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桑园蔬菜种类与套种技术

桑园蔬菜种类与套种技术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地表温度达40℃时茎部会被灼伤而造成死苗。 育苗① 育苗时间桑园间作莴苣,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般宜在8月底9月初育苗,最迟不能超过9月中旬。播种太晚,一是苗小,抗逆性太差,不利于越冬;二是莴苣第二年收获期太晚,与桑叶生长期相遇,将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桑园蔬菜种类与套种技术

栽种的时间和方法:秋冬期在9月下旬中秋蚕采叶后进行,在桑树行间进行翻耕、整地、播种、育苗或移栽秧苗;春期在3月下旬气温回升后翻耕、播种、育苗或移栽苗秧。夏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可利用桑园夏伐后的无叶期,进行翻耕、育苗或移栽苗秧。

1. 冬闲桑园间作莴苣

冬闲桑园间作莴苣,每亩桑园可收获莴苣500kg以上,莴苣的叶子可埋青还田用作绿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对培肥土壤、增加土地的产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特征特性

莴苣根系浅而密,多分布在20~30cm土层内。苗期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茎用莴苣随着植株旺盛生长,短缩茎逐渐伸长和膨大,花芽分化后,茎叶继续扩展,形成粗壮的肉质茎。莴苣呈头状花序,花为黄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果呈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莴苣种子在4℃时可以发芽,15~20℃只需3~4天就可发芽,30℃以上发芽受阻,高温期间播种需浸种和低温催芽。苗期最适合温度为12~20℃,短期可耐-5~-6℃的低温,茎叶生长时以11~18℃最为适宜。如果日平均温度达24℃以上,夜温长期在19℃以上,易引起未熟抽薹导致笋茎细长,失去商品价值。如地表温度达40℃时茎部会被灼伤而造成死苗。莴苣随着植株长大,其抗寒力逐渐减弱,如抽薹后受冻,茎肉就变得软绵、糠心,不堪食用。

(2) 育苗

① 育苗时间 桑园间作莴苣,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般宜在8月底9月初育苗,最迟不能超过9月中旬。播种太晚,一是苗小,抗逆性太差,不利于越冬;二是莴苣第二年收获期太晚,与桑叶生长期相遇,将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② 苗地选择 苗床需要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疏松肥沃的土壤。耕翻后,育苗床土为50%腐熟农家粪和50%园田土。同时,每立方米床土再加尿素20g和过磷酸钙250g,混匀过筛后,在苗床上平铺5~10cm厚。耙平,如土壤过松,要稍压。一般每平方米播种15g左右。

③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用凉水浸泡6~8h,并洗去黏液,浸后沥去多余水分,在18~20℃的温度条件下见光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洗一遍,约经3~4天即可出芽。

④ 及时播种 催芽不能待芽太长,否则播种时易伤芽。播种前先将苗床浇透水,播种后盖一层细土,土层厚约0.5cm,不宜过厚。

⑤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加强肥水管理,干旱天气应在早上及傍晚勤浇水,苗期浇水应小水勤浇,以保持床土湿润。可结合浇水追肥,一般追腐熟的稀人粪尿1~2次,也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秋季育苗应防暴雨冲淋和高温干旱,可采用防雨育苗和遮阳网覆盖育苗。一般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4时盖遮阳网,晚上或阴天全天揭网。在子叶平展后、长出1~2片真叶时间苗一次,使苗间距为3cm左右,以保证苗壮。移栽的苗龄以30天为宜,秧苗2~3片叶。在移栽前1天浇水,有利于第2天起苗,减少对根系的伤害。

(3) 定植移栽

① 整地与施肥 晚秋蚕结束后,要立即整理行间地成畦,重施有机肥,每亩桑园施有机肥2500kg,磷肥50kg,碳铵30kg。耕地深度20~30cm,畦宽可根据桑园行距而定,一般70~80cm,每畦栽两行莴苣为宜。

② 移栽方法 桑园间作莴苣一般株行距30cm×20cm,每亩栽植4000株左右,起苗时,要注意保护根系,栽苗时要注意苗不能栽得过浅或过深。应将根茎部分埋入土中,稍压,使根部与土壤紧密接触,栽完后,随时浇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莴苣冬前栽植后,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追肥、灌排水、锄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要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保证莴苣正常生长。

以苗越冬,前期生长缓慢,需肥量少,栽后浇一次稀粪水,如实行间套作不能施基肥时,年内应增施1~2次农家肥,亩施1000~1500kg,结合中耕疏土,促使根系生长。冬前要控制肥水,避免徒长,增强耐寒力,安全过冬。

开春后,茎叶迅速生长,进入莲座期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温,并结合追肥一次,亩施30%人粪尿1000kg。植株封行后茎部肥大加速,需肥量多,重施2~3次追肥,合计人粪尿2000~3000kg或尿素30~40kg,保证茎部膨大。要注意最后一次追肥的时间不能太迟,以免造成茎部开裂,影响质量。

(5) 收获

收获时间一般为第二年4月上中旬,此时为最佳收获期。莴笋肉质茎生长抽伸的同时,上端形成花蕾,当莴苣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嫩茎已充分膨大,此时品质最佳,是最合适的采收期。

2. 冬闲桑园间作榨菜

榨菜又名茎用芥菜、青菜头。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多为低温长日照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它以膨大的瘤状茎作为食用器官,经腌渍、压榨加工后供食用而得名。成品榨菜具有质地脆嫩、滋味鲜美、香气诱人、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世界著名咸菜品种之一。

(1) 特征特性

榨菜株高50~80cm,开展度50~65cm。叶片椭圆至倒卵形,长50~55cm,宽25~30cm,绿色,互生,叶面微皱。肉质根中部膨大,鲜重500~750g/棵。种子细小,球形,红褐色,千粒重1g左右。榨菜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和炎热,生育期145天左右,适温为12~20℃。播种过早,易早期抽薹。榨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有机质高的沙壤土为宜,在施足基肥、适时重施追肥、浇灌及时的条件下能获取较高产量。

(2)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浙桐一号,属半耐寒长日照作物,冬季可耐-5℃低温,短时间(1~2天)耐-8~-7℃冻害较轻,生长势较强,抗逆性好,肉质茎,加工性好,产量高。

浙桐一号性状:株型中等,半直立。株高48cm,开展度65~53cm。叶色绿,羽状半裂叶,小裂片4~6对,总叶数18片左右。肉质茎圆球形,纵茎10.07cm,横茎9.65cm,茎形指数1.04,重300g左右。叶柄基部茎上有瘤状突起3个,中间较大,瘤形圆浑,瘤沟浅。一般每亩产量可达3500kg左右。中熟,全生长期180天。可与桑树和大田作物间套作。

(3) 育苗

① 育苗时间 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播种不宜过早,因为气温高,蚜虫多容易诱发病毒病;播种过迟,越冬期容易受冻,产量就低。

② 苗地选择 选择疏松、有机质高、靠近水源、虫口少的田块,并远离萝卜白菜等虫源植物,减少蚜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③ 播种 苗床一般宽1.2~1.5m,播种前结合整地施人畜粪500~800kg,磷肥25~30kg,每亩播种量0.4~0.5kg,可定植桑园10亩左右,播种后盖草保湿,一般经二天待发芽后将草揭开。

④ 苗期管理 由于播种不一定很均匀,密度过高的地方在1~2片真叶及3~4片真叶期间各间苗一次,苗距10~12cm见方,苗床前期适当保持湿润,中后期苗床以土壤适当干燥疏松为好,利于炼苗,苗期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而定,肥力中等或偏下的田块,前期施稀人畜粪,做到先稀后浓,施2~3次。

⑤ 苗期防虫 苗期治蚜防病是种好榨菜的首要环节,幼苗真叶出来以后开始喷药,附近菜地同时防治,一般用乐果等农药喷2~3次,移栽前再喷一次,有条件的可用防虫网,搭拱棚覆盖,这样可与蚜虫隔离,能明显地减轻病毒病的危害。

(4) 定植移栽

苗龄一般控制在35~40天,5~6片真叶时定植于桑园,一般在10月底移栽至11月上旬结束,移栽前结合耕翻地,亩施人畜粪2500~3000kg,磷肥50kg,氯化钾10kg。株距20~25cm、行距30cm,桑园套种达0.8~1万株,可根据桑园行距合理安排榨菜株行距,确保栽培株数。如起苗时,天气偏旱,则须提前浇水湿润,以便起苗时带土护根,随起随栽。栽后随即浇足定根水,以利成活。

(5)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要跟上。秋旱严重的年份,移栽期和移栽后应浇水抗旱,促进根系生长和植株发育,春季雨水较多,应做好防涝降湿工作。

移栽后易遇干旱,第一次在12月初,每亩施人畜粪500~1000kg,加尿素5kg,兑500~700kg水,争取早日促壮。

第二次是1月中旬,一般用碳铵或尿素加磷肥,碳铵25~35kg,磷肥30kg,或施有机肥加速效肥以保温防冻。

第三次是2月上旬,施一次膨大肥,每亩施用尿素20~30kg,以促进叶丛生长,为瘤茎膨大、丰产打下基础。

第四次是瘤茎膨大期,即3月中旬(离采收前25~30天),此期为瘤茎迅速膨大期,需肥需水量大,应重施,每亩施尿素20kg,5~10kg钾肥,但施肥不能过迟(离采收前25天左右为界)。

(6) 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移栽后发现蚜虫要及时防治,用乐果防治。年后对黑斑病、软腐病重的田块喷25%多菌灵或托布津600~800倍。

(7) 采收

采收期的迟早与肥水管理密切相关,肥水条件好,则抽薹迟;地瘦、管理水平低,则抽薹早,一般在4月中旬采收,采收标准为薹高7~10cm带花蕾,此时采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过早则产量低,偏嫩,腌制品质差;过迟则易造成抽薹、空心、组织老化,纤维增多,产量低。

利用冬闲桑园间作榨菜,每亩桑园可间作0.8~1万株,收榨菜1500kg以上。间作榨菜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所削根皮及茎叶可进行埋青,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桑树生长。

大力发展冬闲桑园间作榨菜,在栽桑养蚕和蔬菜种植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双赢的目的,这对发展蔬菜种植、稳定桑园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和实现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大促进了蚕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 冬闲桑园套种芥菜

桑园套种芥菜,长江中下游一般于8~9月育苗,10~11月移栽,次年2~4月收获,每亩产2000kg左右。

(1) 特征特性

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cm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形状。叶色绿、深绿、浅绿、黄绿、绿色间紫色或紫红。叶面平滑或皱缩。叶缘锯齿或波状,全缘或有深浅不同、大小不等的裂片。花冠十字形,黄色,四强雄蕊,异花传粉,但自交也能结实。种子圆形或椭圆形,色泽红褐或红色。

(2) 播种

选择适合于当地制作干菜的芥菜。

叶用芥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环境,因此在栽培时都以秋播为主,秋冬季节生长,于冬季或第二年春季收获,即在8~9月播种。

(3) 整理苗床

叶用芥菜种子粒小,整理苗床土要特别精细。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半遮阴桑园地育苗,有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在除净杂草后每亩施1000kg腐熟人畜粪,浅耕后再施过磷酸钙面肥20kg、氯化钾15kg、碳铵15kg,结合耥耙使肥泥混融,将土块整细、整平,作畦后播种。每亩地用种量50~75g。

(4) 育苗期田间管理

由于秋播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在播种后畦面覆盖细渣肥或细肥土,同时应盖草或搭遮阳网避烈日暴雨。出苗后可逐渐在傍晚除去覆盖的草和遮阳棚。如遇干旱要早晚浇水,保持湿润。2~3片真叶后分苗,按7~8cm距离假植,假植用的苗床土按原苗床土一样整理。假植成活后用清粪水兑水后施入,同时要特别注意苗床内的蚜虫防治,以减轻病毒的感染。

(5) 定植移栽

芥菜秧苗5~6片真叶、苗高15cm左右即可移栽定植。每畦间作一行,栽植的株距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一般为23~26cm,每亩桑园栽1000株左右。一般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分批移栽。

晚秋蚕结束,桑园叶子采收完后,在移栽前结合耕地重施一次有机肥,既作桑树的冬肥又作芥菜的基肥,有利于春期桑叶的增产和芥菜的生长。按原有桑地的龟背形畦翻耕后施肥。底肥每亩用1500kg~2000kg腐熟人畜粪,结合整地翻入土中。另外再施过磷酸钙25kg,氮素肥料10kg施入定植沟内并与土拌匀。

(6) 灌溉排水

定植时要浇透定根水,如遇干旱,5~7天之内还应浇透水一次;如遇多雨,要挖深沟做好排水工作。进入冬季少雨季节,要视其土壤干旱情况,10天左右浇灌一次,忌大水漫灌,以土湿为宜。

(7) 合理施肥

叶用芥菜以它的全叶供食,追肥时以氮肥为主,还必须补充磷、钾肥料,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和充分地吸收氮肥的能力,使其植株健壮,增加产量。定植成活后,用清粪水每亩加2~3kg尿素的稀释液作追施提苗肥,以后随着它的生长情况再追施3~4次肥料,按先稀后浓,先轻后重的原则追肥,后两次追肥要加适量的钾肥和沤制过的磷肥。加工用的叶用芥菜,在采收前的15天左右停止灌溉和施肥,也不要再喷洒农药,以免影响加工品质。

(8) 病虫害防治

芥菜类蔬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而病毒病又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播。因此,在叶用芥菜的育苗期和定植后一定要彻底防治蚜虫。在栽培上不与其他十字花科类蔬菜连作或混作,可与葱蒜类蔬菜间作。增施磷钾肥料,增强植株抗性,对减轻病毒病的危害也有一定的效果。在冬季低温干燥时实行小水勤灌也是一条很有效的措施。

(9) 采收

采收的时间应适合加工或鲜食的要求,一般从11月到次年的4月均可采收。

4. 冬闲桑园套种荠菜

利用桑园秋冬季空闲套种荠菜,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以秋季种植最为适宜,一般纯作亩产可达1000~3000kg,桑园秋季套种增收效果显著。荠菜以秋播、冬收为主,春季为补,以利经济效益提高。

