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糖尿病昏迷:病因、症状和治疗

糖尿病昏迷:病因、症状和治疗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很高,临床常见类型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味的酮臭味。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①病史:多发生在50~70岁,有糖尿病、心脏病史;约90%患有肾脏病变。当肾功能受累严重而肾糖阈升高时,尿糖可减少乃至阴性。

糖尿病昏迷:病因、症状和治疗

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很高,临床常见类型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以前两者较为常见。

【病情分析】

1.临床表现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①糖尿病症状加重和胃肠道症状:病人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口渴等症状加重,明显乏力,体重减轻。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乃至不能进食进水。少数病人可有广泛性急性腹痛,伴腹肌紧张及肠鸣音减弱而易误诊为急腹症。

②酸中毒大呼吸和酮臭味:又称Kussmaul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大。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味的酮臭味。

③脱水和(或)休克:中、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常有脱水症状和体征。患者可有脱水征,如皮肤干燥,缺少弹性眼球及两颊下陷,眼压低,舌干而红。如脱水量超过体重的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④意识障碍: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继而烦躁不安或嗜睡,逐渐进入昏睡,各种反射由迟钝甚而消失,终至进入昏迷。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①病史:多发生在50~70岁,有糖尿病、心脏病史;约90%患有肾脏病变。多为2型糖尿病;偶可发生于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伴糖尿病的病人。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常有糖尿病症状逐渐加重的临床表现,包括烦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食欲缺乏及呕吐等。

②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病人常有严重的脱水征,可见皮肤干燥和弹性减退,眼球凹陷,舌干并可有纵行裂纹。患者有周围循环衰竭时,脉搏快而弱,卧位时颈静脉充盈不全,直立性低血压,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时低3kPa(10mmHg)以上。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约半数病人意识模糊,可有癫大发作、一过性的偏瘫肌肉松弛或不自主的收缩、失语、同侧偏盲、视觉障碍、眼球震颤、幻视、半身感觉缺失、巴宾斯基征阳性和中枢发热等。

④伴发症状:患者可有高血压肾脏病、冠心病等原有疾病表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胰腺炎等诱发病表现;以及脑水肿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等并发症表现。患者的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如体温降低,则提示可能伴酸中毒和(或)败血症

(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①症状:本症发病较急,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临床表现常被原发或诱发病的症状所掩盖,以致造成误诊或漏诊。轻症者症状不明显,中症及重症者可有疲乏无力、恶心、厌食、腹泻、上腹痛等,进而困倦、嗜睡、意识朦胧、昏睡、昏迷,乃至休克。

②体征:常无特异性。轻症可能仅有呼吸稍深快,中症及重症则表现为呼吸深大而不伴酮臭味,严重者昏迷、休克、血压和体温下降。

2.辅助检查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①血糖和尿糖:血糖一般在16.65~27.75mmol/L(300~500mg/dl),个别人血糖不高,出现所谓正常血糖性酮症酸中毒,病人多为年轻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当患者有显著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时,血糖亦可假性正常。尿糖定性多为()~()。定量多在2%~8%。当肾功能受累严重而肾糖阈升高时,尿糖可减少乃至阴性。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

②尿酮和血酮:血酮体可比正常增高100~200倍,多在1000mg/L以上。尿酮可用试纸或酮体粉测定,将尿液覆盖酮体粉后观测颜色变化,半分钟内出现玫瑰紫色为强阳性,1min内出现为阳性,2min内出现为弱阳性,2min以上方出现则无临床意义。

③血电解质和尿素氮:钠、氯常低,由于血液浓缩,亦可正常或升高;血钾可正常、偏低,也可偏高。但总体钾、钠、氯均减少。尿素氮多升高。

酸碱失衡:DKA时的酸中毒多属代谢性高阴离子间隙(AG)性酸中毒。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及pH下降,剩余碱水平下降。

⑤血常规检查: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可增高,反映血液浓缩、感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

⑥尿常规检查:可有泌尿系感染表现。

血脂:可升高,重者血清可呈乳糜状。

⑧X线胸透:有利于寻找诱发或继发疾病。

心电图:有利于寻找诱因(如心肌梗死),可帮助了解血钾水平。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①血糖和尿糖:血糖多超过33mmol/L(600mg/dl),尿糖强阳性。

②血电解质:一般情况下,血钠正常或升高,也可降低;血钾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总体钠和钾均为减少。患者还可有钙、镁、磷的丢失。

