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朝皇帝乾隆定下的中华国宝之谜

清朝皇帝乾隆定下的中华国宝之谜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及乾隆皇帝即位,亲定宝谱,定清朝御宝为“二十五”。清朝乾隆皇帝亲自决定《交泰殿宝谱》,规定“二十五宝”藏于故宫的正殿交泰殿,并供日常使用。为便于读者了解,兹将二十五宝列表于后。行文至此,似乎乾隆亲定二十五宝已经清楚,无谜可言。同姬姓的周代有关,又同“二十五”之数有关的。当然,虽然清朝的二十五宝文字绝大多数与明朝宝相同,有的只是将“明”改成“清”,但是清朝皇帝是不会承认继承明朝宝制的。

清朝皇帝乾隆定下的中华国宝之谜

清朝的前身是建州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政权,后来改为大清国。后金和大清国已经刻制过象征权力的御宝,字体为满文篆书,定都北京后又增刻了一些。由于提倡满汉一体,有的御宝采用左清篆右汉篆的设计。御宝的质地有玉质、金质、楠檀香木,钮有交龙、盘龙、蹲龙。及乾隆皇帝即位,亲定宝谱,定清朝御宝为“二十五”。 有关传国玺的传授之谜实际上已经被唐朝的皇帝识破,英明的唐太宗李世民自刻了一枚“皇帝景命,有德者昌”的玺印,也是对从隋朝缴获的好几枚“传国玺”以及数套皇帝天子实用玺印的真伪问题作出了回答:不要相信符命的鬼话。女皇帝武则天做得更彻底,嫌“玺”的读音同“死”,干脆把皇帝天子的“之玺”、“行玺”、“信玺”统统改刻成“宝”。除了“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行宝”、“天子行宝”、“皇帝信宝”、“天子信宝”六宝以外,还增刻了“神宝”和“受命宝”,并规定了“八宝”的用处。宋朝皇帝除了沿用唐朝的御宝制度外,得到美玉时还会刻制一些宝,如“皇帝恭鹰天命之宝”、“御书之宝”、“宣和御笔之宝”等,皇帝天子用宝印的数量有所增加。清朝乾隆皇帝亲自决定《交泰殿宝谱》,规定“二十五宝”藏于故宫的正殿交泰殿,并供日常使用。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把御宝定为“二十五”,有什么隐秘的含义呢?清朝的前身是建州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政权,后来改为大清国。后金和大清国已经刻制过象征权力的御宝,字体为满文篆书,定都北京后又增刻了一些,由于提倡满汉一体,有的御宝采用左清篆右汉篆的印面设计。御宝的质地有玉质、金质、楠檀香木,钮制有交龙、盘龙、蹲龙。及乾隆皇帝即位,他发现其父雍正帝所编修的《大清会典》皇帝所用的御宝有29枚,可是交泰殿所藏的御宝却有39枚之多,有些御宝的文字是重复的。究竟哪些宝是符合先帝制度的呢?在询问了前朝的资深重臣后也没有肯定的答复,于是乾隆皇帝在公元1746年亲定宝谱,著成《交泰殿宝谱》,以《周易·系辞》所说的“天数二十有五”为依据,定清朝御宝为“二十五”。1748年乾隆下令由刻玉工改刻御宝,规定御宝的文字为左清篆右汉篆,有“皇帝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受命之宝”四枚未改刻,仍为清篆,因为是皇太极时所刻,故不改。为便于读者了解,兹将二十五宝列表于后。

行文至此,似乎乾隆亲定二十五宝已经清楚,无谜可言。可是乾隆驾崩后,人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他所写的另一篇文章《匣衍记》,这是他当了太上皇以后的晚年作品。文章说是“密用姬周故事”。这是什么意思?同姬姓的周代有关,又同“二十五”之数有关的。唯有周平王东迁,东周历史上有25个王,相沿五百多年。即使乾隆皇帝所云“密用姬周故事”真的就是指东周二十五王,可是东周的历史并不辉煌,而是日趋衰微最终败亡的历史。难道他已经看到了清王朝衰微的迹象?他为什么不像秦始皇那样希望子孙能够传万世而不灭呢?难道八十多岁高龄的乾隆已经看透了历史?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能够传万世而不灭的,清王朝也不能例外。再说,乾隆是希望在自己以后再传20代皇帝呢,还是指清朝总共有25个皇帝?总之,被他所说的“密用周姬故事”语,把本来可以清楚的事给搞糊涂了。 对了,清朝用二十五宝的最简单的理由还可以找到一个,即明朝皇帝就是用25个宝的。洪武皇帝刻制了17枚,建文帝刻制一枚,明成祖朱棣又增刻了7枚,正是二十五宝。当然,虽然清朝的二十五宝文字绝大多数与明朝宝相同,有的只是将“明”改成“清”,但是清朝皇帝是不会承认继承明朝宝制的。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