(1) 特征特性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荠菜是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其所含胡萝卜素超过胡萝卜,含核黄素仅次于苜蓿,含铁比苋菜高,含钙居蔬菜之首,另还含多种游离氨基酸。荠菜质地鲜嫩,气味清香甘甜,炒吃、做汤、作馅均可,深受人们喜爱。荠菜全株可入药,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平肝养阴、明目的功效。

荠菜的生物学特性是:生长期短,40天左右就可采收,通常一次播种,分批多次采收,上市期灵活而且长,可达4~5个月;荠菜喜欢冷凉的天气,耐寒,能耐-7.5~-5℃的低温。

(2) 播种时间

荠菜播种时间从8月20号开始,9月底结束,播期40天左右。这时离中秋蚕大量用叶仅有10多天时间,田间还处在荫蔽期间,田间墒情较好,有利于出苗,荠菜出苗后,需要阳光,而此时田间桑叶已绝大部分采收结束,正好有利用于荠菜生长。如过早播种,天气炎热、干旱、暴雨多,就会难出苗,田间管理也困难,风险增大。过迟播种,冬前生长量小,产量不高。

(3) 精细整地

畈面一定要做到土壤细、碎、平、松、净,否则非常细小的种子掉到土洞下面或被大土块压住,就很难出苗。“净”指没有前茬和杂草,否则不利于荠菜的出苗和生长。

(4) 播种量

荠菜种子非常细小,千粒重0.09g,每亩用种量100~250g。播种量的大小,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种子的发芽率高低、土地整理的好差、土壤墒情、播种期是否适宜、管理水平的高低、套种比例的大小、采收方式的不同(一次性收获,还是多次分批采收)。总之要掌握一个原则,播量不宜过大,如过大,则会造成苗太密,苗挤苗,荠菜长不大,商品率不高;过稀,又会影响亩产量的大小。

(5) 种子处理

荠菜种子有新陈之分,陈种子因经过一个冬天,已自然打破了休眠,随时可以播种。而新种子要人工打破休眠期,即低温处理,处理方法是把荠菜种子放到冰箱中2~7℃的冷藏室里放7~10天然后再进行播种。如不低温处理就播种,出苗时间非常长,且出苗不齐、不好,增加田间管理难度影响产量。

(6) 播种方法

由于种子小,用种量不大,为解决播匀的难题,可用过筛的干细土拌和种子然后进行播种,一般每亩种子要用干细土5kg以上,充分拌和均匀,播时要将种拌和好细土的种子,按照应播的畦数分成份,一份播一畦。播种方法是撒播,越匀越好。

(7) 灌溉

播种后如遇干旱,出苗困难,这时要及时用喷壶浇水,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如遇高温、干旱,有条件的还可在畈面上用遮阳网遮盖,白天盖,晚上揭,要保证土壤湿度,这样有利于出苗。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保持田间不干不湿的墒情。

(8) 除草

如杂草长出,要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如采用化学除草,播种后,即可打“施田补”(又名除草通),每亩用含量33%的“施田补”乳油100g,1g乳油兑水50kg,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为尽量避免药水与种子直接接触,播种时尽可能加大拌土量,或播种后再薄薄的撒上一层细土。

(9) 合理施肥

播前整地时,有条件的可增施有机质基肥,每亩1000kg。第一次追肥在苗有2片真叶时进行,每亩施0.3%的尿素液100kg。第二次追肥在收获前7~10天进行,以后每收获一次追肥一次,浓度逐步提高。为了防止杂质污染,不要施用有粪渣的农家肥。“九二O”能加快荠菜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产量和质量。在收获前10~13天,每亩可用“九二O”水剂30g,兑水40~50kg喷雾,用药后如植株生长旺盛,必须增施肥料。

“九二O”又名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作用是刺激植物生长,诱导开花或诱导花芽形成,打破休眠,形成无子果实,提高蔬菜的产量。“九二O”是微量激素,用时一定按ppm(百万分浓度)配制,如果浓度偏高,会造成作物的器官畸形。

(10) 病虫害防治

桑园秋冬季间作,极少会发生病虫害,一般不要用药防治。如连作会有病虫害发生,主要是霜霉病和蚜虫。霜霉病的防治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每7天喷一次,共喷三次。蚜虫用“18%绿享阿维乳油”200倍喷雾。(喷药时要使药液湿润全部叶片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大风天或预计1h内降雨勿施药)。如有地下害虫,可用“18%绿享阿维乳油”加干细土施入畈面,或用“土壤菌虫速杀”1.5~2.5kg加干细土拌和撒于畈面。

(11) 采收

荠菜采收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收的次数、产量、品质、用工和经济效益。每次采收应坚持“头批为第二批着想”的原则。做到勤收细收,挑得匀、留得匀、长得好、长得快。挑收时尽量挑大的留小的,挑密处的,留稀的。一般有真叶10~13片叶就可采收。采收时,要用小锹平铲,既不把根留得太长,也不要将荠菜铲散了棵,如有枯叶、黄叶要顺手摘去。

商品荠菜的标准是:色泽鲜绿,无黄叶,无枯叶,无抽薹,平根不散,无杂质,无污染,长度在20cm以下。采收的成品荠菜要及时出售。

5. 冬闲桑园套种大蒜

桑园间作大蒜,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桑树落叶后的日照条件,桑树扎根于深土层,间作物根系较浅,能使土层养分得到吸收,大蒜具有“株矮、叶疏、根盘小”的特点,间作作物与桑树土壤没有明显竞争,加上水肥管理的增强,间作对桑树有利无害。大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一年生蔬菜栽培,宜在凉爽季节播种,一般青蒜可以从9月份播种,到来年春节至清明之间采收。收获蒜薹可在4月下旬至5月初采收。皖南一带蚕农利用冬春桑园空闲时间,于晚秋蚕结束后在桑园套种大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 特征特性

大蒜属百合科草本植物。根为弦线状须根,无主根,白色,根群分布范围较小,吸收能力不强。叶片带状,绿色,叶鞘筒状,多层包裹形成假茎,基部白色或紫色,内层白色。叶数增加,假茎加粗成为辛香翠绿的青蒜(蒜苗)。蒜苗经冬季低温阶段,能从根茎基部抽出蒜薹即花薹,绝大多数品种都不开花结籽,只在花序上形成许多细小的鳞茎,称为气生鳞茎,可以用来繁殖。蒜薹基部周围也会发出7~17个甚至更多的鳞茎瓣(即蒜瓣),蒜瓣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蒜球。蒜球的大小依蒜瓣的多少和大小而定,以生产蒜球为目的的品种,要获得粗大幼嫩的蒜薹和肥大的蒜球,不仅需要优良而适应性强的品种,还要求创造适宜于大蒜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以及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

大蒜要求凉爽气候,耐寒怕热,能承受-10℃左右的低温,超过26℃生长受阻,30℃以上黄叶枯萎,生长适温15~20℃。在3~5℃即可萌发,高于12℃萌发迅速,发芽适温20℃左右。幼苗生长适温12~16℃。花芽、鳞芽分化期适温15~20℃,抽薹期为17~22℃。鳞茎膨大期要求20~25℃的晴朗天气,阴雨多湿会使蒜瓣散子,温度较低会使蒜头膨大缓慢形不成蒜球,温度过高会使蒜头膨大但植株易提前衰老。

大蒜喜湿怕旱,对土壤湿度要求很严格。播种至出苗前,土壤应湿润,这样,有利于迅速生根发芽。幼苗期土壤时干时湿,在蒜薹伸长期必须满足水分供应,在采薹前3~5天控制水分,采薹后应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蒜头膨大。收获前,节制供水,促进蒜头老熟。

大蒜的根系短浅,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含有机质多而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最适合它的生长,土壤的酸碱度最适值为pH值5.5~6.1。大蒜需肥又耐肥,除有机肥和氮、磷钾外,还需及时补施微量元素。

(2) 选地和整地

选肥沃、湿润、质地疏松的沙质壤土。播种前,耕耙平畦,同时施入厩肥或堆肥,一般每亩施2000~2500kg熟厩肥或5000kg左右堆肥。在距桑树30cm处按一定行距开3~4cm深的播种沟,沟内施入适当饼肥或磷肥,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kg或饼肥50~60kg。

(3) 播种时间

长江流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华北则应提前到9月上旬播种,但为了分批采收上市,可分期分批播种。

(4) 品种选择及其性状

建议采用早熟品种“二水早”。

① 株形紧凑 叶片基部与假茎之间角度小,叶片上部下披,株高70~90cm,总叶片数9~11叶,叶长50~60cm,宽1.8~2.4cm,假茎高24~40cm,粗1.2~1.4cm。

② 生育期短 抽薹早,从播种至抽薹90~110天。

③ 蒜头圆正 大小均匀,蒜皮淡紫红色,百蒜头重约1.3~1.5kg,质佳味浓,每个蒜头有6~8个瓣,蒜瓣短粗饱满,蒜薹翠绿鲜嫩,薹长6~70cm,粗0.5~0.7cm,百薹重1.1~1.9kg,蒜薹香味浓,品质好,粗细适中。

④ 独蒜多 该品种的最大特点是独蒜多,近年独蒜成了畅销贷,价昂贵,单价比大蒜高一倍多。

(5)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做好选种工作,要达到“五无”,即无虫、无病、无破损、无夹心、无弯曲瓣。最好从有5~7瓣的蒜头上选肥大形正、长3cm以上、横切面2cm以上的蒜瓣作种;如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时,则将大、中、小三级分开播种。一级、二级、三级蒜种百瓣重分别为500g、400g、300g。

种瓣从蒜头上掰下后,要将底部的木质化盘茎“底盖”剥除,然后放入水中浸1~2天,使种瓣吸足水分,以利发芽。

(6) 播种方法

播种时采用条播方法,行距按桑园畦宽而定,一般每行桑套种4~5行,行距25~30cm,株距5~7cm。具体种植密度可根据种用蒜瓣大小、种植目的适当放大或缩小。每亩蒜地用种量约150kg。然后将种瓣的背(即凸出的一面)按株距6cm朝一个方向排在行内,将蒜瓣播入土中1/3到1/2,排好后用细土把蒜瓣盖没,浇水后瓣尖稍露出土。

(7) 灌溉

为了促使早出苗,大蒜播种后到出苗前,如遇高温干旱,播种后要立即浇水,每2~3天浇水一次,一般要连续浇几次,直至基本齐苗。出苗后到入冬前,一般不再浇水,如果干旱无雨或少雨,仍然要结合追肥适当浇水。以采收蒜薹为目的者,开春后,要整修水沟,以便能及时排水。

(8) 中耕松土

出苗后到入冬前,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追肥。中耕、松土2次,第一次当苗有2~3片真叶时,第二次在5~6片真叶时,中耕深度5cm左右。此外,以采收蒜薹为目的者,开春后,做好清除杂草工作。

(9) 合理施肥

当苗有2~3片真叶时到5~6片真叶时,要追肥1~2次,每亩每次施尿素10~15kg。齐苗到采收前,需追肥3~4次淡水肥,具体追肥时期为:齐苗后追肥一次,叶片旺盛期追肥二次,最后一次追肥在采收前7~10天。以采收蒜薹为目的者,抽薹前严格控制水肥,清明前,追施一次速效肥,以提高蒜薹质量。至3月上旬和3月底各施一次肥料,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0~25kg,以促使抽薹和加速蒜瓣的生长发育。

(10) 病虫害防治

大蒜的主要害虫有蓟马、根蛆等,防治方法除强调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外,可用农药防治,自出苗至11月上旬之间喷施40%乐果12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2~3次,基本能控制危害。

(11) 采收

① 青蒜收获方法 9月播的青蒜,一般在清明前采收供应。每亩可产2500kg,收获时一次连根拔。

② 蒜薹的采收 长江流域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华北地区多在5月上中旬采收,采收要选晴天下午或阴天无露水情况下进行。收获方法是用刀从蒜薹下部第3叶处,将假茎划开,抽出蒜薹,每亩可产蒜薹200kg。5月上旬当蒜薹露出叶鞘,花苞略呈偏垂状时即可采收。采收要选晴天下午进行,因上午蒜薹容易折断。蒜薹采收过短、过长皆不适宜,一般在蒜薹下部第三片叶片下摘下。

③ 蒜头采收 蒜薹采收后20~25天,叶色呈灰绿,叶梢焦黄时就可采收蒜头。采收过早,蒜头嫩,水分多,瓤瓣易干瘪,采收过迟,蒜头易脱落在土中。采收时,先用铲挖松蒜头下部的泥土,然后拔蒜株。

大蒜忌连作,通常需相隔2~3年轮作一次,可与莴苣、豌豆等蔬菜、绿肥轮作,以防烂根、死苗。这样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改良土壤,培肥了桑树,稳定蚕桑生产。

6. 冬闲桑园套种香葱

香葱以食用嫩叶为主,是做菜、做鱼及做汤时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脱水蔬菜加工的主要品种。套种香葱的桑园一般采用宽窄行,中、低干桑的模式栽培,一般在宽行行间留下人行道,用于桑园和香葱的肥培、虫害管理,桑园其他的空白地方尽量间作香葱。春葱是上年12月上旬至翌年2月定植,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收。秋葱是10月上、中旬定植,2月初陆续上市。

(1) 特征特性

香葱株丛直立,一般株高45~55cm,开展度12~15cm,分蘖性中等,生长势旺,管状叶长40cm左右,横径0.6~0.8cm,绿色,葱白长8~10cm,横径0.7~0.9cm,鳞茎不膨大,近地葱白略粗,须根白色。早熟品种一般播种后60~80天采收,移栽后30天可陆续采收。

香葱性喜好凉,耐寒、耐热性较强,四季均可种植,发芽适温为13~20℃,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8~23℃,根系生长适宜地温14~18℃,在气温28℃以上生长速度慢。

香葱根系分布浅,需水量小,不耐干旱、不耐涝,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适宜空气湿度为60%~70%。对光照强度要求不高,要求中等光照强度,在强光照条件下组织容易老化,纤维增多,品质变差。

香葱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和浇水都方便的壤土和重壤土地块种植,不适宜在沙土地块种植,需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均衡供应,不能单一施用氮肥。水源、土壤、大气质量应符合无公害产地要求。

(2) 选种

选择抗病性强、长势旺、品质好、叶管长、先端尖、分蘖力强、抽薹率低,耐热、耐寒、产量高的香葱品种。一般宜选择本地品种。

(3) 整地施基肥

栽香葱之前,地要充分翻晒,尽量压低病虫基数。地块要精细整理和施足基肥。以每亩施腐熟厩肥(猪粪、鸡粪等)3000kg或膨化腐熟后的鸡粪1000kg以上,也可每亩用复合肥100kg。

