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避免说话的8大禁忌-语言表达培训

如何避免说话的8大禁忌-语言表达培训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你还是不说话的好。否则就会失掉互相讨论的意义,而且也就犯了对朋友不忠实的毛病,会被人家称作“滑头”。在比较陌生场合,这不能够称作“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得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掉他们对你的信任。

如何避免说话的8大禁忌-语言表达培训

不要惹人不高兴

每个人都有享受快乐生活的权利,而给朋友带来快乐的人自己就拥有了两份快乐,你愿不愿意学做一个快乐的人?

快乐的人能以自信的人格力量鼓舞他人。自信是人生的一大美德,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社交中,和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在一起,您会倍感轻松愉快。充满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必会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去克服。这种人格力量本身对别人也是一种鼓舞。

快乐的人能让幽默在尴尬场面触发笑声。幽默是快乐的杠杆,是生活幸福的源泉,是社交的润滑剂。应付日常生活中最让人伤脑筋的尴尬局面,最神奇的武器往往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常常给人带来快乐,你要推销你的快乐,最好的广告就是幽默。

快乐的人能说出令人高兴的话语,让人喜欢与你交谈的前提是能使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重要的是选择符合对方兴趣、年龄、工作的话题。例如,对于女性,问人家“有恋人了吗?”“今年几岁?”人家只能认为你是“神经质的人”。若有位男士对你刨根问底,那你一定也不会对他产生好印象。所以在开始谈话时应先问:“怎么样,喜欢体育吗?”“这件衣服非常好看呀!”等等对方感兴趣及爱好的事情,从对方有兴趣的触发点开始进入话题。

因此,一定要避开以身体的某一特征为话题的谈话。必须注意不要谈论身体太胖啦、头发太少啦等对方比较在意的东西。另外还应避开政治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话题,因为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想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快乐,也能使别人快乐,那么你要经常自我检查一下,你是否话说得太快,如果是,可能会给听众一种神经质的印象;你是否讲得太慢,如果是,可能会给听众一种你对自己所讲的话题缺乏把握的印象;你是否含糊其词,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明确标志;你是否用一种牢骚的语调说话,这是一种自我放任和不成熟的标志;你的声音太高而刺耳吗,这是神经质的又一种标志;你用一种专横的方式说话吗,这意味着你是固执己见的;你用一种做作的方式说话吗,这是一种害羞的标志。

快乐的话语是诚挚自然的,包含着信心与精力,还隐含着一种轻松的微笑。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诀窍,那么你的朋友和你都会快乐似神仙。

别因说话而招灾

说话能得到好处,真不容易,若是要想招致灾祸,倒是唾手可得。所以,明智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便三缄其口。比方你对他谈起了有隐私事情,而他的秘密又惟恐人知,你的说话,偏在无意中说着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认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隐私,恨你入骨。

朋友做的事,别有用心,他的用心极力掩蔽,不使人知,如被人知道,对他必有不利。如果你与他一向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终是对你十分疑惑,十分妒忌,你处此困难境地,既无法对他表明不知道,也无法表明决不泄漏,那你将何以自处呢?你惟一的办法,只有假作痴聋,绝口不提。

别人有图谋企图,你恰参予其事,代为决策,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守秘密,从不提及此事,不料别人猜得其情,而泄之于外,那么是无法辩白泄露的嫌疑,无办法的办法,你只有多亲近他,表示绝无二心,同时设法查出泄露的人。

别人对你还没有深切的认识,没有十分信任,你偏力求讨好,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即使采用你的话,实行结果并不理想,他一定疑心你是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实行结果很好,对你未必增加好感,以为你是偶然看到,实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好算你的功劳?所以你还是不说话的好。

别人有罪过,被你知道,认为大大的不对,不惜直言相劝。他本觉内疚,惟恐人知,而你却揭破,自然令他十分羞惭,则往往由惭愧而生愤恨,由愤恨而与你发生冲突。所以,你还是不说的好,即使劝告,也以婉转为宜。

如果你上司的成功是计出于你,你的上司会深恐好名誉被你抢去,心内自会惴惴不安。你明白这种心理,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极力表示这是上司的领导,是上司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有什么能力。

别人能力做不到的事,你认为应该做,而强迫他必须去做;对于某件事,他正是箭在弦上,骑虎难下,而你认为不应该做,令他必须中止。如果你这样做,都是强人所难,与人情相反。你认为朋友哪一件事或不该做,在道义上,应该进言相劝,使他自己觉悟,自己去行动,自己去中止,这才是上策,万一他不愿接受你的劝告,你也只好相机而作,适可而止。遇事强求,徒伤感情。

