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天捷径:习惯塑造高效生活与手术过程

后天捷径:习惯塑造高效生活与手术过程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连串习惯性的行为中,例如开车、做常规手术、起床洗漱准备出门,一个行为会直接触发下一个行为,所以我们无需思考就能顺畅地完成复杂的流程,这样的一套流程有时候被称为“组块”。反射脑会将多个行为片断组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组块”,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简单。通过持续多年的训练和上司的实时指导与反馈,一些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会把手术过程变成后天的习惯组块。

后天捷径:习惯塑造高效生活与手术过程

我们养成习惯,而习惯又造就了我们。

——查尔斯·C.诺贝尔

当你刚刚开始学习开车的时候,所有与此相关的信息都必须由思考脑进行有意识的处理,而思考脑一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所以自然而然地,你想着刹车的时候会忘记踩离合,想着离合的时候,你又会忘记观察后视镜,诸如此类的错误你会一犯再犯……于是你会感到绝望和无力,需要同时思考的事情太多,你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永远都不可能学会。”是的,如果你只有思考脑可用,那你永远都学不会开车。

但是,通过持续的练习,经历过无数个充满沮丧的瞬间,犯下许多错误以后,多亏了即时的反馈(例如汽车熄火),你的反射脑终于逐步形成了后天的“快速通道”。思考脑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学到的知识逐渐转移到了反射脑,变成了无意识的行为,开车慢慢形成了习惯。反射脑的重要优势在于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所以在思考脑忙着考虑毫不相关的事情时,你还能安全地开车。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边开车边打电话,但这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个问题的更多讨论请见本书第二部分)。

在一连串习惯性的行为中,例如开车、做常规手术、起床洗漱准备出门,一个行为(或者它的结果)会直接触发下一个行为,所以我们无需思考就能顺畅地完成复杂的流程,这样的一套流程有时候被称为“组块”。反射脑会将多个行为片断组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组块”,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简单。

60年前行为心理学研究者就已发现,要想快速学会新的行为和习惯,就应该在每一次训练后立即给予反馈,最好是正向的奖励。这个规则是在小鼠身上发现的,后来被证明也适用于儿童和成人。奖励可以是内在的,也就是说,光是掌握这门技巧就能让我们感觉良好。比如说,作为一名消防员,你进入一座着火的房子立即就“知道”或“感觉到”不对劲,于是你充满了成就感,这算是一种奖励;作为一个财务经理,发现预算草案的漏洞可以算一种奖励;而若是作为一名医生,你判断急诊室里的病人有问题,随后的详细检查证实了你的看法,这也是奖励。但是,一旦新的行为形成习惯,那么就只有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奖励才能让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大脑内部的奖励机制有关。最近,格雷戈里·伯恩斯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支持这一想法的大量证据,通过大脑扫描仪,他观察了受试者在获取奖励时的脑部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与可预测的奖励相比,出乎意料的奖励对大脑愉悦系统的刺激更强。

这样的规则同样适用于那些需要极高技巧的专业人士,例如外科医生。通过持续多年的训练和上司的实时指导与反馈,一些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会把手术过程变成后天的习惯组块。于是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思考脑的短暂分心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手术流程,但若是放到实习生身上,同样的干扰可能就足以让他们犯错。

军队里的士兵刻苦训练,目的是把所有基本操作变成不假思索的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腾出精力,去做其他更重要的决策,尤其是在情况瞬息万变的非常规性环境下。若是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还要动脑子去思考一些基本的行为和操作,例如怎样给步枪装弹,怎样瞄准,怎样寻找掩护、跟其他人取得联系……那他们铁定活不了多久。感谢平时的艰苦训练,让士兵通过反馈迅速养成了各种习惯,于是在战场上,他们的大脑才有空去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并非所有习惯都与动作技能有关,也有其他类型的习惯,比如说智力方面的:一旦反射脑接管了阅读,你在看书时就不用有意识地拼写字词、回想它们的意思了;另外,反射脑还能做一些即时的简单计算。社交活动中也有一些习惯性的“规矩”和“礼节”,让人与人的互动交往变得更加融洽、高效、可预期。在这类活动中,规则会带来好处,但习惯比规则更强大。对大多数司机来说,把规则变成习惯,驾驶过程就会变得更加顺畅。在军队里,知道战友和自己养成了同样的习惯,你们就能轻轻松松地配合无间,无需太多交流沟通。而在工作和生产中,甚至在会议上,默认的习惯和规矩也同样会带来好处。养成共同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会让合作变得更加顺畅、可预期。(www.xing528.com)

在公司里,所有大大小小的习惯融合在一起,形成公司文化。就算你把公司里的人全都换掉,已经形成的文化也很难改变。大多数习惯在当时是有效的,但随着时移世易,它们可能会变得过时。要改变群体性的习惯和文化,比改变个人习惯更加困难,需要时间、耐心、大量的练习和即时的反馈。

通过大量练习,行为和推理过程可以从有意识的思考脑转移到反射脑,变成自动完成的,无意识的反射、直觉和习惯,这是人类大脑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因为思考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意志力和时间,而反射脑工作起来要轻松得多。一旦某个行为或推理过程变成习惯,我们就不必再动脑子去思考它,只需要消耗一点点脑力就能完成。习惯的形成让我们变得更快、更高效,于是思考脑可以腾出来考虑别的事情、学习新的习惯。一般而言,我们每天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行为和决策有好几百件。如果没有这些习惯,我们的大脑必将不堪重负,无法正常工作。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我们大约有99%——甚至99.9%——的行为是习惯性的、自动完成的。穿脱衣服、吃饭喝水、打招呼、告别、脱帽致意、为女士让路,甚至包括大部分日常的谈话,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些行为都已形成了反射式的习惯,根深蒂固。无论见到什么,我们都有一套早已准备好的、自然而然的回应……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由一大堆习惯组成,我们是刻板印象的造物,时时刻刻总在重复和复制过去的自己。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99)

现代脑部扫描技术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旦某个行为变成习惯,控制这个行为的脑部区域就会发生转移,思考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监督着反射脑。这样的监督非常重要,因为反射脑自己并不知道我们养成的习惯到底是好是坏,所以我们需要思考脑来判断,新形成的习惯是否得体,够不够好,有没有用,是不是够聪明,有没有道德风险

你一定体会过戒掉某个习惯到底有多难。而当一些习惯变得低效、愚蠢甚至危险的时候,我们又必须戒掉它,譬如随时在线。大约一百年前,一群心理学家抛弃了这个领域里不科学的陈腐观点(例如精神分析),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希望通过改变思维和感知来影响与之相关的行为。

要理解、研究和改变习惯,最简单的ABC模型依然十分有效。ABC分别代表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有时候这套模型也被描述为触发(Trigger),行为/习惯(Behavior/Habit),奖励(Reward)。ABC模型中的B最初单指行为,但后来它的概念也扩展到了思维和情绪(参见第16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