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避免上火,解读火的由来和消除方法

如何避免上火,解读火的由来和消除方法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他们自身的说法,献血后不上火了,不献血反倒不舒爽。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滋阴也是治疗“上火”关键的一环。这正是为什么有些人频频上火,而治疗效果却很差的原因。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导致频频上火,就会损伤到人体的“精”。有研究表明,因“阴”缺失而导致的“上火”者,可采用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来补充体内的阴液。

如何避免上火,解读火的由来和消除方法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很容易上火,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脸上生痘痘等,别看这个病很平常,也不大,但是当你体内有一把“火”长时间在身体里烧着时,会严重损害你的身心健康

中医的角度来看,“上火”可分为虚、实两种,虚火一般症状轻、持续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实火则症状重、来势猛。然而,人究竟为什么会上火呢?这火是怎么来的呢?

1. 进化所致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均有阴阳之分,但凡是光明的和温暖的都属于阳,黑暗的和阴冷的属于阴。其中,太阳是温暖的,故属于阳,月亮是寒冷的,所以属于阴。又由于太阳要比月亮大,所以自然界是由阳气所主宰的。元代有“朱半仙”、“朱一帖”之称的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曾在《格致余论》一书中提到,人是接受天地之气而得以生存的。接受天之阳而成气,接受地之阴而成血,所以人作为受天地之气而生的、进化最高级的生物,若常常阳气有余,阴气不足,那么自然容易上火。

2. 休息不够

中医理论认为,一个人如果休息不够的话,就会导致体内的阳气升浮,从而表现出“上火”的种种症状,因这种火气是虚火而不是实火,所以这种情况下,倘若一味地使用寒凉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或食物,很可能会导致“火气”变得更为严重。

3. 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的话,也会导致体内的“热气”上升,因有些食物本身就是热性的,过量进食还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热性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故而会引起“上火”。例如,进食煎炸熏烤的食物、过浓的牛奶、过甜的饮料、过量饮酒、吃太肥腻食物等都容易使人体“上火”。

4. 情绪失调(www.xing528.com)

都市生活压力大,人的欲望等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当情绪得不到发泄时,就会化为“火”。中医有“七情化火”之说,意思是忧郁、愤怒、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身体功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养生方式虽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宗旨,那便是将降低欲望作为养生的法宝。

有时即使知道了火的由来,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经常“去火”而效果不佳呢?实质上,这主要是因为去火没有去到点子上,下面介绍3种简单有效的去火方法。

被尊奉为“药王”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头者,身之元首,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头部是身体的首领,每个人全身的气血精微物质都要上注到那里,同时头部也是阳气汇集的地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年轻人站在太阳底下,别人能看到他头顶上冒热气,这是因为身体之阳借了自然之阳,使得阳热之气得以蒸发出去。所以说年轻人适当地将头部暴露在外,是一种不错的去火方式,小男孩尤其如此,头发要经常剃。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也就是说,当人处于一种外寒内热的感冒状态时,因为无汗所以内热散不出去,这时候若出一次鼻血便能够缓解取身体的不适。由此可见,身体适当流点血也是一种去火的好办法,因其可以将身体内多余的热量发泄出去,但前提是你不能缺少血小板,且肝脏也要没问题。从这里可以得知有些人常常去献血,身体反倒越来越健康的原因。按照他们自身的说法,献血后不上火了,不献血反倒不舒爽。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滋阴也是治疗“上火”关键的一环。因阴液属于人体的生命之水,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津、阴和精。首先讲一下“津”,“津”有汗液、唾液等,其就好比是人体最外面的保护层,浓度小,流动性大,既容易损失,也容易补充。例如,夏天人们出汗后,就会口渴,这其实就是轻度的“上火”症状,是因为“津”缺少所致,喝些水就可以补充过来,使火消失。然后是“阴”,真正需要治疗的其实是阴气不足所导致的上火。这正是为什么有些人频频上火,而治疗效果却很差的原因。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导致频频上火,就会损伤到人体的“精”。“精”是阴液最核心的部分,它与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等密切相关,若“精”受到损伤,则会相继出现感染性疾病、肾炎、癌症等。

有研究表明,因“阴”缺失而导致的“上火”者,可采用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来补充体内的阴液。如牡蛎肉、淡菜、菠菜山药番茄葡萄百合蜂王浆雪梨等都是因阴液缺失而导致的“上火”者的滋阴美食。保健知识通

枸杞生地茶是较传统的养阴清热茶,可治疗阴虚导致的口渴烦热、盗汗、潮热等“上火”症状。其原料为枸杞5克,生地3克,绿茶3克,冰糖10克,操作方法为用250毫升的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