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徐达:开国大将,克敌战胜,团结部将

徐达:开国大将,克敌战胜,团结部将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对文武大臣们说道:“治军持重、纪律严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具大将风范的人,莫过于徐达。”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徐达很会团结部将。即使有这样大的功劳,徐达在皇帝面前仍然没有半分骄横的态度,反倒更加恭敬谨慎。胡惟庸企图拿大量钱财收买徐达家的看门人福寿,并准备好了罪名,让他去陷害徐达。

徐达:开国大将,克敌战胜,团结部将

徐达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小的玩伴。他与朱元璋有着相似的童年,同样的家贫如洗,同样的目不识丁,但在投军之后,他努力学文识字,苦读兵书战策,在一次次的实战中,迅速成长为大明王朝最能征善战的大将军。

英雄出世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钟离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小的时候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是朱元璋很好的伙伴。少年徐达虽然没有机会读书,却是胸怀大志。他性格刚毅,英勇无畏。在朱元璋投到郭子兴处不久,他经朱元璋指引,也报名投军,成为朱元璋手下的战将。很快,徐达杰出的军事才能便充分展现了出来,并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在投军后的连年征战中,徐达虚心学习,常向读书人求教,一有机会他就会翻阅一些兵书战策,抓紧时间学习,这为他后来的军事才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次出战的时候,徐达都会组织部将对敌情做出分析,制订作战方略,并且经常提出独特可行的见解,令其他将领及下属们信服。

明·象牙雕汉钟离
根据象牙新月形本型,以浅浮雕技法雕作汉钟离立像,人物浑朴生动。

朱元璋自治军以来,一向以严谨著称。在他准备发兵攻取镇江的时候,为了严明军纪,告诫那些立有战功或是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将领们,他请徐达与他演了一场“苦肉计”。徐达带兵向来纪律严明,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每当攻克新的城镇,他总是要再三言明军纪,严禁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

元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徐达和常遇春池州战役中伏击陈友谅,大获全胜,俘虏三千人,常遇春不听劝告,杀了三千降卒。朱元璋知道此事后,非常恼怒。从此,只要有大军出征,朱元璋总是任命徐达亲任主帅,用以约束这些桀骜不驯的将领。众将们都很敬服他,也没人真的敢违反军纪。

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官拜右丞相生活衣食无忧,权力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他仍然没有忘记学习,常常请朝中的儒士为他讲解古书,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徐达谦虚谨慎的态度几十年没有变,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无数次征战中指挥若定,并取得显赫战功。

克己礼让

徐达在率领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之后,怕士卒们进宫滋扰元朝女眷,派亲兵守住皇宫大门,并让宦官们看护好宫女、妃嫔、公主等,并在军中申明军纪,禁止士卒进宫骚扰。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对文武大臣们说道:“治军持重、纪律严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具大将风范的人,莫过于徐达。”

徐达不仅治军有方,而且严于律己。不论是在元朝还是明朝,那些农民起义军头目一旦身居高位,就会倚仗权势,抢夺金银财宝,抢占美女奴仆。徐达与这些人不同,他一直以来都严格约束自己,不贪图财宝美色。

明·铜鎏金龙纹笔架
此笔架雕有双龙戏珠,龙的神态传神,仿如活生。此笔架为皇帝或王公贵族所用。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徐达很会团结部将。他体恤士卒,与他们 患难与共。那些跟随他的将士们,人人都尊敬他、爱戴他,都愿意服从他的指挥,打仗时也个个奋勇向前,不畏牺牲。徐达驰骋疆场数十 年,攻克的都城有两座,省 会城市有三座,州县更是数以百计,所过城镇,百姓不受半点兵祸。

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功臣名将因为居功自傲,被流放边疆或是满门抄斩。可在大明王朝,从创建到稳固的数十年里,徐达开辟江汉、扫清淮楚、尽收浙西、荡平中原,其威望直达塞外荒漠,先后降到他面前的王公将领不计其数。即使有这样大的功劳,徐达在皇帝面前仍然没有半分骄横的态度,反倒更加恭敬谨慎。每当朱元璋大宴臣属们的时候,总是以“布衣兄弟”与徐达相称,而徐达也总是小心应对,不敢超半分君臣之礼,这是其他将领所不能具备的优点。(www.xing528.com)

