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波旁王朝复辟及法国1814-1815年历史回顾

波旁王朝复辟及法国1814-1815年历史回顾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时间1814年5月3日1815年7月8日人物塔列朗路易十八拿破仑王朝复辟黎世留在反法联盟的干涉下,路易十八威风凛凛地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宣布复辟。为了让波旁王朝复辟,他们一方面举行游行,制造舆论,一方面暗中和塔列朗洽谈。5月3日,路易十八回国即位,波旁王朝复辟,代表王室的白百合花旗重新在法国上空飘扬。波旁王朝再次复辟后,人民的处境更为艰难了。尔后,议会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允许政府不经起诉逮捕反对波旁王朝的人。

波旁王朝复辟及法国1814-1815年历史回顾

时间

1814年5月3日

1815年7月8日

人物

塔列朗

路易十八

拿破仑

王朝复辟

黎世留

在反法联盟的干涉下,路易十八威风凛凛地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宣布复辟。反攻倒算的机会来了,路易十八表面上声称尊重民主,实际上却在逐步清除所谓的“弑君者”,白色恐怖重新笼罩了法国。

1814年3月31日,反法联军迫使巴黎守军投降,沙皇和普王进入巴黎。次日,在他们的授意下,以号称“政坛不倒翁”的政治家塔列朗为首组建了临时政府。早在反法联军尚未攻下巴黎时,保皇党猎犬便嗅到了拿破仑即将倒台的味道。为了让波旁王朝复辟,他们一方面举行游行,制造舆论,一方面暗中和塔列朗洽谈。塔列朗向来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当年是他给拿破仑和西哀耶斯牵线,最终导致了雾月政变,这一回复辟波旁王朝他也是不遗余力。

塔列朗私底下向沙皇和普王建议,如果想长治久安,承认路易十八是最好的方式。这一建议正中两人下怀,他们发动对法战争的主要借口便是恢复法国王室的统治,如此一来,不仅博得有始有终的好名声,也可以给波旁王朝一个人情。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是揭露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的力作。

4月6日拿破仑签署退位诏书那一天,元老院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第一款和第二款宣布法国政府为世袭君主制,同时宣布迎接路易十八回国登基。5月3日,路易十八回国即位,波旁王朝复辟,代表王室的白百合花旗重新在法国上空飘扬。

路易十八执政

路易十八是路易十六之弟。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八潜逃国外,成为流亡海外的保皇党首领。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决后,他拥立侄子为路易十七并自任摄政王。路易十七死后,他自封国王,称路易十八。雾月政变后,路易十八曾致函拿破仑,要求回国并恢复波旁王朝的统治,但遭到了拿破仑的严词拒绝。这一回,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到巴黎了。这位身材肥胖、未老先衰的国王兴奋不已地坐上了宝座。

回到巴黎后,路易十八组建了由部分临时政府成员和旧贵族混合组成的内阁。复辟有功的塔列朗作为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与其他欧洲大国进行谈判,于5月30日签订《巴黎协定》。法国保住了1792年的疆界,不付战争赔款,也不受军事占领,并作为平等的大国出席维也纳会议

1814年6月,路易十八签署了《1814年宪章》。宪章承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允诺不追究大革命期间任何反王室的人。宪章所确定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规定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国王拥有行政权和外交权,有权解散议会。议会分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成员由国王指定,众议院成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两院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法律,特别是国家预算,但没有修正法律的权力。起初,法国的大资产阶级对宪章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们逐渐发现,路易十八完全没有意愿将权力委托给他们,对于这位国王而言,外国人和旧贵族比他们更加可靠。

路易十八执政后,流亡海外的王党分子先后回国。他们力图恢复革命前的种种特权,并企图对革命党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在极端派的强烈要求下,路易十八在短期内把1万多名军官免职,将旧贵族安排在高官显职上,并免除了教会的所有租税,使其不受政府管辖。

第二次复辟

外国人对政务的指手画脚和极端派的疯狂反扑招致了大资产阶级和人民的普遍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忘记了拿破仑带来的战争疾苦,开始怀念他的辉煌了。1815年3月,众望所归的拿破仑奇迹般地回到了巴黎,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皇帝的归来,仓皇失措的路易十八逃往比利时。然而,拿破仑建立的王朝不足100天便遭到了颠覆。