根据桑园行距宽度和桑树行的长度,做成厢宽1.0~1.2m宽、20~30m长的畦,过宽不利于管理,过长不利于排水。低洼易涝的地块要做成高出地面15~20cm的高畦,四周有排水沟。

(4) 栽植方法

一般香葱采用9cm×12cm的株、行距栽植,每穴2株。栽的深度宜浅不宜深,密度宜密不宜稀。栽的深度不宜超过5cm,这样可增加葱白长度,提高产量和质量。如遇长期雨水,土壤易板结,如果栽植过深,底部根际通透性差,会造成生长不良,甚至葱白腐烂,若浅栽,虽发棵早,但根部青,商品性略差。秋葱和春葱定植后要用地膜覆盖。

(5) 灌溉

定植当天浇足定植水,移栽成活后土壤不能干旱,宜小水勤浇,移栽缓苗后控制浇水,中耕松土1~2次,以促进根系生长,以后一般12~15天浇水一次。春葱和秋葱可采用地膜覆盖,保水性能高,可适当少浇水。前提是必须保证桑园土壤一定湿润度,以提高香葱的生长速度与质量。

(6) 合理施肥

葱株活棵后应及时追肥,以薄水肥或每亩施尿素2.5kg作促分蘖肥。由于香葱根系分布较浅,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故不耐浓肥与旱、涝,肥水必须少施、勤施,一般12~15天追施1次,每次施尿素2.5~4.0kg或氯化钾2.0~2.5kg,采取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15~20天必须增加氮肥使用量,正常每亩用尿素4.5kg的同时喷施喷施宝、壮三秋、氨基酸肥等生化制剂,以促植株嫩绿。后期根部应培土1~2次。

(7) 病虫害防治

香葱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紫斑病、锈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棉铃虫、葱蓟马、潜叶蝇和蛴螬。在做好病虫害测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农艺、生物及化学措施,优选优用生物农药。移栽前每亩用90%晶体美曲膦酯1.5~2kg拌细土撒施。结合桑园病虫害防治与管理,这样可减少香葱病虫害的危害。

(8) 采收

一般栽种40~50天后株丛繁茂即可收获。采收前适量浇些水,采收时左手抓住葱茎下部稍用力往上提,右手用小锹轻轻一挖即可拔出香葱。

7. 冬季桑园间作马铃薯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均适宜马铃薯生长,其中以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的气候特别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可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优质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香甜可口。

在冬天气候温暖的地区如云南,可在桑园间作马铃薯,进入10月底绝大多数蚕户的蚕都已经上蔟,且气温下降,桑树生长处于停滞阶段。为了不影响来年桑园的春耕、施底肥和冬剪,要求在第二年2月底前收获马铃薯。马铃薯的生长时间从11月中旬到第二年2月底前,大约为100天左右。

(1) 特征特性

马铃薯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为地下及地上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地下部有根、匍匐茎和块茎。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cm。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个部分。块茎呈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

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马铃薯喜欢冷凉气候,块茎上芽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2~16℃,18~25℃时发芽迅速,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18℃,以不超过21℃为好,高于25℃时不利于块茎膨大,高温会使块茎停止生长。

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h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土壤黏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

(2) 选种

应选休眠期短、熟期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合当地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为了减少病害发生,建议选择无病、表皮光滑、端正、牙眼大,重50g左右的整个种球做种,可减轻腐烂引起缺苗。与切薯相比,有省工、齐苗快、根系发达及生长旺盛等优点。

(3) 整地施基肥

选择有排灌条件、水源充足、结构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交通便利的微酸性沙壤土桑园。在10月底,不再需求桑叶时,结合桑园中耕做好整地工作,清除桑园杂草,使用小型行耕机对桑地进行耕作,深度不少于30cm,让深层土壤暴露在太阳光下,晒半个月,增加土温、杀菌等。要求土块细碎,沟底平直。根据桑地桑树株行距的宽度确定马铃薯种植的行数,将地开成条沟。如桑树行间距为2.1m,可种马铃薯2~3行。

马铃薯需肥量较大,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施足基肥,增施钾肥。应将肥料总量的1/3~1/2作基肥,把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垃圾、草木灰、过磷酸钙及部分粪肥混合施入播种穴或沟内。同时在基肥中按使用说明,将锌硫磷、醋酸铜(或代森锌)与基肥、土壤混拌均匀后播种。

(4) 栽植方法

播种时应距离桑树主干20~30cm,深度以10~13cm为宜。薯芽向上,薯块不能直接与肥料接触。要距离种薯块5cm以上。按行间距40cm、行内株距30cm、两行的种球交错播种,不要成对,待植株长大后可起到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5) 浇水盖地膜

栽好后浇足水,再盖地膜。块茎膨大期最适宜的土温是16~18℃,盖地膜的好处有: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能提高产量;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浇水的次数,减少劳动量。

(6) 中耕覆土

一般中耕、除草和培土同时进行。薯芋类块茎膨大要求疏松透气的土层,中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农谚说“洋芋产量好,培土不可少”,培土对马铃薯的增产尤其重要,在茎基部形成疏松土层,可使茎部没入土下的节数增多,产生较多的匍匐枝,为块茎的形成创造条件。在苗期进行浅培土一次,在植株封行前进行大培土,加厚土层,形成高垄,避免已形成的块茎暴露而变绿,影响品质。

(7) 浇水追肥

马铃薯水分管理应掌握前期足水、中期少水、后期湿润的原则。施肥按照施足基肥、适时补充追肥、适当根外追肥的原则。马铃薯需水少,可结合追肥进行浇水,花蕾期要保持土壤潮湿。幼苗期可用尿素0.2%水溶液每周一次连续追肥浇水2次。以后改用氮钾含量高的复合肥0.3%左右水溶液进行浇施,每周一次,若植株徒长,则相应地延长浇水时间,减少施肥量。马铃薯对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要求较大,为了提高品质,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可用通用型叶面肥3kg/hm2喷施。在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注意清理排水沟,保证薯田无积水。

(8)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软腐病等。

青枯病、晚疫病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发病时及时拔出病株,选用46.1%可杀得三千水分散颗粒1500倍(可杀得三千作为一种铜制剂可以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及叶面肥进行混用。杀菌谱广,提供对细菌性及绝大多数真菌性病害的全面保护。不污染叶面及果面。刺激作物生长,增加果皮弹性,减少裂果。温度高于35℃时严禁使用,霜冻天气或过度潮湿条件下慎用。严禁使用pH值低于6.5或高于9的水来配制药液。)、62.5%精甲·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喷雾进行防治。早疫病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10%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喷雾。病毒病防治可采用20%病毒A(主要成分盐酸吗啉胍和乙酸铜)可湿粉800倍、1.5%植病灵1000倍防治,同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树势,并防治蚜虫、飞虱,避免再次侵染传播。

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蝼蛄、白粉虱、斑潜蝇、红蜘蛛、鳞翅目幼虫如斜纹夜蛾等。蚜虫、白粉虱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10%烯啶虫胺水剂1500倍喷雾、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可选用40%锌硫磷2000倍灌根。斑潜蝇、鳞翅目幼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5%毒死蜱乳油1000倍防治。

(9) 收获

马铃薯成熟的标志是马铃薯块茎充分长大,地上部分植株停止生长,大部分茎叶由绿色转变为淡黄色,1/3左右下部脚叶枯黄脱落时,块茎发硬、颜色变深,连接块茎的匍匐枝易脱落,此时可以采收。收获时注意用锄头挖收薯块,并进行晾干、分级出售。

8. 冬季桑园间作早甘蓝

(1) 特征特性

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座叶,内短缩茎着生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有粉状蜡质,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抗旱能力强。花为总状花序,异花授粉,甘蓝所有的变种和品种之间相互杂交。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红褐或黑褐色,千粒重4g左右。

① 温度 甘蓝喜温和气候,能抗严霜和较耐高温。结球期适宜的温度为15~20°C,但适应温度范围为7~25°C,有些能在一定的生长期忍耐严重冰冻。幼苗能忍耐-15°C低温和35°C的高温。

② 湿度 甘蓝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润,若土壤干旱会影响结球,降低产量。

③ 光照 甘蓝为长日性作物,对光强适应性较宽,光饱和点为30000~40000lx。

④ 肥料 甘蓝为喜肥和耐用肥作物,吸肥量较多,在幼苗期和莲座期需氮肥较多,结球期需磷、钾肥较多,全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4。每生产1000kg叶球,需吸收氮4.1~4.8kg、磷0.12~0.13kg、钾4.9~5.4kg。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磷、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丰产性好的春丰、争春、8398等早熟春甘蓝品种。

① 春丰主要性状 春丰甘蓝为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丰产、耐寒、冬性强(露地越冬不易抽薹)、品质优、整齐度好等特点。春丰甘蓝成熟期一致,球形美观,商品性好。株型中等,开展度70cm左右,外叶12片左右,叶色灰绿,蜡粉中等。叶球桃形(胖尖),结球紧实,单球重1.2~1.5kg,每亩产3000~4000kg,晚收1周无裂球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11月下旬到12月初定植。

② 争春主要性状 植株开展度60cm左右,外叶8~11片,叶球圆球形,纵径17.4cm,横径16.8cm,球内中心柱长7.4cm,中心柱宽2.8cm,叶球紧实度0.57,单球重1.5kg。早熟,不易未熟抽薹,越冬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15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4月底~5月中收获。亩平均产量约3000kg。

③ 8398主要性状 为早熟春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40~50cm,叶色浅绿,蜡粉较少。叶球圆球形,紧实度0.54~0.60,中心柱长低于球高一半。冬性强,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未发现未熟抽薹及“干烧心病”。从定植到成熟50天左右,平均单球重0.8~1.0kg。一般亩产3000~4000kg。

(3) 育苗

① 育苗时间 长江中下游地区,10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温室内播种育苗。

② 苗床准备 育苗床要求土壤精细,畦面平整,播前浇足底水。

③ 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出芽率可用50~55℃温水浸种15min,然后自然冷却浸种3h左右,捞出甩干置于22~24℃条件下催芽,注意保持湿度,一般36h出芽,待80%种子出芽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种3~8g。

④ 播种后苗期管理 撒种后上覆细土1cm。畦面铺麦秆等覆盖物,播种后要浇水,3天内必须使土壤保持较充足的水分,以利齐苗。出苗后约20天左右,当甘蓝长出2~3片真叶时可分苗,将苗分至营养钵内,分苗栽植深度与原栽植深度相同,将营养钵移至畦内。分苗后立即浇水,4~5天畦内温度白天15~20℃,夜间不低于8℃。之后降低温度,白天保持15℃,夜间保持8~10℃,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徒长。当幼苗茎粗达0.5cm以上时,应尽量保持温度在15℃以上以免通过春化阶段,出现未熟抽薹现象。分苗25~30天后定植。一般于11月中下旬定植,当甘蓝苗长出8~10片真叶,叶色浓绿时即为壮苗,此时为定植最佳期。定植前7~10天要通风降温锻炼秧苗,白天10~15℃,夜间8℃,起苗前要灌水。(甘蓝属于植株春化作物,当幼苗长到7片真叶左右、叶宽5cm以上、茎粗0.6cm左右时,遇到0~15℃的低温,经过50~90天,就能通过春化条件发生“未熟抽薹”现象。特别是在0~4℃的低温条件下,更容易通过春化而发生“未熟抽薹”。苗子愈大、生长愈旺,抽薹的可能性愈大。)

(4) 整地施基肥

选用通风透光好的中、低干桑园间作甘蓝。当耕层土壤化冻15cm时顶浆起垄,先用犁深翻两遍,耙细土块,同时每亩间作桑园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然后起畦宽1.35m,高18cm的垄。整地要求翻、耙、起、压连续作业,达到栽植状态。作畦要求深沟高畦,便于排灌。

(5) 定植移栽

11月上旬定植,宜选晴天带土定植,尽量少伤根。每畦桑行中间种2~3行,株距40cm,套种用种量30g/亩。包心菜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所以冬季桑园套种包心菜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争取翌年清明前后开始采收。

栽苗(苗要栽得稍低些,防止扣膜时压断秧苗),株距为40cm,随之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比例为3∶1∶4)、盖土,然后用地膜覆盖。甘蓝幼苗覆盖后不引出来,冬季不浇水。要密切观察气温上升情况,及时引苗出膜。约在三月中下旬将幼苗引出地膜,压土,地膜不撤可保墒提温。

(6) 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灌水(轻浇1~2次缓苗水),然后就控制灌水15~20天,以蹲苗。莲座末期开始结球时要灌水,根据天气情况水分不可缺少,地面见干时就应灌水;抱心期根据土壤的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莲座期又称中撒盘、大撒盘。是结球叶菜生长的一个重要物候期。是指在包菜长出八片真叶到开始包心这段时间,从团棵到卷心这一段时期,叶片呈莲座状。直到叶丛的中心叶片出现抱合生长为止。)

定植成活后追施稀粪水一次,冬季不宜过分促进发棵,开春后2~3月应及时中耕,追施重肥2~3次,以促发棵提早包心,并随水每亩冲施碳胺100kg。

在莲座期应该喷施瑞培钙,这样可以防治“干烧心”。(“干烧心”是由于植株体内钙代谢失调和钙缺乏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甘蓝莲座期以及结球期,一般外叶无明显症状,但心叶叶缘出现半透明水浸状,随后叶缘褐变干枯,呈干纸状,该病害在甘蓝贮藏期间,会进一步发展,甚至腐烂。)

在包心期可以喷施瑞培硼,可以促进包心紧实;生长期培土及除草2~3次。结球期温度不能过高,控制在20~25℃。

(7) 收获

当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及时收获。对结球不整齐的地块分期收获。外叶可埋青翻入土中,可增加桑园的肥力。

9. 冬季桑园间作洋葱

洋葱是一种耐运输、耐贮藏的常用蔬菜,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质鳞茎,有特殊的香辣味,能增进食欲,可治疗多种疾病。不仅耐贮藏,也可脱水加工成出口蔬菜。