不要喜欢和人争辩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自己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借此来压倒别人,使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人作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不客气地加以指正。

在听到自己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应不应该反驳呢?这要分几种情形来决定:

1.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经常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的,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知,讲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事实的事物,照实地讲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否则就会失掉互相讨论的意义,而且也就犯了对朋友不忠实的毛病,会被人家称作“滑头”。不过在态度上应该谦虚,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就显示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神气来。

2.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是初识,你对他们的脾气、身世、人格、作风都不大清楚的时候,那么对于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见就最好不要反驳,也不必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说:“这几点,我还没有好好想过。”或者说:“某人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在比较陌生场合,这不能够称作“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得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掉他们对你的信任。

3.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发表荒谬至极的意见,或散布对大家有害的谣言,那么就应该提出反驳。但是,在这种场合,就多少需要一点说话技巧,一方面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对方的错误,一方面又能够轻松幽默地争取大家的认同。切忌感情用事、口齿不清,不但把气氛弄得太过于紧张,而且也不能让人明白你的意见。在这种时候,就需要考虑得十分周到。

4.倘若自己熟悉的朋友,在社交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或是发表了很不正确的意见,那么,就要设法替他“解围”。那就是想出一些表面上和他不冲突的话,实际上替他补充,叫别人觉得他的意见并非完全错,只是有点偏差,或是他的本意原非如此,只是措辞上有一点不妥而已。但事后,却应当单独地向他解释,指出他的错误。

总之,大家见了面,总不免要说话,也就不免会听到自己不同意、不满意的话。对这些话,要采取什么态度,是应该根据当时当地情形,好好地加以考虑。

不谈少谈得意事

在这个社会上,有些人总喜欢夸示自己,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兴趣高人一筹。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举个例子来讲,一个视赌如命的人,看到不会赌钱的人,很可能会揶揄他一番:“你怎么不会赌博,那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这话传到朋友的耳里,肯定不会让他感到愉快的。

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的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一根根地插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因此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羡慕眼光,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总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钻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口沫横飞,却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使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朋友。

不要热衷吹牛拍马

事实只有十分之一,或连十分之一都不足,说话却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靠他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他的当,信以为真,比方他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并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不认识他的人,自然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唬人。

比方他对于自身经历,说得如火如荼,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与此事有关的人,自然无法证实其虚构,这叫做吹牛盗名。(www.xing528.com)

比方他的事业,并无什么发展,他却说营业如何地有把握,手中的货物如何的充分,某批生意赚多少钱,说得大家有些动心,这叫做吹牛欺人。

对于某一位达官贵人实在并没有多少关系,他却对人说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过,某事曾由他经手过,把某人的私生活描述得十分详细,不是有关系的人,自然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借势。

吹牛的动机,是表示他的了不起,是骗得大众的信任,或者借此提高他的身份,或者借此施其某种诡计,凡此都是不合道德的行为。

对于有地位、有权力的人,力求接近,巧言令色,屈节卑躬,专从小处上获取对方的欢心,未示而先应,未合而先趋,凡可以使对方觉得舒适的,无所不用其极。为直接与对方接近,甘为对方的奴才,侍候奉承,惟恐有失,不能直接接近对方,则不惜作奴才的奴才,借奴才作接近的阶梯,卑鄙龌龊,无耻之尤,这叫做拍马。

拍马的人,必会吹牛,吹牛的人,往往也会拍马,拍马完全是上,吹牛则近于下骄。上下骄,是小人的两种矛盾性格。

你看见世上会吹牛善拍马的人,趾高气扬,春风得意,也许会发生一种感情,以为吹牛拍马是成功的秘诀,不会吹牛,不善拍马,虽有真才实学,一世不会飞腾。我们却要告诉你,吹牛拍马的人,真正成功了吗?

吹牛总有拆穿的一天,一朝被人拆穿,人将唾弃之不暇。虚是虚,实是实,以虚作实,总有细心人看出他的破绽,狐狸尾巴露出,便显原形。所以吹牛获得的成功,是假的,是暂时的。

拍马的最大成功,是找到靠山,他的靠山,谁能保永远不倒,一朝大树倒下,所有猢狲都要散,他岂能独免,有时拍马者之间为争宠,而出于倾轧,他被轧倒,再起极难,另找靠山,更非容易。从拍马得来的成功,能够保持终身的,恐怕无其人罢!