血尿素氮和肌酐:常显著升高,其程度反映严重脱水和肾功能不全。

④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是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重要特征和诊断依据。有效血浆渗透压常高于320mmol/L。

⑤酸碱失衡:约半数病人有轻度或中度代谢性、高阴离子间歇酸中毒。阴离子间隙增高1倍左右,血[HCO3]多高于15mmol/L,pH多高于7.3。

⑥血酮体和尿酮体:血酮体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定量测定多不超过50mg/dl,用稀释法测定时,很少有血浆稀释至1∶4以上仍呈阳性反应者。尿酮多阴性或弱阳性。

⑦其他:血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可达50×109/L;血细胞比容增高,反映脱水和血液浓缩。此外,不少患者可有尿常规、血和尿培养、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等改变。

(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①尿糖和尿酮体:(-)~(+)。(www.xing528.com)

②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

③血pH明显降低;CO2CP下降,可低至10mmol/L以下;阴离子间隙扩大,可达20~40mmol/L。

④血乳酸水平:显著增高,是诊断本症的关键所在,血乳酸水平多超过5mmol/L。

【处置策略】

1.一级处置

(1)了解糖尿病史、近期用药史,有无感染、应激状态、饮食失调、呕吐腹泻、精神创伤、紧张或过度劳累等诱因。

(2)查体:注意意识状况,呼吸有无烂苹果味,有无深大呼吸,有无脱水及程度、有无病理征等以及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

(3)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转往有化验和救治条件的医院诊治。

2.二级处置

(1)对临床原因不明的急性昏迷者应检验血糖、尿糖、尿酮体及血、尿常规,有条件时应检验血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等项目。

(2)根据临床特征和所做检验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3)对高度可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可用生理盐水500~1000ml,1~2h内静滴完;有血糖检查条件时可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使用胰岛素,剂量为每小时2~8U(一般按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1U推算,即成人4~6U/h,重症可用至6~12U/h)持续静脉滴注;当病人血糖下降至≤13.9mmol/L(250mg/dl)时,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的用量则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2~4)∶1(即每2~4g糖给胰岛素1U,相当于5%葡萄糖每500ml加胰岛素6~12U)继续静脉滴注;昏迷者在苏醒后,要鼓励口服液体,渐减少输液量,较为安全。

(4)对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病人,转院前可先静滴生理盐水1 000~2 000ml,如无心力衰竭表现可在2h内输入,其中加入胰岛素剂量约为酮症酸中毒的1/2。在使用过程中,每2小时须测血糖1次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若血糖已降至16.7mmol/L(300mg/dl),改用5%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6~8U维持,以免发生低血糖。并应及时酌情补钾。应及时转往有条件的上级医院,并有医务人员携抢救设备护送。

3.三级处置

(1)同二级处置方法。并注意详询病史,系统查体。

(2)完善实验室检查,除血糖、酮体,尿糖、酮体,血、尿常规检查外,应做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血乳酸及肝、肾功能等检查。中年以上昏迷病人除详查神经系统体征外,应急查CT,除外脑血管意外。必要时做B超、血清胰岛素测定、激素水平检测等。并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如下:

①补液:病人确诊后即开始静滴生理盐水,输入液体的量及速度应根据病人脱水程度、年龄及心脏状态而定。一般每日总需要量按病人体重的10%估算。无心力衰竭者首剂在2h内滴注生理盐水1000~2000ml,第2至第6小时输入1000~2000ml,第1个24h输液总量4000~6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ml。补液后尿量应在每小时1000ml以上,如仍尿少,表示补液不足或心、肾功能不佳,应加强监护,据病情调整。昏迷者在苏醒后,要鼓励口服液体,渐减少输液,较为安全。

②胰岛素的应用:早期胰岛素剂量为0.1U/(kg·h),即每小时2~8U加入生理盐水内持续静滴,可加用首次负荷量10~20U静脉注射,2h后查血糖,如血糖下降<30%滴注前水平,可将胰岛素剂量加倍;对重症可用胰岛素6~12U;如下降>30%,则按原剂量继续滴注,直至血糖下降为≤13.9mmol/L(250mg/dl)后,转下阶段治疗。如血糖≤8.33mmol/L(150mg/dl)时,应减量使用胰岛素。当病人血糖下降至≤13.9mmol/L时,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的用量则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2~4)g∶lU继续点滴,使血糖维持在11.1mmol/L左右,酮体(-),尿糖(+)时,可过渡到平日治疗剂量,但在停止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h,酌情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次,以防血糖的回跳。儿童剂量按0.1U/(kg·h)计算。在抢救糖尿病酮中毒重症病人时,胰岛素的用量前4h平均为40~50U,第1日的总量平均为100U左右。