拿破仑的百日政变失败后,英、俄等大国开始重新审度法国局势。沙皇有意扶植奥尔良公爵登上王位。但是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英国将领威灵顿却依然倾向于路易十八。路易十八获悉拿破仑战败,便迫不及待地踏上归国的征途。1815年7月8日,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路易十八进入巴黎,第二次复辟实现。波旁王朝再次复辟后,人民的处境更为艰难了。滑铁卢战役后,反法联盟并没有就此撤军,这些胆大妄为的军人在法国国土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甚至干涉地方行政。王室忍气吞声,受苦的却是广大平民百姓。

血腥清算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消息刚刚传出,保皇派便在马赛大肆杀戮雅各宾派成员和拿破仑军队的官兵。在一些支持过“百日政变”的地区和城市,狂热的王党分子大肆烧毁房屋,洗劫财物。在保皇派反攻倒算的同时,波旁王朝设立了军事法庭和特别法庭,清算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支持者。尔后,议会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允许政府不经起诉逮捕反对波旁王朝的人。路易十八还对各级行政机构进行清洗,数万官吏被更换,不少人被判刑或流放。

1815年8月,众议院进行了选举,结果保皇派在402个议席中获得350席,占绝对优势。路易十八得知后快意地称赞道:“这样的议会,确实举世无双。”极端的保皇党上台后,开始对所谓的“弑君者”开刀,逐渐将曾在帝国时代担任职务的内阁成员逐出。“政坛不倒翁”塔列朗也打算找个体面的方式下台。同年9月,当反法联盟将一份极其苛刻的条约草案交给法国政府时,塔列朗明确表示拒绝,赢得了“祖国牺牲者”的美名。次日,他向国王提交了辞呈,风风光光地下了台。

局势的转变

塔列朗辞职后,路易十八组建了以黎世留公爵为首的内阁。黎世留公爵是路易十三时期红衣主教黎世留家族的后裔。他个人颇有才干,可惜在当时的局势下,却也无法避免法国受辱。黎世留上任后不久,便和反法联盟签署了第二个巴黎协定。根据协定,法国的领土缩回到1790年1月1日的边界;15万外国联军占领法国东部和北部边境地区3~5年,占领费用由法国负担;向反法联盟国赔款7亿法郎;归还法国前政府向各国个人举贷的债款。

黎世留内阁与议会就偿还赔款、是否继续执行白色恐怖政策等问题展开了辩论。议会反对国家偿还“造反者”欠下的债务,并要求加强并扩大镇压范围。对于议会在债务问题上的表态,欧洲各国表示不满,纷纷向路易十八施加压力。1816年9月5日,迫于国际压力的路易十八签署了法令,宣布解散议会。同年10月举行新议会选举,在政府的干涉下,当选的议员中有一大半为政府的支持者获得。政府采取了温和的并带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的政策,复辟初期过激的政策逐渐被纠正过来。(www.xing528.com)

然而好景不长,1820年2月,路易十八的侄子贝里公爵在歌剧院被刺身亡。贝里公爵极有可能继承王位,这一行动分明是想让波旁王朝断嗣。极端君主派既惊慌又愤怒,他们将这一事件归罪于自由思想,并向内阁发难,继黎世留之后担任首相的德卡兹被迫辞职。黎世留再次组阁,导致法国政局逐渐又向右倾斜。

光荣的三日

时间

1830年7月27~29日

人物

维莱尔

查理十世

路易·菲利普

在极端君主派的压力下,黎世留内阁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恐怖措施。如规定任何从事阴谋活动的嫌疑犯可以不经审讯给予逮捕和拘留3个月。限制出版自由,重新建立报刊检查制度,报刊发行必须经事先批准,并关闭了一批具有自由思想的报刊。同时还通过了新选举法,规定纳税最多的一部分人拥有两次投票权利。

1821年,黎世留被迫辞职,以维莱尔为首的极端君主派内阁取而代之。维莱尔内阁建立后,白色恐怖愈演愈烈,密探警察们到处抓捕进步分子。同时,天主教势力也重新猖獗起来,教会控制了文化教育大权,小学教师必须拥有神父签署的品行端正证明书才能上任,倡导民主自由的进步教师纷纷被开除。一时间,黑色(教士的服装色)恐怖弥漫在法国上空。

波旁王朝的再次复辟不得人心,教会势力卷土重来,白色恐怖和黑色恐怖成为复辟王朝的象征。已经从铁皮屋子里面逃脱出来的人们再也不愿意回到愚昧黑暗中去。为了自由和活路,他们发起了七月革命,又称“光荣的三日”。