不可乱开玩笑

人的生活,不能过分严肃,过分严肃,精神就会紧而不松,紧而不松,生活便减少了情趣,而精神的表现便流于呆板,同时因为你呆板,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热,人家不愿与你接近,所以精神要一紧一松以为调节。所谓精神的松,就是有时你要与人有说有笑,说些风趣的话,说些诙谐的话,是调节精神的好办法,一般年老的人,因为少去了这一点,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轻人便不太高兴与他接近。如果年轻人是整天板着脸,显出严肃的神情,老年人也许称他是少年老成,其实这是你的错误,年轻人应该活泼、高兴,应该严肃时严肃,不应该严肃时,还要嘻嘻哈哈,充分发挥你天真的一面。

可是说说笑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说笑话,总不会自己说自己听,或自己自己发笑,一定要几个人在一起,触景生情,临时找出取乐的资料。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普通说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对象,利用他的缺点,造成一个笑话,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来制造一个笑话。如果对方与你交情很深,彼此原是无所不谈,你向他取笑,也许不会发生误会;如果彼此之交,原属泛泛,你向他取笑,往往会被误会成恶意,心理上难免就会发生不快之感;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可是对方气量狭窄,只许讨别人的便宜,不许别人讨他的便宜,你向他取笑,他也会感到不大高兴呢。而且取笑也要有个分寸,在分寸以内,大家欢乐,超过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欢而散了。这里所谓分寸,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看对方心理上的反应程度,不能不注意。,才是善而至,就是不善是人分寸的分水岭,什么叫?就是说笑的刺激过分强烈,对方不能忍受,而发生不愉快的反应。

一个人最好是能有说有笑,但说笑的资料最好不要取材于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面,比方拿眼前某种事或物来做说笑话的资料,丝毫不牵涉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发生的社会奇闻做说笑资料,也可以无中生有,临时编造一个笑话,而笑话的内容,更要针对听笑话的人的程度,对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说粗俗的笑话,只能显出你的鄙陋;对普通人说高雅的笑话,他们无法领会,不会觉得好笑,可见说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说笑话时,还要注意聚在一起的女子。如有女子在坐,女子却起红晕,深感羞耻,口虽不说什么,心里却要骂你是下流。说笑话的最高技术,是能够用巧妙的语句,化陈腐的为新奇的,虽然轻描淡写,已感到兴味淋漓,这是幽默式的说笑话。其次是利用滑稽的态度、滑稽的表情,讲一则轻松的寓言,这是戏剧式的说笑话。再次,引几件相反的事实做一个对照,显出其中可笑的矛盾,这是讽刺式的说笑话。最下等的,是把一件事实绘影绘声,尽量粗俗,不知忌讳,这是小丑式的说笑法。至于揭露他人隐私,任意攻击以图一快,这不是说笑话;指一事或一人,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这也不是说笑话。说笑话一定要无损于人我,而且是有益于人我的。

你应该说笑话,而不是随便说笑话,你要说笑话,先得学习说笑话的技巧,研究说笑话的方式。不会说笑话以前,还是先听他人说笑话,先学做个听客,不要做说客。因为说笑话不得当而损伤友情的情况很多,想必各位也会有所耳闻。

不能随处“犯荤”

性是个敏感的话题,又是一个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性也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就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都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然而由于“性”的特殊敏感,一般人大多对此讳莫如深。谈性的时候,小心为好,慎重为佳,时机、对象、分寸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然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一旦踏响性的雷区,后果不堪设想。

1.新婚祝贺谈性,点到为止;切忌猥琐淫秽,污人耳目。

古人讲的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的确是人生的大喜,不但新人眉飞色舞,亲戚朋友也是笑逐颜开,人们在祝贺送礼之外总是喜欢和新人开玩笑。其实不少人最开心的玩笑,就是带有性色彩的玩笑。老一辈人留下了“三天无大小”的习俗。长幼、亲疏、男女之别这时候全都打破了。再加上喝几杯酒壮胆,嘴就没了遮拦,污言秽语如下水道堵了直往上冒。尊重新人的人格是开有性色彩玩笑的前提,不伤大雅,点到为止,往往还能增添一番情趣。比如一群小姐妹去看结婚不久的好友,临别时新郎新娘一再挽留多坐一会儿,其一女孩说:“挺晚的了,别耽误你们休息。”说得其他小姐妹哄堂大笑,打着闹着冲出新人的家。新娘和新郎不但不反感,还会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涌上心头。

