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符号化与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破解

符号化与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破解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符号化和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在西方艺术界呈现中国的时候,中国性是一个核心的因素。随着西方批评家、策展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波定义和建构,并在西方的艺术平台上促使“中国当代艺术”走红。至新世纪初,西方社会基本上将“中国当代艺术”视为中国新艺术的代表。

符号化与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破解

符号化和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

在西方艺术界呈现中国的时候,中国性是一个核心的因素。西方对毛泽东中国革命的认识基本上到符号为止,符号背后更深刻和复杂的政治语境,除了一部分了解中国的左派,大部分西方人很难真正越过符号而了解中国。

随着西方批评家、策展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波定义和建构,并在西方的艺术平台上促使“中国当代艺术”走红。九十年代末以后,西方的艺术史学者也开始加入对中国当代艺术史进行写作,这种写作除了沿用九十年代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建构起的定义和阐释外,还参照了西方对前苏联的前卫艺术史的写作模式,比如前苏联的当代艺术,表现街头运动,挪用安迪•沃霍尔的图像反讽斯大林,持不同政见者被监禁和压抑的社会空间,艺术上表示反叛、嘲笑、愤怒。

在西方学者的艺术史视野中,中国和俄罗斯的当代艺术史写作基本上是一部反叛者的艺术史,而这种反叛艺术的语言手段和价值观又是来自对西方的学习。对许多西方学者而言,他们从自己的艺术史视野和民主价值观的出发,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中看到了一个使用西方现代语言的、反叛政治极权以及用西方语言改造中国传统图像的前卫群体,西方的批评家、策展人和学者更注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反叛价值,比如像政治波普、玩世不恭风格的绘画,这些油画的语言水平并非很好,这一点西方学者和批评家应该是能看出来的,但过去十五年从未有人提出来过,甚至是欧美著名的策展人和批评家,大家只是在一边倒地赞赏这些绘画的反叛形象。同对前苏联当代艺术的艺术史评价一样,西方艺术史研究同样忽视中国社会负责任的和真正反叛的群体的表达,这些人并没有玩世不恭的外表,或者傻笑、木呐和怪异的中国表情。如果大部分中国人都如当代艺术所表现的玩世不恭和游戏的人生态度,以及很难想象会有中国今天的经济崛起。(www.xing528.com)

西方在九十年代以来所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一部关于“伤害”主题的图像,即现代中国的历史和政治造成的伤痕记忆,以及近十五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产生的心灵痛苦,美学上表现为玩世不恭、反讽和游戏化,这些成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的主要内容,也成为西方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叙事对象。

西方艺术界在九十年代初所建构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展览和解释模式,至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影响到亚洲、澳大利亚、非洲等地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批评模式,并有学术界扩散到对收藏界、时尚界的观念影响。至新世纪初,西方社会基本上将“中国当代艺术”视为中国新艺术的代表。这种对西方社会的普遍影响在新世纪初也开始影响国内的新贵阶层和媒体,并在市场泡沫下促使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内的走红和价格暴涨,这是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和走红为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