查理十世的反动统治

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王弟阿图瓦伯爵继位,称查理十世。查理十世是死硬的极端派,1820年被刺杀的贝里公爵是他的儿子。儿子惨死后,他对人民和自由派的仇视愈发强烈。他极端厌恶君主立宪制,曾说过:“宁可去锯树也不愿意按照英王的方式统治。”为了显示国王的权威,他坚决要求在兰斯教堂加冕。查理十世特意选择这座曾为无数法王加冕的教堂,就是为了表示他的王权是合法的、上帝赋予的。

1830年7月,“光荣的三日”中工人、手工业者、大学生等与皇室军队激战的情景。

刚一上台,查理十世便大力加强天主教势力,还拿出10亿法郎赔偿逃亡贵族在大革命中的财产损失,甚至企图在贵族和富人中恢复长子继承制。查理十世种种荒唐反动的举措加深了政治和经济危机。祸不单行,那一年法国又逢灾年,谷物歉收、物价上涨,苛捐杂税却半点不减。查理十世只顾贵族和教士阶层的利益,完全不理会民生疾苦,国家不愿出钱减轻人民的负担,却将大量的财富赐予贵族。国王的做法激起了众怒,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纷纷起来反抗,城市工人罢工频繁。

我们要自由

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截取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起义
的一个镜头,展现出一幕激烈的巷战场面。

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怨恨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1830年3月,议院将一份由221名议员联名签署的《致辞》上呈给国王,抗议国王的高压政策。恼羞成怒的查理十世解散了议会。但是在新选举产生的议会中,自由派的人数反而从221人增加到了274人。面对这种情况,国王只好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7月25日,他签署了几条敕令(史称《七月敕令》),封闭报社,取消出版自由;宣布新的选举无效,解散议会;修正选举法,规定只有土地所有者才拥有选举权,商人缴纳的税款不能作为选举的财产资格。

《七月敕令》颁布后,立即引起了资产阶级、学生和工人群众的强烈不满。巴黎的商人和工厂主决定在7月27日这一天停工、停业以示抗议,一些报刊的记者和编辑也决定继续出报。他们的反应还算是相对温和的,然而民众愤怒的火焰却一发不可收地点燃了。7月26日当晚,一群工人和学生集结起来,抗议赦令的颁布,并用石块砸碎了财政大臣办公室的玻璃窗。

7月27日,人们纷纷拥上街头游行示威,捣毁了带有王室徽章的标志。随着示威人群与前来镇压的国王军队之间的冲突加剧,巴黎最终爆发了七月革命。当天夜里,整个巴黎已经进入了革命时期。人们纷纷设置路障,建筑街垒,阻碍国王军队的通行,成功重创了前来镇压的军队。

从7月28日清晨开始,起义者范围逐渐扩大,几乎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加入了起义队伍。他们高呼“自由万岁”“打倒国王”的口号,冲向国王军队的枪口。畏于民众的愤怒,也出于士兵本身的不满,许多军队纷纷倒戈。起义者一度攻下市政厅,还占领了巴黎圣母院。教堂的钟声在巴黎上空回旋,预示着民主的再一次胜利。落败的国王军队被迫退守罗浮宫和杜伊勒里宫。

7月29日,大受鼓舞的起义者向罗浮宫和杜伊勒里宫发起了攻击。在士兵纷纷临阵倒戈、起义者猛烈进攻的情况下,国王军队涣散溃败。中午时分,巴黎已经掌握在起义者手里。1830年7月27~29日在历史上被称为“光荣的三日”。 8万多群众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这个日子将永远为法国人民所牢记。

新国王路易·菲利普

仅仅三天时间,国王军即告崩溃,起义者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狼狈逃往郊外的凡尔赛宫。获悉起义成功后,自由派议员聚会商量善后事宜。经过商讨,议员们一致同意推举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为国王。共和派曾表示反对,并组织人民游行示威,但终未能扭转局面。

7月31日,路易·菲利普接受议会授予的“摄政王”称号。当他手持三色旗出现在王宫的阳台上时,广场上的民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查理十世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逊位,让位给孙子波尔多公爵亨利五世,并承认路易·菲利普为摄政王。但是,路易·菲利普并不肯就此罢休。8月3日,巴黎组织军队向查理十世栖身的朗布依城堡进军,查理匆忙逃往英国,后又去了意大利,终老国外。

8月9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在议院里宣誓即位,建立起七月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