冬季桑园间作洋葱,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桑树落叶后的日照条件。桑树扎根于深土层,洋葱根系较浅,能使上土层养分得到吸收。洋葱具有“株矮、叶疏、根盘小”的特点,间作作物与桑树土壤没有明显竞争,加之水肥管理的增强,间作对桑树有利无害。

(1) 特征特性

在营养生长期,要求凉爽的气温,中等强度的光照,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较低的空气湿度,较高的土壤湿度,并表现出耐寒、喜湿、喜肥的特点,不耐高温、强光、干旱和贫瘠。高温长日照时进入休眠期。

(2) 育苗

选用高产早熟品种。

① 播种期 播种期的选择根据当地的温度、光照和选用品种的熟性而定。洋葱对温度和光照都比较敏感。因此,秋播对播种期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培育有一定粗壮程度的健壮秧苗,又要防止秧苗冬前生长发育过大,通过春化阶段,到第二年春季出现先期抽薹。一般在9月上、中旬为宜,掌握苗龄50~60天为宜。

② 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近年来没有种过葱蒜类作物的田块,以中性壤土为宜。

苗床地基肥施量不宜过多,避免秧苗生长过旺,一般每100m2苗床施有机肥300kg,过磷酸钙5~10kg。耕耙2~3次,把基肥和土壤充分掺拌均匀,耕地深度15cm左右。然后耙平耕细,做成宽1.5~1.6m,长7~10m的畦,即可播种育苗。

③ 浸种催芽 为了加快出苗,可进行浸种催芽,浸种是用凉水浸种12h,捞出晾干至种子不黏结时播种;催芽是浸种后再放在18~25℃的温度下催芽,每天清洗种子一次,直至露芽时即可播种。

④ 播种方法有两种 条播和撒播。

条播:先在苗床畦面上开9~10cm间距的小沟,沟深1.5~2cm,播籽后用笤帚横扫覆土,再用脚力将播种沟的土踩实,随即浇水。

撒播:先在苗床浇足底水,渗透后撒细土一薄层,再撒播种子,然后再覆土1.5cm。

⑤ 播种量 播种量的多少与秧苗的健壮和先抽薹也有关系,密度太高,秧苗细弱,密度太稀,秧苗生长过粗,容易抽薹。一般每100m2的苗床面积播种子600~700g。苗床面积与栽植大田的比例,一般为1∶20~1∶15。

⑥ 苗期管理 播种后一定要保持苗床湿润,防止土面板结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要等到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后,才可以适当控制浇水。当幼茎长出约4~6cm,形成弓状,称为“拉弓”;从子叶出土到胚茎伸直,称为“伸腰”。一般在播种前浇足底水的,播种后就不需要浇水,直到“拉弓”的“伸腰”时再及时浇水,这样才能确保全苗。播种前底水不足或未浇水的,一般在播种后到小苗出土这期间要浇水2~3次。幼苗期再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促进幼苗生长。施肥量为每亩氮素化肥10~15kg,或腐熟人粪尿1000~1300kg。幼苗发出1~2片真叶时,要及时除草,并进行间苗,撒播的保持苗距约3~4cm,条播的约3cm左右。

(3) 桑园整地施基肥

洋葱根系浅,吸收能力弱,所以耕地不宜深,但要求精细。秋蚕采叶结束,即抓紧整地,争取早种。耕深15~20cm左右。耕地后即行耙平碎土做畦,畦的大小根据各地的气候和桑园地块的灌排条件而定,还应根据桑树行间宽度决定畦的宽度。

栽植前结合耕地施好基肥,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基肥种类不同而决定。一般亩施有机肥约5000~6000kg,用三元复合肥40kg作底肥。使用基肥,采取普遍撒施的方法,然后在耕地时将其充分搅和耙匀,使土壤与肥料均匀混合。

(4) 定植移栽

洋葱实行沟、穴栽植。

① 分级选苗 定植时要选取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大小均匀的幼苗;淘汰徒长苗、矮化苗、病苗、分枝苗,生长过大过小的苗。并按幼苗的高度和粗度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苗高15cm左右,粗0.8cm;二级苗高12cm,粗0.7cm左右;三级苗高10cm左右,粗0.6cm左右。分级后可以把同样大小的苗栽种在一起,以便进行分类管理,促使田间生长一致。

② 定植密度 洋葱植株直立,合理密植增产效果显著,是洋葱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行距保持在15~18cm,株距10~13cm,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和幼苗的大小来确定定植的密度,一般早熟品种宜密,土壤肥力差宜密,大苗宜稀。

③ 定植时间 秋季栽植的时间以栽植后能使根系恢复生长,而不使植株生长进行越冬为宜。过早定植,植株开始生长,越冬苗过大,第二年容易发生先期抽薹现象;过迟定植,根系尚未恢复生长,易受冻害。一般以严寒到来之前30~40天定植为宜。

④ 定植方法 定植时不要使根系损伤太多,定植深度以1cm左右为度。如过深,鳞茎全部生长在土中,容易产生畸形。过浅,鳞茎膨大后露出土面过多,可能引起形裂,影响品质。

(5) 栽植后的田间管理

① 灌溉 洋葱定植后约20天进入缓苗期,由于定植时气温较低,因此不能大量浇水,浇水过多会降低地温,使幼棵苗生长缓慢。同时刚定植幼苗新根尚未萌发,又不能缺水。所以,这个阶段对洋葱的浇水以次数多为宜,每次浇水的数量少为宜,一般掌握的原则是不使秧苗萎蔫,不使地面干燥,这样才能使幼苗迅速发根成活。

秋栽洋葱秧苗成活后即进入越冬期,要保证定植的洋葱苗安全越冬,就要适时浇越冬水。越冬后返青,进入茎叶生长期,这个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既要浇水,促进生长,又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控制浇水的方法叫“蹲苗”,蹲苗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性质和定植后生长状况来掌握,一般条件下,蹲苗15天左右。当葱秧苗外叶深绿,蜡质增多,叶肉变厚,心叶颜色变深时,即结束蹲苗开始浇水。随着气温的升高,还要重视旱时浇水,以后一般每隔8~9天浇一次水,使土壤见干见湿,达到促进植株生长,防止植株徒长的目的。采收前7~8天要停止浇水。

② 施肥 洋葱对肥料的要求,每亩需氮13~15kg、磷8~10kg、钾10~12kg。

洋葱定植后至缓苗前一般不追肥,越冬后结合浇越冬水,每亩施人畜粪1000~1300kg,封冻前,用腐熟的畜禽粪、碎糠、叶一盖根压垄,以供洋葱抗寒越冬。

春期要适时酌情追肥,前期亩施草木灰100kg,以防病壮棵。返青时结合浇返青水,再施一次返青肥。在葱头开始进入膨大期,亩施尿素15kg或碳铵40kg,以促使葱头快速膨大,提升品级。

③ 中耕松土 疏松土壤对洋葱根系的发育和鳞茎的膨大都有利,活苗后松土保墒。一般苗期要进行3~4次,结合每次浇水后进行;春期要适时松土除草,茎叶生长期进行2~3次,到植株封垄后要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cm左右为宜,定植株处要浅,远离植株的地方要深。

④ 除薹 对于早期抽薹的洋葱,在花球形成前,从花苞的下部剪除,或从花薹尖端分开,从上而下一撕两片,防止开花消耗养分,促使侧芽生长,形成较充实的鳞茎,同时适时喷洒地果壮蒂灵。实践证明,对于先期抽薹的植株,采取除薹措施后,仍可获得一定的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洋葱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紫斑病、灰霉病等。发病时可用代森锌、25%瑞毒霉或75%百菌清600倍,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两到三次。

常见的害虫有葱蝇、蓟马等,可用50%锌硫磷和48%毒死蜱进行防治。

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细心观察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发现病虫危害,要及时购药防治,采取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洋葱秧苗的健康生长,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7) 采收及贮藏

为了防止抽薹,延长贮藏,可用青鲜素的0.25%水溶液在收获前两周喷到叶子上,这样处理可使洋葱贮藏到次年3~4月仍不抽薹。注意处理过的洋葱不能留种,只能食用。

洋葱采收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过早,鳞茎未完全成熟,含水量较高,产量低,不耐贮藏;过迟叶部全部枯死,容易熟烂。当洋葱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开始变黄,假茎变软并开始倒伏;鳞茎停止膨大,外皮革质,进入休眠阶段时,标志着鳞茎已经成熟,就应及时收获。一般情况下可贮藏5~6个月。

洋葱采收后要在田间晾晒2~3天。但不能暴晒过度。直接上市的可削去根部,并在鳞茎上部假茎处剪断,即可装筐出售。如需贮藏的洋葱,则不去茎叶,当叶片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可把茎叶编成辫子,悬挂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称为挂葱,或者袋筐贮藏。

(8) 间作期间桑园管理

间作前对桑条要超前修剪和捆束,以利田间管理。

桑园间作,要以桑为主,保证桑园正常进行常规管理。防治桑、菜病虫害时,施药以不影响养蚕用叶为前提。桑园间作亩消耗有机质1000kg,纯氮肥23kg、P2O5(五氧化二磷)8kg、K2O(氧化钾)12kg,要重视增加肥料投入。

10. 冬季桑园间作菠菜

(1) 特征特性

菠菜为一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柔嫩多水分。幼根带红色。叶互生;基部叶和茎下部叶较大;茎上部叶渐次变小,戟形菠菜或三角状卵形。

菠菜主根发达,肉质根红色,味甜可食。根群主要分布在25~30cm的土壤表层。叶簇生,抽薹前叶柄着生于短缩茎盘上,呈莲座状,深绿色。单性花雌雄异株,两性比约为1∶1,偶尔也有雌雄同株的。雄花呈穗状或圆锥花序,雌花簇生于叶腋。胞果,每果含一粒种子,果壳坚硬、革质。按果实外苞片的构造可分为有刺种和无刺种两个类型。菠菜属耐寒性蔬菜,长日照植物。

生长过程中需水较多,土壤有效含水量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时生长旺盛。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对氮肥需求较多,磷肥、钾肥次之。春秋两季均可播种。而以秋播为主,生长期约60天。中国北方也有冬季播种、来春收获的,俗称埋头菠菜。条播或撒播均可。

菠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蝇等。

菠菜是耐寒不耐热的蔬菜,气温超过25℃即生长不良,品质较差,菠菜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越冬蔬菜,也是南北各地春、秋、冬季的重要蔬菜之一。

(2) 播种时间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晚秋蚕期结束后即立即播种种菠菜,在霜降至立冬前即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为佳。

(3) 播种量

一般亩用种量4.5~5.5kg,注意密度不宜过高。

(4) 整地施基肥

选择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排灌条件良好、微酸性壤土较好,pH值保持在5.5~7。整地时施足基肥、做高畦。畦宽视桑树行间距离而定,要距离桑树30cm。将桑园行间土壤用耙耙碎,在土壤较干时,耙深3.0cm左右,即可播种,土壤以碎块土为佳。若土壤较潮湿,只需划耙浅层,不要碎土。

施基肥必须坚持速效肥与迟效肥相结合,每亩施碳酸氢铵30kg、过磷酸钙25kg或复合肥20kg。注意播种前一天下午傍晚后下肥,夜晚露水较大,第二天种最佳。

(5) 桑园管理

11月上中旬对桑树枝条进行束枝、修剪,修去枯拳、剪去弱小枝条,不仅利于夹种菠菜管理操作,而且有利于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园产叶量。

(6)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将菠菜种晒一天,然后把种子摊在水泥地上用脚来回搓,搓破表皮即可,以利种子萌发,这样菠菜一星期后即可出苗。

(7) 播种方法

选种宜选用冬性强、抽薹迟、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畦面浇足底水后播种,满田撒播,播种后用脚踩踏。注意不可犁耕,否则种时易成堆;同时又不可不耕,否则种不下去。可用齿耙轻耙表土,使种子播入土,畦面再盖一层草木灰。

分批播种,分批施肥。可间隔5天左右播种,用脚踩踏后,利于出齐,再浇施薄水粪,可分批收获。

(8) 除草松土

菠菜发芽出土后,要进行一次浅锄松土,以起到除草保墒作用。

(9) 水肥管理

播后土壤保持湿润。3~4片真叶时,适当控水以利越冬。并酌情追肥。根据苗情和天气追施水肥,以腐熟人粪尿为主。菠菜长出6片真叶后,叶数和叶重同时迅速增加,须多浇水追肥,7天左右浇一次水,半个月左右施一次肥,促使叶片肥厚,提高产量。一般全生长期共追肥4~5次。追肥应掌握:天热宜稀,天冷宜浓;前期宜稀,后期宜浓的原则,应在春暖前选晴天施足肥料,以免早期抽薹,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施用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或复合肥,最适比例为3∶2。这样菠菜就会有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叶片,很有卖相、商品性好。

(10) 防冻

霜冻和冰雪天气应覆盖塑膜和遮阳网保温,可小拱棚覆盖。

(11) 采收

菠菜采收的迟早与产量、品质有密切关系,一般苗高10cm以上即可分批采收。菠菜株高25~35cm左右为采收适期。一般播种后40~50天左右可采收,采收时要去掉黄叶、枯叶、病叶,然后出售。此时收获品质较好,既符合加工要求,又符合市场鲜销需要。过大卖不了好价钱,商品性较差,过小又产量不高。所以适时采收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冬至前后价格较高。可分批采收,利用时间差,赚取价格差,获得更高收益。一般而言,2月底就要收获离田,离田的菠菜要不抽薹、无黄叶。桑园间作菠菜产量一般亩产1000kg左右。

11. 冬季桑园间作豌豆

10月中旬播种,每畦桑行中间播1~2行,株距40cm,套种用种量5kg/亩,品种采用“中豌2号”、“中豌4号”等非蔓生种,4~5月采收青荚。

(1) 特征特性

豌豆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红色,结荚果,种子略作球形。嫩荚和种子供食用。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实成熟后又可磨成豌豆面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圆润鲜绿,十分好看,也常被用来作为配菜,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进食欲。

温度 豌豆喜冷冻湿润气候,耐寒,不耐热,幼苗能耐5℃低温,生长期适温12~16℃,结荚期适温15~20℃,超过25℃,则受精率低、结荚少、产量低。(www.xing528.com)

光照 豌豆是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品种延长光照能提早开花,缩短光照则延长开花。在短日照条件下分枝较多,节间缩短托叶变形。

