教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一生主要有“四大功业”,分别是:

第一大功业——整修沃卡曲隆寺和精其寺,为整治藏传佛教戒律教规作准备。1392年,宗喀巴年届36岁,带领丹贝桑波等8位弟子到沃喀曲隆寺,由沃卡哇父子作施主,进行长净和经忏活动。次年夏天,到达精其寺,发现弥勒佛铜像年久失修,四处是灰尘、鸟粪等污物,寺院颓芜不堪,在同沃卡哇商量后,重新修复了这座寺院,宗喀巴自己化缘承担殿堂彩绘的费用,沃卡哇以及周围群众捐资出工,修建了这座寺院。寺院落成后,宗喀巴又作了弥勒赞,供三法衣乞化钵等,为弥勒菩萨再次授戒。其意为针对那些自命为行菩萨行,不受戒律的喇嘛而发,用意在菩萨也应守比丘戒。

第二大功业——召开宗教大会,号召所有教派与会,对僧院戒律进行全面整顿与改革,其影响遍及全藏族聚居区。宗喀巴在卫藏活动期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寺院僧人数大幅度提高,寺院与寺院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昔日作淫行为可得解脱之教法,又死灰复燃!”[7]贪图权势,追逐名利;乱修密法,戒律松弛。宗喀巴对此深恶痛绝,决定进行全面整顿。首先从整顿戒律入手,认为:“毗奈耶乃正法之根本,不论何时只要有毗奈耶,圆满教法就能存在;如果没有毗奈耶,也就没有佛法”;“一切功德之根本,厥为自所受许之清净戒律”。他每次讲经,强调戒律的重要性,要求严格持守。

其次,针对西藏小乘佛教戒条繁琐问题,1400年,宗喀巴大师在噶瓦栋为数百名僧人宣讲大乘戒《菩萨戒品》、《侍师五十颂》、《密教十四根本戒》等。并于1401年夏,与仁达瓦大译师嘉却贝桑,即“三大法王”在山南泽当的阿尔钦波绛曲益希寺聚会,共商整饬僧众,整顿寺规戒条。强调戒律是佛法之根本,指出:“佛法依戒而有,如果不守菩萨戒律,所谓大乘亦是空名;如果不守三昧耶戒,亦难过超脱恶道之门,提倡应该正视戒律,下凝佛法”。[8]其三,提出了先学显宗后学密宗,戒、定、慧三学并重的修习方法。

第三大功业——于公元1409年藏历新年,在拉萨主持并发起了祈愿大法会。此法会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大神变事迹,会期持续15天。这次盛会不分教派,不论高低贵贱,广收并纳,“犹如百川汇集大海”,给藏传佛教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新活力。自此,宗喀巴在西藏佛教声望达到顶点,为格鲁教派成为藏传佛教最大教派奠定基础。

第四大功业——修建曼荼罗。1416年,在甘丹寺奠基修建祖拉康恰藏康(羊八井佛殿),次年竣工,殿内主供集密、胜乐金刚、大威德等本尊像和金刚界立体大坛城,全部按照《胜乐》、《集密》、《金刚大威德》等经续的规定用金、银、铜铸造的,结合各坛城建立了相应的修供仪轨。据《宗喀巴大传》云:“当完全用诸宝新造诸像时,发现虹霓彩光。结合诸各坛城仿建修供仪轨,如密续意旨而作的清净传统做法,成为著名的甘丹修供大法。”甘丹寺集密、胜乐轮、大威德金刚等三座立体曼荼罗的修供仪轨,这是集学术、瑜伽技巧、工艺技术、创造力等方面于一体的非凡功德,随后他在栖隐静修的甘丹建寺,以修供这些珍贵的曼荼罗。1419年,宗喀巴圆寂,他所创建的格鲁派(黄教)随即遍及西藏,15世纪初,格鲁派在西藏拉萨和日喀则相继建立了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最后这些寺院都发展成为拥有几千名僧侣的大寺,其弟子形成了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格鲁教派密法修习体系,使藏传佛教密教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级。

