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处世规范与启示

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处世规范与启示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能够从八卦文化中得到很多启示。总的来看,八卦文化中蕴含了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因此,如果我们从规范自身行为的角度去探讨八卦文化,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处世规范。孔子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在八卦文化之中的爻序之上体现出来。这就好像八卦文化之中的某一个卦,达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它也会随之变成另外的样子。八卦文化之中所谓的“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处世规范与启示

我们能够从八卦文化中得到很多启示。总的来看,八卦文化中蕴含了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因此,如果我们从规范自身行为的角度去探讨八卦文化,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处世规范。

人应该依据天理行事

《周易·系辞传》曰:“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君子在闲暇之时,要认真的观察各卦爻象所体现出来的深刻道理,并且要仔细的琢磨这些卦爻辞;君子在有事情要做的忙碌时刻,需要观察它们呈现出的变化和规律,同时也还要仔细的琢磨它的吉凶占断。一个人如果懂得按照道理去行动,自然就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处在吉祥且没有不利的境况之中。

人类需要依据天理行事的这一君子处世规范,也具体的体现在了各卦爻之中,比如《乾》卦的位序上来看,初爻为潜伏,二爻为显现,三爻为精进不休,四爻为可试身手,五爻为飞跃上天,上爻为亢极。由此可见,人类处于宇宙大化之中,各卦的爻位序都是由天地阴阳的自然推移和运动所造成的,人类无法选择和改变这些规律,因此应该泰然处之。

人类应该遵循的“天理”,指的是古人所说的“道”,即宇宙自然界的规律在某一时刻之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头顶上的“天”是“天理”的最形象代表。孔子曾经说:“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平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这句话里面的“佑”是帮助之意。可见,孔子认为:“天”所帮助的人类,是那些顺而不逆的人,人所帮助的是有诚信的人。如果在履行诚信之后还没有忘记顺而不逆,并且又能做到崇尚贤能,这样就会得到来自上天的保佑,并且会处在吉祥的状况之中,并且没有不利的境地。

孔子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在八卦文化之中的爻序之上体现出来。各爻的位序,就好像人生之中的台阶和所处的境况,在第一级台阶之上,才可以迈向第二阶,循序而上。循序就是遵循易之序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处在第一级台阶之上之后,就想要一步踏上第一百级台阶,这就是不安于序的表现,是行不通的。

总结上述各点可以看出,八卦传达出了这样的哲理:人类在世间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独自完成的,因此人类需要借助其他的力量。在外界可以帮助人成功的力量之中,一个是客观规律,除此以外另一个就是人。如果人类顺应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生于富贵安于富贵,虽生于贫贱却安于贫贱。在处世之时即不去嫉妒别人,也不去羡慕别人,对待世间的一切都泰然处之,就自然而然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但是这种思想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努力不求进取,相反倒是告诫人类去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摆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位置,根据时代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进取,不断努力。

乐天知命”的人生最高境界

《周易·系辞传》记载:“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孰乎仁,故能爱。”在这句话中,“天”包含“天意”之义,也可以理解为宇宙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命”指的就是人类自身的命运。而“乐天”可以理解为知道和了解宇宙间的法则,并且合于自然,遵守法则;“知命”是指知道了解了生命的真谛和道理,甚至于连自身生命价值也清楚了。如果人类连这些都明白了,就达到了“故不忧”的境界,即也就没有什么烦恼了。“乐天”从本质上说是明了宇宙论的问题,其对于世界的道理强调了一个“乐”字;而“知命”实际上说的就是人生论的问题,对于人生的道理注重一个“知”字。简单地说,《周易》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安于自己的现状和处境,并且遵从命运的安排。虽然这其中包含了宿命论人生观,但这种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人类所能达到的“乐天知命”的境界是哪种呢?一个人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宇宙的法则都把握在手,就是古人得了道的“宇宙在手,万法由心”的境界。如果有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让一切都随意自在,这才是一个人生的圆满。虽然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人类却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应该了解,人生的艰难、痛苦、烦恼、郁闷等困难和处境都是暂时的,它们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与前者同理,生命中的得意、快乐、幸福、顺利也都是暂时的。积极和消极的阶段都会过去,因为宇宙天地之间的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天下事没有不变的道理。这就好像八卦文化之中的某一个卦,达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它也会随之变成另外的样子。某一层就有某一层的境界,它必须做出改变。而人类既然了解了宇宙万事万物非变不可的道理,那么也就能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了。

君子应能屈能伸,体会宇宙之理

《周易·系辞传》记载:“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尺蠖”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体长大约二三寸,屈伸而行。而这句话则可以理解为:生物界中的尺蠖在爬行之时,用弯曲来求得伸展。到了冬天动物们都要蛰伏,像蛇、青蛙等动物在嘴里含块泥巴,钻到泥土里边,一整个冬天都不食不动。在冬眠期,龙和蛇展现出一种退缩样子,但却很好的保存了自身的实力。而人类在处于劣势或者不利之时,也应该学习这些动物,先蛰伏起来保存实力。

《周易》,传达出的哲学精神,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只有将这些道理融会贯通,并且看清楚了自己的真实情况,找到了提高自身境界的方式,才可以施用于人类社会。

八卦文化之中所谓的“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其中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得到的得,包含有成果之意。想要做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就需要人类了解天地之理,掌握万物之理,只有把握这些真理之中孕育出来的精神,人类才会明白人生不论贫富、贵贱、逆顺,都有着存在的道理。人类在处世之时需要将这些好的和坏的方面都运用得当,并且都能够适应。想要让自己的智慧到达最高层,就应该知道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并且要知道怎么变化。对于发生的变,人们也要学会适应,并且还要“穷神知化”。达到了这个目的,也就自然能够应付一切变化,达到“德之盛也”的境界,才是人生的最高成果。

朱熹卜《遁》辞官退隐

朱熹字元晦,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它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之一。朱熹19岁进士及第,曾任职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他为政期间,曾经对敕令制度进行斥责,并对贪官污吏进行整治,政绩不俗。朱熹为官后期,重臣韩侂胄跋扈专横,权位居于左右丞相之上,他指责理学为伪学,还罢黜理学,兴“庆元党禁”。当时,朱熹和宗室大臣赵汝愚、吏部侍郎彭龟年等人想联合起来与韩侂胄斗争。朱熹的弟子知道后,认为老师将要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劝阻其谏奏。朱熹听了弟子的劝,占卦此事,得到《遁》卦,于是他烧毁了弹劾奏疏,隐遁尘世之外。从此,朱熹逃离朝廷争权,在保全了自身性命的同时,还获得了隐世养生的机会,也正是这样使他直至年逾七旬才离开人间。在中国古代的养生学上认为,归隐山林,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使人远离尘世的争扰、心神宁怡,可以称得上是益寿延年的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