③补钾:酮症酸中毒者须补充钾,尤其是在肾功能障碍或无尿时,一般在开始静脉滴注胰岛素2~4h进行补钾。血钾为4.0mmol/L时,每小时补氯化钾1g;血钾为3mmol/L时,每小时补氯化钾1.5~2.0g,血钾达5.5mmol/L时,暂不补为宜,但每小时补钾量最好不超过20mmol/L(相当10%氯化钾10~15ml),24h总量为6g左右。使用时应随时进行血钾测定和心电图监护。如能口服,用肠溶性氯化钾1~2g,每日3次。用碳酸氢钠时,由于它有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的作用,故在滴入每5%碳酸氢钠150~200ml时,应加氯化钾1g。

④纠正酸中毒:酸中毒大多可在输注胰岛素及生理盐水后得到纠正。当pH<7.1或CO2CP<7mmol/L或[HCO3]<10mmol/L时需用碱,首剂可用5%碳酸氢钠2.5ml/kg。

⑤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并发症: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停搏、严重感染等,都须积极治疗。此外,对病人应用鼻导管供氧,严密监测神志、血糖、尿糖、尿量、血压、心电图、血气、血浆渗透压、尿素氮、电解质及出入量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予以处理。

(4)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①补液:一般先输等渗液,防治因渗透压下降过快而引起的脑水肿,也不易发生溶血反应。低渗液(0.45%~0.6%氯化钠溶液)仅在用等渗液血压上升后,血浆渗透压仍不下降的情况下予以考虑,或血压正常而血钠>150mmol/L时使用,24h用量以不超过1 000ml为宜。如病人出现休克或收缩压持续<80mmHg时,除输等渗液外,应间断输入血浆或全血。若血浆渗透压<330mOsm/L均应输入等渗液。

输液量可按病人体重的10%~12%计算。输液速度一般按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最初2h输1000~2000ml,12h输总量的1/2加上当天的尿量,其余在24h内输完,若输液后4~6h仍无尿,可给呋塞米40mg。此时应特别注意老年人的心功能,要严密观察静脉充盈情况,肺底部啰音的变化、尿量等,必要时须做血流动力学监测。病人清醒后,最好将总量的1/2进行鼻饲或口服。

②胰岛素治疗:本症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用量不宜过大,剂量约为酮症酸中毒的1/2。在使用过程中,每2h须测血糖一次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若血糖已降至16.7mmol/L(300mg/dl),改用5%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6~8U维持,以免发生低血糖。

③及时补钾:高渗性昏迷病人在大量补液和注射胰岛素后,容易出现低钾,有时会出现心律失常、肢体瘫痪等症状,故应及时酌情补钾。尿量正常后,仍须每日静脉滴注或口服肠溶性氯化钾3~6g。

④积极治疗并发症:如严重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栓栓塞性疾病,应严密监护。给氧、物理降温及昏迷护理等也很重要。

(5)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①补液扩容:是治疗本症重要手段之一。最好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护下,迅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也可用5%葡萄糖液或糖盐水,并间断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迅速改善心排血量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利尿排酸,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②补碱制剂:碳酸氢钠最为常用,二氯醋酸可纠正乳酸性酸中毒,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的生成。如中心静脉压显示血容量过多,血钠过剩时,将NaHCO3改为三羟甲氨基甲烷(THAM),注意不可漏出血管外;美蓝制剂也可用于乳酸性酸中毒。

③补充胰岛素: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即可诱至乳酸性酸中毒,从而需用胰岛素治疗。如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乳酸性酸中毒,也主张用胰岛素和葡萄糖,以减少糖的无氧酵解,有利于消除乳酸性酸中毒。

④血液透析:用不含乳酸根的透析液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可有效促进乳酸的排出,并可清除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常用于对钠水潴留不能耐受的患者,尤其是降糖灵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患者。

⑤其他:注意给病人有效吸氧;注意补钾,防止因降酸过快、输钠过多而引起低血钾和反跳性碱中毒;每2小时监测血pH、乳酸和电解质。

⑥去除诱因:去除诱因是有效纠正乳酸性酸中毒并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控制感染、给氧、纠正休克,停用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等。其他措施包括补钾,以避免低钾血症,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肝素糖皮质激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