宗喀巴大师有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贾曹杰,尊称意为“接替宗喀巴法王地位者”。名达玛仁钦10岁时,由乃娘巴·仁钦坚赞和札陀巴·宣努慈承受沙弥戒。赐法名达玛仁钦。他先后拜贡噶贝·日襄巴、仁钦多杰等为师学习显密教法,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仁达瓦·循努洛追和宗喀巴·罗桑扎巴。他擅长辩论,之所以与宗喀巴大师相识,并拜宗喀巴大师为师也与其强烈的辩经求胜信念分不开。据《宗喀巴大传》说,当贾曹杰得知宗喀巴大师在聂地方四个地方头人举办法会时。贾曹杰怀着各地辩论获胜的十足信心,慕名前去辩论,当听完宗喀巴讲经的全过程之后,傲气全消,摘下帽子,再也不敢与宗喀巴辩论了。

贾曹杰

贾曹杰的最大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跟随宗喀巴23年,记录或整理许多宗喀巴讲授的显密经续。如《南孜顶玛》、《集密五次第论》等。

(二)尊从尊师之命,与扎巴坚赞同力合作修建了甘丹寺。

(三)嗣师法位,弘扬宗风。宗喀巴临终前把衣冠传给贾曹杰,令其承继法位,弘扬佛法,成甘丹寺第二任赤巴。(www.xing528.com)

贾曹杰的密法著作主要有:《集密上师传承祈祷经续母》、《吉祥集密妙吉祥金刚曼荼罗仪轨成就穗》、《时轮二次第道实践法——速入大乐道》等。

克珠杰·格勒贝桑(1385—1438)是宗咯巴的心传弟子,生于西藏拉堆绛多雄地方。他自幼虔信佛法,经常进出于昂仁和萨迦等寺院听高僧讲经,在僧格坚参贝桑波和嘉麻哇·云丹欧座前受沙弥戒律等;从道果师益希贝哇受得喜金刚灌顶及道果教授,对萨迦派的教理有了深刻领会,极富辩才。从16岁开始,参加后藏各大寺院辩经,在昂仁寺辩败班钦珀东·乔勒南杰而声名鹊起。随后又返回萨迦寺,从吉尊热蓬娃学习密宗。

克珠杰·格勒贝桑

20岁时,由仁达瓦·循努洛追任亲教师,班觉喜饶任羯摩师洛追仓美担任屏教师为克珠杰授近圆戒。两年后由仁达瓦推荐来到拉萨,在色拉曲顶拜谒宗喀巴,一见面即被宗咯巴所感动,自叹膺服,感觉惶恐。宗喀巴很和蔼地对他说:“你是一位密法利根弟子,你的本尊应是金刚大威德。”向克珠杰传授了有关金刚大威德的咒语、加持法及曼荼罗绘线法、十三尊大威德灌顶,以及《吉祥金刚大威德大瑜伽续七品》、《吉祥金刚大威德品续王》、《吉祥黑阎摩德迦续王三品》、四瑜伽次条教授等。从此,他常在宗喀巴座前听法,在甘丹寺以金曼荼罗相供,祈求密法。宗咯巴在10个月中,每日白天讲授《菩提道次第论》和中观、对法、因明、《集密》、《喜金刚》、《胜乐》、《时轮》等显密经教;夜间专讲生圆二次第法的其它密法要诀。宗喀巴曾对他说:“你要弘扬我的密咒教法。”宗喀巴圆寂后的前几年,克珠杰居于日沃当坚寺,将宗喀巴所传一切密法口诀分四段加以修行,证得了无学双运道。

1431年,嘉曹杰莅临后藏乃娘寺,会见了在此讲经的克珠杰,要求他担任甘丹赤巴,克珠杰欣然答应,随嘉曹杰到甘丹寺担任第三任甘丹赤巴,任期8年。期间,他遵行传统,善转法轮,每年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一遍。他又新建了讲经院,增设因明学院,专门讲授法相学,培养僧徒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善辩才能。当时,有许多高僧前来或书信与他就空性进行辩论,故意诽谤宗喀巴的教理,而他对凡是“不达在大师意旨之言说,皆加痛斥,使大师不共之显密意趣远离污垢”。在密教方面,他除了定期登坛宣讲《密宗道次第广论》,还设置曼荼罗,传授灌顶,特别是对金刚大威德法倾注了更多心血。

