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始终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指南。

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突出任务加以强调和规划。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那么,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呢?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一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即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1980年6月28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同年8月1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不仅主要从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而且在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意见。随后,在9月至11月的几次谈话中,他更加深刻地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正是在邓小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1987年所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正式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全党的工作日程。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召开前,党和国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25年的持续探索和努力。其间,党的十七大着重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等方面,强调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其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二,我国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同任何新生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一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政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其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毫不懈怠地、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www.xing528.com)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报告还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四个着力点:一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四是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明确上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抓好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着力点,就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以贯之的重大原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而四个坚持中最核心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因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许多事情很难办,首先吃饭问题就解决不了。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这一标准是邓小平在1987年6月提出的,我国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的总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与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所讲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对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致的、互为补充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始终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指南。

(3)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对于中国来说,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尤其应该注意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因为一方面,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同民主问题有关;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超阶级的民主观,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化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丑化,容易在民主问题上给我们制造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必须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政治体制改革是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复杂、更艰巨、更敏感、更深刻的改革,其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障碍,需要审慎从事。有领导,就是必须把这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绝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推崇群众的自发性,否则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有步骤,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前进,不能用大跃进的方法,要先从一两件事上着手,不能一下子大干,要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有秩序,就是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的、稳步前进的办法来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不仅如此,政治体制改革同其他各项改革一样,都必须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条件下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