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临床营养师指南:能量的来源及单位

临床营养师指南:能量的来源及单位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能量的来源及其单位1.能量的来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了解这一常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这三类营养素的摄入量来控制能量的平衡。任何来源的能量摄入均会产生热效应,而蛋白质最高。体重恒定,即为能量平衡。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摄入的能量就要高于消耗,以保证有充足的能量供生长发育需要。

临床营养师指南:能量的来源及单位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人的一生,从初生的婴儿到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利用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以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从事体力活动等的需要。即使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心跳、呼吸、体温等重要生理功能,也需要能量。人活着就需要能量,如同一部机器得不到能源就会停止运转一样,人如果得不到能量,生命也将停止。由此可见,能量对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健康成人从食物摄取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经常保持平衡状态,否则就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或减少,也就造成人体的肥胖或消瘦。如果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成脂肪而蓄积在体内,这样就形成了肥胖。如果能量的消耗大于能量的摄入,就会动员自身脂肪产热供能,脂肪不足时则消耗体内的蛋白质而产热供能,这样就造成了人体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会影响人的体质和体能。所以,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一)能量的来源及其单位

1.能量的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所以,这三类营养素统称为“产热营养素”或“热源质”。通常所说的三大产热营养素,也就是指糖类、脂类和蛋白质。

这三类营养素的产热量是不同的,每克糖类的产热量为16.7kJ(4.0kcal),每克脂类的产热量为37.6kJ(9.0kcal),每克蛋白质的产热量为16.7kJ(4.0kcal)。所以,这三类营养素中脂类的产热量最高,而糖类与蛋白质产热量基本一致。了解这一常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这三类营养素的摄入量来控制能量的平衡。

2.能量的单位 多年来,能量的单位一直用卡(cal)或千卡(kcal)来表示。目前,国际上已将能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J)表示,我国现已将能量的单位由卡改为焦耳(J)。但为了照顾习惯用法,有些人同时应用卡和焦耳。1J指用1牛顿(N)力把1kg物体移动1m所需要的能量。1 000J等于1“千焦耳”(kJ);1 000kJ等于1“兆焦耳”(MJ)。两种能量的单位换算如下: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 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二)能量的消耗

机体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从事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生长发育4个方面。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排除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条件下的新陈代谢。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就是指人体在空腹、清醒、安静不动时的能量消耗。这时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分泌腺活动和细胞代谢等基础的生命活动。基础代谢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年龄、性别、体型和环境温度。

基础代谢可根据体表面积按下式计算。

基础代谢(kJ)=体表面积(m2)×基础代谢率[kJ/(m2·h)]×24h

体表面积(m2)=0.006 59×身高(cm)+0.012 6×体重(kg)-0.160 3

2.从事体力活动 除了基础代谢以外,体力活动是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因为生理情况相近的人,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相近的,而体力活动情况相差很大。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劳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其中,劳动强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劳动强度主要涉及劳动时牵动的肌肉多少和负荷的大小。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由摄取食物而引起能量代谢额外增加的现象。它是由于摄入食物而引起的身体能量消耗,即身体在消化、吸收、运转、代谢和储存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10%,有人称它为热效应。任何来源的能量摄入均会产生热效应,而蛋白质最高。

4.生长发育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生长发育需要能量来构建新的组织。有人曾经测定过,每增加1g新组织,约需要4.78kcal能量。同样,孕妇为了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生殖器官在孕期的增生需要,也要消耗相应的能量。能量消耗必须与生长速度相适应,能量不足,生长便会减慢甚至停止。

(三)能量消耗的测定

能量消耗的测定通常有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生活观察法和能量平衡观察法。直接测热和间接测热均需要专用仪器、设备,方法烦琐、复杂,下面仅介绍能量平衡观察法。

能量平衡观察法的依据原理是,健康成人在普通劳动和生活条件下,并按机体需要进食,其体重经常维持在恒定水平。体重恒定,即为能量平衡。故可用计算每日摄取食物的能量及测量体重的变化,以确定人体能量消耗量。当能量摄取超过消耗时,机体可将多余的能量储存,体重增加,每增加1kg体重,就意味着储存25~33MJ(6 000~8 000kcal)的能量;如摄入低于消耗时,就将动用储存能量,体重则下降。(www.xing528.com)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式计算能量消耗。

体重不变:能量消耗量(MJ)=能量摄入量(MJ)

体重增加:能量消耗量(MJ)=能量摄入量(MJ)-平均体重增加量(kg)× 29MJ/调查天数

体重减少:能量消耗量(MJ)=能量摄入量(MJ)+平均体重减少量(kg)× 29MJ/调查天数

(四)能量供给量

能量的需要和人体不同的生理状况、生长时期、劳动强度、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如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应该是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基本相等。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在机体内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使身体肥胖。反之,如摄入能量过低,会造成机体的消瘦。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摄入的能量就要高于消耗,以保证有充足的能量供生长发育需要。孕妇和乳母也要有较高的能量,以满足婴儿的需要。患有疾病的病人,如发热、失血、严重感染、败血症肺结核、创伤、烧伤、手术等消耗性疾病病人,都要不同程度地增加能量供给。

正常成人用于基础代谢和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差别并不显著,而体力劳动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成年人能量供给量是按体力劳动强度制定的。

中国营养学会按体力活动量的差异,提出了不同人群的能量供给量标准。将18~44岁的男性的体力活动度,分为5级。

1.极轻劳动 以坐姿为主的工作,如办公室工作、组装和修理小电器等工作,业余时间有一定的文体活动。

2.轻劳动 以站立或少量走动为主的工作,如店员售货、一般实验室工作、教师讲课等。

3.中等劳动 如学生日常活动、机动车的驾驶、电工安装等。

4.重劳动 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体育运动等。

5.极重劳动 如非机械化的装卸、伐木、采矿等劳动。

女性可分4级(无极重体力劳动一级)。

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我国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确定成年男子按劳动的强度每日能量供给标准为:极轻度劳动能量供给量为10.0MJ(2400kcal);轻度劳动为10.9MJ(2600kcal);中度劳动为12.6MJ(3000kcal);重度劳动为14.2MJ(3400kcal);极重度劳动为16.7MJ(4000kcal)。女性按劳动的强度能量供给,比男性相应减少1255kJ(300kcal)。

婴儿时期体重增加较快,0~6个月的婴儿每千克体重每日供给0.5MJ(120kcal)的能量,能量供给不足将影响婴儿的发育,但如果能量供给过多将造成婴儿肥胖,婴儿期造成的肥胖,由于形成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都增加,长大以后,纠正肥胖将很困难。6~12个月的婴儿每千克体重每日供给0.46MJ(110kcal)能量。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要保证充分的能量供给。目前,城市中由于能量供给不足造成营养不良的儿童已经很少见,相反能量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在一些山区或贫困地区,还存在少数儿童能量营养不良问题。青少年时期,由于活动量较大,能量消耗增加,需要较高的能量供给。一般来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制定的供给量摄入能量,就可以保证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

中年以后,基础代谢率降低,体力活动减少,能量供给量应适当减少,以防肥胖。

孕妇和乳母也应适当增加能量供给。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和补偿分泌乳汁所消耗的能量。孕妇要负担胎儿的营养供给,所以孕妇随孕期的增加,要增加能量的供给。一般4~9个月孕妇,在没有怀孕时的能量基础上每日增加0.84MJ(200kcal)。乳母每日应增加3.34MJ(800kca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