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二十年,欧元拯救大趋势与命运

未来二十年,欧元拯救大趋势与命运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接下来看另外一场规模更大的拯救欧元的活动,这场大拯救将直接影响到欧元未来的命运。在他领导下,欧洲央行将超过2倍于此的资金注入了欧洲银行体系。因为,作为欧元区大国的意大利一旦身陷困境,欧元区的危机将变得更加可怕,所以,“当意大利总理希望欧洲央行出手救援,德拉吉立即从吝啬小气变得慷慨大方”。2012年9月,德拉吉表示将会部署无限的货币火力来拯救单一货币。所以,德国民众很难愿意为拯救计划埋单。

未来二十年,欧元拯救大趋势与命运

我们接下来看另外一场规模更大的拯救欧元的活动,这场大拯救将直接影响到欧元未来的命运。

201111月,出身于意大利金融世家、曾任高盛投资银行副总裁的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接替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成为欧洲央行的新任行长。

当时,欧债危机肆虐,且已经蔓延到了意大利。而欧洲正在就总额4400亿欧元的紧急流动性基金的细节进行政治辩论,辩论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但是德拉吉迅速结束了争吵。在他领导下,欧洲央行将超过2倍于此的资金注入了欧洲银行体系。[1]

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德拉吉与卡恩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卡恩靠的是强大的协调、凝聚能力,而德拉吉则更凸显个人风格。作为欧洲央行的掌舵者,德拉吉把欧洲央行的功能放大了。但也因此,造成了与德国的矛盾。

德国央行行长延斯•魏德曼警告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提供3年期逾1万亿欧元贷款的政策造成了巨大隐患,德拉吉则警告德国央行不要公开对他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所采取的措施表示担忧,因为他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功。欧洲央行执委会德国籍前委员于尔根•斯塔克(Jürgen Stark)向一家德国报纸透露,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质量“令人震惊”,这一言论加剧了德国与欧洲央行的紧张关系。[2]

德国为什么不喜欢欧洲央行注入更多的流动性来拯救欧债危机?

笔者在《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中做过详细分析,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

其一,欧洲央行的动作越大,德国的负担越重,因为最终有能力为此埋单的只有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尤其以德国的责任为最大,出资最多。

其二,默克尔希望欧元区相关国家因受不了危机的冲击,而愿意让渡相关权力,从而使得构建欧元区统一财政和大政府成为可能——德国理所当然的是这个大政府的主导者。默克尔既不希望欧债危机恶化到导致欧元区解体的地步(每当欧元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时候,默克尔都会出手相救),也不希望欧债危机很快就烟消云散,那样的话,德国的大战略也就付诸东流了。

身为意大利人的德拉吉,当然更倾向于开足马力拯救欧元。别忘了,当时意大利处于最危险境地,以拯救欧元的名义来拯救意大利是名正言顺的。因为,作为欧元区大国的意大利一旦身陷困境,欧元区的危机将变得更加可怕,所以,“当意大利总理希望欧洲央行出手救援,德拉吉立即从吝啬小气变得慷慨大方”。[3]

而且,德拉吉曾经担任高盛投资银行副总裁和意大利中央银行行长,是一位精通金融的高手,他很清楚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意大利化解危机,他也很清楚只有把德国拉进来才能真正产生力量。一旦把德国拖进来,欧元区的主导者将变成欧洲央行,而不再是德国。再进一步,决定欧元命运的主导者将变成德拉吉,而不是默克尔!

通过让德国出钱出血的办法来削弱德国而壮大自己的权力,这是何等高明之举!

如果结合德拉吉曾任高盛高管的背景来看他的行为,或许能够有不一样的发现。

总之,德拉吉的意图与德国的利益是有冲突的。

德国不仅是事实上的欧元区的核心国,也是欧盟的核心国。欧洲央行一意孤行的做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与德国的裂痕。这对于欧元区的未来,并非一个好兆头。

2012725日,面对欧债危机的恶化,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的权限允许它对欧元区国家过高的借贷成本采取措施,欧洲央行“准备好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单一货币。“相信我,这就足够了。”[4]

但市场在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很快又恢复到悲观的状态中。因为,欧洲央行面临着一些法律限制,这些限制使得人们对它可能出台的措施表示怀疑。

从技术角度讲,欧洲央行可以进入二级债券市场购买债券,但不能是以帮助政府形成赤字或是延长债券偿还期限为目的。《欧洲联盟运作条约》(Treaty f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第123条规定,欧洲央行不应允许成员国政府透支。这是一部与现实脱节的法律。但欧洲央行可以做另外一种变通的选择:欧洲央行可以推出一个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措施,通过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入操作,把长期利率压低至所希望的水平。[5](www.xing528.com)