胜棋楼

朱元璋非常喜欢下围棋,徐达棋艺不凡,所以朱元璋总爱找他对弈。一天,君臣二人来到南京城外的莫愁湖,朱元璋突然犯了棋瘾,便要与徐达在此地下一盘,并且对徐达说:“你今日如果赢了我,我就将这湖赏赐给你。”徐达心里有些矛盾。他既怕赢了棋触怒朱元璋,又不想输掉这么好的莫愁湖,思前想后,计上心来。一盘棋下到最后,朱元璋丢尽了面子,正要发作,徐达跪在地上说:“请皇上细看全局。”原来徐达在对弈之中,竟用棋子摆出了“万岁”二字,朱元璋立刻转怒为喜,龙颜大悦。他佩服徐达的棋艺,就将莫愁湖赏赐给了徐达,并在下棋的地方筑起一座高楼,取名“胜棋楼”。

光明磊落

徐达一生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器重,这与他为人谦虚谨慎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卓越战功和忠诚正直,使得他在朝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他爱憎分明,不结朋党,也正符合了封建道德的两大基本准则。在君臣之间的关系上,皇帝最看重的是忠,朱元璋曾在朝堂之上,当着众臣称赞徐达每次远征必然凯旋,并且不骄不傲,不贪财宝女色。他说徐达公正无私,就像日月行于天空一样光明磊落。

有人看到徐达功高盖世,又深得皇帝信任,便想来攀附高枝,希望可以借他的声望牟取私利。丞相胡惟庸就曾多次想拉拢徐达,可是徐达为人刚正不阿,他看不起胡惟庸这类小人,没有理睬他。

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因此更加飞扬跋扈,专横无忌,甚至连有关人命和官员升降的大事,他也敢不上报皇帝,擅做主张,其门下更是网结朋党。当胡惟庸想结交徐达,被徐达拒绝之后,他的本性终于暴露了出来。胡惟庸企图拿大量钱财收买徐达家的看门人福寿,并准备好了罪名,让他去陷害徐达。谁知福寿忠于主人,不贪图财物,把这件事告诉了徐达。徐达非常气愤,就将胡惟庸贪权骄纵、结党营私的恶行告到朱元璋那里。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谋反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对徐达是更加器重。

功臣之死

洪武十七年(1384)闰十月,戎马生涯近四十年的徐达积劳成疾,在北平因身患背疽一病不起。背疽是一种很毒的恶疮,很难治愈。朱元璋得到消息后,派徐达长子徐辉祖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去慰问,并召徐达回到京城养病。

明·白描罗汉(局部)
罗汉是唐宋以来传统的佛教画创作题材。此卷为渡海罗汉,其中一罗汉骑龙乘风破浪,十分生动。

徐达回到京城没多久,朱元璋派宫中内侍捧着恩赐的食盒前来探病。徐达见状忙从病床之上挣扎着起来磕头谢恩。当他打开食盒的时候,不禁流下了眼泪,原来那食盒里面放的竟然是一只蒸鹅。医生曾交代,背疽最忌食用发病食物,而蒸鹅正是这类食物。徐达一下子就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了,看来自己刚正一生仍然难逃被赐死的命运。徐达忍着泪,当着内侍的面吃下了这只蒸鹅。

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病逝于南京,享年54岁。朱元璋为表哀悼之情,亲自到灵堂祭奠,并下诏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三代皆受封爵,赐葬钟山之北,配享太庙。朱元璋还亲自为徐达撰写碑文,称赞他为“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一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徐辉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徐达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长女嫁给了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为王妃,后来燕王起兵,夺了建文帝的皇位自己称帝,徐妃被册立为皇后。其他两个女儿,也是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一个做了代王朱桂的王妃,一个做了安王朱楹的王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