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代燕乐:乐舞与书画,代表唐代舞蹈艺术的高峰

唐代燕乐:乐舞与书画,代表唐代舞蹈艺术的高峰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鼎盛发展的唐代燕乐自周代开始,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重视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影响。真正代表唐代舞蹈艺术风格的,是小型娱乐性舞蹈健舞和软舞。代表唐代乐舞艺术高峰的是歌舞大曲。大曲中有一部分名为“法曲”,富于《清商乐》的优雅情调。法曲中的《霓裳羽衣》被誉为唐代舞蹈之冠。

唐代燕乐:乐舞与书画,代表唐代舞蹈艺术的高峰

鼎盛发展的唐代燕乐

自周代开始,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重视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影响。

至唐代,乐舞机构有太常寺、教坊、梨园、宜春院等,集中了大量技艺高超的乐舞伎人,重视舞蹈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唐代继承了隋朝大一统的成果,既有南朝的清商乐舞,又有北朝西凉龟兹高丽、天竺、康国、安国、疏勒等东、西方乐舞,特别是接受了西域各族乐舞的影响,旧乐新声,汉胡交融,促进了唐代乐舞的发展。(www.xing528.com)

从九部伎、十部伎发展到坐部伎、立部伎,以规模宏大的三大舞——《破阵乐》、《庆善乐》、《上元乐》为代表,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安徐娴雅,有的充满幻想色彩。三大舞可算唐代史诗型舞蹈的创造。真正代表唐代舞蹈艺术风格的,是小型娱乐性舞蹈健舞和软舞。健舞中以《剑器》、《柘枝》、《胡旋》、《胡腾》为代表。软舞中以《绿腰》、《凉州》、《春莺啭》、《乌夜啼》为代表。代表唐代乐舞艺术高峰的是歌舞大曲。唐代大曲是集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借鉴二者之大成。汉代大曲在结构上有“艳”(引子)、“解”(乐段)、“趋”、“乱”(结束部分)等部分。大曲形式在唐代受了西域乐舞的影响,变得更加丰富完美,在结构上有“散序”(慢板不舞)、“中序”(有拍起舞、包含“排遍”若干段)、“入破”(繁弦急节的高潮,包括“虚催”、“实催”、“衮遍”)、“歇拍”(结束前的缓板)、“煞”(急促的结束乐段)等,形成完整的表演艺术形态。《教坊记》记载,唐代有46种大曲,其节奏复杂、曲调丰富,结构严密,具有大型歌舞的高级形式。

大曲中有一部分名为“法曲”,富于《清商乐》的优雅情调。法曲中的《霓裳羽衣》被誉为唐代舞蹈之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