1438年阴历2月21日,克珠杰在甘丹赤巴的宝座上圆寂。班禅活佛系统建立后,他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

克珠杰的著作凡12函,其中密教著述所占比重较大。父续类著作有:《集密现证神充》、《集密曼荼罗仪轨补充》、《金刚大威德生起次第广论》、《金刚大威德十三尊行起次第疏》、《大威德幻轮仪轮仪轨注疏三界尊胜日光》(即三品释)、《大威德幻轮广释笔记》。

胜乐、喜金刚类著作有:《佛薄伽梵胜乐轮父母颂》、《胜乐鲁俄巴传规曼荼罗仪轨大乐戏海》、《胜乐金刚铃传规身曼荼罗生起次第难点》、《喜金刚九尊曼荼罗轮修法舍过》、《喜金刚随祷仪轨》、《喜金刚鬘详述誓愿》、《佛蒲伽梵吉祥呼金刚修法舍过》、《九尊呼金刚曼荼罗仪轨大乐入源》、《呼金刚曼荼罗轮供仪轨》、《呼金刚生起次第现证问答》。时轮类著述有《时轮所需随祷》、《佛蒲伽梵时轮圆满身语意曼荼罗轮修法白莲论》、《是轮曼荼罗仪轨明意》、《时轮灌顶法》、《时轮问答》等。

宗喀巴“师徒三尊”,即代理法王贾曹杰,精通显密经续者克珠杰以及宗喀巴本人之外,当时格鲁教派学者辈出、人才济济。如妙音法尊扎西华丹、国师弟子释迦益希、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以及密法弟子喜饶僧格、绛贝嘉措等。诸高僧大德为宗喀巴显密教法的传播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妙意法尊扎西华丹,格鲁教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哲蚌寺创建人。宗喀巴四大“事业等空”弟子,1379年生于西藏桑耶地方的一个富豪氏家。他自幼聪慧过人,幼年时被父母送至泽当寺受戒出家为僧。后辗转桑浦寺、觉摩隆等寺,最后回到泽当寺。

从传记中来看,扎西华丹与宗喀巴认识较早,但真正皈依宗喀巴门下是在甘丹寺建成以后的事。

扎西华丹曾多次跟随宗喀巴大师学习显密经续,并令授灌顶教诲。在宗喀巴大师启导和鼓励下,于1416年由南喀桑布资助修建了哲蚌寺。初建时有7个经院,后合并为4个,即郭芒、罗色岭德央、欧巴,其中前三个是显宗学院,后欧巴为密宗寺院。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

寺院建成后,他亲自讲授显密经续。除显宗之外,曾先后主讲过龙树传规集密法、鲁俄巴、金刚铃、黑行者所传胜乐教授,以及喜金刚,黑敌阎摩德迦,金刚大威德等诸本尊教法。他在密宗方面的主要教法有:《时轮根本略续释术语》、《胜乐略续初品义概论》、《集密圆满五次第圆满座教授》、《集密五次第明灯》等。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他是第一个把格鲁派教法传到内地的人,也是第一个代表格鲁教派与清中央政府取得联系的人。1354年生于拉萨以东的蔡贡塘地方的一个世袭领主家里,自幼受到较好佛教文化熏陶,打下很好佛学知识基础。1384年,拜宗喀巴为根本上师,随侍宗喀巴大师左右,并授比戒。1414年,释迦益西代表宗喀巴大师进京朝觐皇帝,在南京期间,经常陪皇帝,位在群臣之上。受皇帝之请,曾先后举行集密、喜金刚、胜乐轮大威德四十九尊及药师佛灌顶法会。受到皇帝的赏识,奉为上师,赐金轮印。1416年返回西藏。1418年奉宗喀巴大师意旨,在拉萨北效山脚下始建色拉寺,内设五个扎仓。1419年宗喀巴大师到色拉寺做长净,并指示释迦益西在色拉寺建立修胜乐、集密的密院。1429释迦益西受皇帝明宣帝之邀,第二次进京觐谒,色拉寺由弟子达结桑波管理。此次在京9年,给在京皇帝,大臣,后妃们讲经、传授灌顶,获“大慈法王”封号。1435年返藏,行至单摩喀(青海民和县境内)地方圆寂,遗体当地火化。