德拉吉就是这样做的。

20129月,德拉吉表示将会部署无限的货币火力来拯救单一货币。欧洲央行将按照一项名为“直接货币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 OMT)的计划,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欧元区国家的短期债券(购债不设上限),以此纠正“被扭曲的金融市场”。经合组织秘书长若泽•安赫尔•古里亚就此评论说:“(欧洲央行所展示的)这种肌肉是相当令人敬畏的,因为不管是从效果还是从理论上来看,它都是无限的。”德拉吉力主的这个计划受到市场和欧洲领导人的欢迎,但德国央行依然强烈反对,警告该计划可能适得其反。[6]

德国民众对欧洲央行的强烈不满有着在他们看来极其充分的理由。

欧洲央行正在转变成印钞机、最后贷款人,欧洲央行的职责是抗击通胀,相关法律把抗击通胀职责规定为“维持物价稳定”,现在却变成了“抑制债券收益率”。这意味着欧洲央行要全部买下意大利等国的债务,以遏制他们的借贷成本上升。[7]

德国民众普遍认为,欧债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南部欧洲的政客和消费者的挥霍无度,他们沉迷于通过债务来支持房地产和消费热潮。所以,德国民众很难愿意为拯救计划埋单。

在德国民众看来,欧洲央行的无限制购买短期债券的做法,几乎等同于债务货币化的非法行为,表明欧洲央行已失去了独立性,德国纳税人将不得不为此埋单,欧洲央行的做法可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德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3%的德国人希望德国宪法法院阻止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获得通过。[8]

德国与欧洲央行的关系越来越令人担忧。如果欧洲央行中代表德国的意见被孤立甚至遭否决,后果将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因为自1945年以来,欧洲一体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绝不能孤立德国这个位于欧洲中心、实力强大而容易愤怒的国家。如今,就快要碰到那条红线了。[9]

当然,德拉吉也会考虑到这条底线,绝不可以逼走德国——当德国意识到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不能拯救欧元,或者它为拯救欧元所承担的成本超过它预期能够实现的利益时,它会主动选择离开。

德拉吉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只会进一步印证德国的担忧,即欧洲央行正成为意大利央行(Banca dItalia)。所以,考虑到德国人的感受,德拉吉在推出OMT计划时,强调只有相关国家满足了特定条件时才会得到这种救援,而且,具体条件并非由欧洲央行设定,而是由各国政府、欧盟、欧盟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10]德拉吉用这种方式给德国提供了发挥自身影响力的机会,也缓和了与德国之间的矛盾。

欧洲央行通过OMT计划,使得欧元区暂时渡过了危机。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欧洲央行通过发行欧元无限量地购买相关国家的债券,还有哪个投机者敢在这个时候与它对着干?

但是,欧元区相关国家开支过度和改革力度不足等弊病依然存在,德拉吉开出的危险药方或许可以暂时缓解疼痛,却永远不能根治根本问题。[11]甚至有人评论说:“德拉吉把我们所有人带上山顶,只是为了把我们领到失望的路上。”[12]

除此之外,这还会造成其他一些问题。

欧洲央行的做法等于是将私人资产负债表债务和国家资产负债表债务转嫁至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有恶化欧洲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数据显示,经过两轮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后,欧洲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已经急剧扩张到3.2万亿欧元,甚至超过美联储的规模。德拉吉推出的购债计划欲调整抵押品范围、降低抵押品要求,承诺对政府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工具的抵押品资质暂不设定最低信用等级门槛,大量的坏账风险会沉淀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风险过度集中,难以分散。

而且,这样做会产生道德风险。一旦重债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大幅上升情况,欧洲央行就可能进入二级市场购买债券,这会大大削减重债国实施改革的意愿和动力。比如,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欧洲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经济和债务形势非常严峻。截至2011年底,意大利未清偿债务本金总规模为1.58万亿欧元,未清偿本息总规模为2.18万亿欧元。“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风险会让德拉吉变得更加大胆。[13]

道德风险会让欧元区在面临新的危机冲击的时候,变得更加难以拯救。值得一提的是,道德风险在欧元区原本就存在,德拉吉的做法只是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风险。

欧元区不断扩张,把那些既不愿意也无力接受经济约束——这种约束取代了外汇市场带来的约束——的国家吸纳进来。这些国家因而得以通过公共和私人部门借贷,来填堵预算及贸易赤字造成的“窟窿”,避免严重后果发生。除非债权人认为债务将无法偿还,它们将可以一直这样做。显然,欧元区面临的困难是由成员国而非市场造成的。给予成员国更多资源以对抗市场,只会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而不是好转。[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