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探析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探析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66年6月,清华附中的一批激进的年轻人率先贴出大字报,提出“造反有理”,大字报署名“红卫兵”。“红卫兵装”实际上只是一种黄绿色的旧军装,最早穿着的年轻人大都是军队干部子弟,穿的是军衔制时的旧军服。这就使“红卫兵装”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浓烈的政治倾向、血统优越的“阶级”意味和准军事色彩。傅靓供红卫兵装成了“文革”时期的准军事服装。文化大革命之火迅速燃遍了全国城乡,“红卫兵装”这种革命服饰也随之传遍全国。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探析

1966年6月,清华附中的一批激进的年轻人率先贴出大字报,提出“造反有理”,大字报署名“红卫兵”。

“红卫兵”得到了领袖的支持,于是全国的青年学生们都打起了红卫兵的旗帜,并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地,红卫兵成为最令人羡慕的称号。1966年以后的两年间是“红卫兵”运动的鼎盛时期。“红卫兵”们破“四旧”、横扫“牛鬼蛇神”、“大串联”、“揪走资派”、“罢官夺权”等,他们能量很大,“战果”很多。

“红卫兵”运动是在极左思潮驱动下,为了所谓“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发起的一场全国性青年学生运动。具有“造反”意义的红卫兵组织在中国大地上横空出世,他们以盲目的热情开始,继而到疯狂、荒唐,又突兀地结束。但这股红色“造反”的狂飙强烈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最初穿着红卫兵装的就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几位中学生,他们是红卫兵装的始作俑者。“红卫兵装”实际上只是一种黄绿色的旧军装,最早穿着的年轻人大都是军队干部子弟,穿的是军衔制时的旧军服。在当时整个社会“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血统论”影响下,他们穿上父辈洗旧的军装,左臂佩以“红卫兵”袖章,以示自己是革命的红色后代,是当然的“革命接班人”。这就使“红卫兵装”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浓烈的政治倾向、血统优越的“阶级”意味和准军事色彩。

红卫兵装和“红卫兵”运动迅速被推向了高潮,这种装束也成为最革命、最造反的服装,成为紧跟伟大领袖的标志,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成黄绿色的洪流。军绿色成了中国“文革”早期和中期的“流行色”。

典型“红卫兵装”的基本配置是:旧军装、旧军帽、武装皮带、解放鞋、红袖章、军挎包,挎包盖上绣有鲜红的“为人民服务”字样,胸前佩挂毛泽东像章。这样的行头成为最受年轻人青睐的“时装”。当时,大孩子抢小孩子的军帽,大院里晾晒的军衣裤被窃的事件时有发生。没有军人背景的孩子,羡煞那一身黄绿色。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曾记叙了他对军绿色服装的向往:

一张“文革”圣地天安门前的留影记录下红卫兵们的装束。傅靓供

红卫兵装成了“文革”时期的准军事服装。

1966年红卫兵掀起“破四旧”狂潮(www.xing528.com)

以绿军装和红宝书为符号的“文革”狂飙席卷全国。

红卫兵袖章在当年是最革命最时尚的“饰物”了。

油画《姐姐的肖像》局部 吴晓洵作 这是典型红卫兵装的基本配置。

红卫兵自诩为“旧世界的批判者”。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套绿军装,“文革”时期,军便装是“革命”的象征。有一年春节前,为了让我有这么一套服装,我妈撕下了家里的被褥里子,我跟着一起动手,煮了一大盆水,再倒进染料,把那白布染成草绿色,请我姑做了一件军服。裤子是我做的,我把旧裤子拆开,凭着自己的美术基础,照葫芦画瓢,硬是做成了。当年我穿上它们时,觉得神气极了。(5)

先是中学、大学的青年学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到处串联,后来城市里的年轻工人也加入进去。红卫兵们和青年们穿着绿军装,手挥“红宝书”,进行了“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革命大串联”。他们所到之处,痛砸所谓“封、资、修”的东西和揪斗“走资派”,举行大大小小的批斗会,抄砸了无数个家庭。文化大革命之火迅速燃遍了全国城乡,“红卫兵装”这种革命服饰也随之传遍全国。逐渐地,“破四旧”滑向了混乱、“革命”行动从派性、暴力和无政府状态。最后,他们接到了新的最高指示,穿着绿军装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红卫兵们,接受的启蒙教育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这也成为他们真诚信奉的人生原则。但在盲目的政治热情驱使下,他们以“左”倾思想和毛泽东的指示为圭臬,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却使全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大动乱之中。红卫兵盲目幼稚的初衷并无恶意,可惜他们却成为错误空想的祭品。(6)

红卫兵运动使“红卫兵装”成为“文革”最典型的服饰,成为一种传达性极强的政治代码,这种极具政治象征意义的服饰,是那个令人惶恐、心悸和悲伤的年代的显著表征。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很多当年遭了殃的老人仍不敢、不愿看见这身“服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