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赛尔·普鲁斯特对意识流小说的贡献

马赛尔·普鲁斯特对意识流小说的贡献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是马赛尔·普鲁斯特。1913年,普鲁斯特开始正式出版他的意识流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这部共七卷长达3000余页的著作是其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巨大贡献。法国社会的这种危机意识构成了普鲁斯特作品的整个时代背景。《追忆似水年华》无论在创作题材还是在表现技巧上均为意识流小说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马赛尔·普鲁斯特对意识流小说的贡献

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是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他不但是法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是现代西方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3年,普鲁斯特开始正式出版他的意识流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1913-1927)第一卷,这部共七卷长达3000余页的著作是其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巨大贡献。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大胆地运用了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通过揭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反映新旧世纪交替时期法国中上层阶级的种种心态。

《追忆似水年华》是20世纪初法国社会不断衰败与演变的产物。小说发表时,法国社会正分崩离析,传统的资本主义文明已日薄西山,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屡遭厄运的知识分子和一部分上流社会人物对昔日的繁华生活与浪漫气氛向往不已,对它们的消失不胜惋惜,内心充满了无限的伤感与惆怅,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法国社会的这种危机意识构成了普鲁斯特作品的整个时代背景。这与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崛起有相似的特征,也充分说明,意识流小说是反映精神危机的有效工具,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历史条件、政治气候与社会土壤。

《追忆似水年华》无论在创作题材还是在表现技巧上均为意识流小说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普鲁斯特采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来表现人物离奇复杂的神智活动,并将无数琐碎、独立和飘忽的回忆片断巧妙地串为一体,构成一幅纷繁的生活画面。小说以主人公“我”的意识为中心,向读者展示了一段段微妙的感受、朦胧的回忆和模糊的印象。随着“我”的回忆不断深入,读者逐渐步入了人物隐秘的意识领域。作者在表现这个大“我”的同时又发掘了无数个小“我”,将主人公的意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使读者获得巨大的艺术享受。在小说中,主人公“我”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十分敏感,常常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断表白自己的思想。毫无疑问,普鲁斯特塑造的这种人物形象以及他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无论在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的作品中都是无法找到的。(www.xing528.com)

再者,《追忆似水年华》打破了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框架结构,采用了心理时间与钟表时间彼此交融、互相渗透的叙述方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柏格森的哲学理论,挥洒自如地驾驭了两种不同的时间,并随心所欲地将作品的时空颠倒错置,以此来强调和渲染人物意识的流动性与跳跃性。纵观全书,读者不难发现,主人公无时不在追忆似水年华,试图从回忆中寻找现实、求得快乐,并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大胆地将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运用于小说,而且还在于他巧妙地展示了心理时间的扩展性和无序性。普鲁斯特既能自由地将现实与回忆交织一体,又能随心所欲地让现在退至过去,或让过去涌向未来。这种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无疑是对传统小说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为作家采用心理时间从事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