释迦益希是一位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绩:

一是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教派首次传入内地及蒙古地区,强化了汉、藏、蒙古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立色拉寺,是格鲁教派在西藏最大的寺院之一,规模仅次于哲蚌寺。三是首次在格鲁教派寺院中开设了集密、胜乐、大威德讲修内容,尤其将集密、胜乐作为重点。为密法讲修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一世达赖格敦珠巴。格敦珠巴是宗喀巴年纪最小的一位弟子。达赖喇嘛活佛系统建立以后,被追认为第一世。他生于1391年,拉萨附近古尔玛地方人。据传他初生之夜,家里遭匪徒抢劫,此后,家道衰落。他幼小的时候,常帮父母放牧牛羊,饱尝人间悲苦。15岁出家,5年后受丘戒。25岁拜宗喀巴为师,学习格鲁派教法。后又随贾曹杰、克珠杰为师学习显密教法。自谓学习显教从贾曹杰得益最大。

1447年在桑主则(即今日喀则)宗本班觉桑布之资助下,兴建了扎什伦布寺,任该寺首任法台,任期38年。

格敦珠巴在密教方面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喜绕僧格,尤其是他所讲的集密教法,基本上是喜饶僧格传授的。在他所有著作中,密教方面著作有:《白度母不共随许法》、《集密仪轨明仪》、《时轮生圆二次第法笔记》等。

格敦珠巴

除上述5位著名弟子之外,还有许多弟子在格鲁教派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如阿里人堆居饶桑布创建达摩寺,喜饶巴建敕色寺,从此阿里地区的所有老寺院,如托林寺等纷纷改宗格鲁派。昌都的强巴林也是宗喀巴弟子麦喜桑布兴建的。密传弟子喜饶僧格、绛丹嘉措都是为格鲁教派发展史留下深刻印记的重要历史人物。

喜饶僧格,宗喀巴弟子中唯一一位继承全部密法之人。生于后藏散古尔美地方(或称古尔玛),幼年喜好佛法。10岁时,在那塘寺出家为僧,1410年拜师宗喀巴,学习戒律及对法。1416年,在桑辅寺首次讲授用乐法和集密曼荼罗仪轨、自入仪轨。先后跟随宗喀巴大师聆授了集密、大威德,喜金刚、胜乐、时轮经续及其注释等,成为格鲁教派“密教泉源者”。他以中观缘起性空理论为指导,修证生圆二次第。禅定,绍承大师集密及胜乐轮无余教授,“他人未得之教授口诀,无有文字者甚多,彼皆具有”。

宗喀巴圆寂以后,赴乃东阐化王扎巴坚赞府整理宗喀巴文集,继后出任桑浦寺上林、和托曼扎仓轨范师。1426年偕圆师弟格敦珠回到后藏,在绛钦、那塘、达纳等寺摄徒,传讲教诫。之后,又到散隆浦兴建了散·甘丹颇章寺,作为密教道场,也是散居学派根本道场,这所道场名叫“藏堆居”(后藏上密院)。

1433年,应内邬栋宗本南喀班觉之请,喜饶僧格在堆隆向来自各寺的僧人讲授了《集密根本续广释》生圆二次第教授,并于是年在此修建续部院,史称下密院。

喜饶僧格在下密院,主持达13年之久,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学经和管理制度,为以后格鲁教派各大学院教学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绛见嘉措,宗喀巴八大随从弟子之一,也是金刚大威德法传人,祖籍青海宗喀地方。1392年作为宗喀巴首批随侍弟子,从堆隆南方到达沃卡,在沃卡期间,宗喀巴把全部妙音修法传授给了他,而且他很快得到证悟。

《宗教流派镜史》曾这样记述:“文殊及大师所说耳传殊胜教授,各变化经函,其中广分粗义,亦曾传与克珠杰大师,至于变化经函全部妙义,则唯传与妙音海一人,余均未获。”在宗喀巴大师所有弟子之中,绛贝嘉措以修证著称。他也是温萨学派的首传人。他的上首弟子哇索·曲结坚参继承了其全部耳传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