水分 豌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种子膨胀和发芽时需吸收种子自身重量100%~120%的水分,低于临界含水量50%时种子不萌发。在生长发育后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生长繁茂,荚大粒饱。如遇干旱会严重减产。在籽粒成熟期间。如遇低温多雨天气,也会晚熟而影响产量。

土壤 豌豆对土壤要求虽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垦地均可栽植,但以疏松含有机质较高的中性(pH值为6.5~7.5)土壤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发育,土壤酸度低于pH值为5.5时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应加施石灰改良。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湿,播种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烂根,花期干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荚或瘪荚。

(2) 播种时间、播种量

10月中旬播种,用种量5kg/亩。

(3) 品种选择

选早熟高产优质、矮生直立、适合间套种。适应地区广,抗逆性强,生育期需大于0℃积温仅1400~1500℃,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也能种植。耐寒、耐旱、耐肥,抗根腐病、菌核病、白粉病的品种。如“中豌2号”、“中豌4号”等非蔓生、矮生豌豆品种,不需要搭架栽培。

① 中豌2号品种性状 株高50~60cm,茎叶深绿色、白花,硬荚。单株有荚果6~8个,有分枝的单株荚果可达10~20个以上。荚长8~11cm,荚宽1.5cm,单荚含豆粒6~8粒,最多的达11粒。成熟的干籽粒为绿色,椭圆微皱,单株粒重高者达39.3g。百粒重28g左右,属大粒品种。嫩豆深绿色,百粒鲜重56g左右。1kg约有青豆荚160~200个,单个青豆荚重5~6.3g。

早熟。在华北地区从出苗至种子成熟70天左右,从出苗至采收青豆荚55天左右。北京地区于3月中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5月上旬开花,5月25日前后可陆续采收青豆荚。浙江、湖北于11月下旬冬播,翌年5月下旬可达籽粒成熟。

产量高,品质好,该品种耐肥性强,在肥沃的土壤上生长尤好,亩产干籽粒可达200kg以上,在一般肥力的土壤上亩产干籽粒150~175kg或亩产青豆750kg左右。

② 中豌4号品种性状 株高55cm左右,茎叶浅绿色,白花,硬荚,单株有荚果6~8个。冬播有分枝的单株荚果可达10~20个,高者达42个,荚长7~8cm,荚宽1.2cm,单荚有豆粒6~7粒,成熟的干籽粒黄白色,圆形,光滑,单株粒重高者达17g,百粒重23g左右,属中粒品种。嫩豆浅绿色、百粒鲜重45g左右,1kg中约有青豆荚240~260个,单个青豆荚重3.8~4.2g。

早熟。华北地区从出苗至种子成熟65天左右,从出苗至采收青豆荚50天左右。北京地区于3月上、中旬播种,4月初出苗,5月初开花,从开花至豆粒鼓饱约17天左右,5月20日前后可陆续采收,青豆荚比中豌2号提早4~5天上市。种子成熟期约早于中豌2号5~6天。中豌4号在广东汕头地区从10月下旬起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但以11月上旬为宜。从播种至种子成熟约90天;采收青豆荚只需75天。比当地其他老品种早熟15~20天,并可在春雨到来之前收完,能避免遇雨沤荚发芽的损失。由于生育期短,成熟早,在四川成都地区,除冬播春收外,也可春播夏收,秋播冬收。

豌豆在土壤中等肥力及良好管理条件下,亩产干籽粒150~200kg或亩产青豆荚500~600kg。中豌4号试验最高亩产青豆荚767.9kg,成熟的籽粒含粗蛋白质约占绝对干物质的24.9%,嫩豆约占27.2%。种皮较薄,品质中上。

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早熟性好,盛花早,花期集中,结荚整齐,灌浆鼓粒快,青荚上市早;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耐寒,较抗旱,后期较抗白粉病,稳产性好;株形紧凑,适与其他作物间套种。由于成熟早,有利于后作物的安排。

(4)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选择粒大、饱满、均匀、无病虫、无虫蛀、无霉变的优质良种。播前晒种1~2天,可提高出苗率,并用多菌灵、拌种宝或根瘤菌按剂量要求进行拌种处理。

(5) 整地施基肥

选择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沙质或沙壤土。最好做到田平土细。南北向开畦,要作深沟高畦,一般畦高20~25cm,畦宽80~90cm,沟宽和沟深20~30cm。三沟配套,保证排水畅通。施足底肥,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000kg、复合肥20~30kg、磷肥30~40kg、钾肥10kg作底肥。

(6) 播种方法

采取穴播,每畦桑行中间播1~2行,株距30~40cm。每穴2~3粒,覆土厚2~3cm。

(7) 田间管理

① 施肥 豌豆种子蛋白质含量较高,生长期需供应较多的氮素。从出苗到始花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到开花末期达到99%。种豌豆前一定要一次性施足基肥,否则出苗后施化肥则易“烧”苗,浇粪肥容易黄叶。豌豆的施肥以充足的有机基肥为主,重施磷钾肥料。苗期生长期间可据苗情酌情施追肥,可追施少量速氮肥,以利诱发根瘤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花荚期喷施磷及硼、锰、铜微量元素肥料,增产效果显著。

② 中耕除草 苗高3cm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1~2株。豌豆苗期生长缓慢易受草荒,应及早松土灭草保墒,提高地温,促进生长。要勤中耕,冬季最冷前要深中耕一次,在根部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固氮根瘤菌的繁殖,并可提高植株抗寒能力。一般株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株高10~15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后期应进行一次人工拔杂草。

③ 浇水 豌豆耐旱性差,播种后如遇干旱须及时浇灌,以利种子发芽和出苗。出苗后应保持土壤干燥,防止过湿烂根,并可促进根系深扎。在冬季来临前应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幼苗长势过旺,结合中耕培土护根。在生长期间应注意浇灌,保持土壤湿润。特别在开花结荚期植株对水分特别敏感,需水较多,应适时浇水2~3次,遇旱时要及时浇水,浇后铲地保墒。豌豆也不耐涝,雨多时应及时排出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落花落荚。

④ 防治病虫害 豌豆常见的病害有豌豆锈病、豌豆褐斑病等。出现锈病发病初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每亩药液用量100kg,隔10天喷1次,可喷2次。

豌豆常见的虫害有潜叶蝇、豌豆蚜、豌豆象。豌豆蚜用1.5%乐果粉剂,每亩药粉用量1.5~2kg,掺和草糠1.5~2kg进行田间喷撒。豌豆象可采取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熏蒸、开水烫种等方法处理,也可田间喷洒进行防治。

(8) 收获

收获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少炸荚落粒损失,可分次采收。食青豆粒为主的和制罐头用的,在荚果充分膨大而柔嫩时,豆粒已达70%饱满,豆荚刚要开始转色时采收最好。收获的豌豆荚果晒干脱粒后,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经药剂熏蒸或烫种后入库贮藏。

12. 冬季桑园间作花椰菜

花椰菜(又称花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叶子宽大,基部钝形,边缘呈波状,平滑无毛,开黄白色花的一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根上生叶,叶上长主茎及支茎,茎上长满小颗粒组成花状,花呈肉质块状,整体很像一个大花朵,色白美观。花椰菜肉质细嫩,味甘鲜美,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

(1) 特征特性

花椰菜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适于育苗移栽。种子发芽适温15~18℃,营养生长适温为20~25℃,促进花球分化的温度为10~15℃。0℃以下易受冻害,25℃以上形成花球困难。叶丛生长与抽薹开花要求温暖,适合温度为20~25℃。花球形成要经过低温春化阶段。

花椰菜对光照条件要求不是很高,而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既不耐涝,又不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但以有机质高、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最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5.5~6.6,耐盐性强,在含盐量为0.3%~0.5%的土壤上仍能正常生长。

(2) 品种选择

花椰菜品种应选择早熟抗寒的日本雪山品种为宜。日本雪山品种株型整齐,生长势强。叶片和叶柄有蜡粉,花柄短缩紧凑,花球雪白,鲜嫩,球紧实,商品价值高。较抗黑腐病和黑斑病。单球重1.5~2.5kg。一般亩产2000kg左右,高产可达3000kg。施足底肥,定植后70~80天开始收获。

(3) 育苗

花椰菜种子应在10月上中旬育苗,一般采用温室或阳畦育苗,育苗畦要选择地势较高、能灌能排、防雨涝的地块。按土肥比1∶1配制苗床土,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粪,土、粪过筛后掺匀,消毒,用40%甲醛3000~4500mL/hm2兑水375kg/hm2,搅匀后喷到土中,再用薄膜覆盖,闷5~7天后将土摊开,待药剂散尽后使用,充分整平、耙细苗床,畦面中间高两边低防渍水,做到上虚下实,做成1.2~1.5m的低床待播。

采用撒播,每平方米畦面用种2~3g,掺进干细土500g拌匀撒播,这种方法出苗均匀,播后再撒0.5cm厚的细土盖种,浇湿畦面,有利出苗。出苗后5~6天看天气情况浇一次水,防干旱,适当控制水分,土面不干不浇。但不能控水过干,否则易产生“小老苗”。定植前一天浇一次水。

出苗前保持15~17℃,出苗后要降至8~10℃,保持3~4天;以后晴天白天保持在12~15℃,夜间保持在10~12℃。当达到真叶一叶一心时,进行分苗,移栽到营养土方内,土方8cm×8cm。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定植。

(4) 整地施基肥

12月下旬清园,及时耙平土壤,准备定植花椰菜。花椰菜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应选择灌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块。需施足底肥,若肥料不足,植株体小,花球也小。施磷肥能促进花球形成,缺钾肥易发生黑心病,所以施肥要农家肥、化肥结合,氮、磷、钾肥配合。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kg,尿素10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5kg,硼铝微肥2~3kg,深耕整平,做成宽1m的平畦。

(5) 定植

12月底元月初定植。当苗龄25~30天,有5~6片真叶,即可定植。种后浇定植水,提高成活率。定植要求带完好土坨,少伤根,缓苗时间短,有利植株生长。定植苗龄不宜过大,否则易使植株老化,定植后缓苗慢。

定植株行距根据桑园行宽而定,株距40cm左右,然后搭拱棚覆盖塑料布。

(6) 田间管理

花椰菜既不耐涝,又不耐旱,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湿度70%~80%。在花球生长之前,要求有一个健壮、较大的营养体,才能结出大的花球,如果叶丛太小或植株徒长,必将影响花球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要加强定植后的田间水肥管理,特别是要掌握好蹲苗技术。不宜长蹲苗。(蹲苗1周左右。蹲苗的次数和时间应考虑到品种、植株状况和土壤墒情等多种因素,一般进行1~2次。)花椰菜苗期和花球形成期需充足的氮肥,以及一定量的磷、钾肥和必要的钙硼等微量元素,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根据生育进程和生长状况追肥。为达到高产需追肥4次。

第一次,追提苗肥,定植后5~6天菜苗返青要及时施肥提苗,埋施尿素150kg/hm2、磷肥225~270kg/hm2,依土壤干湿状况再浇缓苗水;待地表而稍干时,进行中耕松土,连续松土2~3次,先浅后深,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结合中耕适当给植株培土,以防止后期植株倒伏。

第二次,于定植后15天施氯化钾或硫酸钾亩施5kg、尿素15kg、磷肥20kg。

第三次于莲座期浇水追肥,埋施三元复合肥50kg。如果此时期缺肥,会造成营养体生长不良,花球早出而且易散球。

第四次于花球初现,花椰菜内层叶色较淡时,埋施尿素25kg。生长盛期尤其花球形成期,若遇干旱需及时浇水。土壤见干见湿,3~5天浇一次水。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以促进肥效发挥作用。初花期至采收期,应注意生长后期追肥,以防脱肥而影响产量,在花球膨大中后期可喷0.1%~0.5%的硼砂,3~5天喷1次,共喷3次。试验证明:在花椰菜叶簇期、莲座期和花球膨大期各喷施硼肥1次,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植株生长健壮,花球紧实,色白,商品性好。

花椰菜结球盛期,在花球直径约5cm时折断外叶,用中下部的叶片覆盖花球或束内叶以保花球洁白,以隔挡污染,免阳光曝晒、雨水冲刷,提高花椰菜商品价值。

(7) 遮盖防冻

12月至明年1月间有霜雪,花菜花球易受冻害,必须采用遮阳网等覆盖物进行覆盖防冻害,并视天气情况揭盖。

(8) 病虫害防治

花椰菜病害主要是黑腐病,病征为薄层菌黏感。苗期受害时子叶出现水浸状,逐渐变褐、枯萎并蔓延至真叶,叶脉呈长短不齐的小条斑;成熟期发病重,多危害叶片,且从叶缘向内扩散,形成“V”形黄褐色病斑,然后叶脉变黑,叶缘出现黑色腐烂,边缘产生黄色晕圈,并扩散至茎、根部,导致茎、根部维管束变黑,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严重时菜株枯死。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种子用50%温水浸种20min消毒,或选用72%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200mg/kg,每隔5~7天交替喷雾,连续操作3~4次,可有效预防黑腐病。

虫害防治:苗期虫害主要是黄条跳甲、菜青虫、蚜虫、甘蓝夜蛾等,可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每隔5~7天交替喷雾,连续操作3~4次;或用48%乐斯本1000倍液,每隔5~7天交替喷雾,连续操作2~3次。

(9) 采收及贮藏

① 采收适期标准 花椰菜花球充分长大,表面平整,花球基部的花枝略现松散。

② 采收时间 3月底后采收。

③ 采收方式 从基部砍下花球,并留5~6片外叶,以保护花球不被污染、损伤。

④ 贮藏 椰菜较耐贮藏,可放置3~5天,且适合脱水保存。用塑料袋包装,在0~4℃、空气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可保鲜1个月。

13. 冬季桑园间作芫荽(香菜)

芫荽又叫香菜、香荽、胡荽,以嫩叶片和嫩茎供食用。芫荽具有特殊的香味,既可凉拌生食、又可炒食或做汤调料。芫荽营养丰富,芫荽内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磷、镁等。芫荽内还含有苹果酸钾等。芫荽中含的维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一般人食用7~10g芫荽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芫荽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要比西红柿、菜豆、黄瓜等高出10倍多。