2.夫妻之间谈性,互相尊重;切忌大放厥词,互相攻击。

夫妻是性关系最自然、最密切的。按常理夫妻是谈性的最佳搭档,其实不然,有三个明显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性是脏的;第二个误区是,难开尊口,甚至认为这方面的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凭直觉、感觉、体验、体味,追求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人很像古人所说的“床上夫妻,床下君子”那一类;第三个误区最糟糕,是大谈特谈。认为夫妻嘛,无秘密可言,彼此怎么回事都能如数家珍。因此,谈起来毫无顾忌,不分深浅轻重。若是不和谐,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承担责任,而是互相埋怨攻击,语言化为利剑直刺对方。其实,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这方面的感情都是非常脆弱的,互相理解和尊重最为重要。如有妻子说丈夫:“真没用,你还是个男人吗?”有的丈夫说妻子:“冷冰冰,僵尸似的”等等,都极大地伤害了对方的感情。走进第一个误区的夫妻主要是心理障碍,要注意自我调解,必要时看心理医生;走入第二个误区的夫妻好办,只要敞开心扉谈一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走进第三个误区的夫妻要痛下决心,从自私的迷雾中走出,关心体贴对方,语言化为春雨露,温暖滋润对方的心田。

3.异性之间谈性,掌握分寸;切忌信口开河,打情骂俏。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性别,也就无所谓“性”了。孟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男女之间的差异,尤其是谈到性这个敏感话题时,更要三思而后言之。具体而论又可以分为四种情形:

1)已婚男性和已婚女性。一般说来已婚男女,对性的问题相对看得开,有的认为开几句带有性色彩的玩笑也无所谓,反正都是过来人。个别的特别粗野放肆,甚至只有夫妻之间才能说的话,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说得出,脸红心不跳。这就太过了,要掌握好度。

2)已婚男性和未婚女性。已婚男性和未婚女性谈性的问题,大都比较慎重。但也有个别的已婚男子认为自己已立业成家,又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动动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比如某已婚男士,对一个熟悉而开朗的姑娘说:“你真性感,我要是晚生十年,非天天和你起腻。”性感对女性来说可以勉强解释为“富有女人味”,但用来赞美姑娘,终究不妥。已婚男士要自尊自爱,更要充分考虑到未婚女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

3)未婚男性和已婚女性。这对关系挺微妙的,谈性的主动权多在女性身上。已婚女性一般都处在“嫂子”的位置上,未婚男子也真的把她们当成嫂子,婚姻方面的事也愿意找她们当参谋,处在嫂子位置的女性当红娘的最多。所以说已婚女性和未婚男性谈性的机会更多一些,话题也更广泛。这是因为已婚女性不很在乎,未婚男青年也比未婚女青年心理承受能力强得多。且看下面的对话:“小李,我介绍的小张还不错吧?”“挺好的。”“吻她没有?”“嫂子———”男青年有点不好意思。“你呀,真笨!认识都三个月了,你哥哥那时候……哈哈。”值得指出是,已婚女性和未婚男性谈性方面的事应该“收敛”,不应“发散”,范围不宜太大,程度也不宜太深,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未婚男女直接谈性的机会极少,将要涉及这一话题时,双方都会本能地避开。即使谈了,也多是谈别人,而且是蜻蜓点水式的。比如一群小伙和姑娘去春游,一个男青年问:“小赵怎么没来?”“她呀,‘老朋友’来了。”女青年答。男青年心领神会,不会再往下问。未婚男女交谈最好远离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独相处时,最好是不涉及这个问题,女青年更不要主动谈这个问题。

以上所言是谈性的场合、时机、对象等问题,还可以列举多种情况,篇幅所限就赘言了。对性这个问题,最好把握以下两大原则。

1)谈“性”色变,如临大敌,大可不必。

谈虎色变的人已不多,因为老虎越来越少,欣赏关在笼子里的老虎,谁也不会产生怕的心理。但谈“性”色变的人为数不少,这一部分人当中以女性为主。在她们心目中,性和肮脏下流是画等号的。因此,有谁在语言上稍有表现(冒犯就更不用说了),她们就会大发雷霆,感到人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非奋起反击不可,哪怕是无意的冒犯,也不会轻饶。如有一个酷爱文学的女孩,看完了莫方的获奖小说《丰乳肥臀》,掩卷沉思时,走来一位男青年同事,男青年急切地想看这本书,表达却不够得体:“咳!把你的《丰乳肥臀》借给我看看好吗?”当时女孩就炸了,大骂男青年不要脸,并告到了领导那里。这女孩的做法也太过分了。虽然男青年的话,客观上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但毕竟是口误,有嘴无心。小题大做,影响反而不好。

