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性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气、血、津液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因此气、血、津液之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病理上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性

气、血、津液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因此气、血、津液之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病理上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布(运行)等方面是密切联系的。气与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生命活动。

(一)气为血之帅

气为血之帅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原因有二:一是营气直接参与血液的生成,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血液的生成是通过气的运动变化完成的,从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又从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再从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赤色的血液,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所以说气旺则血旺,气虚则血少。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配合补气药物,以达补气生血的目的。

(2)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能贯注心脉以助心行血。二是气能促进脏腑功能活动,通过脏腑之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如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及肝气的疏泄等。所以说气足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配伍补气、行气、降气之药,即是气能行血理论的实际应用。

(3)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是指气具有统摄血液,使之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的作用。统领固摄血液主要为脾气的功能,脾气充足,发挥其统摄作用则使血行脉中而不致逸出脉外,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濡养功能的发挥。若气虚固摄作用减弱,即“气不摄血”,则导致各种慢性出血的病证,临床上常采用健脾补气的方法治疗。

(二)血为气之母

血为气之母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血能养气: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活动离不开血液的濡养。一方面,在机体需要时,血中蕴涵的清气和水谷精气(主要是营气)便从血中释放出来以供养机体;另一方面,血能营养参与气生成的相关脏腑,脏腑得养则气的生成与运行得以正常地进行。故血盛则气旺,血虚则气弱。

(2)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依附于血中,赖血液之运载而布达全身。如《张氏医通·诸血门》所说:“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若大出血时,气失去依附而脱失,可出现脉微、乏力、肢冷、晕厥、大汗不止等气随血脱之危候。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其属性不同,但两者均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在生成和输布过程中密切相关。津液的代谢,有赖于气的推动、固摄作用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在体内的存在及运动变化须依附于津液的运载和滋润。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www.xing528.com)

气对津液的作用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1)气能生津:气能生津,是指气为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水谷精气,而水谷精气又赖于脾胃的纳运而生成。气能通过其运动以激发和推动脾胃的功能活动,使脾胃之气旺盛,则津液化生充足。故气旺则津充,气弱则津亏。临床上采用西洋参含服,治气虚日久导致的津液不足证,是气能生津的具体运用。

(2)气能行津:气能行津,是指气的运动是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津液由脾胃化生之后,经过脾、肺、肾、肝、三焦等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和排泄。若气的推动力减弱,气化不利,或气机不利,气化受阻,均可导致“气不行水”,则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产生水、湿、痰、饮停聚的病理变化。因此气行则津行,气虚、气滞则津停。临床上治疗水肿所采取的行气与利水并用的方法,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应用。

(3)气能摄津:气能摄津,是指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出现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病理现象,故临床上常用补气固津之法,以奏止汗、止遗之效。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津液对气的作用包含两方面含义:

(1)津能化气:《血证论》说:“气生于水”。水谷化生的津液,要在肾阳的蒸动下,化而为气,升腾敷布于脏腑,发挥其滋养作用,以保证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活动。临床上由于多汗、多尿或吐泻太过等致津液亏耗的病症,都能导致气虚病证。

(2)津能载气:津液亦是气运行的载体,行于脉外之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而流布全身。当大汗、大吐、大泻时,导致津液大量丢失,则气亦随之大量外脱,称之为“气随津脱”。故有“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之说。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均是属阴的液态物质,均由中焦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生成,都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一)血对津液的作用

血能化津: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出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当血虚或失血时,可导致津液的枯少,则不仅有脉细、面白无华、心悸等血虚表现,同时还有口渴、皮肤干燥、起屑、搔痒等津亏失养症。

(二)津液对血的作用

津能生血:输布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便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津液大量损耗,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津液还要渗出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所以,当机体大量出汗,或剧烈吐泻而致津液大量耗损时,则亦同时会出现头晕、脉细弱、心慌等血亏的症状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