芫荽喜冷凉气候而不耐高温,桑园间作芫荽于2月底种植。春播芫荽,会由于气温的升高而易抽薹,所以在4月中旬应喷多效唑,以控制和推迟抽薹,春蚕上市前结束,此时正好弥补越冬芫荽收获后的空缺,市场行情看好。

(1) 特征特性

芫荽系绿叶菜类,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cm。茎出叶,叶互生,叶部高大,叶薄,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圆形,绿色,叶全缘或锯齿状。叶柄细长,浅绿色,茎部白绿色,叶簇直立或半直立。花白色或淡紫色,复伞形花序。根系粗壮,分布于浅层土中。

芫荽喜冷凉,耐寒性强,不耐高温,适于冷凉季节种植。12~26℃最适宜,30℃以上停止生长。属于低温、长日照植物。在一般条件下幼苗在2~5℃低温下,经过10~20天,可完成春化。以后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光周期而抽薹。芫荽为浅根系蔬菜,吸收能力弱,所以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要求均较严格,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而湿度适中的土壤最适宜生长。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值6.0~7.6。生长期短,当年种植采收的一般是50~70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

(2) 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寒、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香味浓的品种。

(3) 整地施足基肥

芫荽生长期短,系浅根性蔬菜,而且芽软顶力差,需水肥较多,适于冷凉季节种植。耐寒不耐热,但低温长日照易抽薹开花,降低产量与品质,失去商品价值。为此,必须选择保水、保肥性能好,旱能浇、涝能排,通透性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5年以上没种过芫荽的地块,切不可重茬。

在种植前,随耕翻每亩施入3000~5000kg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于10~20cm的浅土层范围内,而且与耕层土翻均拌匀。之后,深耕细耙,平整作畦,一般畦宽1m,畦长依地形、水源水量而定,要有利于种植管理,进而促进根系的吸收和植株的健壮生长。

(4) 浸种催芽

播前把果皮用布底鞋搓开,分成两瓣,以防发芽慢和出双苗,影响单株生长。播前要浸种催芽,先用清水浸种24~30h,捞出后摊在潮湿无污染的麻袋上,厚度2~3cm,上盖潮湿麻袋。温度控制在20~25℃,每天搅动1~2次,保持种子有一定的水分,经过3~4天即可出芽播种。

(5) 合理种植

选在2月底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法。黏重土壤,地温低,发苗慢,可进行条播,便于中耕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发育。沙性土壤适宜撒播。

首先是浇薄水,上撒1cm厚的过筛细土。其次是将催好芽的种子混2~3倍沙子均匀撒播或条播。条播时采取宽幅条播的办法,1m宽的畦子播4行,幅宽10~15cm,行距10cm,亩播量1~1.5kg。撒播1.5~2kg。不宜过密,过密植株徒长瘦弱,发育不良,抗性差,影响生长。播种深度为3~4cm。播后畦面上均匀覆盖一层稻草等覆盖物,并立即浇足水。同时还应注意由于芫荽出土前的土壤板结、幼苗顶不出土的现象,除选择松软肥沃的沙性土地外,在播种后还要及时查苗,如发现幼苗出土时有土壤板结现象时,应抓紧时间,喷水松土,以助幼芽出土,促进迅速生长。

(6) 中耕除草

为了创造芫荽松软舒适的生育环境和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生活条件,达到适温、适湿的管理,多次细致的中耕、松土、除草是关键。为此,必须加强中耕、松土,一般整个生长期间,中耕、松土、除草2~3次。

第一次中耕、松土、除草,多在幼苗顶土时,用轻型、小手锄或小耙子进行轻度破土皮松土,消除板结层。与之同时拔除早出土的杂草,以助幼苗出土茁壮生长。

第二次中耕、松土、除草于苗高2~3cm时进行,而条播的可用小手锄适当深松土,结合拔除杂草。

第三次中耕、松土、除草是在苗高5~7cm时进行。这样可促进幼苗旺盛生长。

待叶部封严地面以后,无论条播或是撒播,基本上就不再中耕松土了,只是有目的地进行几次拔草作业。

(7) 适时浇水追肥

芫荽播种种植,一般应浇暗水。即种植前先浇水,待地表土发白稍显干时,开沟进行条播。如果撒播,播种前在整好准备种芫荽的畦面上,搂起3~4cm厚一层表土于畦埂上,然后浇足水,水渗后当即撒播种子,随即将搂在畦埂上的表土,再反搂回去,均匀地掩好种子即可。这样底墒好,表土不板结,有利于发芽出土。在黏性土壤上效果更明显。也可以在播种盖籽后浇明水,虽不如暗水效果好,但也保持了土壤湿润,促进了发芽生长。整个生育期的适温适湿,是保收保产的关键。

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看苗情长势,看土地湿润程度,看天气冷暖情况进行适期适量的浇灌。一般幼苗时水量不宜过多,随着苗棵旺盛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多,浇水间隔时间也逐渐缩短。基本上是全生育期浇水5~7次。前期苗小,温度低,需水量小,间隔时间可长一些,而后期苗大,温度高,需水量多,浇水间隔时间短一些,这样可促使迅速生长。芫荽苗高2~3cm时结合浇水开始追肥,随水施稀粪或追施速效性氮肥等。这时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最好。

(8) 促控技术

春播芫荽由于气温的升高易抽薹,所以在4月中旬应喷多效唑,这样可以控制和推迟抽薹。

(9) 收获

采收前7~10天,用20ppm的赤霉素喷施,可提高产量。芫荽在播种后6~9周即可采收,苗高15~20cm左右时即可间拔采收,挑收时尽量挑大的留小的,挑密处的,留稀的。采收时连根挖起,去除泥土和老黄叶片及其他杂质,洗净后捆把上市销售。一般亩产1000~2500kg。

14. 冬季桑园间作雪菜

雪菜,又叫雪里蕻,雪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芥菜种,是分蘖芥的一个变种。是我国长江流域普遍栽培的冬春两季重要蔬菜,以叶柄和叶片食用,营养价值很高。雪菜一年可种多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春收的雪菜叫春菜,秋播冬收的雪菜叫冬菜;在湖南、湖北、四川有四季栽培的习惯,当地称之为“四季雪菜”。

(1) 特征特性

雪菜性喜冷凉,生长适温为15~20℃,高温使纤维增多,品质下降。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增多;低温长日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属于中度耐盐植物,较耐贫瘠,在瘦薄地上有一定的产量,但在肥水充沛的沙壤土上产量更高。

(2) 育苗

① 苗床选择 为使菜秧生长良好,苗床应选择靠近大田栽培、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黏性壤土,如选用西瓜地等旱地做苗床,应在播种前深水漫灌3天,再放水晾燥翻耕,以减少病菌感染。

② 苗床标准 要平整,要做到耕翻、起沟、细锄,达到深沟、平畦、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基肥的用量一般为过磷酸钙30kg/亩,人粪便1000kg/亩,并用农地乐等杀虫剂做土壤处理,以预防地下害虫危害菜苗。

冬菜秧苗期和生长前期,气温较高,特别在干旱年份,易发生病毒病危害。因此,更应重视轮作,选用较抗病毒病的品种,培育壮苗、带土移栽、深沟高畦、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等综合防治措施,并做到适当迟播。

③ 浇足底水 播种前一天要浇足底水,以利出苗。

④ 适期播种 雪菜于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量每66.6m2地苗床50g为宜,由于雪菜种子细小,苗床整理要特别精细,稀播的菜秧健壮,根系发达。播种时要力求均匀,播后要加盖草木灰,最好还要加盖稻草或麦草,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当种子发芽达到80%时应将稻草或麦草拿去,以免造成“长脚苗”。

(3) 苗期管理

① 间苗匀苗 出苗后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间去密集苗,第二次间苗在3~4叶时进行,间去徒长苗、细弱苗、无心苗、病苗及其他劣苗,苗距掌握间距3~5cm,当苗长至有5~6片真叶,苗高10~13cm时定苗,此时苗距定为每平方米空间有苗135株,间苗匀苗时还应顺手拔除杂草。

② 肥水管理 如苗期干旱,应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浇水不可太多,否则易造成霉根。苗期追肥可结合浇水、间苗匀苗进行,一般可在4叶期后视苗情亩施尿素2.5~3kg兑水泼浇或浇施1∶10~1∶8的腐熟人粪便,移栽前5~6天施起身肥,每亩用尿素4~5kg左右。

③ 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青虫和黄条跳甲。黄条跳甲可用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或晶体美曲膦酯10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和青虫可用“一遍净”(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兑水50kg喷施。一般每周可喷药一次,整个苗期要喷药3~4次,以求通过灭蚜虫来达到防病(病毒病)的目的。如遇多雨天气还应及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病害的发生。

(4) 整地做畦施基肥

① 施足基肥 在起沟前,桑园行间每亩可用过磷酸钙40kg、碳铵40kg、复合肥40kg或腐熟猪肥2500kg(或鸡粪800~1000kg)、复合肥25~30kg作底肥。

② 整地做畦 每桑树行根据行宽做畦、锄碎即可移栽。

(5) 适时移栽

9月底苗龄25~30天,苗高12~15cm,5~6片真叶时移栽定植。移栽密度,行距45cm,株距27cm,约每亩可栽6400株。定植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带土移栽。在移栽的当天,将苗床浇透水,起苗时用菜刀在苗床上划块,使根系带土。

为确保移栽质量,移栽时还应用“四合一”的肥料,约300kg/亩左右塞根。如遇晴燥天气,还应用清水点根,可以使根系和土壤密切接触,提高秧苗成活率。(“四合一”肥料的配比是:70kg焦泥灰+过磷酸钙2.5kg+复合生物肥200g+干有机肥10kg)。

(复合生物肥,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为提高其效力,可在移栽施用前7~10天先将生物肥与有机肥拌和摊放,让生物菌预繁殖。生物肥的用量一般2包/亩、过磷酸钙6kg/亩、有机肥适量)。

(6) 移栽后的管理

① 补苗保活 栽后5~7天左右要进行查苗补缺,如遇连续干旱,可采用沟灌以提高成活率。沟灌一般在傍晚进行,以半沟水为宜。

② 水肥管理 定植后要早晚浇水,有条件的可在畦面覆遮阳网,以便成活。生长前期,如天气干旱应在傍晚及时在畦沟中灌水,但不能漫灌。定植活棵后要及时追肥,一般用粪肥追肥4~5次,由淡渐浓。每亩每次可用腐熟人粪肥750~1000kg或尿素7.5~10kg,结合抗旱,冲水浇施,用肥量应由淡到浓,切不可施浓肥。收获前25天施重肥一次,一般每亩可用尿素15kg或碳铵30kg、氯化钾10kg,这样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7) 病虫害防治

冬秋雪菜重点是要防治蚜虫和病毒病。移栽后的生长前期可每隔7~10天喷施“一遍净”10~20g,兑水50kg喷施。一般施两次。通过治蚜和其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一遍净是一种新型超高效内吸性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昆虫烟酸乙酰胆碱酶受体发生作用,使昆虫神经麻痹后迅速死亡。)

(8) 收获

雪菜冬菜生长期较短,除25~30天秧龄外,在桑园的生长期一般只有60天左右,11月下旬收获上市。一般亩产雪菜达2000kg。

15. 冬季桑园间作菊花菜

菊花菜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称菊花脑,在贵州、江苏、湖南等省有野生种,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少量栽培,以南京市人工栽培历史较久,已成为南京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蔬菜。以嫩茎叶供食用,具有特殊的浓郁菊花芳香味,风味独特,稍甜,凉爽清口,食之清凉,可炒食、做汤或作火锅料。

桑园套种菊花菜主要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菊花菜性寒,非常适应秋冬季露地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在9月上中旬育苗,10月晚秋蚕结束后定植在桑行内,这时叶面积指数在0~1之间,通风透光,易于操作。菊花菜5~30℃条件下都可生长,尤其在18~23℃生长最旺盛,所以入冬前应加强肥水管理,争取在霜冻来临之前收获。

菊花菜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并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每100g食用部分含蛋白质4.33g、脂肪0.34g、总酸0.09g、粗纤维1.13g、干物质10.7g、还原糖0.40g、维生素C13.0mg、氨基酸总量3.74g、铁1.68mg、钙113.1mg、锌0.62mg。菊花菜茎叶性苦、辛、凉,有清热解毒、凉血、降血压、调中开胃等功效,可治疗便秘、高血压、头痛、目赤等疾病。

(1) 特征特性

菊花菜植株直立,茎半木质化,稍有细毛,株高30~100cm,分枝性强,叶腋抽生侧枝。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长2~3cm,宽1~2.5cm,叶缘具粗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叶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先端短尖,叶脉上具稀疏的细毛,叶基稍收缩成叶柄,叶柄扁圆形,具窄翼,绿色或淡紫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同生于一个花序,黄色,典型的菊科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顶,花序直径0.6~1cm,花梗长0.5cm。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较内层苞片短一半,狭椭圆形,内层苞片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先端钝圆。主侧枝各花序聚集成圆锥形,花期为9月~11月。果实为瘦果,12月成熟,种子细小,千粒重1.6g左右。

菊花菜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耐瘠薄和干旱,忌涝,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菊花菜耐寒,忌高温,在我国北方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宿根可露地越冬,来年春季萌发新芽;在我国南方地区无霜期长,可露地越冬。菊花菜种子在4℃以上就能发芽,幼苗生长适温15~20℃,在20℃时生长旺盛,嫩茎叶品质最好,成株在高温季节也能生长。菊花菜为短日照植物,强光、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在弱光下植株生长缓慢,短日照则有利于花芽的形成与开花。

(2) 育苗

菊花菜可一次栽培,多年多次采收,但每年换地种植可提高产量与品质。通常利用田边、隙地进行露地栽培,可采用直播或移栽等形式进行大面积栽培。桑园套种菊花菜主要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在9月上中旬育苗。

播种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为基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kg和氮磷钾复合肥10kg,深翻30cm后,细耙做成平畦。用细沙混匀种子撒播,上覆盖细土约厚0.5cm左右,播种后覆盖遮阳网纱并浇透水。浇水宜细喷,以防土壤表层板结。

约10天后小苗出土,揭去遮阳网,出苗后及时灌水,一般每3~5天1次,保持地面湿润,勿使土壤干燥。

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控制在1.5~3.5cm,去除部分弱苗、病苗。同时要及时拔除杂草。间苗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人粪尿300~500kg。苗龄30天左右、植株长出真叶2~3片时即可移栽到大田。每亩用种量约200g。