2)谈性不疲,津津乐道,太不应该。

也许有人认为,愿意谈性的人都是没文化至少是文化层次不高的人。举例就是小放牛的、车老板子、干粗活的工人。其实不然,人并没有因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性的兴趣呈递减的趋势。大谈而谈性的文化人,不胜枚举,《金瓶梅》的作者绝不会是文盲。谈性不疲、津津乐道者又以男子为主。梁实秋先生曾毫不客气地指出:“男人的谈话,最后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这个题目对男人最有兴趣。如果有一个桃色案,他们唯恐其和解得太快。”真是一针见血。愿意谈性的男人,智商都不低,可惜没用到正地方。要知道,性在人生中不占主导地位,还应把精力用在工作与学习上。

不要口是心非

今天,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心理:不信任。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口是心非,毫无疑问,就是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而内心则全非如此;表面上对你百依百顺,而实际上则是我行我素;嘴里说着对你的赞誉之词,而内心则是诅咒你不得好死;……试想一下,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些人当中,吃过几次亏之后,不论是谁都会增强戒备之心,对他的话加上几个问号。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了这样,都像戴着一幅面具那样(而且是慈善面具),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都到哪里去找呢?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努力去扭转这个局面,要学会真诚,切不可作个口是心非的人。

口是心非,对别人不真诚,会使你失去许多宝贵的东西。就像上面说的,你嘴对着心,表里不如一,对别人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反过来,别人对你也会如此,仔细想一想,这样的生活你还会觉得有意思吗?每天都要去琢磨别人讲的每一句话,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时间会在你的眼前无声无息地流逝掉。生活中其他的事你就会无暇顾及。

口是心非的人最善于勾心斗角。因为他就是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表面应付别人,行动上又如何去算计别人。与这种人为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法。在文学史上,《伪君子》中的答丢夫是个口是心非的最典型的代表,他已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他表面上是上帝的使者,虔诚的教徒,而实际上则是个色鬼,是个贪财者;他表面上对奥尔贡一家恭维,而实际上则用最卑鄙的手段去谋害这一家人。可以说他是个表面上好话说,实际上则是坏事做绝的最无耻、最卑鄙的小人。但他最终的结局呢?他的这一套无耻的手段终于被人识破了,西洋镜最终被人揭穿,答丢夫成了万人唾弃的小人。他整天苦心于算计别人,最终倒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

口是心非与虚伪可以说是等同语。因为口是心非的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必然要用谎言去应付别人。谎言说多了,被别人识破了,他也就成为一个虚伪的人。我想,只要有点自尊心的人是不愿被别人称为“伪”人的。一旦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个虚伪的人,那你的生活将是很痛苦的,到处是不信任的眼光,到处是不信任的口吻,转过来人们对你应付一下,转过身去你将成为众矢之的,那滋味真是难受极了。

作伪或说谎,即使它可能在某些场合发挥作用,但总之,其罪恶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因为经常作伪者决不是高尚的人而是邪恶的人。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坏。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作一点伪事,但后来他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伪事,说更多的谎话,以便于掩饰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总结起来,做伪事说谎话,口是心非大概出于以下几种目的:其一是为了迷惑对手,使对方对自己不加防备,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以便再战;其三嘛,则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手的意图,这种人是最危险的。西班牙人有一句成语: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情。也许,这些目的有的可能不能算作太恶。但作为口是心非者,其说谎或作伪的害处却是很大的。首先,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就像一只伪装成人的猴子一样,他要时刻防备被人抓住尾巴;其次,口是心非最容易失去合作者,因为他对别人不信任、不真诚,别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口是心非者终将失去人格——毁掉他人对他的信任。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失去人格更可悲、可痛的事了。

因此说,做人就要做个真诚的人,要言行一致。“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这句话是很对的。对待别人要诚实,不要两面三刀。林肯讲过:“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是的,在工于心计算计别人中度过一生,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很累、很痛苦的事。坦诚地做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千万不要做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