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法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酮体进一步积聚,蛋白质分解,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血pH下降,则产生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酸中毒因胰岛素缺乏,酮体无法进一步代谢而堆积,形成酮血症,也可由组织灌注不良引起乳酸中毒所致。DKA亦可发生于血糖正常情况下,酮症酸中毒分级见表8-1。表8-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分级五、液体治疗1.补液量、液体张力和补液步骤液体量包括累积损失量和维持补液量两部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易发生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突然中断或减量,以及遇有急性应激情况时(例如各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手术、麻醉、妊娠与分娩等),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使酮体生成超过了利用,以致酮体在血液内堆积,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称为糖尿病酮症。如酮体进一步积聚,蛋白质分解,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血pH下降,则产生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病理生理

1.高血酮症 因胰岛素缺乏、升糖激素增加使血糖明显升高,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肝脏经β-氧化生成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通称为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均为强酸,且后者酸性更强(β-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越高,酸血症越重)。这些产物增多至超过组织的利用度及肾脏的排泄能力,则堆积于血中,是造成DKA的主要机制。丙酮本身酸性弱,但通过呼吸排出时,形成烂苹果味。此外胰岛素缺乏,蛋白质分解增强,导致有机酸增多,加重酸血症。

高血酮及酸中毒的危害:高血酮使pH下降,从肾脏排出时带走大量的碱,加重酸血症,并使细胞脱水;酸中毒时出现高血钾,使心肌抑制,并减弱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过度呼吸致呼吸肌麻痹,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时可致消化道出血。

2.高血糖 高渗利尿、脱水等导致高渗状态。

3.电解质紊乱 进食少、呕吐、腹泻,体内总的钠、钾随肾脏排出增加而减少,而血浆钠钾因血液的浓缩可升高。

二、体液紊乱特点

1.酸中毒 当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细胞线粒体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者统称为酮体。当酮体生成剧增,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血酮体升高称为酮体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是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碱储备,若代谢进一步加剧,血酮体继续升高,超过身体的处理能力,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2.严重脱水

(1)升高的血糖,加重渗透性利尿,大量酮体从肾、肺排出又带走大量水分。

(2)由于蛋白质、脂肪分解加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加重水分丢失。

(3)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使体液丢失,水分入量减少。

3.电解质紊乱 渗透性利尿时,使钠、钾、氯、磷酸等离子丢失;酸中毒时钾离子常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故测血钾可正常;当大量补液时钾可被稀释、并随葡萄糖转移到细胞内,血钾可迅速下降。

三、临床表现

1.高血糖 胰岛素不足使组织对糖的摄入减少而处于饥饿状态,结果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增加,为糖原异生提供氨基酸及甘油。组织饥饿又促使反向调节激素分泌增加而加强上述过程。胰岛素不足也使肝脏的糖原异生增强,反向调节激素也刺激了糖原异生。

2.脱水与口渴 主要由高血糖及高血酮引起渗透性利尿,过度通气及某些原有疾病等引起呕吐,出现高渗性脱水的表现。

3.酸中毒 因胰岛素缺乏,酮体无法进一步代谢而堆积,形成酮血症,也可由组织灌注不良引起乳酸中毒所致。

4.呼吸深快 属于由于脱水致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所作出的代偿性反应。

5.昏迷 系高渗脱水所致,当渗透压值>320mosm/L时,常出现昏迷。

6.血浆高渗透压 主要由高血糖所致,可通过下式计算:

或血钠(mmol/L)×2+血糖(mmol/L)+尿素(mmol/L)。(www.xing528.com)

7.高脂血症 系反向调节激素的脂肪分解增强及低胰岛素血症所致。

8.电解质紊乱 稀释性低钠血症系由高血糖及高血脂引起的高渗稀释所致。纠正后所要达到的血钠水平可按下式计算:

钠的缺失可按10mmol/kg估计。由于酸中毒时钾从组织中释出。血钾可能处于假性正常水平,钾缺失的总量可按5mmol/kg估计。由于初发病人在入院前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多尿,因此其钾的丢失量可能要比复发者高。

9.其他表现 尿素氮、肌酐及血清酮体均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应激反应而非感染)。血清淀粉酶增高(唾液中淀粉酶增高所致,而非胰腺炎)。此外,患儿还可出现腹痛、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及胸骨后疼痛或颈痛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四、诊断

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以高血糖(血糖>12mmol/L)、高血酮,或高尿酮伴酸中毒(静脉血pH<7.3或血清<15mmol/L)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DKA亦可发生于血糖正常情况下,酮症酸中毒分级见表81。

表8-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分级

五、液体治疗

1.补液量、液体张力和补液步骤 液体量包括累积损失量和维持补液量两部分。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计算,有明显脱水和酸中毒者一般可按100ml/kg补充。生理维持量可按1500ml/m2计算。也可根据体重计算:第1个10kg体重100ml/kg,第2个10kg体重50ml/kg,第3个10kg体重20ml/kg。例如,30kg体重的患儿补液量可根据表8-2计算。