(3) 整地施基肥

菊花菜怕涝,忌渍,应深沟起垄,以有利于雨季排水。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疏松、通气良好的沙壤土。在定植前施足基肥,亩施基肥2000~2500kg,深耕耙土、整畦。

(4) 定植

10月份晚秋蚕结束后定植在桑行内。挑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定植,株距12cm、行距15cm,每穴2株。定植时应少伤根系,带土移栽。定植深度,早秋宜浅,晚秋宜深;土质松软时宜深,黏重土宜浅。一般情况下以第1片真叶在地表以上为宜。定植后立即浇水。

(5) 肥水管理

缓苗期,1~2天浇1次水。缓苗后多浇水,一般2~3天浇1次。10月中下旬~11月后,可适当少浇水,但要保持土壤湿润,可由3~5天浇1次减至5~7天浇1次。

菊花菜生长迅速,应多施速效氮肥。第1次追肥在缓苗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人粪尿500~700kg或尿素10~15kg。以后每隔15天追1次肥,每次每亩追施人粪尿1000kg或尿素15kg,共需追施2~3次。采收前15~20天停止施肥。每次肥水后应适当中耕松土。

(6) 中耕除草

植株封行前,中耕除草,可防止土壤表面板结,有利于根系生长。

(7) 植株调整

菊花菜生长旺盛,生长能力强,必须进行必要的修剪,控制植株的生长,促进侧芽分枝,便于田间管理及增强通风透光。通常植株未封行时采收、打顶,促进侧芽的萌发。植株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要控制其高度在30cm左右,剪除旺长枝、病虫枝及枯枝,以提高产量与品质。

(8) 病虫害防治

菊花菜抗性极强,有特殊的菊花芳香味,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发生。但生产上常出现嫩茎叶皱缩不展现象,可追施钙肥或补施熟石灰,增加有机肥,以提高产品品质。

霜霉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可于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5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菜青虫。可用乐果2000倍液喷雾防治。

(9) 适时采收

播种后50~60天即可上市。露地栽培在土壤封冻前应全部采收上市。当植株高10~15cm时就可采收嫩梢了。采收时注意植株的高度,保持足够的侧芽数,以保证连续采收与后期的产量。盛收期每隔3~5天采收1次。采收时以嫩梢用手折不带丝为宜,年亩产可达1500kg。

16. 秋冬季桑园间作芹菜

(1) 特征特性

芹菜是浅根性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横向分布30cm左右。营养生长期茎短缩,叶着生其上,1~2回羽状全裂,边缘锯齿状。复叶的叶柄长而肥大,为主要食用部分,长30~100cm,有维管束构成的纵棱,各维管束之间充满薄壁细胞,维管束韧皮部外侧是厚壁组织。在叶柄表皮下有发达的厚角组织,优良品种的维管束厚壁组织及厚角组织不发达,纤维少,品质好,在维管束附近的薄壁细胞中分布油腺,分泌特殊香气的挥发油。芹菜抽薹后发生分枝,高60~90cm。复伞形花序。花小,白色,花冠有5个离瓣,一般异花授粉,也有自花授粉。双悬果,成熟时沿中缝开裂。果实褐色,平均千粒重0.47g。

芹菜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怕热,要求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如水分充足,不仅生长快且品质好。适应温度为8~30℃,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并要有较多的水分和适当的光照条件。植株生长的适温为15~20℃,最好能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和避免强光照射,成株能忍受-8℃低温,如果温度高于26℃,则生长不良,纤维多而空心,品质下降。

芹菜属低温长日照作物,芹菜要以一定大小的幼苗,在低温(2~5℃)条件下,在14h以上的长日照条件下通过春化后才抽薹开花。

芹菜根系分布浅,吸收能力弱,栽培密度大,所以对土壤的水分和肥料要求严格。栽培时宜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多、黏土壤生长。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强,在轻碱的潮湿地仍可生长。要求使用氮、磷、钾配合的复合肥,对微量元素中的硼也较敏感,如果缺硼会引起叶柄开裂,芹菜对硼的需求量大,每亩需硼砂0.7kg。

(2)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的选择叶柄长、实心、纤维少、丰产、抗逆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3) 育苗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生长粗壮、颜色浓绿,生根多而白,无病虫害。

① 种子处理 把经过精选过的种子用48℃恒温水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浸种30min进行消毒,然后取出放在凉水中浸种24h后再搓洗几遍,以利种子吸水。拌上种子体积5倍的细沙,装入清洁的水盆中,放在15~18℃见光的地方,每天翻动1~2次,保持细沙湿润状态。当有30%~5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② 苗床整理 芹菜种子小,前期苗子生长缓慢,所以应选用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土壤田块作苗床,土壤中性或微碱性。在育苗前半个月,土壤要翻耕晒白。结合翻耕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过磷酸钙30~35kg,尿素10~15kg做基肥。并兼施一些含磷钾钙和微量元素菜类专用复合肥,以补充硼钙营养,防止叶柄裂纹病和烂心病的发生。整地做畦,畦宽1m,长5m,畦面要平、细、实。

③ 播种 8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播种量:一亩桑园间作需种量30~80g。

④ 播种方法 采用平畦撒(条)播种方法,一般畦长根据桑园条件而定,宽1m。播前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即可播种。按6~7cm行距用锄头在畦面划沟,将种子均匀撒与沟内。用细沙土覆盖,厚度0.3~0.5cm,播种最好在阴天或下午傍晚进行,以防日晒伤芽。

⑤ 苗期管理 播种后架设遮阳网,做好遮阴和水分管理,以利出苗,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维持畦面见湿见干程度。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畦面积水死苗。1~2叶时可撒1次细土,并将遮阳网逐渐撤去,锻炼幼苗。苗期温度白天15~20℃,夜晚不低于8℃。幼苗2~3叶期进行1~2次间苗,苗间距离2~3cm,苗龄50~60天,株高15~18cm,5~6片真叶,茎基部直径0.5cm左右,达到壮苗标准。整个苗期温度不能过低,光照不能过弱,否则易提前抽薹,降低产量和质量。

(4) 整地移栽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整地时要把畦土整细整平,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芹菜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定植前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腐熟鸡粪、猪粪等优质农家肥1000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25kg做基肥。

定植前2~3天选苗,选择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的壮苗移植,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定植深度以不埋住心叶为度,宜浅不宜深,用粗1cm的小木棍作穴,按株距8~10cm、行距18~20cm将苗摆放到穴内,壅土后随即灌水,要求小水漫灌。定植后7~10天适当控制肥水,以促进发根和叶片分化,缓苗期后进入正常管理。

(5) 田间管理

① 肥水管理 定植1~2天后,浇1次水,待表土干湿适宜时,及时中耕松土,进行蹲苗。当心叶变绿,结束蹲苗,结合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10kg和硫酸钾20kg。待芹菜长出7~8片叶,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应3~5天灌水一次,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在促进芹菜旺盛生长的同时降低地温,有利于芹菜生长。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控制灌水量。采收前10天停止浇水、施肥。

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缓苗后一般每10~15天一次,品种以氮肥与磷钾肥交替或混合施用为宜。每亩每次施尿素25kg或磷酸二铁20kg、硫酸钾10kg,如施三元素高效复合肥以每亩施40~50kg为宜,并结合防病灭虫进行根外追肥。品种以喷施宝、爱多收(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又名丰产素、复硝酚钠、特多收等)、硼砂等为主,使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满足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以提高产量和增进品质。

② 中耕除草 芹菜生长前期和中期经历时间长、生长缓慢,田间易滋生杂草,应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定植后至封垄前,中耕3~4次,中耕结合培土,有利于芹菜生长。

(6) 防治病虫

芹菜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等,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速灭杀丁1500倍液喷雾,及早防治。

芹菜病害主要有斑枯、叶斑和软腐病等。所用药剂主要有75%百菌清600倍液、50%代森锰锌600倍液、77%可杀得400倍液喷雾。一般每隔7天喷洒一次,以3~4种药剂交替使用为好,避免产生抗药性。病害发生严重时配以粉尘剂、烟雾剂混合施用,一般2~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发展。同时注意通风、排湿、降温,彻底清除病株、病残叶等管理。

(7) 采收

芹菜定植后60天左右,株高达到40cm后,即达采收标准。要根据市场行情采收,但也要根据种植品种生长期的要求,否则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17. 桑园间作筒篙

筒篙,俗称篙菜,属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园圃中多作一年生栽培,原产我国,南北各地极为常见。筒篙的叶形随品种的不同而异,有匙状和羽状,依其主要性状,大致可分大叶和细叶两种类型。大叶型——叶为匙状,前端有浅裂,叶肉肥厚,质地柔嫩,有香味,产量较高,如大叶筒筒。细叶型——叶为羽状深裂,叶肉较薄,质地硬,品质及产量均不及大叶筒篙,但其香味甚浓,亦颇受消费者青睐,如鸡脚筒篙。

(1) 特征特性

筒篙整个植株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对病虫有独特的驱避作用。因此,很少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蔬菜。且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强,种植管理方便,历年被视为救荒植物。

茼蒿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适宜温度为18~20℃,12℃以下生长缓慢,可耐短时间0℃左右的低温,但停止生长。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的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在温度适合的条件下,周年均可播种。近年来,冬、春、秋季保护地种植越来越普遍。播种后一般40~50天收获,温度低时生长期延长至60~70天。

(2) 整地施基肥

栽培茼蒿的土地最好选用沙壤土的桑园,要求有方便的灌溉条件。选好地后进行耕翻,并施入土杂肥作基肥,准备施腐的基肥,每亩1500~2000kg,另加磷酸二铵20~25kg,均匀撒在桑树行内,与表土层混合均匀,将桑树行翻耕耙平,做成宽1m的平畦。

(3) 播种

筒篙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为了出苗整齐和早出苗,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h,捞出稍晾后在15~2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播种。播后覆土约1cm厚,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0kg,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kg左右。

(4) 田间管理

① 温度 筒篙生长适温17~20℃,12℃以下生长缓慢,可耐短时间0℃左右的低温,但停止生长。因此,初春种植温度较低时,要搭拱棚保温。

② 间苗 茼蒿在播种后约1周即可出苗,齐苗后,若苗过密,要疏去部分幼苗。在幼苗长到具有2~3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并拔除田间杂草。撒播的间苗应使植株保持约4cm×4cm的株行距,条播的株距控制在3~4cm。

③ 浇水 茼蒿在生长期间不能缺水,将出苗时,要浇齐苗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要少浇水,生长中后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在雨季播种的茼蒿,在种苗刚出土时,应控制水分,以防猝倒病发生,这以后应保持田间经常湿润,遇雨注意防涝,排除积水。

④ 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在苗高10~12cm时开始追肥,亩用尿素20~25kg。间苗和每次采收后,每亩各追施尿素10~15kg。要及时中耕拔草,不要连作。

(5) 收获

茼蒿一般生长40~50天,春播筒篙约在5月中旬左右,植株高20cm左右时即可收获。如果想进行多次收获,可用利刀在主茎基部留3cm左右桩割下,割下的嫩茎叶捆成小把上市销售。割后留下的老桩要及时进行追肥和浇水,每隔15天收割1次,共收3次。

18. 秋季幼龄桑园套种胡萝卜

秋季幼龄桑园的环境通风通气,阳光充足,太阳照射覆盖率较高。桑园土壤肥沃肥力充足,可以满足胡萝卜生长的营养需求。收获后,其地上鲜叶部分通过埋青,可以增加桑地肥力。套种可使桑园土地利用率提高,幼龄桑园间距之间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套种增加面积利用率20%以上。一般采用条播,可以套种2行,每亩桑园可套播胡萝卜种子0.5~0.6万粒,不会影响秋蚕用桑叶采摘。胡萝卜产量高,套种的胡萝卜肉质根重平均0.23kg,最重的达0.45kg以上,每亩套种的产量在1100kg以上。

(1) 特征特性

胡萝卜又称甘荀,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喜凉爽至温和的气候条件,发芽适宜的温度为20~25℃,生长适宜的温度白天为18~23℃,夜温13~18℃,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长不利。因此在温暖的南方地区不宜夏季种植。

胡萝卜根系发达,因此要求深厚而肥沃疏松的土壤。pH值为5~8较为适宜。要求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若生长前期水分过多,地上部分生长过旺,会影响肉质根膨大生长。若生长后期水分不足,则直根不能充分膨大,致使产量降低。过于黏重的土壤或施用未腐熟的基肥,都会妨碍肉质根的生长,产生畸形根。

(2) 品种选择

套种选用日本优质胡萝卜“新黑田五寸人参”品种,该品种红皮红肉,皮薄肉嫩芯细,营养成分含量和出汁率高,食味好,加工品质好,产量高。该品种8月初播种,全生长生育期110天左右,总出叶数13.5片叶。苗期5叶前生长缓慢,5叶以后生长明显加快,至9月中旬可达7.5叶,最大叶长50cm,肉质根重60g。至11月中旬达总叶龄13.5叶,最大叶长63cm,肉质根长20cm左右,直径4.5~5cm,接近全生育期内最大值,但其肉质根仍在迅速增大。至11月底,平均肉质根重230g左右,直径5.5cm。

(3) 整地施肥

胡萝卜属肉质根入土生长,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灌条件良好的幼龄桑园。每亩需施腐熟的厩肥或人粪尿1000kg,优质复合肥35kg作基肥。

土壤必须深至25~30cm,结合碎土达到泥土细碎,肥土相融,然后整细、整平。注意防止因翻耕浅不利生长,而导致部分青肩现象。在桑树行间做畦,畦面宽度为0.6~0.8m。

(4) 播种时间、播种量

一般在8月上旬,立秋前播种。套种每亩用种量为70~80g。

(5)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35℃温水浸泡2h,滤干后装入透气棉布袋,置于20~25℃处保湿催芽,期间定时(每隔12h)用冷水浸漂冲洗和翻动种子,至10%左右种子露白(约经过36h),即可播种。

