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力异常导致的难产及处理方法

产力异常导致的难产及处理方法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七节难产妊娠足月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称为“难产”。这些因素的单项异常或复合异常均可引起难产。本节主要讨论产力异常所致之难产。当宫缩力的强度、频率及节律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产程的顺利进展而发生滞产甚至难产。但无论因虚因滞,均能影响胞宫的正常活动,而致难产。对产道异常、胎位异常、巨大胎儿或胎儿畸形等所致之难产,应按西医产科学原则处理。

产力异常导致的难产及处理方法

第十七节 难  产

妊娠足月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称为“难产”。又称“产难”“乳难”。隋朝诸病源候论》首先设“产难候”,阐述了各种难产的病因。唐朝《经效产宝》记载了“治产难诸病方论”。宋朝《十产论》论述了各种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难产的原因复杂,包括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和胎位异常,并受到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单项异常或复合异常均可引起难产。其中,产道异常或胎儿及胎位异常者,在分娩之际已非药物所能奏效,往往需手术助产。本节主要讨论产力异常所致之难产。产力是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排出体外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力),腹压及肛提肌的收缩力等,其中,宫缩力是分娩的主要动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具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使宫口展平,宫口开大,胎头下降,直至最后娩出胎儿与胎盘。当宫缩力的强度、频率及节律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产程的顺利进展而发生滞产甚至难产。如果产道及胎儿、胎位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失去其节律性,或强度、频率异常,影响产程进展者,为产力异常。产力异常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以宫缩乏力为多见。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但无论因虚因滞,均能影响胞宫的正常活动,而致难产。气血虚弱,不能促胎外出,表现为宫缩无力;或气滞血瘀,碍胎外出,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过长。

1.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临产用力过早,耗气伤力,不能促胎外出,或临产胞浆早破,浆干液枯,滞涩难产。

2.气滞血瘀 临产过度紧张,忧虑恐惧,或产前过度安逸,以致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运胎障碍,以致难产。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妊娠足月临产,但产程进展缓慢,甚至滞产。

病因病机示意图

②症状:临产后宫缩乏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或持续腹痛,剧烈难忍,烦躁不安,精神疲惫。

③检查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缩时子宫不隆起,宫壁不坚硬,宫口的开大和胎先露的下降也相应的缓慢甚至停滞。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缩时宫壁坚硬,宫缩间歇时宫壁不能完全松弛,不能使宫口扩张和胎儿先露部下降,属无效宫缩。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局部呈痉挛性不协调收缩,形成环形狭窄,紧箍胎体,阻碍先露部下降。

(2)鉴别诊断:主要通过产科检查及骨盆测量,排除产道异常、胎儿及胎位异常。

2.辨证思维 难产有虚有实。虚者阵痛微弱,坠胀不甚,表现为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宫缩时腹部亦软,宫口不能如期扩张;实者阵痛剧烈,腹痛不已,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自觉宫缩很强,持续性疼痛,拒按。

(三)治则思维

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主。虚者补而调之,以补益气血为主;实者行而调之,以理气活血、化瘀催生为主。注意补虚不宜过于滋腻,以防滞产;化瘀不宜过用攻破,以免耗气伤血,加重难产。

(四)辨证论治

1.气血虚弱

【证候】 临产后阵痛轻微,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产程进展缓慢,面色苍白,神疲肢软,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大而虚或沉细而弱。

【辨证】 气血虚弱,无力促胎外出,故阵痛轻微、宫缩短而间歇时间长、宫缩力弱,产程进展缓慢;气虚不能摄血则下血量多,血虚不能上荣,故面色无华;气虚中阳不振,则神疲肢软、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虚大或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 大补气血。

【主方】 蔡松汀难产方(经验方)。

【处方举例】 黄芪15g(蜜炙),当归9g,茯神9g,党参15g,龟甲12g(醋炙),川芎9g,白芍12g(酒炒),枸杞子12g。

2.气滞血瘀(www.xing528.com)

【证候】 产时腰腹疼痛剧烈,按之痛甚,宫缩虽强但间歇不匀,久产不下,精神紧张,心情烦躁,胸闷脘胀,时欲呕恶,面色紫暗。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大,至数不匀。

【辨证】 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受阻,胎儿欲娩不出,故腰腹疼痛剧烈按之痛甚,久产不下;性素忧郁,临产精神紧张,气机不畅,气血紊乱,故宫缩不协调,心情烦躁;气血凝滞,气机不利,升降失调则胸闷呕恶。舌暗红,脉弦大至数不匀,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催产

【主方】 催生饮(《济阴纲目》)加益母草

【处方举例】 当归9g,川芎9g,大腹皮9g,枳壳12g,白芷9g,益母草12g。

(五)预后转归

难产贵在及时发现,正确诊断,正确处理。如处理得当,可顺利分娩。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发生胎儿死亡、子宫破裂、产褥感染等,危及母婴生命或留下后遗症。如采用药物或其他疗法治疗效果不佳,产程停滞无进展或胎心发生变化,则应根据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情况,及时进行手术助产或剖宫产,以保母子平安。对产道异常、胎位异常、巨大胎儿或胎儿畸形等所致之难产,应按西医产科学原则处理。

(六)预防与调护

1.在导致难产的因素中,唯有产力和产妇的心理因素可以在临产时进行改善。

2.做好产前宣教,解除产妇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产妇多进饮食,使产妇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充沛的精力,临产时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配合药物和针灸,产力常可恢复正常。

附:纠正胎位法

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如横位、臀位等,一般可于妊娠28周开始,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1)艾灸:取双侧至阴穴,用艾条悬灸15分钟(放松腰带,仰卧屈膝,由治疗者点燃艾条,对准双侧至阴穴,距离0.4~0.6寸,以温热感为度),每日1~2次,7天为1个疗程,胎位转正后停灸。配合膝胸卧位(排空小便,松解腰带),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效果更好。

(2)保产无忧散(《傅青主女科·产后篇·补篇》):又称保产十三太保方。

当归、川芎各4.5g,白芍3.6g,炙黄芪、荆芥各2.4g,川贝母3g,枳壳1.8g,羌活甘草各1.5g,菟丝子3g,厚朴2.1g,蕲艾叶2.1g,生姜3片。

本方益气升阳,养血活血,能促进气血运行、经络畅通,从而达到矫正胎位目的。一般孕7~8个月时服用效果较好,服后宽松腰带,可同时配合膝胸卧位。

二、名家医案

张慎诚医案——气阴二虚

梁某,女,30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78年10月8日。

【主诉】 2次难产毁胎史,现孕9个月。

【现病史】 1974年患者26岁生第一胎时,因难产到某医院治疗,诊断为骨盆狭窄症,先用电击疗法无效,后用手术将胎儿剖为碎块取出,住院数日,保住了产妇生命。1976年患者28岁产第二胎时又发生难产,盆骨缝不开,经接生员用手术取出死胎。现患者30岁怀孕9个月时,孕妇自惧难产,遂来诊治。

【查体】 脉沉弱无力,尺脉虚甚。

【诊断】 难产。

【辨证】 气阴两虚。

【治法】 滋阴补气,养血活血。

【方药】 当归60g,川芎25g,龟甲60g,血余(烧炭存性)10g,黄芪15g,党参15g。用法:临产初有阵痛时,水煎服。服药1剂,2小时后婴儿顺利娩出。

【按语】 龟甲能补阴益血,并治难产,故重用60g,当归、川芎以增强血量,又通经活络,用党参、黄芪助气如撑舟,血余能转胞衣,烧炭用并能补阴。

[选自张慎诚.难产验案一则.河北中医,1980,3: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