表8-2 体重30kg酮症酸中毒患儿补液量的计算

补液开始1~2h内用生理盐水20ml/kg,然后根据血电解质检查结果改用0.45%氯化钠液。当血糖低至13.9~16.7mmol/L(250~300mg/dl)时,应补给葡萄糖液,其浓度开始为2.5%~5%,后根据血糖和能量需要进行调整。8h内约应补入累积损失之2/3量。补液速度可参考下列数值,第1小时为15ml/kg,第2小时为10ml/kg,第3~8小时每小时8ml/kg,第9~24小时每小时5ml/kg。维持补液的张力为1/3~1/2张。神志清醒、呕吐停止后可开始口服液体。

2.纠正酸中毒 随着液体、电解质、胰岛素的应用,酮体产生停止,一般酸中毒可自行纠正。因此,碳酸氢钠的使用应谨慎。只在有严重酸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纠正。只有当血液pH<7.1~7.2时,方可应用碳酸氢钠,用量为1~2mmol/kg(相当于5%碳酸氢钠2~3ml/kg),并应稀释成等渗液,速度不宜过快,在4~6h内将二氧化碳结合力提高到6.7mmol/L。过量及过快应用碳酸氢钠有许多弊端包括①使氧离曲线主移,降低组织氧释放;②加速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而致低钾血症;③过量应用易致碱中毒;④最重要的是可能诱发脑水肿,机制为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CO2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加重脑组织酸中毒(脑脊液反常性酸中毒)。

3.钾的补充 虽然在治疗开始时患儿血钾通常正常或升高,但这是由于酸中毒时钾离子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液所致,实际上此时患儿体内总钾量已有缺乏。随着酸中毒的纠正,尤其是应用胰岛素后,大量的钾迅速进入细胞内,甚至可产生致死性低血钾,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钾的补充非常重要,排尿后应立即开始补钾(通常在第2批液体中开始加入钾盐)。一般用氯化钾浓度为20~40mmol/L(0.2~0.3),每天钾的需要量为2~4mmol/kg(150~300mg/kg),严重低钾者需要量可选7mmol/kg,液体中钾的浓度也可提高。补钾的同时还需注意血钾的监测,ECG对及时发现血钾改变有帮助。此外,由于总体钾的缺乏不可能在24h内补足,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均应补充,输液停止后再口服补钾5~7d。

4.磷的补充 治疗过程中血磷常减低,血磷过低可影响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的合成,2,3-DPG减低可使氧离曲线左移,影响氧在组织中的释放,甚至可引起乳酸酸中毒,影响病情恢复。国外常用磷酸钾代替半量氯化钾静脉补充磷,因国内尚无静脉用磷酸钾制剂,可口服中性磷酸盐合剂。补磷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钙,发生低钙血症时应暂停补磷,并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

六、其他疗法

1.胰岛素的应用 低剂量胰岛素持续应用已被普遍接受。大剂量治疗法由于易致低血糖、低血钾及脑水肿而被弃用。轻症病例可皮下注射给药。因普通胰岛素(RI)的半衰期为4h,作用维持时间为6h,所以注射间隔不应超过6h,一般每次可用0.25U/kg,每4~6h注射1次。有明显脱水和酸中毒者应静脉用药,开始可静脉注射0.1U/kg的负荷量,然后0.1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可用25U的RI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按1ml/(kg·h)]的速度滴入,小于4岁的儿童RI的滴速可减为0.05U/(kg·h)。胰岛素应单独使用一个输液瓶输注,另辟补液通路或通过三通管进入静脉补液中。可计算出每分钟滴数均匀地静脉滴入,使用微量输液泵则更为准确。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皮下注射RI。应在停止静脉用RI前半小时即开始皮下注射RI,每6~8h1次,每次0.25~0.5U/kg,直到静脉输液结束。最初应每小时测定一次血糖。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超过每小时5.6mmol/L(100mg/dl),下降过快应减慢胰岛素用量。如血糖降低速度在每小时4.2mmol/L(70mg/dl)以下,则应适当加大胰岛素用量。

2.脑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脑水肿也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通常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小时内,此时患儿脱水、酸中毒及高血糖状态已有好转,又出现嗜睡、头痛,可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包括视盘水肿),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及脑疝。此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应注意下列几点:①避免液体过多,特别是电解质液过多;②谨慎使用碳酸氢钠,尤其不要用高渗碳酸氢钠液静脉注射,纠正酸中毒时不要操之过急;③血糖下降太快亦为脑水肿的原因,应避免。血糖低至13.9~16.7mmol/L(250~300mg/dl)时应及时在液体中加入含糖液。应严密观察脑水肿的早期症象,一旦发现有脑水肿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应及早静脉注射20%甘露醇(每次1g/kg)。有人指出,虽然临床上明显的脑水肿已不多见,但亚临床状态脑水肿可能极为常见。

3.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除应进行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监测记录外,于第一个24h内应每2h测血糖1次,每2~4h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1次。此后视病情而定。

4.去除诱发因素 有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酸中毒纠正不理想者应考虑可能存在严重感染;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用法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措施。儿童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常有困难,胰岛素的使用常不规律,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治疗和教育,使其自觉接受治疗。糖尿病患儿需进行手术时,术前应补给葡萄糖液,并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持续时间制订胰岛素的使用计划。术中应每小时测定1次血糖,使其维持于5.6~11.1mmol/L(100~200mg/d1),如存在酮中毒,未纠正前不宜进行手术。

(袁雄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