注意防止因种子露白比例过高,露白过度,而导致播时伤根,出苗不齐。

(6) 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条播方式便于管理,条播时按20cm行距开播种沟,沟深3~5cm,将种子拌入适量细土后,均匀地散入播种沟内,然后浅覆土轻压,不露籽,洒水湿润土壤。畦面覆盖稻草(有条件,最好在畦上0.8m高处短期搭遮阳棚),防止胡萝卜出苗时受太阳直射灼热伤害,以保湿降温促苗齐。胡萝卜播种到出芽期间采用稻草遮盖,防暴雨侵袭。

(7) 田间管理

① 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按每亩用50%丁草胺150~200mL,稀释700倍药液(每桶喷雾器用50%丁草胺20mL兑水14kg)进行土壤喷治,防除单子叶杂草一次,到开4~5叶期定苗时,结合间苗人工拔除阔叶杂草。

② 及时间苗 幼苗1~2片真叶时间苗一次,株距3cm。到4~5片叶时定苗,去劣留强,去小留大,苗距10cm左右。结合定苗进行二次追肥和中耕除草。

③ 肥水管理 播种后出苗期和肉质根膨大期要经常保持桑地润湿,从播种到出苗,应连续浇水2~3次保证顺利出苗。幼苗期需水量不大,应保持水分适中。进入叶部生长盛期,要适当控制水分,加强中耕,保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平衡生长。肉质根膨大期,也是对水分需求最多的时期,应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若浇水不足,则肉质根瘦小而粗糙、品质差。供水不均,则易引起肉质根开裂。因此应根据天气情况均衡浇水,遇大雨时要及时排除积水,避免畦沟积水发生渍害。

追肥宜在生长前期进行。一般可分2次,第1次在头次间苗后每亩追施人粪尿500kg,或尿素5kg兑水成稀薄肥浇施。第2次在肉质根膨大期进行,结合追肥进行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kg,硫酸钾10kg。

(8) 病虫害防治

秋季胡萝卜病虫害较少。一般常见病害有黑斑病、黑腐病、软腐病等,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防治。

害虫有蚜虫、茴香凤蝶等,可及时用20%灭扫利乳油3000~4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

(9) 适时收获

胡萝卜的采收时期,根据播种日期和其生长情况来具体确定,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品质和产量。过早收获,肉质根未充分长大,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甜味淡,质量差;过晚则芯柱变粗,品质和产量都要下降。一般秋季桑园套种胡萝卜,可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收获。胡萝卜收获时要注意防止肉质根碰伤折断,离地胡萝卜除去地上鲜叶,将肩部削平、无泥、无腐烂用网兜装好即可上市。

19. 夏季桑园套种生姜

桑树行间间作生姜,能够有效提高桑园效益,同时生姜管理技术单纯,不与栽桑养蚕争劳动力,能够充分地利用土地和劳动力。在盛夏季节,茂密的桑园可以给生姜提供必要的遮阴条件,促进生姜的生长。同时,生姜的特殊气味,可以适当改善桑园小生态条件,利于桑树生长。

(1) 特征特性

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生产上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药食两用,既可作调料,又可制姜糖、姜油等工业产品,药用时可健胃和发汗。其栽培技术简单、经济价值高。

生姜原产热带雨林地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气温在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在15℃以下停止生长,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生姜为阴性植物,耐阴性强,生长环境喜温湿。前期生长缓慢、植株较矮,生长适温25~32℃,不适宜小于15℃或大于35℃的极端温度。喜散射光,不耐强光暴晒。高温光强时应该遮阴,避免叶片枯萎进而导致死亡。

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因此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适宜疏松、腐殖质多肥沃、排水良好的湿润沙壤土。在黏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为微酸到中性,碱性土壤不宜栽培。姜对钾肥的需要较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大多数桑园行间都具备这些条件。

(2) 整地

姜地有“三忌”,即忌连作、忌积水、忌暴晒。因此要选择地势较高、耕作层较深厚,土层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上年未种过生姜的桑园。在播种前1个月左右,结合桑园冬春季管理,深翻晒白土地,深翻地25~30cm。施足有机肥料,将地耙碎整平。用50%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每亩应施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kg或浓人畜粪水700~800kg作为底肥,也可增施20kg复合肥。采用种植沟形式时,也可以在下种姜前施用。靠桑树一侧开好排水沟,以不积水为宜。打窝种植时,提前用铲打成深10~15cm的窝洞并消毒。整地时也可以撒生石灰100~150kg进行消毒。

(3) 选种

全国各地均以种植本地地方品种为主。选择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的密苗型品种为间作用品种,如山东莱芜片姜、广东密轮细肉姜、浙江临平红瓜姜、江西兴国生姜、陕西城固黄姜等地方品种,种姜要选“冬至”后收获的老熟姜,姜块要求皮色光亮、肉质新鲜、姜芽饱满、无虫无伤且不干缩、受冻。选好后用草木灰液浸种30min以防姜瘟。

(4) 种子处理

播种前1个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0℃时,把已洗净消毒的种姜晒2~3天,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用稻草或秸秆、麻袋等覆盖保温催芽,也可放进22~25℃的温床中催芽。当姜芽长1cm或长出须根3~4cm的时候即可掰姜,此时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要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

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这样可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就应剔除。

掰姜除了选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使用较大的姜种不但出苗早,发育生长快,也会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姜种块以50~75g为宜,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植时将其分开,并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区别管理。

(5) 播种

当地温达到16℃时可种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谷雨到立夏之间播种。在桑园行间距桑树40cm,平行开挖成栽种沟,沟距30cm,沟深20cm,沟宽15cm,根据桑树的栽植形式,每亩栽生姜2000~3000株左右。

沟内施腐熟的厩肥或磷钾肥料。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1~2h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要便于下地操作。

把已催出露芽的姜种,芽尖向上朝同一方向排列,平行放于沟中,株距15cm,然后盖细土4~5cm。盖严姜芽并压紧,上覆稻草,以便保温、保湿、防草、防冻。再将有机肥料撒覆在畦面上,再用细土压盖。每亩用种量100~150kg。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kg,可以混施草木灰100~150kg或钾肥10~15kg,还可将锌硫磷等药物与底肥混撒,防止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播种后用优质土杂肥、干牛粪或种蘑菇土来盖种,这样效果较好。

(6) 田间管理

① 施肥 生姜的地下块茎是多次分蘖逐渐成长的,需分期追施肥料和培土,雨季要勤松土,防止桑园土壤板结、积水,天旱时早晚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施肥要坚持“施足基肥、巧施苗肥、重施壮尾肥”的原则,肥料的浓度掌握先淡后浓的施用原则。姜苗长高至30cm时,一般长出2个分枝,进行第一次追肥,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少,一般应少施,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施磷铵复合肥促进姜苗健壮生长,施肥后适当培土。到生长中后期时植株长大,且地下部开始结姜块,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② 水分管理 要求是既要湿润,又不能积水。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出土前应注意防止干旱烧芽,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少浇水为宜,浇水后趁土壤见干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因为生姜系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所以在除草时要以浅为主。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这时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65%~70%,这样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急灌急排不留渍水。有条件可使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保湿、防杂草。另外,暴雨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积水,引起姜块腐烂。

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长出的新叶,会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会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旺盛生长期,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3~4天,再浇一次水,以便姜块收获。

③ 中耕培土管理 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而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所以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

当姜苗发2~3个侧枝时,开始第1次培土。从畦沟里取土覆盖在姜苗之间的空行上。不要压苗,一般培土不要超过10cm。此时每亩可施用复合肥10~15kg在姜苗之间的空行内,然后覆土。

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且地下部已开始膨大,这时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而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渗水和透气性增强,有利于生长,提高产量品质。

(7) 病虫害防治

生姜主要病害有姜腐病(姜瘟)、叶枯病、斑点病等。姜瘟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发现病株时,应铲除中心病株及其0.5m范围内的健株,挖去土壤,穴内撒石灰或者用多菌灵、灭菌威等药液灌蔸消毒。在保证养蚕用叶安全的前提下,在未发病前可用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铵等杀菌剂交替使用来防病,每隔7~10天喷药一次。生姜连作会加重姜腐病的发生,因此应隔年间作。

虫害主要有姜螟、夜蛾、蓟马等,少量害虫可以人工捕捉,量大时应结合桑园治虫进行防治,如发现被害种姜应立即淘汰。

(8) 收获和贮藏

姜的采收与其他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和老姜采收。

采收嫩姜,9月上中旬可以适量收获仔姜,当生姜根侧芽长到10~20cm时进行采收。在采收前10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20~25kg,以提高生姜品质。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老姜采收,老姜收获时间以初霜来临前为宜。大约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用,且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采收时应注意,不要碰破生姜茎块,防止水分流失,保证生姜的新鲜度。

生姜在地窖中贮藏,鲜姜带少量泥土直接入窖贮藏。温度控制在15℃左右,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

20. 夏季桑园间作青菜

桑树夏伐后,在5月底~6月上旬种小青菜,可收获3批。

(1) 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性强、生长快速、品质好的品种作为夏季栽培的品种,如抗热青1号、抗热青3号、华王、605等。

抗热青1号,特点和优势是抗热性很强,能耐35~38℃高温,生长快速,且商品性极佳。束腰形,绿梗,播种到上市仅需40~45天。

(2) 整地

播种和定植前田块翻耕晒白,7天后整地筑畦,畦面宽根据桑树行宽以距离桑树30cm为宜,约1m左右。深沟高畦,以利排灌。畦面上土粒要求上粗下细,播前用铁锹拍平,播后用铁锹拍实,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每亩施用蔬菜专用复合肥40kg作基肥。

(3) 播种

桑树夏伐后,在5月底~6月上旬种分批播种,均匀撒播,用种量依据栽培目的而定,作为鸡毛菜栽培的,每亩用种量为2.5~3kg。“一播三收”的用种量为1.2~1.5kg。作菜秧的用种量为1kg。可采用防虫网和遮阳网全程覆盖栽培,能防雨、防虫、降温,确保夏季大棵青菜高产稳产、优质无公害,是夏季高效栽培的方式。可达到少用药和不用药的目的。“一播三收”模式,指在同一地块中采收鸡毛菜、小青菜、大青菜或者菜薹。采用直播方式,在调节青菜生长密度时,采收鸡毛菜、小青菜,既可有收成,也能够增加经济效益。春季栽培的青菜,可以不采收大青菜,直接采收菜心。

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先用营养钵育苗,种苗播后15天,2叶1心期移栽(下午4时后为好),每亩大田需苗床20m2,用种量40g,移栽株行距20cm。

(4) 肥水管理

① 施肥 夏季高温干旱,青菜生长难度大,要获高产稳产,肥水管理要求严格。由于抗热青菜生长快,时间短,基肥以速效型肥料为主,以人粪尿或叶面肥为辅。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0kg为基肥,追肥2~3次,并以人粪尿结合浇水,叶面肥结合喷药进行。

② 水分 夏季浇水,掌握“冷水、冷地、冷苗”原则,以傍晚浇水为宜。从播种到出苗3天中每天傍晚浇透一次水,并用遮阳网覆盖、降温、保湿、保齐苗。出苗后遮阳网用棚架或竹片架起,并根据天气情况灵活管理,视苗情进行浇水抗旱。浇水时可结合追肥,每50kg水加人粪尿10kg。

(5) 防治虫害

夏天高温季节,害虫盛发,危害大,要以防为主。从子叶期起,抓好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工作。用90%晶体美曲膦酯或80%敌敌畏1000倍防治黄条跳甲。用5%锐劲特2500倍或0.9%爱福丁2000倍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如8、9月同时盛发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时,用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5%卡死克1500倍喷雾,兼治四种害虫。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要选择短效的农药,最好与桑园治虫同时,打药不能影响夏秋蚕的饲养。

21. 初春桑园间作苤蓝

(1) 特征特性

苤蓝,学名球茎甘蓝,是一种以球茎供食用的甘蓝类蔬菜。苤蓝喜温和、湿润的气候,较耐寒,也有忍受高温的能力,营养期生长适温15~20℃,肉质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的高温,则肉质茎老化、多纤维。苤蓝生长期间需充足的光照,对土壤的选择不严格,较耐肥,所以栽培时宜选用腐殖质丰富的壤土。

(2) 选用良种

选择耐抽薹、球茎呈扁圆形的春苤蓝品种,防止误选菠萝形品种影响市场销售。

(3) 适时播种

春苤蓝一般采用阳畦育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选晴天播种为好。提前播种,易引起未熟抽薹,影响球茎产量和品质;错后播种,苗小,成熟晚,效益低,所以要严格按时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要求苗床8~10cm土层达饱和状态。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5g,亩用种约50g,干籽撒播。播种后覆一层过筛细土,厚度约0.5cm,要求全苗床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4) 培育壮苗

在幼苗出齐后,培土一次,厚度为0.5cm,防止土面龟裂;子叶展开后间苗,苗距6~7cm,间苗后再培土一次,厚度为0.5cm,以利幼苗扎根,降低苗床温度,防止猝倒病的发生。苗期温度掌握白天18~22℃,夜间8~10℃,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要逐渐加大放风量,防止幼苗徒长。到定植前5天可揭去全部覆盖物,进行炼苗。

(5) 整地施基肥

选择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复合肥30kg,深耕,土肥掺匀后耙平,做成宽1m、长8~10m的平畦。

(6) 定植

苗期30天左右定植。春苤蓝适宜定植期为3月中下旬。定植株距26~30cm,行距35~60cm。要求带完好土坨,随定植,随浇水,尽量少伤根,促进早缓苗、早成活。

(7) 肥水管理

春苤蓝生育期短,一般定植后60天收获。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注重蹲苗,不可过早追肥浇水,否则易引起植株徒长,影响球茎发育,表现叶片多、球茎小、成熟迟。因此,栽培上要求在球茎膨大中后期直径达4cm以上时开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干湿不匀,会引起球茎开裂或畸形,同时追肥1~2次,促进球茎膨大,可一次亩施尿素或复合肥15~20kg。待球茎心叶不再生长时,即已接近成熟,就不再浇水,防止球茎破裂。

(8) 防治虫害

危害春苤蓝的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要注意及早防治,可选用5%抑太保、10%吡虫林等药剂防。

(9) 及时采收

苤蓝定植后60天左右,球茎达上市标准后应及时采收。春苤蓝成熟期处于5月中下旬的春夏之交,气温较高,不宜在地里延迟过长时间。供鲜食用更宜早收,圆球形品种如过迟收获,生长点向上伸长膨大后,茎皮变厚变硬,茎肉纤维老化,影响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